1. 全片围绕的两大主题就是山和海;汤唯饰演的女主在探望母亲时手上拿的书就是《山海经》;笔记本和壁纸也是海浪的主题。
2. 女主绝对不是传统电影概念里的“蛇蝎美人”形象,因为蛇蝎美人这个术语本身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男主人公的故事发展所服务;但本部片里女主是主导一切的人,男主全程被牵着鼻子走。
3. 个人倾向男主的结局是走向自我毁灭—在海浪里自杀;因为最后相连的两句台词“需要把(手机/证据)扔进更深的海里”“你的声音就是爱我的证明”,男主本身的存在就是需要被掩埋的证据,是走向毁灭的必然。
4. 男主的妻子在一开始就和June(音译:俊恩)有着婚外不清不楚的关系,包括“即使我们恨彼此,也要一周做一次”的这句台词也代表着这对夫妻早已有裂痕。
5. 这部片让所有双语者/多语者狂喜。女主在说中文和韩文时是有两种不同的人格的,有一种分裂和融合并存。她打开Naver查字典时,我:笑死,太写实了。这部电影里实时对话翻译软件功能也太强了,非常需要。
6. 全片没有一场露骨戏,只有一场吻戏,但作为一个东亚人却被猛戳醒脾。拨开来流出红色汁的石榴,咬住手指伸长脖子的老鳖,伴着呼吸声入睡,脚上猛踩的油门,你我回击的鼓声,冰淇淋融化在桌上的粘稠液体…朴赞郁,您太会了,我捂着嘴巴无声尖叫。
7. 男主的中文书里夹着的笔是黑色羽毛笔(乌鸦);看见女主家里酒的第二天,就自己买了相同牌子的酒。
8. 镜头调度太绝了。楼梯间里两位警察一上一下的对话,一个俯拍一个仰拍;望远镜监视女主,但最后镜头固定在男主身上突然被拉远,被监视处在不利地位的其实是男主罢了;很多通过死亡生物眼睛往外看的镜头,死人眼睛上的蚂蚁,死鱼眼睛看男主夫妇的视角等等。
9. 男主对女主说过的一句台词是“你的腰背一直挺的很直(upright),但人们通常是在紧张时才会挺直。”男主在浴室和妻子对话时,他坐在马桶上不经意的搭着妻子关于女主案情的问话,其实可以发现腰背挺得非常直。
这个片段直接让我惊呼:太妙了。
影像这种载体的魅力尽然体现于此。短短的晚餐,却把所有的信息都放进去了。
寿司盒——影片主题——山与海。
“两条鱼”分明——虚实与黑白——注定分离。
两人手部对比——戒指——婚姻。
……
一直以来,文字的魅力似乎都在于“心理与想象”。文字世界的时间能被心理无限拉大,文字世界的空间能被想象无限拓开。
而,影像的魅力在这个片段便尽然体现。
寿司入口,抬眼,特写食品包装。嗯,食物与人物心理无须多言。
两人如夫妻般默契收拾桌子。同样是吃饭,与男主和妻子的晚餐形成对比。
双手的交错,纸巾的交换,各种意象……嗯,两人未来的关系已经全部“预言”“暗示”清楚。
自认浅薄无知,私心最爱的一段便是这顿晚餐。几个镜头,张力十足。
1
看的是生肉。虽然看的是生肉,发现许多看熟肉的童鞋好像都没看懂。先说说一些意象。
1.1
本来电影有副标题: 山、海。
导演朴赞郁说:经过漫长的“山”阶段,如再打出副标题“海”,观众一想,还要再熬那么久啊? 立马崩溃了。笑~,所以去掉了副标题。但全片围绕着山和海的主题来拍。
瑞莱(汤唯)瞪着无辜的眼神: 去年老公是自杀;今年老公是它杀。
死了两个老公,不同的地方:
去年老公的自杀,山上坠崖;发生在釜山;釜山的山;
今年老公的被杀,水中被砍;发生在梨浦。梨浦的浦,海。
瑞莱看的是《山海经》。
《论语》: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张海俊(朴海日)喻示山,疾恶如仇而屹立不摇。端莱是海,智谋多变而深不可测。
