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电影看完了才在“cast”里看见他的大名,然后恍然间震惊Hook居然是他,完全没看出来,最初想看这部电影不是冲着导演也不是冲着演员,就是想看看这个故事被拍出来的样子,结果还是个严重改编版,不过依旧很喜欢。
欢快,活泼,最轻松的看电影的感觉,just a happy thought, I believe I can fly into the sky like Peter Pan,呵呵。
这对于我这样生活在城市中偶会失眠忧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美梦,neverland,就是心中的世外桃源。片中不少令人怦然感动的桥段,就这样尽情感动自己吧,无论看完电影之后还要面对什么,生活就是一场最刺激的冒险,这是中年的Peter告诉我们的。
Just a happy thought,and then smile to the mirror......
彼特.潘离开了梦幻之国,取了温蒂的孙女,生儿育女,丢失了儿时所有的记忆,看似幸福地生活着。有一天,与他为敌的虎克船长趁彼特不在家抓走了他的儿子女儿,为了救回孩子,彼特在精灵的引导下再次回到梦幻之国,见到了已经被他遗忘的儿时伙伴。但没有人相信他是真的彼特.潘,包括他自己。他看上去又老又肥,没有了快乐想法,甚至不能飞。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将信将疑地用他稚嫩的手推开彼特额头、脸颊的皱纹,将他的嘴角拉扯成微笑的弧度,才依稀看到彼特曾经的影子,孩子开心地说:“哦,彼特,原来你在这儿呀!”
看到这儿,我不能自已地哭了。我们真像长大了的彼特.潘。变得那么难以快乐,眼睛也渐渐失去纯真稚气的光芒。儿时多快乐啊,记忆中的童年总是阳光明媚的夏天。和伙伴们一起过家家、捉鱼、爬树、去池塘里摘荷花;一起在谷坪里用粉笔画画,画着画着无缘无故疯笑起来…一起抓莹火虫,还曾幻想把抓到的莹火虫装在塑胶袋里变成特殊的灯泡;记得那时最爱玩一种游戏是抓特务,我们趁着月光追逐,嘻闹,轮流当警察和特务,直到累了才不舍地回家……
……
只可惜我不是彼特.潘,尽管记忆那么清晰,像是发生在不久的昨天,却 再也回去不了
網誌圖文版
http://zassili.blogspot.tw/2014/09/robin-williams-dead-poets-society1990.ht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為資深的彼得潘症候群患者,不才對此定義為:「與其面對茫然無謂的未來,他們更喜歡拾執童年與少年回憶。」勇於向前的人不會回首前塵,童年對他們來說一紙小學畢業證書便宣告完結。彼得潘症候群的結業證明永遠發不完,他會收到一張一張告訴他該長大的通知書,但他會開闢無數檔案櫃為這些文件與回憶分類裝箱,四下無人時再偷偷品味。
幾年前《蠟筆小新》作者臼井儀人因事故過世,當時我的心情:又一個檔案櫃被封存-童年記憶的終結不只是不再回想,回憶創造者消逝也是該段回憶的死亡證明;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對我而言也有相同意義。不才的成長階段正是羅賓的電影盛產期:《春風化雨》(Dead Poets Society,1990)、《睡人》(Awakenings, 1990)、《虎克船長》(Hook, 1991)、《阿拉丁》(Aladdin, 1992)、《野蠻遊戲》(Jumanji, 1995)、《家有傑克》(Jack, 1996)、《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 1997)、《美夢成真》(What Dreams May Come, 1998)、《心靈點滴》(Patch Adams, 1998)、《變人》(Bicentennial Man, 1999)等,這些電影羅賓扮演類似角色;好奇活潑的大孩子,寄宿在成人的身體,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童年時代如果要選一個大人當朋友,羅賓絕對是個好選擇。
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於1991年執導的《虎克船長》並不是羅賓的最佳作品,但絕對是他最不可代換的演出。試想哪位四十歲阿伯,可以演出活靈活現的彼得潘(哪個講強尼戴普的自己去罰站,搞怪不等於童趣)。為了回憶羅賓與撰寫本文,不才讀了J·M·巴里(J. M. Barrie)的原作《彼得潘》(Peter and Wendy, 1911),心得是:影視文化的彼得潘也消毒太多了!
