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交,这一敏感词汇,通常指少女为获得金钱而答应与男士约会。
援交现象屡见不鲜,它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的日本,至今已蔓延至西方发达国家,并向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渗透。
挥洒肉体,贩卖青春,援交少女们图的是什么?
这部提名柏林金熊奖的影片,或许能给你答案——
此片该片导演金基德是一位极具争议的大师。
他的作品慈悲又心狠,没有大场面,但绝不平静,其中寓言式的故事,蕴含宗教哲思与神性省察。
金基德的片子很好识别,痴迷的元素:鱼,水,船,妓女,性和暴力,哑巴似的边缘人物更显人性的复杂,有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觉。
援助交际,换取梦想
“你喜欢你看到的这张脸吗?”
“是的我喜欢。”
网吧里,电脑屏幕的聊天框前是两张稚气未脱的脸。
初夜以20万韩元明码标价,两个少女努力攒钱,只为买两张去欧洲的机票,去她们向往的西方国家旅游。
洁蓉和倚隽,一个以色卖春,一个把风数钱。
少女言语中,让人惊讶——
“你知道,男人做爱的时候都像小孩。”
“我想,她(婆须蜜)像一个妓女一样,给了他们性爱的快乐” 。
少女洁蓉,在妓女的身份下有一颗圣女的心。她想要成为印度的“婆须蜜”,据说和“婆须蜜”睡过觉的男人都会变成佛教徒。
少女倚隽,更像是秩序的守护者。在她眼里,性爱像手里拿着吃的猪蹄一样,是一种肮脏的欲望,痛骂着嫖客是 “畜生”,为洁蓉清洗身体。
二人的角色设定犹如两面一体。
爱笑的洁蓉是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欲望。而清冷的倚隽是白色,象征着秩序与冷静 。片中多次用红白两色对其呼应。
在石像冰冷的眼神中,天真烂漫的她们仿佛是被审视的客体。
眼看着两个女孩子离梦想里的欧洲越来越近,警察突然到旅馆进行搜查,洁蓉跳楼后逃脱。
受了重伤的洁蓉,临死前想见那个她心爱的嫖客一面。
对于孤儿的她来说,没有爱的活着比死还冷。
于是,倚隽找到正在弹钢琴的嫖客,甘愿奉献自己的身体恳求他见洁蓉最后一面。可等他们赶到医院,洁蓉已经离世。
本以为故事会在两个少女之间继续展开,洁蓉的死让人猝不及防。故事将怎样继续?
该片采用程式化的叙事格局,上篇围绕两个女孩的友谊展开,中篇采用父亲视角进行制裁,下篇讲述父女之亲情。
三个人物的关系相对集中且主次分明,情节紧凑且故事清楚。
肉欲挣扎,暴怒审判
倚隽为洁蓉的死痛哭不已。
她接替洁蓉的身份,一个个联系之前的嫖客。
赎罪般出卖肉体,将原先的钱散还回去。
在基督教的禁欲文化与传统儒家的思想的双重克制下,压抑又苦闷的嫖客们,只有在嫖娼中才能尽情释放自己的欲望。
“深处道德的地狱,这样不也很快乐吗?”
那些嫖客中有的和父亲年龄一样大,惬意地感慨着。
他们在肉欲与道德中挣扎,心中住着一个渴望得到的“洛丽塔”。
人之本性,青春肉体是一种诱惑的美。
事后,有位嫖客被倚隽付钱的倒置行为所感化,竟真的回归了人性,立即打电话关心妻儿。
倚隽在和嫖客们的相处中,发现自己变得没有那么厌恶他们,听到男人的抱怨,有时还会忍不住笑场。
笑什么呢?
也许是在笑自己的救赎行为和这个世界的荒谬吧。
不久,身为警察的父亲偶然发现了女儿的秘密,万分愤怒,心碎到自残。
在开车送女儿上学的途中,父亲常常给她讲述西方宗教故事。未料女儿对西方的向往,却间接推动了她的援交行为。
现实狠狠给了他一巴掌。
痛苦不及的父亲为了保护女儿的自尊,没有当面指责她。
如《处女泉》里父亲为女儿的复仇和追讨般,他偷偷跟踪女儿,对那些嫖客进行暴怒“审判”与杀意的报复——
“为你每一句谎言挨一拳如何?”
