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和贝丽卡真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一个来自小地方的穷小子,一个是富二代但是没成就的空心女孩。谈的是梦想,要的是钱,核心需求是价值感。 【亚当】 刚开始亚当虽然有忽悠人的本事,但是由于他太穷太土,总是不能抓住富人,投资人的心智。而贝丽卡刚好是在富二代家庭长大的,听着这些“宏大而正确”的价值观长大,知道上层社会的审美标准(因为她一直努力让自己符合这种标准)。所以贝丽卡告诉亚当,他如果对自己创业的项目表现的毫无热情时,他是不会成功的。 还记得吗,故事的开头,亚当希望投资人投资他的共享空间项目,投资人拒绝后,他又提出了女士折叠高跟鞋,婴儿护膝,并说自己是连续创业者。隔着屏幕你都能看出他的要饭属性,投资人当然对他不屑一顾 但当他学会了贝丽卡那套为了梦想的说辞时,他的身份就不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了。而是改变当代年轻人办公环境的梦想家。他就是靠这个说辞的改变,忽悠到了第一个免费劳动力。 注意,亚当想要的一直是钱,他从未认可过什么精神,更别谈真想改变世界,他不断学习的,实践的:是他认为更适合市场的销售方法。(后面也可以看到,他压榨年轻员工作为廉价劳动力,共享空间变成滥交空间。) 片中出现了很多次,亚当学习新理论帮助自己进行销售的片段,比如女主爸爸说的:“重要的不是你在干什么,而是你被谁看见”,孙正义就是亚当践行这个名言拿下的。 以及孙正义的:“你认为聪明的人和疯狂的人打架,哪个会赢?”亚当认为是疯狂的人,于是他收购了美国所有共享办公公司,成为估值第三的私人独角兽公司。 当然,他一直在吸收并贩卖的理论是女主的为了全人类意识的提升,这套说辞他自己可想不出来。他就是一个销售,他有销售技能,但是局限于眼界,没办法讲出让政商名流,上层社会听了拍案叫绝的故事 但是他赚钱真的是因为缺钱吗,一部分是,一部分是因为他太想证明“ME”了。 影片里有一个揭示亚当内心的片段:他在酒杯上写上“WE”,不经意倒过来,发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ME”,他凝视了很久,表情少有的严肃。 他从小就生活在共享空间,习惯什么都和别人分享。这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双匮乏,隐藏在自负下的自卑,和对价值的追寻。才是他永动机一样,想要更多钱,扩张的底层动机。 而被他说服的投资人,大多也是有自己心结人。亚当就像他们心中那个本可以一直自恋,被宠溺的小男孩,成年人的世界也需要童话故事。是这些投资人心中集体的自恋,帮助亚当空手套白狼,成为估值几千亿美元的独角兽CEO 【贝丽卡】 贝丽卡,说着痛苦是自己选择的大善人贝丽卡,因为看不惯员工穿鞋踩在自己羊毛地毯上,直接冲去人力部门要求开除别人。每天因为传播负能量为由在公司随意开除自己不喜欢的人,似乎与她真善美的人设完全背道而驰。 她可以低声下气求导演给她一个机会,因为她有一个演员梦。也可以在一次试演失败后,立刻和导演撕破脸,并收回许诺好的合作条款。 贝丽卡最大的危机就是价值危机,换句话说:“值得被爱”,瑞贝卡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跟各种潮流理念。把集体意识提升,显化挂在嘴边。她是一个非常有“进步思想”的人,但是她未必真的相信这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平庸,必须给自己不停加前缀和头衔 她去学表演,由于实在太过平庸,又去当瑜伽修行者,遇到亚当又去当他公司的首席品牌官。但说实话,她几乎搞砸了每一个职业,她真的没有天份吗?我认为不是,她只是太希望能迅速成功了。一份职业可能要深耕几年才能迎来成就,但是她显然是为了成就感本身来的。她每天绞尽脑汁想的是如何向别人证明自己,而不是做好眼下的工作。 所以她才会在公开发言里称,女人的成就就是辅佐男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亚当做出了Wework,是符合主流审美的,而她什么都没做出来。她只能把自己的价值和亚当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亚当的成就是她的功劳。这样她才能面对自己。 后来她发现骗不了自己,出席名利场的活动她还是只能作为家属靠边站,甚至她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开了信任自己的朋友,称自己为首席品牌官。