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很多人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你忽然发觉自己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事情,遇上同样的麻烦,周而复始,你心情郁闷,你发现你的生活混乱的令人沮丧。在上映于1993年的《不一样的天空》中,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个家庭,主人公吉伯特,一个平凡小镇的男青年,他的生活在我看来,不沮丧倒是怪了,他的父亲自杀了,母亲无法面对这样的打击暴食暴饮,一个曾经的美女变成了胖的惊人的有可能压穿地板的大胖子。他还有个弱智的弟弟,时不时要爬上高高的水塔而惊的警笛长鸣,让他疲于奔命。还有他的姐姐因为母亲胖的不能自理而在家担当母亲的角色,妹妹一天到晚不懂事的只知道打扮,还时不时发发脾气。而他本身要忙于小超市的工作,应付跟他偷情的家庭主妇,生活显得一团乱麻。
本片的故事就这样开始,进行的波澜不惊,平平淡淡,却又不时涌现一出高潮打动我。像这样发生在小镇的故事,往往都是通过几个典型的人物来展开故事。片中让我最为触动的是吉伯特那胖的惊人的母亲,她需要拐杖才能行动,她甚至无法迈上楼梯走会卧室。在她出场时我也惊了一下,笑了一下,由此也可以想象,她在剧中的小镇是个怎样的笑柄。但是,她在片中的渐进似的表现也带动着观众的情绪,先是一次家庭的纠纷引发她对亡夫的痛苦记忆而不顾肥胖的身体歇斯底里让人对她心生同情;接着当亚力被带到警局后,她又不顾他人的嘲笑勇敢的走出屋子,步履蹒跚的走进警局要回心爱的孩子,那一幕相信不少人会对她心生敬意;当吉伯特在亚力生日前夜因失手打了亚力而愧疚一夜未归,第二天当她看到吉伯特的那种内疚和对孩子深深的爱令人动容。最后,她终于迈开了步子,艰难的走回了卧室,那时,她已经太累了,她的一生都太累了,丧夫之痛让她美丽不再,肥胖的身形让她尊严不在,他人的羞辱又让她觉得亏对孩子们。她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们,当吉伯特带着天使一般的贝琪出现在她面前时,她似乎对孩子们放心了,她终于做了最后一件事情,她安然躺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吉伯特是本片的核心人物,这部电影总是展现着各个人物的平稳的变化,吉伯特就是这样,父亲的离去让他找找承当起家庭顶梁柱的重任,他做的很好,他极力维护着他的弟弟,同姐妹们周到的照顾母亲。但是,我们可以从片中的那有些压抑的气氛中感受他的心情,他难见快乐的笑容,生活显得似乎不会再有改观的希望。直到贝琪的出现,贝琪是这个显得沉闷的家庭的“闯入者”,她美丽,善良,善解人意,给吉伯特的生活带来一股春风,当一个人长期生活在一种环境中时,他往往会产生“惰性”,哪怕生活再混乱,再郁闷,他也只是难受一阵之后继续周而复始的生活。所以,这时,一个外来人的到来让一切显得与众不同,贝琪带来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阳光般的生活。片中,吉伯特家中的镜头总是显得阴沉黑暗,而有贝琪的画面总是显得亮丽而轻松,最后与吉伯特母亲相见那一幕,自卑的吉伯特母亲打开了窗,一缕阳光洒在她的身上,就像贝琪,入一缕阳光温暖吉伯特的心灵,让他寻求不同的生活,让他尝试改变,寻找生活中不一样的天空。
尽管整部电影显得有些阴郁,有些沉闷,但是这并不是一部让人看后心里一沉的电影。相反,片中时时展现着温情与希望。所以,尽管生活显得不易,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吉伯特的家庭仍然显得温暖,特别在对弱智的亚力的态度上,这个家庭显得充满了家庭的幸福,吉伯特不厌其烦的处理着亚力制造的麻烦,当失手打了弟弟时那种发自内心的愧疚令人感动。当一家人来到警局带出亚力走出警局时,面对围观者的嘲笑,一家人坚定的围在母亲身边,那一刻,这个家庭显得充满了尊严,甚至在围观人群的嘲笑中显得有些高贵。当母亲死后,为了避免死去的母亲成为她生前不愿成为的笑柄,他们让母亲与她生活的屋子一同燃烧,火光照亮了天空,同是他们生活的小镇的天空,此时已经是不一样的天空,他们以火光向过去的生活告别,他们开始了新的生活道路。