“你刚才去哪了?1秒,2秒。”
“那个女孩多大了?1秒,2秒。”
被狂扇巴掌的嫖客低头畏畏缩缩,心虚地不敢回答。
更妙的是父亲跟到嫖客家里的那一场戏,一家人的反应异常精彩,男人无法面对,当场跳楼自杀。
他痛苦地沉思着,想用很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这件事,可是又很难去控制自己,感情,父亲的感情是这样的。
先学开车,才能上路
“天空中出现了带着炫目光环的圣母玛利亚,实在是太亮了,孩子们都晕倒了,她们看到了世界末日来临时,可怕而残酷的景象。”
清纯的少女,试图触及神圣的高度,但她的无知让她得到的是迷失。她用肉体去换取心灵的平静,最终是饮鸩止渴。
女儿在徘徊与救赎的拉扯中哭泣,或是出于道德的羞愧,或是因为救赎行为反而害死嫖客的内疚。
父女二人对彼此的所作所为心知肚明,两个最亲的人却始终没有沟通心事。
父亲带着被他过度呵护的女儿,到乡下祭奠亡妻。
到了村子,深山中有河水和船,触目都是欲望,颇具禅意与哲思,片中其他地方也多次出现水的元素。
在睡梦中,父亲亲手杀死并埋葬了女儿,固执地用自己的方式拯救她,然后去赎罪,他温情脉脉的眼神,动作极尽温柔,浪漫得几乎残忍。
走上不同救赎道路的父女,即便陷入泥潭,有爱依然能继续前行。
正应了《欲海慈航》这个港译名。
醒来后,父亲教女儿学车,即便用鹅黄石子给她铺好了道路,女儿还是会开错。
从未明说,却让她明白,救赎他人的前提是先救赎自己。
只有自己能够开车了,上路不会迷失,才有可能去拯救别人。
最终,看着自首后坐上警车默默远去的父亲,女儿蹒跚行驶,再也追赶不上。
*本文作者:P
很久没写东西了,可能因为单身太久,如果现在拿起笔,也只能是握着了。 不知怎的,这片子突然勾起了些许回忆,那街,那巷子,那颇显凄凉的公园,那无谓的生活,很像那一年,狗日的宣化。 雨后的小拱桥,臭水沟旁的野草显得格外欣然。路边90年代的墙头,长着绿苔藓,墙内传出来一阵阵莘莘学子的读书声。大步走在各种水洼的街上。虽是新买的鞋,也不理他们的奚落,仍是踩着最深的水坑走,因为人字拖。街上人烟稀少,可能是雨后的原因。也就十几分钟路程吧,转眼就到了。大落地窗,窗上贴着内有中央空调的微软字体,这就是我要去的地方,昆仑网吧,省会民工拉完磨后的娱乐。之所以喜欢这个网吧,不是因为它是宣化最大的,而是因为有次去的早,整个二楼就我一个人,我正纳闷的时候,一网管妹子穿着内衣从厕所穿过大厅,直奔她们卧室。之后妹子已穿好衣服,红着脸给我开的机子。从此以后,吧台上再也没见过西瓜。不过每次看到我,那妹子依然尴尬。我喜欢这种尴尬。 也不总是在网吧,偶尔胜利桥头吃吃烧烤。他们说女服务员妹子和我一样的驴脸跟我有夫妻相,这是次要的,主要是这妹子老喊我帅哥,这是在别的烧烤摊子从不会发生的事情。所以吃烧烤就定格在了这一家。我和安爱吃肉,偶尔会买些熟食助兴。很记得有次买了柴沟堡熏肉,刚打开袋子要开吃,夫妻相妹子说,我们这是回民。悻悻去厂区门口的大排骨馆了,我们四人吃了八斤大排骨和一些熟食后就开始热爱这里了。借着啤酒的力量,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街上高声唱着刀郎,路边桦树哗啦啦的伴奏,惬意。 也许是有次喝多了,拍了一下老板娘的屁股,所以驴肉火烧和小米酒一直不愿提及。但是拱极楼是不得不提的,买了票,听卖票大妈操着一口浓重的宣化普通话跟我们简单的说了几句这破楼的历史就上来了。楼上石碑懒得看,直接杀进楼内,一股迂腐的木头霉味。赶紧出来,扶着城墙头远眺,宣化尽收眼底,这里原来真的没什么高大的建筑。凉风阵阵也带不走安的兴奋,他激动的给远在家乡的老婆打电话,也许是实在没听清卖票大妈说这玩意有多少年的历史,对着电话吼:“你感觉到了吗?你感觉到了吗?这是...这是...这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你感觉到了吗?” 步行街也是我们偶尔去的地方。一般晚上去,人山人海。各种嘈杂,各种味道。突然一缕清香的劣质洗发水味刺穿了我薄弱的嗅觉,戛然而止的脚步,四处搜索的眼神定位在一个长发飘飘、高挑的背影上。安说,起码一米七。我说没有。就为这,我们争论起来,差点拳脚相向。后来那背影几乎快消失在我们视野的时候,安说,打赌,输的明天请游泳。于是,我大步向前,轻轻拍了下背影的肩膀。回过头来,单眼皮。“你好,你多高。”一个清脆的笑声“173。”就在我陶醉在笑声瞬间,背影就不见了。失落的跟着得意的安进了一家衣店。一进门,就被一条花短裤吸引,顺着就过去了。一百四十八,很贵。可是我没办法拒绝,售货员实在是太美了,尤其她的两颗小虎牙。