在真正的价值感【被认可】面前,她宁愿撕掉自己伪善的皮。可见被看见,被认可,对于她来说重要性是生存级别的。 【亚当✘贝丽卡】 we-me-we 幸运的是,这两个缺乏价值感的人在彼此的关系中是互相成长的,并且都经历了从“我们”到“我”再到“我们”的过程。 亚当最开始利用“我们”这个概念,为他自己,也就是“我”赚钱。甚至在一次和贝丽卡的吵架中,他直说,“这一切都是我创造的,和你有什么关系,我给了你工作,给了你职位,甚至给你开了学校” 亚当在前期,爱上贝丽卡是因为她懂他的价值,并为他指明了方向。也许贝丽卡不是表里如一的,但是她身上表现出来的“神性”,恰恰是他缺的。 而在后期,当他看穿她的表里不一,需要价值感后,他愿意为了这段关系,捅破自己的自恋,说我承认,你是wework的灵魂,我有今天都是因为你。 最后失去ceo资格,也记得买回贝丽卡的学校。对亚当来说,这世界有比满足自己青青少年自恋更重要的,就是他和贝丽卡的关系。这段关系让他不止可以看到自己的需求,也可以看到别人的需求。他从“me”又回到了“we”。 贝丽卡在没有自我价值感的时期,也经常用“we”,我和亚当创建的公司,我和亚当。通过附着一个有价值的人,来显现自己的价值。 而当亚当对她说,这一切都是我的,和你有什么关系时,她大梦初醒。她经常称赞亚当是伟大的魔法师,而自己是疗愈者。但是她发现,作为一个背后的疗愈者是不会被看到的。 既然她想要向魔法师一样被世人看到,出入名利场,她就要做魔法师做的事。于是她创办了自己的学校,虽然和亚当比起来不值一提。但是这是第一个真正属于她的荣耀,她的第四个孩子。这也是她的me 而当亚当被董事会逼下台时,风光不再,危机四伏,她愿意陪在他身边,最经典的是亚当不穿鞋打电话筹款,被媒体拍到,网友吐槽亚当的寒酸时,她下意识的保护亚当说“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他生来如此” 爱让她放弃完美人设,接受真实。让她又回到了“we” 也许他们都有残缺,但是在这段关系里,他们确实各有成长。
2019年末,我租用的前一个共享办公的工位满约后,我预约了去看WEWORK。
当时几乎看完了我这个城市所有的wework,无限量咖啡和啤酒,透明办公间,公共区的舒适沙发,还有social式工作氛围。
WEWORK的经理推荐说 过两个月后 某个新成立的大楼里的新wework分店准备开幕,我立刻就预订了那里的一件独立办公室,大概2.8K一个月,签半年,说好了某个时间就可以搬进去。
没想到2020年1月左右,销售经理打电话给我说,他们那个地方的大楼没有装修好(?),不能完工,然后问我要换别的分店么。然后我拒绝了,并且要求退款。
虽然经理同意我退款,但是等了好一段时间。
我等不了了,就联系WEWORK说能不能快点退款,毕竟这不是我的原因,是你们交不了房。
当时依然没人理会。
最后我打了12315,
两天内就给我退款了。
最后那个新的大楼正常开业了,然而原定的那层的wework新分店没有开,后续估计退租了,
后来,在我这里市中心的wework的分店也关了几家,而wework的裁员消息也满天飞。
同时2020初新冠爆发,蹲了两个月在家的我,庆幸没白交两个月租金。
一、传销
你有想过主动加入一个传销组织吗?
我想过。
有一段日子,白雾溟蒙中睁开眼,晃晃悠悠不知怎么又过了一天,晚上拖着身体回家,躺在在床上时清晰感受到「那个曾经无比结实有力的自我,像水银泻地一般地散落在房间的各个角落」—— 我是谁?
找不到自己,或寻找自我的旅程难以忍受,如苦行僧途径漫长的望不到头的沙漠,驻扎在一无所有只有自己的荒地:枯燥、乏味和巨大的孤独。
于是站在精神荒地我写下:
「想加入某个传销组织,甘愿被洗脑,跟着台上激情洋溢的人摇臂呐喊,鸡血上头,每天热情饱满而神采奕奕。
想要的,无非是一个理由,让我可以纵情燃烧。」
二、千禧代的献身
所以看完纪录片,我太理解Adam是如何让千禧代年轻人为之疯狂了。
纪录片中的年轻人说,”I definitely want the world he gives me”。
What all they need is a calling.
一个充满魅力和感召的Guru一样的人,为你描绘出一个充满能量与可能性的世界。最关键的是,这个人—— Adam,我们看到,他如此相信他所说的那个世界,毫不怀疑地坚定前行;我们看到,他分明是“a man on a mission”。显然,Adam将西印度洋大陆的guru信仰精神赤脚带到大西洋沿岸最精英的商业运作中,并掀起了一阵飓风。
精神上的“献身感”,这对迷茫的千禧一代几乎是一剂致命的猛药。
在充满自由的年代,事实上他们什么也不缺,他们缺的正是一个号召,一个使命,一个纵情燃烧的理由。
燃烧什么呢?