以今天的眼光看,这部电影可谓星光灿烂,那时的约翰尼.德普还没成为史上最酷的海盗――杰克船长,而是小镇上青涩的青年,他将坚强的承担家庭重任,同时又内心阴郁的吉伯特表现的很有魅力,特别那眼神和不时露出的微笑都含蓄的现露着人物的心理变化。而那时的朱莉叶.刘易斯还要在一年后才变成生猛的杀人狂,在该片中她饰演着为吉伯特一家带来清新空气的贝琪,她的表演确实给人以天使般的感觉,特别与德普在夕阳下观望天空,抚慰受惊的亚力几场戏将一个善良女孩的心灵展现的自然而亲切。那时的迪卡普里奥更是还没有登上泰坦尼克号营救美女,而是小镇上那个弱智的孩童亚力,应该说,迪卡普里奥的表演也是本片中最为出色的,亚力的那种天真无邪让人怜惜,而时不时的率性胡闹也让人好气又好笑。片中的画面和音乐很不错,从画面上就往往可以看出人物的心灵,比如贝琪出场时总是亮丽的,那时的音乐也往往轻快,吉伯特的家里却总是阴暗的。
这是一部温情而不煽情的电影,起初或许你会觉得有些沉闷,但是看着看着也沉入片中,伴随着片中吉伯特一家的故事或感到,或欢欣,最终为片末展现的希望而会心一笑。确实,生活有时混乱的令人沮丧,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温情与喜欢,寻找到不一样的天空。
欢迎关注公众号:关于电影两三事,ID:aboutfilms
这部片子的前半部分都酷似雷蒙德·卡佛的小说:个人被囚禁于生活当中,无力自拔,在由亲人建成的囚房当中逐渐沉沦,荒废人生。每日的生活是那样的令人厌恶,有一个胖得令人羞耻的母亲,两个任性的只管把责任往哥哥身上推的妹妹,还有一个只会不断地去闯祸的白痴弟弟。对了,还有那个十七年前就早早逃离了生活的囚房而走入死亡的囚房的父亲。吉伯特的人生是这样的可怕,这样的枯燥,这样的没有意义。就连所谓的出格行为——搞别人的老婆,其实也不过是这种循规蹈矩的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就像后来那个越轨的妇人所说的那样,她之所以选择吉伯特,不是因为她爱上了他,而只是因为,她知道吉伯特永远不会离开,是因为吉伯特无能逃离这个囚房,除非他走上他父亲的老路,向死亡寻求解脱。又或者,他要远走它方,正如他在痛打了阿尼以后所试图做的那样。然而,他又不能,他有着他对他的家人的爱,因为他有着他的责任,他就是这个囚房的支柱,一旦他逃离,这个囚房就必将分崩离析。
这部片子的英文原名是这样的一个疑问句:"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 当我们看到这部片子的前半部分时,我相信所有人都会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吉伯特的家人。我们会认为,是他的家人在羁绊着他,是他的母亲、妹妹与阿尼在eating him。
但是,我们知道,这样的故事可以是一部美国小说,但绝不会是一部美国电影。将家庭描述为囚房的电影,最可能出现在北欧,也可能出现在法德,甚至会出现在日本,但却不怎么可能会出现在好莱坞。好莱坞就是美国,而美国人则从来不曾离开过家庭。即使是所谓的嬉皮士,所谓的垮掉派,他们“在路上”,但这只是因为他们无家可归。他们处处叛逆,但他们的叛逆却是以他们所叛逆的对象——所谓的中产阶级的价值观——为镜子作对照的。他们这样叛逆,是因为他们怀想他们所叛逆的对象,是因为他们没法过他们所叛逆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只能叛逆。美国人民爱家庭,因而好莱坞同样也爱家庭,所以,"What's Eating Gilbert Grape?"的答案就绝不可能是吉伯特的家人。
美国人雷蒙德·卡佛曾经这么说过:“我小时候,阅读曾让我知道我自己过的生活不合我的身。我以为我能改变,但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就这样,在打一个响指之间,变成一个新的人,换一种活法。”但显然,丹麦人莱塞·霍尔斯道姆在叙述这个美国故事的时候并不认同这一点。他认为,我们是能够改变的,他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真正在eating Gilbert的不是他的家人,而是Gilbert的生活态度。他说,真正的囚房不是吉伯特的家人,而是吉伯特眼中的家人。