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认知: 一些我们从未了解的生活 本电影说的是负面的生活 拐卖!自己偶然也看看法律频道的案件和生活中听到别人片面的故事(加工过的,天知道事实是什么)而这部电影是第一次关于拐卖的,看到了许多 无知 目光短浅 重男轻女 贫穷……被震惊到 总之认知突破了 愤怒 上面例子基本上都是 愤怒随之而来 在观看时三分之一都是如此了 无力感 和上面有很大关系 上面的愤怒无法发泄出来 就像自己抓紧拳头准备暴打却打在棉花上 这些事情我们无法影响 也不能帮助他们 不能改变。那种感觉就是无力感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悟和一本小说极为相似 书名叫《兄弟》 作者余华 也是和上面的三大感悟极为符合 我看完《兄弟》时和看完《盲山》一模一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地方 也许会移动(搬家) 但是认知会固定住 除非自己或被动打破才能看到完全不同的世界。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生活的方式全世界都通用
刚看完盲山,就来豆瓣看评论。发现有几个朋友猛批盲山导演跟张艺谋一样靠给外国人提供高尚的YY来获奖,有几个朋友对盲山的结尾很疑惑,大骂又被广电总局骗了。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片子,剪了也比看不到好。除了传说中的两个版本的结尾以外,这片子并不是只反映了拐卖人口这一个问题。如果跟以前的电影一样不许放映,那么电影中涉及的其他问题想必也一起都剪了。如果这个片子被禁了,那里面的村委会乱收费,村委会主任黑社会化,被拐卖女性的真实处境,现实中偏远山村的生活,当下农民生活境遇等等问题也将随着广电总局一纸禁令停播了。而对于传说中的那个另外版本的结尾,我认为对影片主题来讲并没有太大影响。毕竟那些想把主题上升到什么主义的人,都不是纯粹看电影的,一帮托物言志的人而已。就拿那个口口声声跟警察说为人民办事的村委会主任来说,电影就有三个场景提到了黑社会一样的村委会:一个是一帮流氓一样的人来找那买媳妇的一家收费。一看就知道是乱收费。还教导那男人:管媳妇就得跟收费一样,来硬的。第二个场景是女大学生去找村委会求救,那主任让她回去,先调查再说。这深刻的让我见识到了土皇上跟官老爷的官腔,居然发的一样标准。最后就是警察们和父女俩进了村委会,而村委会墙上挂满了锦旗。这对比,真有效果。 当年听老罗语录的时候,老罗讲过户口制度与新警察。虽然讲暂住证的段子被大家记住了,但是老罗在里面开头就义愤填膺的说:如果你生为一个乡下人,就是个二等公民,遭受种种的不公正待遇。现在看来,你如果生下来就是一个女性,那等待你的不公正待遇丝毫不比所谓“乡下人”少。 电影从头到尾就说明了这么一个事。他没弄一个很装x的视角出来,非把电影给整的特别深沉,特别有精神,特别有情怀。而是用记录片一样的角度,就告诉你远方的山村有这么一个事,女人有这么一个状态。就是告诉观众,你在电影院里花几十块钱看电影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的大多数在乡村在火车站在集市在底层沉默着,在村子里这么活着。告诉大家,一个女人是怎么消失的,告诉大家上大学都可以上的欠一屁股债,毕业就出来就被人骗了;告诉大家村委会在很多地方就是黑社会。 所以,这片子剪没剪,河蟹没河蟹,真的不重要。只要看电影的时候,别老犯小资产阶级那套情怀,把什么都上升到人性啊,关怀什么的形而上里去就行了。能把这电影里任何一个问题看透了,也对得起人家广电总局这次睁一眼闭一眼了。
你以为你不在盲山,你以为你在城市,其实没有什么区别,枯燥、愚昧、麻木还是在身边,只是以其他形式出现。这样的令所有女人难受的片子,居然还能有异样的美感,只是绝望又窒息。走出去又如何呢?生活如何继续?