燃烧自我——为一个伟大事业在熊熊火焰中燃烧的自我,总归比苍白游走无声无色的自我,看起来更加绚丽。
三、逃避自由
我无意嘲讽千禧代,事实上我有过比他们更crazy的念头,就是如果连追随传销式号召的机会都没有,我甚至更极端地想象过一种集体主义的生活:
早晨我不再是白雾溟蒙中睁开眼,思索如何晃悠过这一天。而是,在一种集体生活中被喇叭叫起床,和身边人一起呼啦啦起身洗漱,呼啦啦下楼做集体早操,
在大喇叭中“一二三四”中,整齐划一地做出和乌泱泱的人群一样的动作,无需思考,关于生命、意义、使命和我是谁。
多年以后我明白以上的所有想象,都出于同一个原因:逃避自由。
进传销组织、加入集体生活、在庞大系统中运转、等待生命意外终结、期待世界末日预言成真…都是逃避自由的途径。
四、抗衡
最后我没有进传销组织、也没有回到一种集体生活,而是继续痛苦地和那个自我面面相觑、日复一日地进行毫无生气的抗衡;
最后那个说”I definitely want the world he gives me”的女助理,在Adam指着另一个更活泼可爱的女助理说”你很努力,但你不是她”的焦虑中更加努力工作,最后离职。她意识到“他有超凡的魅力,但也懂得心理操纵让人们为他的利益奉献”;
最后Wework倒在了上市之前,Adam拿着14亿美金功成名退,那些吹嘘在空中“提高全人类的意识”的使命泡沫破碎的代价则是所有员工来承担。
比起一出商业闹剧,这更像自由时代的隐喻。时代越自由,人类越渺小,于是我们不断造星、造神、造梦—— 不断丢掉那个“对于赶路人来说是个负担”的自我。
只是如同和魔鬼签订契约,“who cannot obey himself will be commanded”。
每一次自我的让渡,都是有代价的。
wework ,初创玩家共8集十分抓人,神婆与口播专业户,逐鹿市场。影片的代入感极强,软银孙正义提过两次那同一个问题,皆因那强烈的情景感,作为观众的回答,竟在不同的时刻,呈现不同的答案。片子快结束那30分钟才过瘾,他是骗子,你们甘愿被骗,只有哈利波特才见过独角兽。结尾的处理也很高明,神婆与口播的人品在黑海上,自有你的对全剧的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亚当讲话更真诚,讲话更是人畜无害。也许有些人,撒谎的时候表现的很真诚也是一种商业上的天赋。演员纷纷在线,与角色融为一体,该神经错乱的时候,绝不收敛。
自负自大的狂热“创业者”,在扭曲中行进的这这十年,裹挟员工的热情,用带动年轻人的参与感和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新鲜外表,刺激千禧一代,哪怕低于市场平均薪资,我也要选择一家可以自由光脚开会而不被群嘲的企业。
口播创业者的发言,就类似于卖柠檬水的小贩跟你说:“ 每杯柠檬水,都是都是精神力,种植的时候都沾染了原力,它灌溉你身体的神庙…让你体内的原力觉醒…。”这种类似于玄乎的话术,我们努力听,似乎听不懂是什么,仿佛真的只有获得原力的人才能理解,所以采访亚当的一位主持人说,你说的是什么我真的听不懂,但我也想能像你这样说话。他很聪明,也很投机,投机分子的属性一开始第一集就交代了,一个不肯踏实干活的人。直到他离开we,也不懂管理,甚至和内行说不明白自己的业务。和非业内就是他们正在改变世界...