坚定的山,因海而动摇。
两个人的关系最高点,是山上一吻。
两个人的结束,是瑞莱走进海里。
山篇章的结束,是海俊分手的决心。
海篇章的结束,是瑞莱分手的决心。
1.2
表面上,海俊主导。被调查的瑞莱是弱势方。
其实,瑞莱才是主导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海俊的日夜监视她,瑞莱都知道,反监视中。她令海俊着迷的一举一动,是摆拍。穿着绿衬衫坐在沙发,伏在手臂上睡着,点燃的烟,在她指间烟气袅袅,烟灰下坠。海俊心痒难忍,幻想中自己去接她那坠下的烟灰。另一个镜头:伏下头她眼波闪动,她假寐,知道他的心动。
他一步步走进她精心设计的爱的圈套中。
朴赞郁不愿意把瑞莱(汤唯)说成:蛇蝎美人。
她是行蛇蝎美人的套路,因爱之名,也变得可以原谅了。
梨浦重遇后,海俊说:我就这么好欺负吗?(对待她,无力抵抗。)
瑞莱答:我有这么坏吗?(她也没把他怎么样,只是偷偷跟去梨浦,远远看着他已,不动声色呆在他身边而已。)
1.3
在梨浦街市不期而遇是瑞莱没算计好的意外。她一瞬间惊慌了,扭头去抓她的丈夫。拖着他来掩饰自己的处心积虑。
两个人对视的眼神早就天雷勾地火了。
这部片子两人没有开船,是根本说不过去的。
在街市上,海俊的妻子伸手在海俊身上的衣袋里掏东西,瑞莱很介意,很不满。这是专属于她和他之间的亲眤动作,她总是自他衣袋里掏润唇膏,再掏口香糖。
海俊的妻子掏了半天,掏出的是湿巾纸,擦掉手上的鱼腥味。
瑞莱掏的是润唇膏,涂上唇。这种暧昧气息不言而喻的。
目睹了海俊的妻子也自海俊衣袋掏东西后,瑞莱好气气,掏出口香糖后,以口送服海俊。这是受了刺激后的主权宣示。
1.4
主题曲:郑熏姬(정훈희)的“迷雾”
朴赞郁喜欢七十年代郑熏姬的歌曲“迷雾”,想描写一种雾里看花式的感情。道是无情却有情,然后又失去了的感情。(这是一种矛盾的构思,下面详细讨论。)
附上迷雾歌词。
《迷雾》中文翻译
我独自走在被迷雾垄罩的街道里
那是曾经深爱的妳 留下的身影吗?
追忆往事 只是枉然
我却依然深深眷恋
啊~~~
那个人去哪了呢?~
迷雾里 迷雾里
我独自离去
当我转身时,挽回我的低沉嗓音
风儿呀,请吹散那迷雾
那个人去哪了呢?~
迷雾里 迷雾里
睁开眼 ,藏起你的泪吧
2
后来,有熟肉版本时,不想再看了,因为没船戏(不是),只是觉得这个故事难以成立。成年人的爱情,要写一种柏拉图式的纯意淫,意淫到要为你死的殉情程度,没有说服力。
朴赞郁,不是含蓄的家伙,《老男孩》的变态、《小姐》的火辣⋯⋯什么时候口味变成吃清汤挂面了?《分手的决心》的出现,就因为汤唯在《色戒》中大胆而放开的表演令他震惊,一直想和她合作。正好编剧郑瑞景(女性)去探访他,两个人一合计,专门为汤唯度身定做了《分手的决心》。
因为《色戒》的船戏而印象深刻,于是有了这部完全没船戏的《分手的决心》,那你找汤唯干吗?
没有船戏,这个流于空中楼阁,完全十足意淫中。上一次看到如此强的意淫,还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自恋到可以幻想出有一个陌生女人爱他爱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默默爱他一辈子,独自完成了替他生育并抚养大他孩子的伟大蛇精病创举。每个自恋狂男性都臆想有一个陌生女人这样爱自己(做梦去吧)。徐静蕾还去导演这部电影,她究竟有没看懂这部小说男性的严重自恋、意淫?