如果我们从来不去打开房门的话,那么再怎么宽敞明亮的套间也与囚房无异。如果我们从来不肯笑对生活的话,那么生活也只会对你恶脸相向。影片的第一个转折点并不是母亲的死去,而是吉伯特将车掉头回家,贝奇充满关爱地照顾着阿尼的那一段。自此,吉伯特的生活就开始进入了不一样的天空,因为他学会了以不同的态度面对人生,他学会了去打开房门,走出自己制造的囚房。电影中吉伯特一而再地对贝奇说,阿尼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下水的。然而,阿尼最终却真的下水了——在贝奇充满爱的鼓励之下。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这样的:有时候,我们只是还不够努力。我们从来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去鼓励阿尼跳进水中,于是他也从来不会下水;我们从来不曾鼓励母亲去锻炼锻炼,却只是将来偷看的孩子抱起以发泄自己心底的那微小却实实在在的怨恨,于是母亲也就成为了笑柄;我们从来不曾试过再付出多一点的努力去改善我们的生活,却从来只是咒骂生活给得不够,于是生活就真的会如你所愿,于是生活就真的不会给你太多。我们从来只埋怨别人做得不够,却不问自己做得够不够。于是,和你偷情的那个人妻就把你吃定了,生活就把你吃定了。于是,你就被"Eating"了。然而事实上,真正在毁掉我们生活的罪魁祸首,是我们自己。《茉莉人生》里头有这么一句话:“在任何时候,人都能够自己选择。”我们难以选择我们要在怎样的生活中过活,但我们可以选择过怎样的生活。有时候,要看到不一样的天空,并不需要走到不一样的地方,而只需要有着不一样的眼睛。
而至于到底是谁的看法才是正确的?是卡佛还是霍尔斯道姆?人到底能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无知者如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无论是卡佛还是霍尔斯道姆都会赞同这样一点:我们应该努力活出美好的人生,活出不一样的天空。
http://23992900.blogbus.com/logs/49162034.html片子隐藏了妈妈年轻时的故事。
爸爸17年前去世,弟弟快18岁了,妹妹不到15岁,弟弟可能是遗腹子,也可能是妈妈婚外情生的;妹妹肯定爸爸去世后生的。
影片很多桥段都是精心设计,前后呼应的。Gilbert出轨的主妇的丈夫,突然意外死亡的那段,可能是特别安排的,来隐喻Gilbert爸爸当年死去的情形相似。
有很多线索,一是出轨主妇美颜多情,而丈夫只关注于挣钱,显然性格不合;而Gilbert向女主描述他的父母,妈妈曾经非常漂亮,幽默,爸爸是那种没有反应的人,能够相信Gilbert父母就跟出轨夫妻的关系一样。另一线索是出轨主妇对Gilbert说担心她的儿子会像你(Gilbert)一样,同样是出轨,同样是意外死亡,主妇担心自己变成Gilbert妈妈,她儿子深受其累。还有一更不明显的线索,Gilbert妈妈走出家门救儿子,到警察局直呼警官的名字,而警官似乎很害怕,显然俩人曾经有比较深的交情,有可能警官就是Gilbert妈妈出轨对象,而且众人皆知。
所以,隐藏的这段剧情就是:妈妈出轨怀了弟弟,引得小镇上风言风语。这也有证明,Gilbert与主妇的偷情,Gilbert的朋友知道,Gilbert工作地方的老板夫妇知道,主妇的丈夫可能也知道,因为小镇比较小,什么事情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爸爸发现出轨事情,自尊心受到打击而自杀。这一定在小镇起了很大的风波,说Gilbert妈妈害死了丈夫。像出轨主妇,丈夫死后,马上离开了小镇,因为忍受不了小镇人的闲言碎语。Gilbert的哥哥年纪比较大,估计很清楚家庭不光彩的事情,迫于小镇邻居的压力逃到外面再也不回来了。而妈妈因为婚外情导致爸爸自杀,对此很自责。虽然无法忍受邻居的眼光,但是又无法离开。因为有三个孩子,其中一个要么是怀着,要么是刚生下来,而且还是个智障,她根本无力逃离小镇。妹妹三年后出世,说明爸爸去世后妈妈有跟男人交往,但是肯定是被男人抛弃了。两次男人抛弃,3个未成年孩子,再加上一个处处捣乱的智障儿,最终不堪压力,自暴自弃。妈妈临终前跟Gilbert讲的一段,说明她非常理解Gilbert内心想逃离的渴望,也许当年她就是这么渴望的,但是又不得不为了家庭压抑自己,所以她理解Gilbert没有离开,是非常非常的难得,所以说他是勇士。