全球的资本操作手法都一样,国内的创业公司"又疯又神”老板,多少是和亚当夫妻一样的,甚至现在还用同样操作,裹挟员工的,这种刻意模仿者,至今不在少数。多少企业不为人知的口号,工作快乐至死方休,新员工培训上的慷慨激昂,卖杯柠檬水也说成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加入我们带你一起改变世界,3年后纳斯达克敲钟上市。001-100号员工与在坐的各位我们一起,地下车库未来将停满我们的跑车。
杠杆下的钱太好赚了,谁还那么守旧受罪干实业,一切轻资产,迎来送往,统统白嫖,最后再睁眼一看,只有人力成本是最高。不融资的老板都是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没有商务舱也照常二等座出行。拿到融资的开着最美的船,住着最好房,做慈善搞冥想,吃素买皮草。谈梦想,只为改变世界,一切都赋予意义,滥用排比句。眼睛里一股真情流露的小鹿斑比状,来一句这就是创业呀,我们正在九死一生。狂热的口号此起彼伏,仿佛我已经看见喷漆后的跑车,停在我家车库。融到钱,最贵的楼,最便宜的价格请性价比最高的员工,但是买最贵画,用最好的装潢,请最好的第三方团队,造最荒唐的梦。不死不休。
明年数据想好看怎么办,裁员吧。hr来吧轮到你们被迫作恶的时候到了。
Wework确实被年轻人喜欢,他就是个办公的初代偶像, 不少城市诞生了网红打卡地,真心说,我也喜欢。当你不看他背后的商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光看他本身营造出来的设计本身,确实代表一种态度,但是这种态度听听就好,外立面摆个Pose就好,究其本身楼也是他们租赁来的。国内的we入乡随俗,就是个咖啡bar, 聊天的比工作的多,拍照的比扫描的多。国内的员工多数请的是留学生,还别说这英美留学回来的孩子们家里非常符合电影里不懂的就装,不差钱,能拿出不可一世的工作态度工作,可见改变世界和梦想,需要厌世和傲娇。
公募私募,各种地产类基金项目,华尔街大佬们发明了这个圈子的各种玩法,类REIts 基金听过的何几。但是创始人读明白了,就能变现,哪怕他完全不懂公司业务,大佬们就能割韭菜。We的早期员工什么都没有得到,这是个令人悲伤的故事。而现实中神婆和口播仍然没羞没臊地过着体面的生活。
推荐初入职场的年轻朋友看看,独角兽买来当幸运图腾就好,不要信它会闲庭信步走进你的公司。
这个片还是很好看的。公司如何崛起,如何消亡可能看英文片名和剧情简介就知道了!亮点在安妮饰演的女主,到后面那种自负及猖狂己远远超越男主。没想到一个花瓶能把这样一个反派角色演得这么活灵活现。特别是那种笑中带泪,歇斯底里的表情,令人觉得是本色演出。值得一看。
WeWork的策略就是大胆,大胆扩张,不计成本。对独角兽企业来说,是个很好的启示!
Ps.那些Ofo们真幸运
Apple TV的新剧 Wecrashed 一口气追了三集 真的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 首先Wework的创始人Adam Neumann就是个像小说式的人物 他自小在以色列基布兹Kibbutz 长大,这种“伪乌托邦”式的生活环境造就他一直所宣扬的“生活理念”,简单来讲就是自给自足,共同富裕。 他来纽约之前已经在以色列当了5年兵,进入Baruch College读商科,比同班同学年龄都大。他没选择按部就班的找一份工作,反而是一直在找创业的机会。 如果没有遇见Rebekah Paltrow,可能Adam会凭借自己的口才成为一个厉害的Salesman。但是Adam有更强大的人格魅力吸引着Rebekah,凭借着Paltrow家在纽约深厚的人脉,他拿到了改变命运的入场券。 表面上在讲一个创业者的故事,其实底层还是一个Love story,就像海报封面讲的,这是一个价值470亿美元的爱情故事。 Adam和Rebekah就像两个在互相救赎的对象,他们都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对于一些事物超乎寻常的幻想。就像Adam口口宣称的“We”的 文化,究竟是不是一种变相洗脑呢 影片里有一集专门介绍了Rebekah的故事,她自Cornell毕业后在金融界短暂呆过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意义。进入演艺界拿来被和表姐Gwyneth比较,父亲一直走不出长子去世的阴影,她辞去工作跑去印度修行 练习瑜伽。 她和Adam都是心魔很强的一类人,Adam是明显的自恋型人格ego也更大。Rebekah孤注一掷选择相信Adam,所以她要一直“Manifest”,让Adam去实现她无法实现的意义。 今天来看,Wework肯定不能算是一种创新,IPO前一系列的融资操作都更像是割韭菜。但19年的市场就是这么疯狂,任凭泡沫一般的估值疯长。 总之事情的后续就是夫妻俩在19年估值的最高峰时期到处买地,买资产,还办了所学校。耗了股东(软银)200亿美元最后以Adam套现10亿分手收场。 2015年我也正好在纽约,当时学校的图书馆正对面就贴着We work的logo和他们的Slogan “Do What You Love”。当时只是看到觉得好奇拍下来留念,现在想想那正是他们极速扩张的时刻,也是Adam最“显化”的时刻。 只不过幻象总有一天也要破灭 揭开这一切所谓的“创新”“工作”“生活” 真相只不过是为一个梦想家买单罢了