《分手的决心》编剧郑瑞景,上面特地提她性别,也出现了这样奇怪的不合理的意淫思维。女性最了解女性,哪个女性会为了一段根本没发生过啥实质关系的暧昧而爱对方爱到自己去解决了自己?还是一个有智谋的女性?
不是要挑起男女对立,或女拳思维。这种事反过来一样成立,如果男生为了一个没有实质关系的女性爱而不得而去自尽,那是《少年维特的烦恼》。
是少年,OK?
《分手的决心》里两个成年男女,男的不是太监,女的不是圣女,X张力满屏溢出,最后,只是勾勾手指。
3
因为是群里讨论了几句,龙二觉得有意思,着我写下来,才有了这篇文章。
下面直录群里讨论的内容。
我:也许汤唯已为人妻、已为人母,惜身,所以不能有露的镜头。
悠晴說:想人为的设计一种伦理/不伦的困境,但设计的牵强。
龙二说:感觉导演就是要这个欲而不得的劲头。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导演认为床戏并不代表感情。比如男主老婆说,吵架也要每星期做一次。最后男主老婆搬走,男主问她每星期一次的算什么,记得女人什么也没说就走掉了。
我:船不代表感情,但有了感情一定要船的。年少时看法国文艺片,法国女演员那叫敬业,动不动就麻利地全脱了,那时我还觉得没必要。现在觉得成年男女的情事要真实再现,确实会脱和做的。避掉这些反不自然,故事也没说服力。
龙二说:我认为暗暗地船过了。然而男主渣男,全部回避掉了。再细看一下的话,男主说女主不是嫌疑犯以后,先说了一句,“那么我们…”,然后就解皮带,这个动作,无论接下来如何解释,在没有亲密关系的女性面前做,实在是非常唐突的。然后就说吃晚饭的话题,说到吃冰激淋,给了汤唯一个特写镜头:汤唯伸出舌头舔了一下嘴唇。这个动作,也是很有问题的。接下来的镜头从女主家换到了男主住处。两个人前后贴身站着,男的做饭,女的笑嘻嘻。男的衣服换了,女的发型变了。然后女的就一下子可以烧照片删录音从男主裤袋里掏东掏西互用润唇膏。哎呀,怎么可能没船⋯⋯
我:说明你也认为有船比较合理。不太可能这么隐晦。会过度解读之嫌疑。
我:这部作品如果有拍船戏,我觉得上一档次。比如可在去了嫌疑两人热情爆发,心防打开。船了(柔情的船)。然后男主发现女的是凶手,三观震裂下仍放了女主。男主分手的决心。到再遇,又控制不了一起了,再船了(风暴绝望的船。⋯⋯应该有两场船戏)。后夫发现了他们的关系,和男主包疪女主的行为,恐吓。男主在感情和职业上迟疑挣扎。女主太爱男主了,解决了一切,包括替男主解决后夫,再自杀,以免男主痛苦决择。
结论:
没有船戏,《分手的决心》故事不能成立。
故事成立了,人物才能立起来,感情才令人确信,片子的立意才深刻。
===============
更多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心是主人身是客
你会把未结的案子挂在墙上偶尔想着,我就选择隐蔽的死法成为你永久的悬案;
你说讨厌血,所以我清理了丈夫的尸体,也选择了没有血的自杀方法;
你让我把证据丢进海里表达出来的爱,我以将自己丢进海里的爱来回应…
对于男主,审讯时食物的降级,拍照时方式从小心翼翼到不关闭闪光灯的粗鲁,调查时从相信女主到就算证据确凿、嫌疑人认罪仍然怀疑女主…后半段更像在展示男主爱的消失,但我个人认为,他最终也会走向毁灭…
“当你说爱我的瞬间,你的爱就结束了,当你的爱结束的瞬间,我的爱就开始了。”因为发现男主的爱结束了,因为发现男主因为自己“坍塌破碎”了,所以为自己掘了一座坟的女主,我愿称之为为爱为生的女人