每个姑娘都该看看,在你喝下陌生人的酒,在你潇洒地独自旅行,当看似友善的人给你好处……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这座盲山。
我们村就有好多被拐卖来的,不过不是大学生。后来我们村的人贩子判刑了,现在已经出狱了。片子比较真实。。。
看到一个热门短评写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犹如被拐卖到这个世界来的一般,受尽折磨却总也无法逃脱”……无语了,布尔乔亚们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心安理得一点,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看到的是殺人了的那個版本。驚。
广院毕业的李杨07年导的这部片子获得了国外媒体一致高评,但惨遭国内审核的删减并被迫更换结局。故事讲述以传宗接代生殖崇拜为目的的中国农村拐卖妇女集体行凶残害人性的事实。无知冷漠野蛮勾结麻木愚昧的乡下人其实是整个中国人的反射,全民行凶是这个片子的中心思想。看的气愤压抑感叹无语。
建议过年期间CCTV6每天循环播放
我看得是和谐版结尾~~戛纳版是这样的:“他娘躺在面包车前,公安不得以停车,然后回到村长办公室,公安就走了,说一定回来营救,女孩的爹留下,结果第二天她爹要带她走,被男人们抓住,开始打她爹,她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黑屏结束。”——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处于和雪梅一样的困境呢?“我要逃出去
揪心 一刀砍下的结局更具现实性
看的时候还在想李杨是怎么忽悠着村民们演这戏的,不怕毁形象吗。看了访谈才知道这些村民觉得这种事太正常了,不会毁形象
彻底有阴影了~要是我就掐死生下来的娃,做饭时下毒毒死德贵一家,带着钱和刀以及干粮走出这个吃人的山沟,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哪里有同一个世界?转过一座山就是另一种人生。
没有钱就借钱养猪,没有钱就辍学砍柴,没有钱就溺死女婴,没有钱就像养猪一样生一堆儿子。书本背后是龌龊,鸡蛋里面是良知;手术不用消毒,疯子妨碍交通;没有养猪也要交养猪税,想救女儿要先交解救费。绝望是拖拉机嗡隆的轰鸣音,绝望是永远寄不出的求救信,绝望是白茫茫大地望不到边际,绝望是举起菜刀用力地砍下去。警察是否会回来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那个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女孩早已永远逝去,这样的作品再无可能拍出,这样事情此刻正在上演。
导演李扬解释“盲”字说:“眼睛死亡了跟眼睛瞎了还不一样……衍生开去,就是对良知视而不见,对外部残忍视而不见。”这电影看完堵人难受。
那些不愿离开大山的女人们啊,等你们的孩子长大了,你们会不会是另一个黄德贵的妈?
心里堵。像我这样总一个人往山里跑,居然现在还没出事,真是福大命大。如果我被拐卖了,一定先换取信任,再趁天黑砍死全家放火烧村,到最后还是逃不了就自杀。如果一个村里有三户让被拐妇女害到家破人亡,还会有后人想着买媳妇吗?得过且过害的不只是自己。最后结局太棒了,真实到令人绝望。
李杨的电影真是沉着又具有爆发力,残酷又不失怜悯之心,摄影也相当出色,特别是那个结局.(PS:千万别看和谐版)
一场噩梦。绝对的噩梦。最后村民像水蛭一样覆盖了警车的那幕把全片推到了惊悚顶点。导演让许多本来很讨喜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一个黑暗的框架下出现,原本淳朴的民俗变成了恶魔般的符号,清晨荡起的山歌如同巫咒,让人不寒而栗。地狱般的乡村。「民众」果然是汉语中最可怕的词。
“道德的德,诚信的诚。”“谁会丢男娃呢。”“我发誓,我一定会带你出去。”这是什么感觉?“你网名叫什么?”“我是一只小小鸟。”“我叫寻水的鱼。”“回帖回什么?”“TMD。”对,就是这种感觉。诚意足够,题材沉重,却意识先行,丢掉真实,每个角色都像是贾樟柯写出来的。对,这也是他的毛病。
这个盲系列,真实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