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都不煽情,却让我一直掉眼泪。四个男人一台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他们互相的关怀让人感动。
为了钱而参战的车臣男人,舍得把薪水给摘橘子老头。格鲁吉亚男孩被杀后,车臣男人开车回家时听着格鲁吉亚男孩的黄色磁带。
因为Ivo,车臣人跟格鲁吉亚人,从敌人间的仇恨不屑到兄弟间的玩笑拌嘴,甚至,再次举枪却是为了共同的敌人。
对这片土地爱并恨着的Ivo,其实什么也没做,只是给他们一个相处的机会,拨走他们偏见而相处的机会。对每一个人都充满关怀的Ivo,总是考虑周到。埋尸体时要分开埋车臣人和格鲁吉亚人,埋之前要检查他们口袋里有没有证明他们身份的文件,好让他们的家人可以找到。把好友埋在他爱的橘子林里,把格鲁吉亚男孩埋在他那盲目参战被格鲁吉亚人杀死的儿子旁边。
喜欢Ivo,想成为这样内心深处有力量的人。
看过最好的战争主题电影,影片节奏控制极好,导演总在情节看似趋向平静的时候忽然插入转折,迫使观众处于持续的张力中。
四个主要人物:看透战争本质虚无的老伊夫,坚守橘园艾哈迈德,作为雇佣兵的车臣人艾哈迈德,抛下母亲投入战争的格鲁吉亚热血青年尼卡。士兵身不由己卷入战争,百姓迫不得已承受苦难,却没人知道战争到底为了什么。
印象很深的两个地方:一个是伊夫举起酒杯说:为了死亡,而马尔古斯却说:不,为了生活;另一个是尼卡说等他回到家乡要继续当演员,伊夫说他会去看他表演,然后敌军来了,尼卡和马尔古斯双双被打死,伊夫冷静地收拾他们的尸体。这两个人物的死仿佛一种象征:尼卡代表热切和激情,马尔古斯代表对美的爱护和希望,而战争摧毁了他们。
处在广大的俄罗斯国土边缘的两个小国家爱沙尼亚与格鲁吉亚合拍的《金橘》是一部很好的电影,体现了处在种族冲突中的几个人的境遇。局部的战争在继续,但敌对者的冲突并非不可化解的,然而死神随时伴随着他们,即便他们已经放下武器。
电影场面虽小,让我感受到的是战争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的影响,它和我们常见的战争题材影片所描述和反应的情景是不同的:爱沙尼亚人在格鲁吉亚人的土地上,他们常年生在那里,不是为了打仗,而是因为生活。
电影中的风景很美,那是一种日常的、局部的美——炊烟升起,也没有掩盖住炮火的硝烟。但一切又散尽,最后归于死神的钟声和活人的双手。
两个爱沙尼亚邻居的一天
他们对待战争的方式 就像某天陨石落到自家田里: 他们带着工具去把陨石捡出来。 先是捡回来一个高加索人, 后来又发现一个活着的格鲁吉亚人, 也把他带回家…… 而他们自己是爱沙尼亚人; 最后他们将两个格鲁吉亚人和 一个车臣人埋在远离自家院子的 地里。
三声炮响过后, 高加索人的飞弹穿过母亲河, 爱沙尼亚人马戈斯的房子没有了。 一开始他失去了原来的家…… 儿子死在前线,为了三亩地金橘, 他独自守在路边的房子里。
现在好了,就在他们调解一个格鲁吉亚人和 车臣人的意气之争中, 他的房子也被炸掉了: 他可什么也没有做, 只是为了等待三天后的帮手过来 一起摘金橘。
现在是晚上, 他的金橘树还在, 金橘掉在地上, 他的房子没有了。
地方墓碑
另一批高加索人到来后, 格鲁吉亚人尼卡在窗户背后开枪了, 因为受伤的车臣人艾哈迈德朝他们说脏话, 他的高加索同胞被激怒, 三把自动步枪对准了他——
尼卡开枪以后, 种金橘的爱沙尼亚人马戈斯被枪杀了: 他没有犯什么错, 就算他的房子前晚被击中, 他也不准备报复; 马戈斯倒在离杂物间拐角一米远处; 高加索的车臣人——艾哈迈德将他拖进深处; 为了活下去……而不是为死亡干杯, 艾哈迈德也拿起了枪, 和年轻的戏剧演员尼卡一起, 朝他的同胞们开枪了……
最后尼卡也死了, 他死于戏剧性死而复生的高加索人, 易卜拉辛和爱沙尼亚老人伊沃埋葬了他们:
四个高加索人,原职业不明; 尼卡,格鲁吉亚年轻的戏剧演员; ……他们以军人的身份死去; 马戈斯,爱沙尼亚金橘农, 他死在自己熟悉的家园——高加索人的绿色山地。
電影聚焦1990年阿布哈茲內戰的愛沙尼亞人族群,就體現了前蘇聯地區的各大小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狀況。其實類似的題材還有成千上萬。我喜歡這部電影不在於反戰反民族主義,而是電影所塑造的“命運共同體”。
仍是为何而战
一个受伤的男人留了下来,伊福被迫之下收留了他
格鲁吉亚人是个后摇狗哈哈哈哈
挺不错,小格局拍出了对战争的思考。
No.43 好片,沉稳,克制,不放纵。
构图真漂亮,每一次中景拍摄两个人站在屋前的镜头都极其美妙。橘子树是生存之根,是隔离带,是心理防线。但战争的荒诞与人性冲突,人心之变,命运无常也相对比较俗套。类似有点想法的小切口战争片,如今不过都是这个路子。
兵战难孰义,世固无善恶;博爱不分界,愿为种橘人。
太稳了,剧本,演技,结构,悬念,都太好看!战斗戏不多,但都被吓到了一样,难忘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看过的最棒的战争片之一,难能可贵的以小见大之作,一部让人泪中有笑的描写被卷入荒谬、无情的战争中的普通人的悲喜剧。奥斯卡五部最佳外语片提名目前看了三部:利维坦、修女艾达和金橘,本片最让人惊喜!详细评论见长影评。(9.5/10)
真是简洁明快的好,除了稍稍有点太寓言或者政治图解——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问题本来就是一笔烂账,再搅进来车臣佣兵(车臣是穆斯林哦)和爱沙尼亚居民……这么复杂的背景知识能讲清楚已经很不错了。(其实亮点在于那个格鲁吉亚人在战前是个演员吧……这个国家拍不起电影是真的……)
“我只是不忍心美丽的事物就这样没了,很可惜”而战争就是毁灭美丽的事物的。无意义的战争。
后悔扔在硬盘里2年多才看。太精彩。才1小时26分钟的小体量,竟讲了这么一个深沉饱满的故事,台词和叙事都很节俭,然而人物各个鲜明立得住。情感表达的很克制,哀痛之中又穿插着幽默的细节,结尾却给人悠长的余味。
比《无主之地》好。同样冷静而节制,却又深深蕴含无解的无奈。格局小,立意可大可小,因观众而异。去年跟一位佤邦退伍军人抚恤中心老兵聊,他也有战斗负伤并和缅军同在泰国医院疗伤经历,彼此都没说要杀了对方啥的,就在病床上愉快谈天说地起来。只是作为车臣雇佣兵的那位,实在没必要在屋里那么拼嘛
2015/5/29(五)19:00高雄電影館
两个敌对民族的军人,两个平凡的农夫,战争的伤痛,人性的光辉,简简单单的反战片,剧本总感觉很早之前就看过似的,节奏简洁明快,稳扎稳打,演员很棒,景色和摄影也不错,结尾磁带那首音乐大赞!
两位别闹 冷静下 先来一杯90年的金橘柠檬汁压压惊
行将结束之时,伊沃老人幻想了一个美好的结局,这跟最后的悲剧造成的反差带来了揪心的震撼感,马格斯最后还是没能收获他的金橘
冷静克制又不乏张力。两个敌对的人在房子里的拌嘴甚至都加入了一点幽默的成分。从影片开始就放佛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态势,发展却不急不慢,如同那片橘园的沉稳。一直在想那盘黄色的磁带,最后,配着爱沙尼亚村的大远景,格鲁吉亚的音乐缓缓吟唱,太喜欢了。#为死亡干杯#
谁给了你权利杀人?战争?这不是属于任何人的战争,为什么要急着冲进去?成天喊打喊杀,别人干掉了你的兄弟,你就杀了他们的兄弟,这样就能两清了吗?即使说着同样的语言,原应是你的同伴也可能因为你的无礼除掉你。最大的异己不过是偏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