吉尔伯特和母亲邦妮、智力迟钝的弟弟阿尼及两个姐妹一起生活在父亲生前建造的破旧房子里。吉尔伯特和恩多拉保险代理人之妻贝蒂带有暧昧关系,吉尔伯特经常给她家送货上门。有一天,弟弟阿尼偷偷地爬上了小镇中心的煤气塔。吉尔伯特赶来哄他下来,与围观人群中的外地青年女子贝基结识,交上了朋友。吉尔伯特的日常生活全部被贝基的到来打乱了。另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他再也不那样重视他和贝蒂的关系了。贝蒂的丈夫莫名其妙地突然淹死在水塘里之后,贝蒂告诉吉尔伯特她将离开本镇去外地生活。阿尼全家也准备庆祝他的18岁生日。贝蒂和她的祖母打算翌日即离开小镇。吉尔伯特也想离开这里,陪伴了贝基镇整整一夜。阿尼生日的前夕,母亲邦妮安详地死在睡梦里。一年后,吉尔伯特和阿尼又来到大路旁,等待贝基的野营车从这里路过。
有一个故事,说,一只得道的小蜘蛛,佛祖问她,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小蜘蛛历经几劫几世,总是回答:未得到、已失去。这答案已经很有水平了,可是佛祖不满意,让她继续经历。终于在一场错乱的婚姻中,让她终于发现,原来最好的东西,是已经得到的东西。
这个世界上很少人有这个觉悟。人们总是认为别人的生活可能更好。没嫁人的羡慕两口子的;走路的羡慕开宝马的;病秧子羡慕健康人;老人家羡慕后生家。自己苦难看起来永远比别人的更大。
有一年,我工作很不顺利,压抑而忧郁。我同学也不开心,为了婚姻,我说你过来吧,我俩一起相互安慰安慰。她来了,抱怨她的婚姻和家庭,老公有外遇了,女儿还小,工作丢失,身无分文,老爸不懂事,弟弟吃闲饭……在她述说的过程里,我没有办法提我的困难,因为我的困难在她那些困难面前,简直就是花生米一碟。后来她回去了,我说,你替我打听打听,七八年前得了淋巴癌的那个同学是不是还活着。她打听了,来告诉我,活着。
七八年前,我身边一个朋友的朋友得了这个病的同时,我听说了这个同学也得了同样的病。七八年过去了,朋友的朋友早就不在了,这个同学还活着。我有点吃惊。没想到更吃惊的还在下面:同学去看她,她说起她的身体:胃是坏的,肺是漏的,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好的器官,一个月前又一次差点死掉。说的时候,好像在说不相干的人一样,无所谓似的轻描淡写。人家做化疗,最多七八个疗程,然后不是好了就是死了,她做了三十多个疗程,还活着。从前她是一个绝色美女(男人说女人是美女,未必的,女人说女人是美女,肯定的),现在形销骨立,我虽然只是听,却也觉得实在不忍心继续听。我那个朋友的朋友,死之前说,就死了算了,不想再受罪了。她却活着,那么多年,受了多少罪。
同学说,在她面前,无法开口说自己的遭遇,因为无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没有办法跟她的生活比。所有压得你几乎受不了的烦心事,在她那里都是鸡毛蒜皮。
算了吧,哪有什么苦难呢,当你看见更大的苦难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才会庆幸,这种苦难没有发生在你身上。
《不一样的天空》里,就安排了这样一个苦难到搞笑的家庭环境:爸爸是自杀的,妈妈是六百磅的超级肉山,弟弟是弱智,妹妹青春期反叛,而Johnny Depp自己更是陷入了跟一个有夫之妇的情欲纠缠中。在电影的前半部分,Johnny Depp唯一对他的环境做出的抱怨就是,他得加班挣钱来养活他们。
年轻的Johnny Depp的脸上,你看不出来这种压力的症状,他仿佛是很自然地生活着——生活的确是自然的,你在几个人的脸上经常看见不自然呢?尽管谁都不容易。压力仿佛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在某些宗教的观念里,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苦难的过程,可是也有人说这个说法“夸张了”。
人也许不需要同情,不需要怜悯,甚至有时候也拒绝帮助,可是不表现出来并不代表觉察不到自己的压力。著名的巴士阿叔就发作过:你有你压力,我有我压力,不要挑衅我。