原作中,彼得潘完全是《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1954)進化版:他率領的迷失孩(lost boys)自在遊戲,並以打仗殺人為樂(除了海盜,還包括島上的印地安人)。當迷失孩快要長大,彼得會把他活活餓死,免得他成為大人。彼得性格高傲自私、喜歡惡作劇,一個可比十個胖虎。他用甜言蜜語誘拐溫蒂姊弟,並試圖用計讓溫蒂(Wendy)無法回家,永遠當他的小媽媽,從這些行為可以看出他頗具心機。其他的迷失孩只知玩樂遊戲,遇事則附和彼得,與此相較,彼得太特異了。這點J·M·巴里給一個暗示:其他的迷失孩是走丟的孩子,只有彼得是自願離家。從他的行為與自我認識,我認為彼得是「孩子的身體裝著大人的心眼。」
有些東西小時候看起來很美,長大看以後盡是血淚。J·M·巴里筆下的永無島(Neverland)與迷失孩不只是童話故事這麼簡單,溫蒂也不只是一個扮家家酒的小媽媽。永無島沒有時間觀念,也沒有道德法律,島上的人們只憑著權力支配與各種欲望活著。虎克船長等海盜,隱喻現實的大人,為了慾望他們可以殘忍好殺,無情掠奪(海盜是島上唯一追求財富者)。但他們也希望溫蒂可以帶給他們溫情。島上的印地安人就像早期白人作家的筆下的原住民,一方面粗俗暴戾,另一方面不得不對文明表示歸順。迷失孩除了代表無善惡是非的童心,也暗示孤兒、早夭的孩子,永無島則是J·M·巴里用同情心與想像力所創造的孤兒院。虎克之所以痛恨彼得,因為他傲慢-他「自覺」地留在永無島,「自覺」地拒絕規範,彼得是真正的自由人。但一個孩子怎麼會是個自由人?自由需要建立在反思與選擇之上,這是成人的智慧-彼得是J·M·巴里的夢想化身。
溫蒂是永無島的唯二女性(另一位女性為印地安公主Tiger Lily),她的對位關係聯繫到彼得:彼得是返老還童的大人,溫蒂是自覺將成為大人的少女。在彼得的統治下,迷失孩不准提起家人,特別是母親,即使他們背地想念。彼得對母親的厭惡來自心裡創傷:彼得在外流浪,決心重返家園時,卻看到他的位置已被家族的新成員代換,應當永遠無私的母親背叛彼得的期望。彼得仍渴求母愛,但不是成人的母愛-成人的母愛帶有規訓、現實意味-溫蒂扮家家酒的小母親角色,便完成了彼得的理想母親:她也是個孩子,不會用現實規範管教彼得使他成為大人預備軍。再看看溫蒂的媽媽腳色:她為迷失孩念故事,規定午睡與就寢時間,調解孩子們之間的糾紛,要每個孩子按時吃藥(其實是白開水)。她對彼得的情感,不只是女孩與男孩、小媽媽與小男孩,她希望彼得與她一同成長,成為人生伴侶(書中溫蒂與彼得初次見面時,將「吻」與「針頂」的意義錯置【I should like to give you a kiss】,而針頂形似戒指)。可以說,永無島是溫蒂的成年培訓中心,在這裡,她用遊戲的形式學習當媽媽、學習談戀愛。對遠離塵世的永無島來說,溫蒂確實是個有毒外來種;她帶來不該存在於永無島的情感,最終誘使迷失孩重返現實社會,僅彼得(那個有大人心眼的小孩)拒絕歸化。
透過上述文字,可以看到影視文化的彼得潘進行種種排毒手續,把永無島的世界變成真正的童話島,但這個做法也削減原作深度。再來看看《虎克船長》的改編:羅賓・威廉斯飾演的彼得潘回到現實社會,成為有家有業的大律師-彼得・班寧(Peter Banning),繁忙工務讓他疏遠家人。虎克船長擄走彼得兒女逼使他重返永無鄉,他必須重拾曾為彼得潘的記憶,才能率領迷失孩救回兒女。本片編劇成功復活了彼得潘原貌-他原是「拒絕成年的大人」,而彼得・班寧正是彼得潘戒慎恐懼的成人樣板。羅賓・威廉斯飾演的彼得・班寧並不是這麼古板市儈,他仍有幼稚活潑的一面;但在面對工作壓力時,這一切連帶家人感受都可以甩一邊。當他恢復彼得潘的身分時,險些遺忘家人-這正是彼得潘的宿命:他只能為自己活。