不就是两个礼拜的网费么,我觉得小虎牙值。 第二天,我请安去游泳。虽然我不大会游,泳姿也肯定不雅,不过溅起的水花和声响绝对是最大的。那次运气不错,有个比基尼。虽然十五米以外我分不清男女,但是并不影响我一直盯着比基尼。直到比基尼上岸,才发现上半身和下半身比例一比一。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一直盯着比基尼。后来比基尼走了,我和安也就游累了。出来后无味的溜达。不知不觉就走在了熟悉的观音后街。一路小粉灯,玻璃窗,窗前风情万种,还很诱惑的声音,哥,只要六十。我和安虽不是什么高雅的人,但是对于这种营生是不屑一顾的。于是我们大步穿过这条街,直奔东方洗浴,能洗澡,加包夜才二百六。 早上的醒来是痛苦的开始。我和安一致认为我们这几天很恶俗,所以决定这个月下班后都安分的呆在宿舍看书陶冶情操,绝不出门。那本前三章被撕去擦屁股的三国,那个月读了两遍。很感激他们不是随便翻开就撕,我才能通畅的读,谢谢他们。 安问我,为什么你每次出门都只关注妹子。我说,你孩子都有了,你不懂。 啤酒喝完了,就这些吧。 虽然跟这片一点关系都没,但是看这片的心情释然了,正能量了。
金基德即便开篇是以旅游为梦想,也拍不出阳光的片子,洁蓉跳楼是因为玻璃心吗?更喜欢亲爱的伽利略
换个海报啦
说什么呢?挽救什么?还是让整个世界都破碎了吧
金基德的故事总是封闭的,浪漫主义的,在这个片子这样的现实环境下,好多细节让人质疑真实性,显得有些荒诞,冲淡了这些细节的创意。喜欢结尾父亲教女孩开车,而后被警察带走,女孩开车追却动弹不得。
那颗星给海报= =借出来以后仔细一看剧情简介觉得很久之前看过。。打开一看果真。。原来我以前已经被坑过一次了结果今天又在图书馆被坑了一回。。
爱情与亲情的伤痛,都隐藏在金基德不动声色的摄像机下。
6/10。用肉体补偿道德错误,反而闹出更多人命,而父亲捍卫伦理的残忍报复又酿成新的人性迷失。把妓女神圣化为性职能之外与顾客建立情感、连对此厌恶的朋友也亲身体验了这滋味,在嫖客家人面前毫不留面致其跳楼、拿地砖拍死淫男的暴力则是渲泄看爱人被糟蹋的失尊,金式推演故事的影像世界已然超越现实。
结尾真令人难忘
大陆有娄烨、贾樟柯,台有蔡明亮、侯孝贤、杨德昌,日本有三池崇史,韩国有金基德。7.6
罪是多么无意识的东西,往往不是人去犯罪,而是被卷进罪的漩涡。
水槽中,火与水两种“神秘物质”在代表创伤的钞票之上的交替出现构成了《撒马利亚女孩》的一个转折,在金基德的影片中,往往来自于在时间线性上的退行,或者在这部影片之中:分流的“救赎”:天主教圣母式的,通过“给予”,以及耶和华式的暴力“审判”,作为宗教(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佛教的婆娑密还是圣经中的撒马利亚人)的二重并置态,与其说这是一部父女关系,不如说是宗教的双头神像。我们需要注意到这个父亲,他既是黑色电影之中常见的私人侦探,又是如同《处女泉》最高权力的化身,并通过一种规训的方式重新构筑女主角的成长仪式,在结尾大远景和近景特写交替之下追随警车运行的车子,正在返回到一个以交通系统的世界,在她的驾驶之中,撒马利亚女孩最终向她的父亲展现了自己的赤裸身体。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结局还是可以接受,只是不明白洁蓉为何跳楼。
意境和情绪到了,但构建整部电影的情节和人物全部过于生硬和极端,这是金基德式美学中的冲突方式,输出时需要受众有一个稀释和提炼的过程。所以个人认为规避了这一”缺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才是他最好的作品,《弓》和《萨玛利亚女孩》都欠缺,《悲梦》更明显。
突然想起这部片,重看了一遍,还是对金基德喜欢不起来,女孩跳楼前都还不错,很像花与爱丽丝,后面救赎段落,明白导演用意,但实在看着心里膈应。总的来说撒玛利亚是他比较出色的一部了,结尾的处理虽刻意但很深刻。
这么现实的题材被金基德拍的这么浪漫,几近残忍。
喜欢的
电影分成了三部分。正当观众以为故事将在援交少女和她的同伴之间展开的时候,砰!少女竟然死了!正当观众被少女同伴残酷疯狂的自我救赎方式震撼的时候,同伴的父亲出现了。这时候电影才进入正题。走上迥然不同的救赎道路的父女,如耶稣和撒玛利亚人,看得人压抑而凝重。结尾更显绝望。金基德GJ!
后半段父女情更打动我、震撼我。
“金基德电影的痛,是砸碎骨头连着筋的那种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