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5岁的法国乡村女护士独自一人远赴中国,将在中国意外去世的儿子的遗体接回家乡。在这趟异国之旅中,莉莉安了解了儿子真正的生活,也接受了儿子是同性恋人的事实。在儿子生活过的古城中她追寻儿子生前的足迹,从心酸与悲伤到渐渐抚平伤痛。
这部影片观后触动人心,轻松的赚了人一把眼泪。女演员演技精湛,母亲的隐忍与坚强表演的充分到位。古城的美丽风光及小城人的善良朴实令人印象深刻!
作为tchintchine中法文化协会组织的年度亚洲艺术节Made In Asia 2015年的开场活动,《Voyage en Chine》的提前首映式(avant premier)3月3日晚上在Toulouse的ABC电影院举行。
90人的小场爆满,幸好我们提早订了票,楼下还有些到得比较晚的买不到票入场!果然是Zoltan mayer和Yolande Moreau在法国观众们的心中份量很重。
看过网上的预告片--丧子的母亲亲自到中国去接孩子“回家”,如此沉重的故事怎么讲述,看片前就充满了好奇。影片步步深入,既有巧遇和转机,更多的还是顺乎自然的桥段,而片中多处一闪而过不经意的片段和简短对话,又是非常“中国式”的,并不夸大又很到位,导演真是做足了功课!
从天使艾米丽开始初识Yolande Moreau,之后一部一部看下来,发现这个演员走得真是文艺线路,她演绎的都是你我一样的小人物,不起眼甚至不美丽,却充满了生命的气息。
对于影片情节不想透露,片中没有过度美化,都是如细流般慢慢缓缓的节奏和对话,充满了家乡的温暖和平和,值得你自己坐在影院里慢慢去看。
你有没有体会过那种独在异国且语言不通的孤独感?
我有。
如果你也有过,那你一定有着自己的故事。
就像电影里的他们,无论因为何种缘由来到中国,故事总在发生。
《消逝的星星》《中国之旅》这两部电影的风格很像,可以连在一起看。
确切的说,这是一部比利时人饰演法国人来到中国见闻的片子。
莉莉安是个法国老太,和丈夫平凡的生活着,买菜、煮饭、看剧、睡觉。
他们唯一的儿子远在中国,是个摄影师。
儿子并不容易管教,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好。
一天,莉莉安接到儿子意外去世的消息,
伤心之余,决定独自去中国接回儿子的遗体。
从巴黎飞到成都,画风突变,
繁琐的立交桥、布满灰尘的公交、灰暗的小旅馆。
莉莉安坐在床边,无人能懂她的语言,
她开始哭,这是个老年丧子的可怜女人。
但导演对她的悲伤情绪并没有过度渲染,
而是跟着她的脚步,行走在四川这片土地上。
镜头里的四川并没有那么糟糕,
随处可见安逸的人们,
满大街的川普,
奇奇怪怪的食物。
在公交车遇到一个小破孩,
这孩子以为只要把中文讲慢,莉莉安就能听懂他在说什么,这思维也是可爱。
你——来——自——哪——里?小破孩说。
我听不懂。莉莉安说。
n——i——ni,l——a——i——lai,自哪?懂我的意思吗?小破孩说。(真想打他啊)
莉莉安来到儿子生前住过的公寓,翻看儿子的遗物,给儿子写信。
见到了儿子的朋友、女朋友,
得知已经流产的孙子名叫达夫,
因为儿子喜欢郁达夫,也真是个文艺的一逼的法国男青年。
莉莉安去了儿子出事的峡谷,
按照道教的方式给儿子招魂,送魂,埋葬,祈福。
接下来莉莉安开始体验四川的生活,
下苍蝇馆子,做花卷和包子,
和当地人喝茶,用蒸汽烫发机弄头发,
俨然融入了老成都,就差没跳广场舞了。
旅行终有结束的一天,
当她订好回巴黎的机票,准备飞回法国,
当她在坐上大巴车,跟中国告别的时候,
这个女人犹豫了……
附观看地址: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787347/另一部《消逝的星星La Stella che non c'è》
这是一部意大利人拍的关于中国的公路片,出乎意料的好看。
故事从那不勒斯的雨夜开始,
文森特,一个意大利离异男人,
为了做雷锋(真的木有搞笑),只身来到中国。
由于语言不通,他很孤独,吃碗面都困难,
只好雇了一个中国女孩作为翻译。
<图片3>
<图片4>
这个女孩瘦瘦的,长得并不美,脸型有点像凤姐(毫无贬低之意,凤姐现在多牛逼)
但她很酷,笑的时候也很愤怒,
但看起来就是特别舒服,而且意大利语讲得超溜。
文森特和女孩从上海出发,一路到武汉,辗转重庆、宜昌,直到包头。
当他们行走在荒凉的大西北,搭便车时,一个小伙子好奇地搭讪文森特。
<图片2>
你来自哪里?小伙子说。
意大利。文森特说。
意大利是什么人?是不是伊拉克人?小伙子说。
真想对这哥们说,小伙子啊,少放点羊,多读点书啊。
估计看这部电影的人,都以为文森特会和女孩发生点什么,
反正他俩都是光棍,why not?