原作中,彼得潘必須活在當下忘記回憶,這樣他才能每日成為新的自我,不累積經驗與智慧,避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大人。彼得潘症候群無可奈何的成長,只能透過蒐羅回憶在過往中撿骨,《大國民》(Citizen Kane, 1941)的"Rosebud"便是他們的共通謎語。
老菜新盘,斯皮的叙事套路,老实讲johnWILLIAMS 的配乐太要命,大管弦根本就驾驭不了。越来越觉得斯皮在制定大片的标准上走了一条错路,这种电影看多了反而是一种负担
最近几天,有个记忆越来越清晰,有一年的年三十,逛完花街回家,百无聊赖,在明珠台看到了这个电影,可以说是无限的惊喜。
好看,先后买过两个版本。
看到最后很感人啊!竟然是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呵呵,心中有爱了,看什么都有爱哈!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叮当为了爱的人用尽了所有变大了。where's my neverland?it is no pain,there
想起peter和wendy真是让人心酸啊,想起peter和tink真是让人惆怅啊,peter恁地这花……
飞侠老来年轻一回,罗宾还是什么角色都吃得下,不过这沸沸扬扬的儿童片实在没啥感觉
彼得潘的影片中总是有着淡淡的伤感成分.里面的男孩子真是纯真的样子。不愿意长大的彼得潘,最终留在梦幻岛. 他含着泪告别温蒂.她说,你不要忘记我. 他说,忘记?不会.永远. All children grow up. Except one. 我永远喜欢Tinkerbell多于温蒂
2001.10.6 cctv6 佳片有约“打捞童心、重拾父爱”
开头的部分看的非常困难,忍住关掉视频的冲动,到虎克船长出现时才感觉好些,Dustin演的很有趣,既然片名是Hook,反派自然是第一主角~也许我也和这位Peter Pan一样吧,丢失了年少时的快乐,毕竟现实生活不是永远住在Neverland。
要说梦幻岛、小飞侠题材的电影,我还是会首选《寻找梦幻岛》。虽然这部片子更本真,可我受不了Robin Williams那张熟男脸装嫩。
再怎么诚心实意地耍宝也摆脱不了那巨大的无趣感
最近跟魔幻片干上了,又补看了91年的经典《虎克船长》,的确不错,故事虽简单但引人入胜,画面布景绚丽,动作镜头流畅,不亏是斯皮尔伯格的作品。顺便说个八卦,演Rufio的那个菲律宾裔小孩Dante Basco,现在算是彻底长残了...
非常不体面的男性中年危机幻想片,男性中年危机电影,基本就是自我意识放大版的“小妞儿电影”。
大嘴20出头的时候居然还挺萌的 ⊙o⊙ ...
小时候在CCTV6佳片有约看的,阵容很强大。特别是当91年那时还未大红大紫的Julia Roberts出演的精灵仙子出场时,很是惊艳!
开始冲着罗宾·威廉姆斯和斯皮尔伯格去看的,却惊喜地发现达斯汀·霍夫曼和大嘴朱
先玩的游戏 98年后看的电影 觉得落差巨大个儿。
《铁钩船长》正是小飞侠真人版的续集,维持了史氏冒险动作片一贯热闹有趣的特色。这部片子与同类型的电影一样,主题是童真对成人世界的终极抗拒。虽然影片的评价在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中算中下的了,但必须承认巅峰时期的斯皮尔伯格对电影的掌控和处理,包括那些温情元素的运用,比其他人要好太多。
“活着是最刺激的冒险。”童话真好。当人到中年,你还能飞得动吗?彼得·潘。
多年以后,会不会有人摸着我们的脸说原来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