结局男主站在上方却怎么都找不到女主才是真正的分手吧,只有死亡才是男女主真正的分手
顺便提一句,电影前半段暧昧的戏份拍得太好了吧,捂嘴尖叫
看影片的过程中,有种莫名其妙的煎熬;看完影片之后,是前所未有的寡淡。
《分手的决心》带给观众的,无非是上述印象,就连铁打的朴粉,也不免对本片的逻辑表示失望。要不是朴赞郁信以为傲的镜头调度仍在,相信很多观众都没法撑完这140分钟。
从剧本上说,这个故事并没有逃离朴赞郁传统的闭合回环,但奇情效果、伏笔设定和人物的能动力都大大降低了。和奉俊昊一样,朴赞郁的特点,是创造一种有内涵的“爽片”,他鬼斧神工的镜头调度,必须与奇情故事速度及节奏吻合,才能创造出最大的冲击效果。
故事排山倒海地来,镜头调度也排山倒海地去,两相激荡,各自成全。这在从《共同警备区》到《小姐》中,都属于常规操作;然而《分手的决心》以“山”、“海”做题眼,空有精致的概念,具体感受实不灵验。
这可以视为剧本的问题,如果朴式“爽片”过往的根基是灵肉一体,那么《分手的决心》可以被视为“灵肉分离”。在张海俊监视宋徐来的那场戏,不是常规概念上的偷窥,而是一种分离式的平行共在——张海俊的身体还在望远镜的这一端,但他的灵魂已经飘到宋徐来的公寓内,对其望闻问切,甚至是瞬移到场,接下了瞌睡中宋徐来抖落的烟灰。
这一场景中,朴赞郁的镜头调度呈现出过载的特征,不完全是炫技的问题,也有故事和人物乏力导致的不平衡。朴赞郁的镜头模拟着一阵风的节奏,走近睡梦中的宋徐来,后者猛然惊醒,用目光刺中用望远镜监视的张海俊,这一系列镜头切换丰富且干练,水平尤在。但叙事的推动、情绪的营造和演员的临场反应,却都让这些精心建构的调度打了折扣。
以张海俊对宋徐来审问的一场戏来说,朴赞郁进行的基本上是实体和镜面的四宫格虚实影像实验,在一种问答节奏中,两人(及其镜像)的清晰度像波浪一样随机变化,甚至破坏了同一镜面的相同清晰度,实现了某种“反物理”特征。但这种反物理,也变相成为了“反叙事”——这场戏里交代了一些关键的信息,比如宋徐来的外公是当年的国家英雄,但这些信息却被华丽的技术遮蔽了。
然而,镜头和场面调度终归是骨架,故事和人物才是肉身,正如骨感无法取代肉感,影片所假设的张海俊对宋徐来近乎变态的欲望,始终找不到相应程度的承载体,甚至是朴赞郁以“灵肉分离”模式切近宋徐来,并实现张海俊远方通话和身临其境的“双重在场”中,这种欲望的实在感却被反向削弱了。
以西方电影对欲望的处理来看,最有效的莫过于两种模式,一种是将欲望转移到望远镜这个器具载体(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爱情短片》);另一种是以蛇蝎女将主人公引向致命漩涡(如诸多黑色电影)。
两者都属于欲望增强/放大模式,但《分手的决心》疑似采用的是抵消/中和的方式,也就是一旦张海俊这位欲望主体真正接近了宋徐来,且又和后者保持着一种柏拉图式爱情,那种贯通故事的欲望驱力也就名存实亡了。
人们或许会说,《分手的决心》中的欲望不仅是张海俊对宋徐来的欲望,更是宋徐来对张海俊的欲望,然而结合人物身世,这与其说是欲望,不如说是漂泊命运的海,对岿然不动的山之精神需求。到影片的后段,即将揭破真相之时,宋徐来带张海俊上山祭祖,完成一场“见家长”的仪式,竟然宛若纯爱。
但宋徐来想要张海俊的心(爱情),未见是真爱,而是她的坎坷让她中意富有安全感(职业)的男人,当杀夫案情被后者发现,她又迅速失掉了这种在一起安全感。与张海俊的中段分手,是注定之事,甚至都称不上是“分手的决心”,而更像是某种“逃避的无奈”。
