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和大叔在沙滩上晒太阳堆出一坨大便的时候,我想起了《菊次郎的夏天》,有笑又有泪的,那些个夏天都有着“老顽童”与“笨小孩”的白日梦的味道。夏天之后呢,成年人重复着失落,孩子也长成了成人,好像阿娟说的,“人生的路很长。光有梦想是不够的。”
如果智强考不上联考,或许他只能成为和绑架他的大叔一样的人,无用的、无赖的。那样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都投掷在读书这件事上好像真是有些可惜了;但想想,长大以后,我们大部分的人生不也都耗费在了工作上了。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吧,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那些顶无聊的事上面了,真是无奈啊!所以我们渴望这样一个发了一场白日梦一般的短暂的夏天。孩子与大人,陌生的彼此却得到了情感的补足与投射,就好像梦与现实一样,在一个夏天的日出时分,一架直升机从海上飞过。它不是那个吃了九千九百九十九个小孩子梦的飞鱼。它也是。
但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这个充满人情的社会。体罚学生的老师、不负责任的继父、强暴阿娟的男人……在这里都令人恨不起来。电影也完全没有要谴责他们的意思,它只是中立地将不论怎样的社会中的不可避“丑陋”揭露,有些调侃地讽刺了一把警察,但连一桩绑架案还是变成了如此温情的故事;在为了让阿强能赶上联考,各地的人都在到处为他加油打气。我们常说“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考上了就有希望,人们对这个孩子的祝福,就是这个社会的希望。去过台湾的人,常常说台湾的话就是“那里真有人情味儿”。反思我们的社会呢? 首先为什么我们说中华文化更好地在台湾甚至日本有更好的保存。因为文化,没有价值观和人文关怀,就是一样空洞的东西。而我们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国家价值,而不是个人价值。其次,接受这样教育的我们一上升到民族主义的时候就有些畸形的,甚至发展到“辱骂”“打砸抢”,尤其受到西方的价值观冲击之后,可是个性追求却怎么就变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我出过国的朋友常常就是“国内的人如何如何”,“女权主义”的朋友总是“现在男人都怎样怎样”;有着精神追求的“文青”朋友对“没思想”的俗人不屑,对“有思想”的知识分子也爱挑刺;偶尔与朋友聊起社会问题,不知不觉就变得抱怨很多,关怀却很少,我们看待社会的不健康几乎是用极粗暴的态度,自己仿佛是独立出来的,站在高处用“上帝”一般的视角(“人类是愚蠢的”),也将社会里的问题给大众贴上标签,“没有素质”“自以为是公知”……除了自己的“圈子”是有血有肉的人有着立体的个性,其他人已经因为某一个行为变成了一个简单的标签。就算是比较普遍的个人现象,我们又是否真的可以将其群像化?关于个人价值如何去实现呢?关于人文关怀,我们究竟该怀着一颗愤世嫉俗的心去批判去谴责,还是该怀着一颗慈悲的柔软的心去给出救赎的希望?我想不清楚。我常常自省,我很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却也不能够做得更好。所以影片中所展现出的人文,我有孩子爱做梦的烂漫,也有成年人自觉自己没用的无力感,我对人情味儿有憧憬,对自己生活的环境有一声叹息,它像《天水围的日与夜》,不是大悲的让人感受到捶胸的撕裂的痛,也不是多么伟大的人性所带来的那种感动,但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哭了。