但是并没有,导演很聪明,用这点小小的暧昧,挑逗了观众一个多小时。
然并卵。
由于有“丑化中国”之嫌,影片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这部电影很现实,现实到或许我们中国人自己都不曾意识到,
看完只能静静地舔着酸奶盖儿,无言以对。
附观看地址:
http://www.mgtv.com/v/3/102013/f/1031435.html内地也有类似的好电影,贾樟柯的《三峡好人》,
几年前看片时,曾试拨了电影里韩三明的电话号码,显示山西吕梁,
贾樟柯真牛逼,能把电影拍的真实到简直不像电影,
穷山,恶水,长镜头,民工,妓女,三峡库,烟酒茶糖,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上海滩,好人一生平安。
<图片5>
整本电影感觉很平淡很柔和,把那些丧子之痛表现的非常理性和非常西方化,这就要面临一个问题,与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这就是这本电影的张力,就是故事前后的联系和关照,中国文化对于死亡的看法渐渐融入了女主角的心中,这就是这本电影的真正看点。总体评价4.5分,有些节奏上的拖沓,但不沉闷,有很多亮点。就是搞不懂,为什么她不直接坐飞机去成都,可能是机票价格的问题。
A Beginning, An Ending; Mr Banker "Life has treated me well."; bitter sweet nostalgic, 许多场景让人似曾相识;最后一幕的回来又戛然而止个人很喜欢;去世的Christophe相貌似是导演年轻时的照片啊哈哈哈。
法国片还是一如既往的缓慢兼不知要表达个啥
道教的部分还突兀啊 有些地方还多幽默的
导演还是拍到一些只有外国人才能看到的中国,YM的演真的好,稍微可惜的是所有中国演员的“演技”都太”好“了。
两星半,11月还看了这一部,对中国文化比较想当然。
2.5
很平淡却又真实感人
各种熟悉的场景。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多cliches。据说是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献礼片,还好不像夜莺那么矫情刻意,故意把中国和法国扯上关系。算是有诚意的中法合拍作品。经一比较专业的朋友指出,念经那段道家念了佛家的金刚经。。。算是一个bug。
我一直以为他儿子最后是个同性恋 结果等着等着 电影就结束了。。。
【有些细节拍得很接地气
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 让我想起了第一部中法合拍电影邦交10周年的 风筝,一样是寻找之旅 一样是充满了友好与巧妙。
没有想象中的好看,四川的场景也算真实可感了。
平和淡薄,汩汩而流,让浮躁的心平复,去看之前并不知道片子的背景在阆中,任何电影简介上也没提到这点,阆中,两个月前刚刚去了,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葬的古城。片中有完整的道教超度仪式。虽然仪式中念金刚经的部分略奇怪,但在民间信仰中佛道也许本来就不分你我,而阆中的仪式就是这样也未可知。
「我試著追隨你的軌跡, 晚了總好過沒有.」
情感细腻而不渲染,后半部分看得我潸然泪下……太痛。导演的驾驭放大了女主的演技,女主大有前途。这样的女演员才是演员该有的样子。
喜欢电影中对场景的设定,在四川成都属下的山里,一个需要搭长途班车才能到达的地方
法国老太太莉莉安只身一人来到中国寻找儿子遗体的故事 粗粝的影像之感 昏暗压抑的色调 都在试图营造沉重的情绪和氛围 川渝之地的氤氲之气也增添了几分阴暗的色彩和气息 原本以为会有中西文化碰撞带来的冲突 但是主线故事和异乡见闻都极力克制 除了客观冷静的叙述 展露底层民众的平静生活 所有
很喜欢这部电影里表现的中国人,没有将之前描写中国人的符号夸张化,完全从法国人的视角拍给世界看,影片内中国人的人情味很让人感动,希望电影里的中国人更多些,不止对外国人,对国人也再多些温暖少些冷漠。不过,结尾法国老太留在中国不能理解——法国老公不要了吗?
这种因为亲情隔膜,而去异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题材算不上新鲜,只是这次从法国移师到了中国,西方对我们有偏见,这次算一个正面的展示,特别是四川乡土文化的输出。另外,片中夹渣中普通话四川话川普英语法语的台词更是倍感亲切。
片子的真实感可以让中国那些飘在云端的神导们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