她的不安,是汹涌的海浪,直接映射为她房间内海浪的墙纸以及同样图案的笔记本封面;反观男方,家中的墙纸是方正的块体,是坚实的岩层。《分手的决心》讲述的故事,实际上就是一个可知的男人(坚实的山体)在不可知的女人(深不见底之海)面前崩塌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绝非类似《迷魂记》,也非类似《本能》。前者是一种疾病式欲望的耗费再生产,而后者是典型的蛇蝎女迷局。张海俊既不是斯图尔特那样欲望不竭的侦探,宋徐来也不是在做爱高潮用冰锥杀人的蛇蝎女,他们无法被带入西方电影的既定等式(即使朴赞郁使用了死鱼、死者、手机这些无生命视点实现了精神分析意义的凝视),也无法等同于相应的角色。
从故事表象上,《分手的决心》比较接近刁亦男的《白日焰火》;但从精神实质上,这部影片更接近于《卧虎藏龙》,属于李慕白/玉蛟龙的欲望结合体。
李慕白是山,玉蛟龙是海,这是亚洲电影迄今为止对“山/海关系”的最精确传神的表达,演员也对此贡献卓著:周润发腹背浑厚挺直,有着不动如山的气度;章子怡外形娇小但心魄浩大,有着深海狂怒般的不可预测。
李慕白死前的告白,是山崩的一瞬对俞秀莲的撒谎;而玉蛟龙最终坠云而下,则有着宋徐来深坑水面的葬仪不具备的高度和强度。
以故事设定而言,虽然精神实质相似,但《分手的决心》没有《卧虎藏龙》那样贯通的绵力和诗意,反而透露出种种无奈的傻气。在张海俊监视宋徐来睡到车内的一场戏后,宋徐来早上发现了他,由此衍生的病毒式传播的“morning”,让情境显得格外幼稚——这哪里像是山一样的男人。
在抓嫌犯的一场戏,是有意制造的巧合。在张海俊带上铁手套将嫌犯制服的一场戏里,宋徐来恰巧开车经过,目睹了这一“胜利”,这显然是带有夸耀意义的男孩精神胜利法,就叙事动力而言再肤浅不过。这种肤浅,是李安所严格拒斥的东西,否则就产生不了意境;但同样是这种肤浅,在两位主演朴海日和汤唯身上,似乎又很自然。
这自然就是一种灵肉分离,至少是骨肉分离的错位。剧作上的空乏,借助于高超的视听技术复杂化,尚能以半遮半掩的方式制造出迷雾效果,但在演员身上,这种空乏的问题完全遮蔽不住。以“山/海”的命题而言,影片的男主角适合的是高仓健、周润发这类不动如山的演员,只有这样的底色,才能承担得起山体崩塌的窒息感,这一点朴海日自然做不到,但环顾韩国影坛,也不乏有张东健、元彬这样的低配版可用。
汤唯也是类似的问题,她的表演似乎是一成不变,缺乏张力。究其原因,除了天赋之外,也缺乏起码的能动力和表演欲望,或者坚持在某种平面摄影的脉络,她的精神境界或许止于一座池塘,无法拥有巩俐、章子怡那样的大海之阔。就此来说,人们吐槽其演技,不如吐槽其境界来得准确。
李安的“大欲之无形”,是竹林打斗的漂移中目光近距离交汇的一幕,也仅此一笔带过。这样的笔触,构思起来不难,但《分手的决心》里压根都没有一处,问题或在于剧本,也在于朴海日和汤唯经不起超大特写的检验,在一种暧昧的氛围中,他们维持着各自的全景化。
这也让宋徐来/汤唯的魅力显得非常可疑:张海俊并非在第一眼“爱”上宋徐来的,而是在案发后的那张作为证据的家暴照片和CT图上(这一如诸网友在其当年封杀后认同其人设的过程),这间接证明了汤唯的所谓魅力来自骨相和一种“我见犹怜”的脆弱感,而非其他。这也变相说明,李安能短暂盘活她,甚至赋予她一种本不属于她的性魅力,是多么地伟大。
这种能力,来自情感细微之处和文化罅隙之间,正是李安远胜于朴赞郁的地方。因此,就这部影片的实质乃至对汤唯的使用而言,朴赞郁确实搞错了对象,放弃了自己的所长来到了李安的主场,焉能有不败之理?
