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sel(汤姆·库伦 Tom Cullen 饰)是一个同性恋者,他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生怕被别人发现他是同性恋。一个周末晚上,参加完朋友聚会的他来到一家Gay Bar寻找一夜情。他遇见了Glen(克里斯·钮 Chris New 饰)。一夜之后,Glen让Russel录下了一段他对性的看法。Glen是个在美术馆工作的艺术家。之后他们又见了几次面,在一起讨论他们的过去,他们的人生,他们对同性恋的看法,Russel也了解到Glen关于同性恋的激进观点。Glen要去美国读书,在告别派对上,他们两人偷偷溜了出来,享受了最后只属于他们两人的时光。第二天,Glen即将离开,Russel得去参加朋友女儿的生日聚会。但在聚会上,Russel又无法停止对Glen的思念,他最终还是决定去找Glen......
这部英国电影在2011年3月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的SXSW电影节上首映,收获了不少好评。
本帖主要是记录电影的一些细节。
Russell第一次洗澡是在一开始去好友家之前,第二次洗澡是去参加Glen的聚会,第三次洗澡是在Glen离开家后准备去好友家。
结合主角的情感轨迹,对比这三个镜头,会发现,第一次洗澡时拍摄到了生殖器,为主角离开好友家后去夜店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洗澡是特写镜头,洗澡过程也比第一次更细致,突出主角喜欢上了Glen这一内心变化,因此要更仔细地清洗自己的身体,将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第三次洗澡的机位和第二次一模一样,但镜头不再运动。没有拍摄到生殖器,代表此时主角对Glen的情感已经脱离了性的意味;特写面部表情的变化,更体现了主角在送别Glen后的不舍、怅然若失。
Glen第一次离开时,Russell在楼上目送他,但没有看太久,Glen也始终没有回头。
第二次Russell目送的时间更长了,然后Glen也回头了,但没有停下脚步,这体现了两人的关系升温。
第三次Glen走着走着停下了,驻足回望,不舍之意满满,但这次Russell没有出现在窗前,因为他知道这次多半是永别,不忍心。
Russell和Glen的三次性爱,第一次完全留白,第二次稍微拍摄了开头就跳到结束,第三次才相对完整。这同样是两人关系进展的体现。
Glen看了Russell的三段日记。第一次遇到的是一个出柜后不被父母理解的人,第二次遇到了已婚深柜,第三次则是一个已经有男朋友的人在外乱性。这也正是少数群体的三种困境,不被爱、不敢爱、不会爱。电影很巧妙地以Russell和Glen的自我成长来照应了这三点。
Glen在床上扮演孤儿Russell的父亲,让Russell真正意义地出柜了,也表达了Glen内心对爱的渴望。
Russell开始和好友Jamie讨论自己的情感问题,开始敢于在公众场合 (车站) 表达自己的爱意。原本温和、唯唯诺诺的他在听到旁人的骂声后,立刻扬起了头,露出了一丝凶狠的神情。
好强又散漫、声称不找男朋友只约炮的Glen,用几乎极端的方式对抗着生活中的不公。但在最后的车站前,他在Russell的怀中啜泣,对愤怒的Russell说”ignore them”,并将录音赠予了他。
Glen用录音记录自己的每一次性爱,宣称是为了艺术。Russell则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私人情感。最后Glen将录音交付给了Russell,Russell在窗前打开录音,”just start from the beginning when you first saw me”。录音也好,日记也好,都承载着回忆。有了回忆后,the weekend may never end。
我会一直记得你。
