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在《教书匠》的一评论中介绍过美国的请假“文学”。这样的“文学作品”总是层出不穷的。每天早晨上班,总能收到一小簇迟到请假的邮件,它们反映了人类在逃避工作上的空前智慧。有一人写道:“我今天要迟到了,因为我家的狗不知吃了什么东西,在呕吐。”我在想,该不是吃了你的作业吧?这样你去上课(我的同事有些还是学生)的时候又可以用一回。
还有个人说:“我昨天晚上热水管被冻住了。”我立刻深表同情,想像水管冻住无法洗澡的情形,对方又补充说:“我前门的锁也坏了,我在等锁匠来修,我本来可以来上班,但是又怕前门不锁不安全,所以就不能来上班了。”
其实这种单位,就如同前苏联,they pretend to pay, you pretend to work, 真是无所谓,不知费这心机作甚,何不直接用些传统的借口,比如外婆死了之类?
工作有这么可怕吗?晚上看了一部喜剧片,如果有可能,所有上班族都应找来看看,尤其是IT业的从业者。它实在把IT公司刻画得活灵活现。三个软件工程师在一家给银行提供IT服务的公司做事,过着小隔间的生活(cubicle life)。老板成天阴阳怪气地跑过来,靠在你小隔间隔板上教训你一顿。你有八个上司。你一份报告的封面出错,八个上司一个个过来修理你。你的同事有的人无法说明自己每天干什么。有的同事已经被下岗,但是由于官僚系统的混乱,没有人通知他,他继续来上班,也没有人通知HR, HR也工资照发…有一天,公司请进来一群用屁股思维的管理顾问,一个个对这些人面谈,面谈结果却要把最出色的软件工程师下岗,将一个旷工的Peter升职,因为Peter已经不在乎,有什么说什么,并说自己没有激励,这个字立刻触到了管理顾问的G点,管理顾问认为他是管理层的人才。Peter和另外两个工程师觉得这一切实在荒唐,于是决定铤而走险,设计一程序,开始了自己的非法创业计划…
你或许会说,这都是有工作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痛,拍这种蛊惑人心的片子。这种人应该送去昌平拉沙。还别说,片中的软件工程师Peter最后还真跑去当上了建筑工,“室外工作,又工作,又锻炼身体,多好。”他说。片中另外一个员工被公司辞退后想不开,要自杀,后来妻子赶回来,他顿时又燃起生活的热情。可是就在他倒车出去准备上班时,被一醉鬼开车撞得一塌糊涂,结果获得高达7位数的赔偿,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部片子所有上班族看了大概都很会大笑。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是三个软件工程师决定离开办公室生活以后,偷出了经常卡纸的传真机,拿个棒球棒,死命地砸那传真机。后来还不解气,工程师Michael疯了一般用拳头砸传真机,两个同伙拉都拉不住。
很多人都痛恨自己的工作,真是个现实,我们不要回避。晚上下班,我和一同事一起走,说到即将离职的一同事。他说:“其实其他人也都在找工作。”我说我没有,我们外国人找工作因为牵涉到签证问题,不那么方便轻易转换。不过我在思考,为什么人人都在找新的工作呢?为什么所有的办公室工作都让我们新鲜不了几年呢?工作的设计本身有什么问题呢?员工怎样做才能保持新鲜性呢?
我发觉有些职业能让你排解工作的郁闷。比如在我们单位,我发觉工作热情最高的不是管理层,而是停车场管理员,他们不管天冷天热,总是小蜜蜂般地开着他们的小车子,到处在违章的车子上贴罚单,至少我从来没有听说他们抱怨。能够惩罚你的客户,能够在工作中泄完自己的恶毒,恐怕回家时候反而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人。相反,如果上班时候要戴个和善的面孔对待一群白痴,回家后可能就没有什么好心情,也没有了什么力气。要知道,做个白领也是很耗精力的,所以回家后,就只能看傻得半死的电视了。
另外,现在好多工作,用马克思的话来说,是异化的劳动,我们无法拥有我们劳动的最终成果,我们甚至不能看到这个劳动成果是什么,所以也有可能影响工作的热情。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坐在小隔间里一动不动,成天面对一台屏幕,假如这让外星人看到,他会以为我们在干什么呢?欢迎给外星人配音。
我现在对工作倒还不是太痛恨。受《教书匠》一书启发,我争取带着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观察三分之一研究的态度在干活,时常看到新鲜的地方。不过也不是没有厌倦的时候。有朝一日离开了,真希望老板把我的电脑送给我,那么我也会去找个大锤,将其敲个稀巴烂,这一定十分过瘾。
附录:
Youtube上砸传真机部分的录像: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_GGGJGfzGI入戏很慢的一部片子,不过你想想,里边的这些事,有哪些没有发生在你身上呢?对于米尔顿的那一把火,太绝了,一个已经被辞退,仍然领了5年薪水的自闭症。是不是该有点庆幸,自己的雇主还没差劲的这个程度,至少每年还都有些不同的事可以做……
我也是个程序员,片子可太贴切了,主角带着上坟的心情上班、费尽心思摸鱼上班、面对领导忍辱负重…丝毫感觉不到快乐。开场同事们重复的台词,象征着每天重复的工作,主角因为五斗米在压抑的环境待久了,忘掉了欲望、激情、勇气、未来与脑子…
因为无意的一次催眠打破陈规,穿衣打扮随性、敢与领导“博弈”、享受工位眼前美好景象,去气追求喜欢的餐厅服务员(起先没有勇气,会顾及彼此的身份地位、场合)
“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做?”,换句话来问,也就是你想要怎样的生活?或者最理想的生活是那样的?
