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纪录片《听风的歌》用诗意的镜头和绝美的音乐,记录了冰岛著名后摇乐队Sigur Rós在家乡冰岛小镇上举办的一系列免费演出。一首连着一首的灵魂乐音,飘荡在不论是教堂、废弃工厂、小镇的表演厅还是在空旷无人的荒野寂境。钢琴,木吉他,木贝司,敲击板,提琴,小号,甚至是石块之间的撞击声,这些原始的音色都在Sigur Rós创作下,编织出最接近自然与家乡气息的感觉,打动着上至老人下至孩童的人们或驱车或徒步地纷纷赶往演出场地,将自身放逐在冰岛的边疆。
本片是Sigur Rós首部官方电影,交织表演实况与团员访谈,纪录了令人动容的归乡旅程。Heima,冰岛语中意思是“回家”。本片正是2006年夏天,Sigur Rós结束了为期一年的世界巡回演出之后的回归之作。
这两天有消息说,冰岛快破产了,欠了好多外债,还准备向俄罗斯借钱。中国的小青年儿们看不下去了,在豆瓣上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我们去买冰岛吧”的活动,http://www.douban.com/event/10302497/ 。虽然是一乐儿,但看出中国的小青年儿对冰岛的情之深,爱之切。大家为什么对北欧寒温带的一小国那么感兴趣? 对冰岛印象的起源很模糊,总觉得是个渺无人烟的地方。第一次让我记住冰岛这个地方的是古德约翰森,他和当年的切尔西一样低调,即使是后来去了巴萨还是一样。但是他那头金得发白的头发却非常不低调,当时的英超除了阿兰史密斯,就数他最显眼。 高中地理课,冰岛是用来装牛叉的。要是谁问你冰岛的首都是哪里,你平静地,一字不差地说出雷克雅未克,那么所有人都会佩服你…… 所以冰岛好像天生就意味着低调和小众,直到Sigur Ros的出现。现在装装小资的,真的和假的文艺青年,Sigur Ros仿佛是必修课的。慢慢地,Mum,Bang Gang,Seabear等等一些乐队的惊喜出现让冰岛在乐迷心中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 冰岛音乐的独特,让我们欣喜。我们不禁要问,人口三十多万的一个寒冷小国,为什么随便一个人就可以是艺术家,而且还是全能型的。直到我看了Sigur Ros的音乐纪录片Heima (at home), 我才有点线索。如果说古典音乐在十九世纪中期出现了民族乐派,如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俄罗斯的强力集团等等,那么如今也有民族乐派,冰岛音乐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虽然也被叫做摇滚乐团,但他们的音乐融入了深深的地域色彩和民间特色。主唱的歌声非常像北欧的民间歌谣,而敲敲打打的乐器竟然是取材于山上的瓦砾。浓厚民族特色的背后是对待音乐的态度:不为名利,低调(或者说耐得住寂寞),创作时的神圣感觉。所以在06年的时候,Sigur Ros在冰岛举办了免费巡演,演出地点去过幽静的高山,杳无人烟的平原,温馨的民间小屋,废弃的工厂……当他们在街心公园这样的聚集地演出时,更像是进行一场野餐:小孩子在他们周围放风筝,情侣们相互依偎,老头老太在晒太阳…… 在比较偏僻的地方演出时,听众也只有他们自己而已。但Sigur Ros喜欢的就是这种状态。 当他们聚在一起创作时,根本不用言语,大家都是即兴,琴瑟相和的时候,就是一首新曲。 冰岛的美,不是耀眼地让你无地自容,也不是神圣地让你拘束紧张,它自然而不做作,含蓄而充满生机。如Sigur Ros,没有夸张的发型,没有奇装异服,没有暴躁的脾气,没有酒精和性,人们却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们。 Heima结尾的时候,主唱Jonsi说,他们在雷克雅未克做最后一场演出时,其中一个成员的奶奶也来了,她嫌现场太挤太吵,当听说演出有电视转播时,便毫不犹豫回家看电视。当看到最后一首曲子时,现场出现了一块幕布,后面是变幻的灯光,伴以Sigur Ros特别的音效,老太太以为电视机坏了,就把电视关了。而Jonsi说这件事的时候,却是一脸的高兴。 自然、淳朴,也许这才是中国小青年们在这个纷繁世界里最需要的。
美轮美奂
鲸背上水柱般幼细纯净
死也要死在冰岛,听着我的后摇升魂组曲,不只是一支Sigur Rós,Mogwai或其他都可,然后把骨灰撒到瑞典的森林湖泊与大海里,被根吸收,被鹿吃掉,被海拥抱。
冰岛,太沁人心脾了,解暑啊
务虚的生活才最贴近心灵,要是所有的文艺青年都有幸生活在冰岛那会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music is great, and beautiful landscapes. 4.5/5 (i'm not a sr fan but i think this doc is good.)
冰岛的国旗由蓝白红组成——象征海水,冰川和火焰,这片冰与火之地像是与世隔绝的仙境。就是在这片乌托邦孕育了最古老的神话歌谣,也启迪了当今最伟大的奇幻文学“音乐是流动的建筑”,Heima的意思是“回家”,斯堪的纳维亚文明被复兴传唱后,浮想《埃达》乘着丹麦巨轮被护送回家的那天,歌谣这一古老形式凭风传遍每一个人心中第一次静默流泪是去到那个因工业破坏水坝的地区,他们希望用歌声鼓舞当地人。当看到今昔对比,那些黑白的影像,宛如老塔在《压路机与小提琴》中刻画的工业场景,忽然想到《艾丽丝岛》,那些回也回不去的斑驳都是真的。而最后那一次黑白影像与现实彩色叠化,Hoppípolla响起真的爆哭,音乐使人自由。第一次见到低矮房屋簇拥中的雷克雅未克大教堂,这个国家标志性建筑不再触不可及,神性的光辉已和人性融为一体
太赞了,音乐的力量
若看了之后不爱这部电影的人,我可能就不那么爱你了
听觉上不是盛宴,Sigur主唱的阉伶声音和要命的重复实在无感..视觉上也不是盛宴,但是温馨.虽然对乐队的演出无感,但是却为他们的行为感动.关键词是:回报.还有访谈时的极度真诚,坦言表演时的感受,没有丝毫的做作.影片同时也是冰岛风情录,为原来繁荣的码头现在荒芜及蓝天红风筝加至四星.
啊给6颗星都值得!~~~太美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久久迷醉……
美啊
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
带我回冰岛
来自北海的风,音乐的美感无法形容!
风光很美,人们很纯朴,音乐来自灵魂。
So beautiful it hurts
这好像是为片子资源给打得分
TT我想去冰岛
Sigur_Rós 小清新 有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