如何让人物一直在说话,而观众看着不腰疼? 这是每一个作者不可避免遇到的难题;尤其是那些不适合通过动作表现冲突的故事里,如何能既避免陈词滥调,又要避免故事人物过于模式化地“特立独行”起来,更是艰难。 早些时候的《日出之前》可谓把对话演绎地精彩至极,而这部新鲜出品的《周末时光》,更是将人物语言与背景、形式、动作,巧妙融合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孤独症背景 Russell是一个孤儿,他从小辗转寄宿,长大后成了一个救生员,还是好朋友女儿的教父;Glen16岁出柜,上高中时被室友发现他对着男影星打飞机,然后全校都知道了。 这样的背景设计,被导演好好地保存着。他们还有发生许多故事,他们都有很多曾经。但是没有人拿出来彰显说,“See? 这就是我的伤疤!我的创伤,我的Trauma!” 作者做得好的地方,在于他的拿捏妥当与自信。一个过往的事件,对人物的塑造和理解很有裨益,却不能滥用、不能过分渲染其“意义”,概念化的表达只会造成干瘪而做作的感觉。相反,一个揶揄的反讽,可能就可以结构沉重,而还原真实。 譬如在公园那场夜景中,Glen是多么自然地从电影谈到了当年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然后是对那个旧时录像机的回忆,再到他被室友抓住的这个包袱的抖出。这个事件并不是特别重要,对人物的性格却带有点亮的作用。而它在故事中的位置,是如此不费力气、自然天成。 又例如,Glen的前男友John背叛他的事实,作者先是通过Glen好友之口,说过Russell听;后又通过Glen阅读Russell的博客,亲口直叙自己前男友John,与眼前这个约会,曾经的性事。这一刻,一个惊喜爆破了,却并非让人觉得俗套,一切被掩盖地恰到好处,又以最轻巧的方式残忍剥离,爆发出的张力已经让人忘记了这是否是蓄谋为之。 以此,故事语言保持了某一种带有背景意义的“符号”作用,同时行云流水地展开了有营养、张弛有力的戏剧冲突。 二、磁带与博客 想象一下,如果两位主演没日没夜坐在一桌两端讲话,纵使言语在有趣,是不是也会产生听者的疲劳? 而如果说话人,一会是人,一会是物,一会说过去,一会说将来,是不是就有意思得多呢? 于是,聪明的导演,将话语主角嫁接给了那个黑色的录音机和Russell的博客。 黑色的录音机记录的是Glen的众多炮友对于性的期待,关于“你是谁”和“你想成为什么人”这两者之间的空白——即通过性可以看到的空白。这个录音机更是Glen的态度宣言:他要求摆脱一成不变如“水泥”的生活,他要过一种艺术的人生,他要求绝对的真实和完全的自我,他需要走向未来,走向“想成为”的那个人。 黑色的录音机不仅仅是Glen特殊性的一个标记,也是他和Russell的爱情见证:Glen不与人分享Russell的录音,可以见得他的私心;最后赠予Russell录音机,是对这一段往事的永远缅怀。 而Russell的博客,讲述的是他的曾经。Russell谈论的多是一夜炮友,有些有男朋友,有的已经结婚。Russell问得最多的是“出柜”与否的问题。这是Russell的个人情感现实——遇不到合适的那个人,也是作为同志、甚至作为人类的情感现实——人们通过Grindr寻找激情、却没人坦诚地面对现实处境、有勇气、有信心去追求自己最真实的自我。 Russell的叙述简洁、带有还原“细节“的真实质感——譬如戒指象征的婚姻问题、Paul Smith须后水暗示的背叛。这些朴素的文字,通过博客的叙述途径,让整个宏厚的个人情感价值,不用辞藻、不动声色地再现出来。 三、逗留,还是离开? 48小时之内,发生了什么? 是一种惺惺相惜的珍重,还是一种朦胧美好的憧憬? 对于Glen来说,表面上看,他外向、冲动、勇敢,但是他的心却隐藏在深处;而Russell表面上内向、安静、被动,却把心迹都写在了脸上。 第一个早晨,Russell端过去咖啡,也许只是为了挽留这短暂温馨;而第二个早晨,Glen端过去咖啡,却是爱慕交织、依依不舍的复杂情感体现。 Russell三次看着Glen从楼下走开。第一次,Glen和邻居吵嚷着,Russell内心是愉悦而期待的;而第二次,在Glen告诉了Russell他将要离开之后,Russell看到地是一个永远离开的Glen,此时,离别的伤感基调已经奠定;直到第三次,Glen走了。Russell看到的是同一个背景,但是却挽留不了他的离开。 这些送别,比任何语言的表现来得更直观、更有力。 正如最后在火车站两个人一开始沉默、Glen走后的伦敦城下,孤独的收音机回放着第一条Glen的声音、旷达的夜幕下,Russell寂寞的背影独自面对缄默。 此时,语言虽已经被动作取代,却显示出其更独特的存在——作为叙述语言在其他场景中的表达意义于此时的完全退场,对比出一种夜深人静、曲终人散的疏离感。 那如雾般美好恬淡的时光,是温暖、而刻骨铭心的。 我们眼看着Glen和Russell相继离开视线,空城中再无人追问此事的惆怅感受缓缓升起。 是的,我们不可以逃离的,是周末过后,周一来临时的怅然若失啊。