“就轻松的待着”。
“那你现在就可以,你并不需要一百万”。
看到这个对话,直接把我逗乐了。是呀,换言之你现在就已经“死了”。或许那个在公司待了三十年的大胖子就是这群小伙子的未来,还有那个被公司压榨得自言自语跌跌不休的大胖子…惨惨惨。
“在工作中找不到快乐,但与你待在一起,我的人生就会快乐”的表白… 升华了。
炸公司偷公司钱,这才是‘福报’。下班前看到老板拿着马克杯走出办公室后马上慌慌张张收拾下班的样子过于真实了!
对公司的价值。自己的价值。们本来对办公室工作就没有感觉,于是,对于裁员特别轻松,满不在乎,公司高层偏偏就欣赏这样的态度,他居然被留下了。 办公室政治课实战教材。市场经济环境中公司遇到危机时,裁员的本质动机,员工对公司的作用的核心意义都是必须要学习的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公司裁员
i hate this damn office. 在等老板一下午也没等到的时候看这电影简直太合适了。
“迟早我要把这地方一把火烧掉”——来自遭受老板职场冷暴力,同事忽视,絮絮叨叨的老实小职员。很适合行尸走肉的上班族观看。
办公室必看电影,略有点黑色幽默吧,每个人都会对自己做久了的工作感到或多或少的厌倦、
不用上班却没有时间看电影的人,每周都被不自由地看关于上班的人的电影,再想这个行为到底是自由还是不自由
居然是在Austin拍的oh yeah
还是哈佛商学院推荐的电影呢= = 是因为在秘书学课上看的么?除了三个人正儿八经的虐待了一个打印机以外,我既看不出有什么笑点也看不出为什么推荐。我果然上不了哈佛商学院啊!!!
funny, real american office life
不为别的,就为里面的boss,一手拿咖啡,用”yeah。。。“开头,然后用"that would be great"结尾,跟我的boss一模一样。。。
不知道为啥IMDB上评分那么高……看了一个小时 一点重点都没有……
哈佛20部之11。职场中人。经典场面:被炒之前效率专家与员工谈话;经典人物:一直被调位子的米尔顿,职场恶意报复,心态。 别惹程序员^_^
看来人们真是很讨厌上班,这类电影层出不穷啊,有趣的是本片里也有《恶老板》演员——珍妮弗·安妮斯顿,施展老本行在餐厅端盘子。影片主要讲的是三个程序员在公司裁员重压下决定用程序盗取公司资金,最爽的段落是仨人狂摔公司不好使的复印机!
是的,大多数都不喜欢他们的工作。 我也有这种感觉,即使我还没有开始工作。 但解决的方法或许是努力适应调节,实在不行炒了你的老板顺便给他一个中指。 但烧了整栋公司楼,oh, man you are an animal.
没什么情节起伏,但为什么DVD可以卖那么好?除了砸复印机的时候很爽。。。其余都是在呆滞状况下看完的
7分,只用90分钟就道出了比杜拉拉有价值多的职场文化引人思考,而且这片是14年前拍的。【该片分数范围7-8分】
超有个性的角色,超有个性的音乐。
合格的轻喜剧。没有大失误也没有大亮点。看过笑过就过了
挺好玩的,办公室电影中的精品
傻逼上司,怂蛋同事,猥琐室友,万恶的打印机,上班摸到办公室的门把手就开始烦躁,“上班后我每一天都比前一天更糟糕”!讲的是格子间每个不得不佛系的白领,实现了我能想到最快乐的事——偷走公司的钱,还把公司烧了,太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