伟大的创业者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传销大师。
《这样做,我让我的神经病老公当上了亿万富翁》🐶
前几集稍弱,后面气势就出来了,最后一集爆发!少爷的口音有点奇怪,基本就是一个空幻想的孩子。安妮海瑟薇依然很轻松就把纯自然神婆的神经质演出来了。最近几年看了太多创新公司与传统资本的相爱相杀,个中步骤就当科普了。
看完documentary再看这个还是挺好看的。剧本改编的挺好的,而且剪辑很在线。说演技用力过猛的:Anne Hathaway猛了好几年了,都习惯了觉得挺适合这种神神叨叨的角色的。现在的apple+真的有早年prime original的感觉。稳扎稳打做好剧。
资本领域的杨广和妲己。
………disgusting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要敢想敢说敢编,就能靠讲故事、讲心智,爆割资本韭菜——这是苹果对科技行业的讽刺剧是不是?ps.wework最累的工种应该是保洁吧,全公司动不动就往天上扔东西
和《成瘾剂量》《虚构安娜》一个毛病,现实题材非走类型化路线,基本上靠bgm铺下来的剧情,让人很难代入其中,感受不到创业艰难,主人公的人格魅力看起来像个笑话,只有忽悠没有真诚怎么可能make一个又一个的deal
Apple想通过Wework来夸乔帮主。
有的时候我觉得我们也是靠自我洗脑在支撑着搬砖的。
超蓬勃,辍学生和这部兴衰史明显都是把主角当反派拍的,讽刺调侃这些个心比天高,疯疯癫癫,张嘴就来的PUA大师
海瑟薇有演出那种白人女的感觉,追求spiritual的吃素的那种,哈哈哈她估计自己也是。看了wework的那个纪录片,leto还不错的样子,反正这些创业的都是疯疯癫癫神神叨叨
虽然开头的引导和气质其实不太吸引人,但多看一会儿那股子疯劲儿就出来了!好看又疯狂,这才是传奇创业剧应该有的姿态!!!
作为前weworker看的时候可能心情更复杂点,尤其是wework早期的员工。离开wework很多年了,依旧觉得wework是个很伟大的公司。尽管这个公司问题多多。Adam确实就是剧中那样,出场有BGM的。一个故事,他和团队要去竞争对手那考察。到那边了,身边人带着蓝牙音箱大放音乐,等对方等了一会才一起浩浩荡荡下车进去。另外就是想说Miguel,其实公司员工很早开始就对Adam不满,但是普遍对Miguel好感。认为Miguel是真正爱着wework的人。作为当初接待过Adam和Miguel的人来说,Adam像是毒药让人兴奋,Miguel让人心安。
合理怀疑莱托有十个身体,分别用来接不同的戏,瘦的原始机不用动,其他的随意吃胖,按照不同的胖度1~7级,然后留两个xs号和xxs号接吸血鬼和瘾君子的角色。
叙事手法上很明显参考了社交网络,或者说是社交网络给这类创业故事建立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版。就具体情节来说,第一集adam和rebekah约会的戏写/拍/演得太好了,两个loser/psycho在互相攻击中找到彼此认同的快感;第三集通过rebekah父亲的官司展示了rebekah接受“谎言”的过程,这不仅是她的蜕变,也解释了她之前为什么做不好演员,因为一直在拒绝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她领悟以后,变成了一个更好的“演员”,终于开始和adam一起“宣教”,这也暗合了第二集结尾那个主持人小声对adam说的,“I don’t think I understood what you said, but I wished I had said it first.” 前三集不偏不倚展示人物,期待后续。
奇妙,也就是10年前大家还在看《社交网络》,那个属于怪咖少年征服改变世界的时代,奇迹就在时代浪潮中。今年看了两部《辍学生》和《初创时代》,同样是IDEA创业,但充满着对资本之疯狂愚蠢的不屑,给出了创业者不是戏精就是骗子的讽刺结论,世界以及普民总被资本裹挟总被骗子戏弄,金钱和名誉涌向了骗局,世界还是世界,韭菜还是韭菜。
莱托少爷真是拼呀,从古驰家族的paolo出来到这我差点没敢认少爷还这么年轻呢...
作为wework的精神股东,我觉得男女主都抓到了灵魂,每一个狂人背后都需要有一个精神支柱天天打鸡血。不管Adam最后是否离场,他吹的牛b他确实做到了…这种商业模式的灵魂过于夺目。说实话在斯德哥尔摩看到wework的时候有点像碰到了一个熟悉的朋友。
男主演技很赞,我还以为他们找了本人来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