又一部经典的同志电影诞生了!每当导演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人生的感悟,把自己的世界观和爱情观投射到故事了,拍进自己的电影里,一切总会想显得真实迷人。真诚有了,能再有点情调或情怀,人物和性格再迷人点,爱情再富有点感染力,一切就可以等同于完美了。很高兴,这一切,这里几乎都有!★★★★
第二遍看改成五颗星。
由于中途睡着了,就不评分了。
两个人从相遇到相处到分离的过程都很有爱,拍的挺真实。很喜欢Glen的性格。【e6pngz08 ©QAF】
重口味小清新 掩面奔出
15层的公寓亮起的灯,城市里孤寂落寞的旅人,不过都是匆匆过客。三次从公寓望下去,他步调轻快、犹疑、惆怅。把大量笔墨放在性向与现实的讨论上来,借助两个话唠主演开启了平缓刻骨的思考。他的行为艺术自知无人欣赏,就像在偌大的城市寻觅不到真正的朋友爱人知己。离别时车站告别拥抱成为最后的回忆。
两天,我们像相遇了一个世纪。
怎么基片都如此小清新了尼玛比
四星;48小时的相遇结束了,而我们的爱情却永远不会画上休止符。就像大多数人的恋情一样,他们也爱得平凡,简单,却在平淡中感人至深。导演是有心机的,他把电影拍在了爱情最美好的时机,懂得在细小的地方雕琢角色,每一个动作都勾勒出Russell的羞涩和Glen的开朗以及两人感情渐变的梯度。
话痨、文艺,小情小调,寡淡而始终没投入剧情。我的第3000部豆瓣电影收藏。
离别是爱,等待是爱。放下了爱,然后又为你拾起来。
爱情就是妈妈织的屎黄色毛衣,你明知一针一线凝聚心血,却依然没脸穿它示以众人。可即便这样,每次怀里抱着它,都依然会觉得,心里暖洋洋的。
1:非常小清新,非常碎碎念,却格外真实。2:这年头弯男们都爱留小络腮了,满世界都一样。3:这算是Before Sunrise同志版么?4:从各个层面来说都非常精致,对话精彩、感情细腻、表演真诚。5:11年最好的同志片,没有之一。6:两位男主都很有爱,男一傻气可爱,男二骚气可爱。
在感情处理上其实与《爱在黎明破晓前》类似,都是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将感情燃到最高,在双方还没来得及发现彼此的缺点的时候,一切已经戛然而止。而且同样聊了很多,不过更多局限于对感情、同志等看法上。
看得心都融化了,流满脸颊。
可以说是一部同志版的Before Sunrise,用细腻真实的剧本镜头和表演刻画了两人从相遇,相识到相爱的“话唠”全过程,构建了一个期限为48小时的完美二人世界,片中营造的具有说服力的亲密感使结局异常揪心,同时还满足了期望看到露点和床戏的观众...在同志片当中算是上乘之作了!
模糊地迷恋你一场,就当风雨下潮涨。
又是一部絮絮叨叨的爱情片,这种片子我一向都很喜欢,再加些清新的写实,龟毛的细节,还有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迷人的浪漫气息,这样的一个周末,我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我,可是我们就这样互相吸引了,真是奇怪。
很来电的两人啊~“我不是来阻止你走的,真的不是啦。。。”“你来干屁啊……嘤嘤嘤”
就像我和你度过了一个周末,我有Russell的性格,你有Glen的想法。我和你向着对方谈啊谈,笑啊笑,看啊看,滚啊滚。只有在自己的房间最放松,不用担心,不用在意,不用假装,这样很好,也许哪一天我走出去了一点点,敢作出曾经太过在意而不曾做的事。我想告诉你,那是因为你,因为那个周末,因为你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