或者,只有在张海俊按照案件重演的能力,推断宋徐来两度杀夫的计划时,才有一点朴赞郁擅长的灵光;而在张海俊被满地散落的鳖咬到中指的一幕(象征着其性能力的同步衰亡),亦是他最典型的恶趣味。但这样的桥段少之又少,更多篇幅中,我们看到的是毫无火花的暧昧,做饭、求佛,毫无危机的恋爱脑。
《分手的决心》就其本身来说,仍是罪与罚的故事,只不过罪是原罪,罚为自罚。宋徐来是个悲观主义者,所以会认定给老人喂药安乐死是一种解脱,于她自身也是一样;张海俊是个世俗主义者,他并不理解婚姻和爱情的实质,而不过是一个庸碌生活中必然的精神出轨者,他的坍塌,也很难视为一种山的坍塌。
对杀人事件的兴奋感和对未完结案件的痴迷,是男主身上的病态,睡眠障碍是其症候。但这种“未完结”与他不过是对生活无味的调解,也和朴赞郁本人故事中精确的闭合回环相悖。因此,以角色和演员而论,山与海,张海俊与宋徐来,朴海日与汤唯,既不匹配,也不合拍。
这不是山的崩塌、海的吞没,而只是最后一场戏的迷你格局:山不是岩体高山,而是一坨被桶挖出来的随时可被冲垮的沙山;海也不是整面大海,而是指海滩上挖出来的坑里,积留的一洼海水。
《分手的决心》大概就是这样的沙山和沙坑里的水洼,一阵海浪过去,什么也没留下,就像大海沙地里的一张脸。
【虹膜】
本人低收入外来工科文盲,不否认朴赞郁的拍摄技巧手法花招很多很娴熟,但是关于剧本内容,实在让我忍不住口吐芬芳。
1. 电影的情感塑造
看完整部电影,我几乎没有感受到男女主之间的爱。什么是爱?是男主利用职务之便,像个跟踪狂一样偷拍监视女主?是男主见色起意?是男主阳痿而只好听女主冥想引导入眠?
那女主又图男主什么呢,随便一个老好人警察就可以冲了?还是自己杀了人,需要有帮忙销毁证据的警方工具人呢?女主只是勾勾手指,男主就像发情的公狗什么都愿意帮她做,帮她隐瞒。这种不正义和男主本身对杀人案的上心程度截然相反(从他原配的反应看出,男主算个工作狂),很难说有什么铺垫。
我可以理解女主是缺爱的,但是男主给她的东西太贫瘠了。女主本来就一无所有,她可以忍受有钱的家暴狂在一起,可以把自己埋入地下,偏偏不能抢走男主踢走原配?