结尾,阿娟送给志强的那只热带鱼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游弋。导演也是一个大哲学家,而这是他内心执拗的天真,是他悲天悯人的情怀。
太好了。
我向往侯孝贤电影里平淡静谧的乡村生活,但热带鱼中人糟糕的处境、连篇的粗话(比起街边老阿姨老阿伯简直是小儿科)还有不着边际的幻想,才是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一家人作为绑匪勒索钱财与关心阿强联考之间的矛盾让我想起一些闽南人的面目。经常在网络上看见人给闽南人立下“热情好客”“爱拼敢赢”的人设。假如网友们见到前一秒四海皆兄弟的豪情大叔,下一秒面红耳赤地跟人骂着什么甘霖娘老母寄卖、表格生的、没懒觉云云,一定直呼好家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许多敬重长辈的伟岸形象早已轰然崩塌。如今回想倒也不感到意外,趋利避害乃人之求生意识使然,我不愿接受只因他们的第二副面孔太过骇人。 另:全片有四爱 一是刘志强王道南被丢在小屋里,从里向外看,绿意盎然的山草被斑驳的墙皮包围。 二是阿庆半夜起来疏水,纸船在星星点点中逐渐沉底。 三是大家在沙滩上堆大便。 四是结尾阿强在回家的车上。光越来越暗,我好奇他会有怎样的未来,但是车子走着,我想,一定不要把联考成绩放出来,在这里结束最好。结局和我期待的差不多,以飞翔的热带鱼为结尾太出彩了。 在忙碌又好像一事无成的学期末看这部片子,期间查出了令我满意的成绩,开心。明天之后就要开启我光辉的假期喽。 祝大家的美梦都能成真。
中国台湾电影,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即便回溯过往,仍有不少电影会让人津津乐道,这夹杂着诸多因素。我想,主要还是她不带杂质的社会原生态,那种不做作的朴实味道,正是台湾社会常态而非强制性教化的结果。
比如,《热带鱼》(1995),台湾导演陈玉勋的处女作,之所以让人印记深刻,就在于她的悲悯,她的真挚,她的质朴,甚至她的是非含混。虽是二十年前所看,想想还是逗乐不已。当然,这不止是欢快,还有辛酸和温情,正如片尾点明“献给所有爱做白日梦的人”。不要以为片中只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结果,其实,这就是一场精彩白日梦的接力游戏,或者说非常态下爱的颂歌。
的确,片中所有的人都在做白日梦。台北的阿强整天跟说大话的徐同学一起厮混,中三的联考成绩平平,却狂热地做着“热带鱼”的美梦,渴望带着暗恋的女生坐着潜水艇去绿岛嬉戏,可现实永远是骨感的。他渴望交往的女孩子,并不在一个学校,只是每天上学都在同一个站点等车,因为胆怯,他写好的情书总也递交不了。当他在电视上看到小鬼头嬉皮也就是叫王兆南的小男孩被绑架,便勇敢地去营救,结果把自己也给搭进去。绑匪主谋黑牛索要赎金不成,却意外被车撞死,所有重负都压在了同伙阿庆(林正盛饰)身上,他只得开着小货车离开台北,返回老家嘉义的东石村。