弱智弟弟挑衅了Johnny Depp忍耐的底线。他偷吃了自己的生日蛋糕,还拒绝洗澡。而生日蛋糕是Johnny Depp尴尬地在自己的食品店老板的注视下在大商场花了一大笔钱买回来的。似乎不是什么无法忍受的事情,可这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Johnny Depp打了弟弟,离家出走了。
当他在弟弟的生日Party上重新出现之后,妈妈与他详谈了他所承受的一切,妈妈说:“请千万不要消失”。这句话在影片中出现多次,之前都是对着弱智弟弟说的,因为怕他走失或出意外。弱智者对于这个家庭来说,也许是一个多余的负担,但是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员。就像苦难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样。这个家庭里所有的问题成员,都是彼此活下去的理由,都是彼此的支撑,就像地下室里那一根根木桩一样。
妈妈在临死之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是的,你是英勇的。”对于一个承受那么大生活压力的孩子来说,这句话是他应得的。那么,对于每一个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来说,这一句话也都是应得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做着一个英勇的人,无论你的苦难只是工作上的不顺利,还是婚姻上的挫折,更甚至于,是在疾病的折磨下苟延残喘。
影片的最后,Johnny Depp带着弱智的弟弟踏上了所爱的女孩的旅行车,去开始新的生活。也许,所有的苦难都会过去,也许,会有其它的困难在等着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丢弃那个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死去的弱智弟弟。他不会让他消失。
无论将来是怎样,请千万不要消失。
李奥纳多里面白痴演的真不错
天啊!leo!!演的太牛逼了!
不得不承认leonardo比depp出彩太多太多了,leonardo真是个天才演员!!...and what's eating you...其实电影本身可以更简短和有冲击力些的
早在1993年,李奥纳多19岁时就贡献出让强尼德普都逊色的天才演出
李奥纳多表演最好的一部电影
狗眼!我的狗眼!!!全片就看见他抱他,亲他,给他洗澡,为了脱他衣服而揍他,被他骑乘揍(唔噗!)…………他和他分别是强尼德普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然,这真的是一部温情乡村家庭剧。
德普年轻的时候莱奥纳多还是个傻小子,现在,他们俩同步了,莱奥纳多看着比他还老且富态,这是对岁月不饶人的最好诠释,德普在这里最美,莱奥纳多的表演天赋惊人
他们那时候,都貌美如花。
好不容易德普和路易斯都正常了一回,哪知是李奥这厢出状况
小李太厉害了,感觉他一直在努力退步。
雋永溫馨的小品電影,看導演就知道,當時的李奧那多演的真好, 真是可愛極了!還有帥翻了的強尼戴普,那時候的演技就已經很棒了。
鲸鱼妈妈、弱智弟弟、已婚欲女、殡葬员朋友、房车流浪女友。。。小镇生活like hell,非常的超现实主义~最后一把火烧个干净!(foodland和汉堡车,象征侵入“田园小镇”的工业势力。抱着超市买来的蛋糕被自己的boss——杂货店老板撞正着~怎个尴尬了得!)
年轻时代的Leonardo DiCaprio和Johnny Depp演技大赞!两位巨星未成星之前的自然演技融汇在这部电影中,虽然电影总体剧情较为缓慢,但是不能掩盖两位男主的强大演技。推荐!
生活有时令人绝望,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其中的闪亮和温存,寻找到不一样的天空。不完美才是人生。
多年以前,小李演的是德普的弟弟,现在,努力一下我觉得小李可以演他哥
好电影。不是因为强尼德普,而是确实好。人生琐碎,情感真挚。
永远也不要指望可以一把火烧光你的旧生活。
Depp把Gilbert这个平凡的小镇青年演得宛如自己。质朴,真实。
苦逼娃与傻逼娃火烧老宅的故事
小李演技超赞,超过戴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