全电影的人物都相当扁平,可以说没有什么记忆点,如果不是男女主镜头戏份多,我都不知道女主还喜欢男主。
接下来就说到男性凝视。
2. 女主的角色塑造
女主,一个漂洋过海吃尽苦头的偷渡客,一个缺爱的有钱人包养的情人(算是妻子),一个与有妇之警察两情相悦的杀人凶手。
她不是蛇蝎美人,谁是蛇蝎美人?OK,我接受你们关于女主蛇蝎美人的设定,但是啊,整部电影,除了女主趁着老人快去世了,就给他们喂一粒药,送他们上西天,要么就是自己累哧哧地攀登上山,推老公下山。理论上心理素质这么好,即,手上多条人命,依然可以淡然地生活。一边心里甜蜜蜜地想着阳痿的警察,一边主动和家暴有钱男在一起,明明知道人品差,却被家暴忍气吞声,忍不了再杀人。
我寻思这不啥比么?她既然能吸引老实人警察,那为什么不找个人傻钱多的老实人呢。反正自己好看,好看就是男凝正义嘛。OK,我接受女主就是吊在男主这个树上了,诶,她就是像找到一棵救命稻草,把男主当成自己的心理寄托,至于有没有爱嘛。我不知道。很多影评说这是什么旷世畸恋,我是否定的。
我的结论是,女主对男主只是有点好感,吃过太多屎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巧克力味的屎,多亏同行男的衬托啊。她更多是需要被保护被纵容的依赖,顺便懂得滥用自己的美色。男主属于是自己不行,老婆天天暗示不交配就要离婚,这下有个比自己老婆漂亮的女人,哎哟,他就觉得他又行了,利用自己身为警察的权利,给美女走个随便杀人的后门,他爱女主吗?他和在bilibili上看软色情直播视频刷礼物的屌丝有区别吗?还真有,后者不违法。(划掉)
有人说,男女主是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不侮辱柏拉图呢?他们算是萍水相逢,掩盖秘密,是利益共同体,顺带有点异性的吸引,至于精神层面么,没看出来。
3. 男性凝视的深渊
在男人的眼里,似乎女人的美色无所不能,女人犯罪有一种病态的美感——其实这本身是对女性武力的蔑视,无论一个女人是个多么冷酷无情的杀人犯,面对“心爱的”男人就柔情似水,算是男人的意淫吧。因为男人压根没把女性的犯罪与“男人的犯罪”放在同一个严重程度上,终究是小打小闹。论及女性杀人犯,killing eve or why women kill里女主的形象不就比汤唯立体多了?就拿朴赞郁自己的作品来说,小姐,斯托克,都相当成功地把女性的杀人动机铺垫得很合理(或者有供观影者想象其合理成立的空间,不突兀),汤唯的动机就非常无厘头,或者说是一种充斥异样感的矛盾。
女人怎么可能那么脆弱呢?为了爱,就要自我湮灭,为了爱,傻傻地为阳痿男杀弱势群体?蛇蝎大女主就这?对弱势群体我重拳出击安乐死,对男人我挖个沙坑跳进去自杀?
三星半。之前一直疑惑为什么大导演们青睐汤唯,而汤本身并没有什么演技,这部片解答了我的疑惑。事实是汤唯不需要演技,在这部片里,就像在《色戒》里一样,她全然本色出演,就足以把电影撑起来,因为她本人是那种一眼看上去邻家少女但细看却根本不知道她追求什么,每一个下一秒都可能有惊喜或者惊吓在等着观众。李安看得太准了,她就是王佳芝,可以为了一个信念放弃一切,也可以为一瞬间的爱放弃一切,她追求的毋宁说就是孤注一掷,且不问输赢。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她拍电视剧会翻车,因为她不靠演技,而只有大导演才能挖掘并把她的气质贴合到电影之中。
她明白她明白,我给不起,于是转身向大海走去。
汤唯这是什么命,不需要会演戏光靠质感就有人愿意给她定制妥帖角色。神秘美丽的中国女人,只有谋杀才能遇见你,把血都洗干净,随海浪去了。第一次心甘情愿和朴赞郁的凝视目光站在一起。到最后,是汤唯/徐来在凝视着爱情。
汤唯必须演一个外来人,用笨拙但稍微流畅一点的语言才能掩盖她的演技。《色,戒》里的广东话上海话如此,这里的韩语如此。说母语台词就完全暴露她笨拙的演技。所以《晚秋》不说话,最聪明。——然而媒体把她塑造成了一个精通语言的人,浅尝辄止才最适合半桶水的汤唯。🙂
得到李安赏识,与梁神缠绵三番后,惨遭封杀,与田宇无奈“分手”,在各地影坛兜兜转转,一度陷入迷茫。殊不知,身姿婀娜的王佳芝早已收获一名粉丝名为朴赞郁。阴差阳错的,两人总算迎来期待已久的首次合作,“决心”要在影史留下一抹带血的黑色。
故事好坏似乎并无所谓,和《小姐》里的金敏喜一样,汤唯才是这部电影得以成立的关键。她的神秘,美艳,脆弱和危险抽象又具体,她的爱情要如“雾”一般漂浮又迷离。戛纳评委快给来自东方的缪斯戴上一片棕榈叶!