这是一个常年被海水倒灌浸泡的村庄。好彩的是,阿庆一家子人穷志坚,云里雾里,倒也其乐融融。天上一句地下一句的奶奶,热心兼鸡婆的妈妈,少言古板的父亲阿勇,挺着大肚跳欢快竹舞的嫂子,辍学打工回家默默做事的妹妹阿娟,还有带他们到海边堆沙雕的小弟阿雄,他们原本就是单纯善良的一家人。现在,来了阿强和嬉皮,他们变得更欢乐了,天天像过年一样开心。因为全家人一起做着白日梦,等着阿强父亲的赎金,期望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当他们看到电视上联考只剩下十几天,焦急的阿庆跟家人商议,并找来妹妹复习过的资料,督促阿强读书准备联考。为了阿强,他还反复跑到老师那请教复习题,真是比自己比家人的事还上心和卖力。不得不说,身为导演的林正盛演绎的阿庆真是太棒了,举手投足,都让人忍俊不禁。看到电视上,曾暗恋的女孩为了追一个叫卢飞的歌手而晕倒,阿强真是伤心透顶。好在,这时,他慢慢注意到了神秘的阿娟,就像他梦中的恍惚体,总也挥之不去。他渴望了解她,但不敢行动。在她复习册看到她写的贺卡,上面写着“生命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这样伤感的话,他对阿娟的好奇感更加深了。
原来,阿娟成绩非常优秀,只因家中贫穷才不得不辍学。阿娟的存在,对于困境中的阿强当然是莫大的激励。他所不知的是,阿娟辍学打工时被歹徒强暴过,所以, 阿娟才变得如此沉默寡言,但她的确就像一阵沁人心脾的微风,一首清新的诗,时时滋润着阿强迷茫的心田。阿娟,无疑成为了此时阿强真正的白日梦。
小鬼头嬉皮,从小失去母爱,父亲续弦后根本就不管他,还把当成一个负担。他整天呆在游戏厅里打游戏。当他被绑后,黑牛打电话向他家人索要赎金,哪料其父根本就不当回事,哪怕你撕票也无所谓,正好甩掉一个包袱。小鬼头当然也有梦想,他渴望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个爱他的父母,但他眼下的梦想,就是希望阿强所说的有沙罗曼的能量,用所谓人鱼超人的实力拯救他。戏剧性的是,在被绑的第三个夜晚,俩人被阿庆带回家后,慢慢,嬉皮倒觉得很开心,阿庆的家就是自己渴望的样子,或者说,这本就是他俩每天做白日梦嬉戏的地方。
对于黑牛来说,这绑票也只能指望阿强的父亲,哪想到黑牛没拿到钱就翘了,他的白日梦也碎成了一地尘埃,反而给阿庆留下了这么一个烫手山芋,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搞得阿庆只得走一步看一步。看起来憨态可鞠的阿庆,这时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继续黑牛未尽的白日梦,尽快索要一笔赎金发个大财,但他是善良的,他不会让他俩饿着,同吃一份快餐,共漱一根冰棍,让他俩睡床上,他自己和弟弟宁愿睡在潮湿的地上。最宝贵的,他还要逼阿强复习,带他们一早看日出。最后,为躲避警察,父子俩只得带着阿强和小鬼头坐上鱼船,整天飘荡在茫茫的海上,阿庆还是忐忑不安,时时惦记着阿强的联考。
距考试只有十几小时,阿庆终于忍不住催促父亲放了阿强。父子俩只得拼着命帮他俩泅渡到岸上,刚好被贪吃的警察逮个正着,幸而阿强说是他们救了我,坏人抢了他们的船跑了,这才让他们吃了个定心丸。小弟阿冠跑来送给阿强一条热带鱼,它在玻璃缸里悠然自在。阿强上警车时,这对父子追着喊阿强加油,打起精神。
与此同时,电视直播依然在为刘志强接力加油。最美好的,当属阿娟也给他写了一封信:“人生的路还很长,光有梦想是走不动的,除了梦想,我们还应该懂得坚持和忍耐”。带着阿娟的鼓励,阿强当然顺利的赶上了联考。他梦想中的热带鱼,梦幻方舟般缓缓飞过台北的上空。原来,一切美好的白日梦都是人生的必需,但前提是要怀抱希望,要有爱。没有爱的白日梦只是自寻烦恼或一条死路。
2019、5、21
(2022.6.7首发于公微“经典光影手册”)
流露着菊次郎夏天的气质,侧面暗讽其时的台湾社会风气(媒体和联考),孩子成长的无奈,纯真的梦想与荒诞的现实,好像在进行一场进入成人社会前的模拟测试。浑然无邪的气息,孩子们和让人恨不起来的绑匪,挥舞着天真,荒诞又温情,真是可爱呢。8.3
4.3 台灣的純樸,在這片裡看到了好多。是有點笨又有點好笑的純樸。這要比現在拍的台灣電影要好的多!!想不到林正盛的演技這么好,屋子裡灌了水一家人吃飯也是極美的鏡頭!!謝謝ICE~
乡土味,被水浸泡的房子。
黑色幽默下是最深的无奈和讽刺,全世界都在维护那个爱做白日梦成绩差的男孩的联考梦,然而还有一个叫阿娟的女孩直接被剥夺了做梦的权利,两相对比更显得残酷,还有恰到好处的讽刺和暖人心房的温馨平衡得刚刚好。
海角七号哪有这部好
热带鱼漂到了淡水区,汽水樽里放错了咖啡,不想读书的男孩被送了教辅书,教辅书的主人在工厂被lj。到处都是错位,黑色幽默。现在的台湾电影都很少有这样的片子了。
需要忍住前半小时闷场,才能体会妙处。真实残酷,黑色,郎祖筠的电视台主持每次出场都很爆笑,林正盛的绑匪很亲切,几处音乐段落也不错。
海角七号遇上菊次郎之夏,再+20个笑点,和一个白日梦。
哎 看着好心酸 为什么阿强的联考梦让那么多人牵挂 可那个叫阿娟的女孩子呢 真是讽刺啊 电影很本土化
那时候台湾很多这种有些荒诞又有些黑色幽默的电影,真是有意思啊,如今除了文艺腔,基本不剩什么了,可惜。原来林正盛演戏这么有趣,忽视了
可怜天下老师心,苦口婆心的说教,但是那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不懂啦。面临中考的孩子正是懵懂的年纪,告别童年的纯真和儿童的幻梦。阿庆绑架了两个孩子,只是他并不算个坏人,我们不知道有人还住在泡水的房子里,或者我们只是不愿去想。阿娟的经历令人心碎,珍惜你还能自由读书、还能做梦的年华吧
导演陈玉勋把该片献给“所有做白日梦的人”,这是多么可爱的献词。不要嘲笑做白日梦的人,也许他们童心未泯,也许他们心存善意,而且,他们的白日梦,也许给你带来欢乐。这是一部欢乐的电影,台湾特色的无厘头,同时释放了美好的白日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许多演员来自幕后高手。
一種溫吞的影像風格,偶爾喧鬧、偶爾嘻笑、偶爾卻又憂鬱了起來。不再像小時候看到的那麼好笑了,其實全片是使人覺得沈重的。雖然講的是一個光怪陸離至極的故事,但是卻不會讓人不解,那種鄉土味正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病灶。
阿娟知道了残酷社会的真相:只有梦想是走不下去的,但是却没有走的更好;阿强整天沉寂在白日梦里,却离奇的受到大家的鼓励帮助,全片讲的就是 只有梦想是走得下去的,电影里的现实社会又是如此荒诞,表达了爱做白日梦的人的无奈
一个深夜,pearl台让我彻底迷恋上这个小岛
我完全无意贬低其它电影,但本片确实让我想到了《菊次郎的夏天》(一部很好的作品)并得出它全方位好于后者的结论,是的,全方位,包括配乐。
这个时候的台湾电影真有性格真好看,陈玉勋看到的是大事儿,有大人的眼界和小孩的天真,完全不是现在的无病呻吟文艺腔,这里那个主播的造型设计太有意思了,还记得看过的那个飞侠阿达,越想越喜欢,怎么有这么对味儿的电影呢??
广州“太平洋的风”影展,继续蹭了一姐的票。意料之外的惊喜收获,从一开场便嗅到这绝对是我喜爱的类型!刘志强的奇妙漂流,淡淡日式风味。与其说是像《菊次郎的夏天》,倒不如说像《我们是小僵尸》,充满花季少年天马行空,奇异瑰艳的幻梦。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以童话展现,配乐灵魂与台湾本土风情俱全,笑点如连珠炮发射,引得全场哄堂大笑拍手叫绝。那游弋于天上的绿岛热带鱼,仿佛是“游”出生天的刘志强本人。小男主林嘉宏也太他妈帅了吧!!!!!大有少年张震之感?感叹当年两岸的学业和考试性质及情形竟如此惊人地相似。
那个时代,好人坏人都很可爱。哪像现在,人既不好也不坏,又不可爱。
巨蛇娘娘,如花赵哥,乌龙绑票团,水漫海角人家,沙堆一坨便便,美丽岛白日梦,热带鱼游过台北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