我希望好的演员都可以走出国门,不要留恋内娱发烂发臭。内娱可以给你带来一时的流量和灯光,但是你不可能是唯一的那一个,韭菜割完一茬又一茬。好的剧本好的编剧好的导演,少之又少。
看到最后,汤唯贡献了二十一世纪最浪漫致命的死法。
踩在我的尸体上听我最后的告白,我的爱结束的瞬间,你的爱就开始了。
“摧毁一个人最佳方式就是成为他的一部分,然后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警局问询间隙的一顿饭,他收拾碗筷她擦桌,然后把揉成团的纸巾自然地丢进对方撑开的垃圾袋里,这一分钟恍惚是他们恋爱几年中一个普通的午后#Cannes 2022
朴赞郁说:“感谢所有观众来看我这部又冗长又乏味又老套的爱情电影”😂
“我想成为你的未结案件,在墙壁上贴满我的照片,整夜无法入眠,只想着我吧。”
中文观众有点吃亏,不仅丧失了陌生语言加持营造的神秘氛围体验,还要忍受汤姐并不太好的中文台词(以为是在朗诵)……
前半部分我觉得她只想撩他玩玩,后面:啊?原来你们都那么爱啦?
B. 底子其实是非常标准的黑色电影“侦探爱上蛇蝎美人”的故事,最关键的文本转折也交待得略轻,但朴赞郁还是凭借自己用镜头外化欲望的本领,演绎出了一场奇诡曲折的虐恋。汤唯的角色本质上是男人投射自身欲望的画布:她变换各种发型,呈现各种气质,最终都是为了满足“越猜不透越想猜”的想象。朴赞郁似乎只想要她耐人凝视的神秘感,她做到了,但她也值得更多的。2022.5.23 Debussy
我不懂你,不懂你的手粗糙暗沉,不懂你埋掉死去的乌鸦,不懂你的中文,不懂你是爱我还是利用我;我不懂你,我猜你会推我下去;可你只想抱住我而已;我不懂你,没想到你就在沙里;我确实不懂你。 谜一样的中国女人,连皱纹都迷人,连雀斑都是加成。(故事和蝙蝠有一点点类似,总体很喜欢,很爱看偏边缘化的故事,最后请注意:提防汤唯偷走你的心!)
男主要汤唯把手机扔进大海,等于就是把自己的爱过她的证据扔进大海。这公平吗,汤唯都爱上你了,你却要逃了?于是汤唯在最后选择把自己扔进大海,并且把男主爱过她的证据还给男主,最后陨灭自己,让自己成为男主心中永远的悬案。含蓄,自虐,真的很有东方味道啊,难怪朴赞郁自己都说老套的恋爱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第一个直男助手,也许是本能的厌恶女人,所以直觉地认为汤唯就是凶手,他是对的,但热恋中的男主是盲目的;第二个女助手,也许是本能的同情女人,所以坚定地认为汤唯不会是杀手,她是错的,但爱过后的男主是冷漠的,朴赞郁还真是执着于这种对偶的结构美学啊。PS.很喜欢那个,隔着手机屏幕怼脸的镜头
这种设定按理说应该非常好看,但不知道是导演功力还是汤唯演技,男女主之间的相互吸引在我这里是不成立的。不幸地懂一些中文所以更容易出戏(以及悲伤地意识到原来汤唯的台词功底这么差(她讲中文甚至没有ai语音翻译感情充沛。结尾可以说是剧情空洞拖沓&你看我俯拍视角美不美走向了极致。喜欢大海就去拍旅游片,不要在这里借题发挥。看完还忍不住感叹不愧是东亚女。杀了两个老公了最后还是要为一个已婚男人去死。
# 75 Cannes 主竞赛# 看到结尾的时候一阵悲伤涌上心头,缺爱产生的伤害是伴随终生并无法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