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比前一部《国家代表》要感觉差许多,其实基本内容也许差不多,都是选取一个相对孤僻的体育项目来表现运动员们为国奋斗的情形。
第一部是跳台滑雪,而此片则是女子冰球。这一选择本身是正确的,虽然表现自己的运动强项会非常精彩,可以表现出获奖的情节。但体育的运动精神是挑战自我,挑战不可能。这种败中求胜,在困难中坚持的精神更励志或者说煽情。
而人物出身也各异,影片中甚至出现了一个脱北者运动员。但总体感觉依旧不如上一部。我个人认为是对于运动员本身的故事挖掘得不够。在六个主力运动员中只表现了两个,甚至可以说只表现了脱北者李知媛,从片中来看还有些韩朝一家亲的套路。可是光这样政治正确是不行的。我记得第一部中那来从美国回来寻亲的男子故事令人印象深刻。而此片中完全没有这种感觉,有的只是满满的套路。
韩国电影工业(当然包括单个电影品质)已经无可厚非的是亚洲第一,是国家软实力的尖端产品,但是人家拍国家级体育项目,没有拍射箭,没有拍短道速滑这些傲视全球的项目,人家拍的都是高山滑雪,女子冰球这种奖牌都拿不到的运动,照样拍的热泪盈眶。
一个爱美的女孩子,在最应该打扮的年纪,穿着汗味深重的冰球服,比赛场地还欠费断电。但是人家还是在拼进全力去打好一场比赛,最后没有得奖,影片已然把人感动的一塌糊涂。
跟俄罗斯电影《传奇17号》相比,这部电影的优秀之处就在于把没得奖的国家队拍的光彩照人,神采奕奕,而且充满爱与温暖。通过观众啦啦队的与教练席的表现,通过解说台的旁敲侧击,表现出比赛的紧张和弱势项目取得如今成绩的不易,动作射击,配乐,剪辑,刀光剑影,大快人心,电影工业的发达就是如此易如反掌的化腐朽为神奇!
以前听一位商务部的官员说,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去美国访问,进了人家的超市看到玲琅满目的商品简直眼花缭乱,他觉得在中国他这辈子可能都看不到这样的场景了,但现在的祖国让他喜出望外。每次看漫威,看变形金刚,看韩国的各种电影,我都从来没有觉得有生之年看不到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看的电影,我想,人最怕的就是不敢想,只要敢想,敢拼,敢干,华语电影也会有崛起的那一天。
09.22.2016,豆瓣首次出现本片评分,7.3分。^_^
听着熟悉的背景音乐、看到教练带着队员们向体协会长请求出征、日本裁判又一次在本国举行的国际大赛上吹黑哨、比赛现场韩国解说员的情感起伏与戏剧性解说……我对“《国家代表》系列的剧本一定存在固定的模板”,深信不疑。
然而,这仍是一部值得看、值得品味的电影。
如果说“‘脱北’的姐姐和因意外无法一起逃离的妹妹在冰场上,各自代表被分裂的国家的一方,对抗拼杀”的情节,略显老套的话,那么“姐妹俩在机场即将离别时(不知能否再见),(只能)背对背的话别”的场景,着实深深戳中了我内心里最柔软那个地方。
因为姐姐和爸爸是国家叛徒,因为当着政委的面(如《朝韩梦之队》里的朝鲜队一样,队员们的一举一动都有政委在监督。《国家代表2》对此的描写非常简洁,一笔到位),尽管看着姐姐正在找自己,妹妹就是不能奔上前去和姐姐相拥。当姐姐落寞的坐下,妹妹迅速的坐在了姐姐的身后,“不要回头”……
那一刻,没有煽情与做作,我切身体会到,人为的政治分裂,对这个东北亚半岛上的单一民族族群中的每一颗灵魂,深深的割伤与苦痛。
(秀爱饰演的李智媛。作为逃北者,智媛在自己的家乡被视为叛徒,在南方也处处受着难以言说的冷视……)
除了国族的情愫(我认为这是《国家代表2》比《国家代表》更出彩的地方),本片完全延续了第一部的特点,从头到尾不露声色地闪耀着韩式喜剧的瑰丽色彩,在令人或会心或捧腹地笑过之后,让人振奋的体育精神也不知不觉的深润人心。
同处于儒家文化圈的中韩,中国电影中的体育精神乏善可陈,而韩国的体育精神电影已然成熟地成为了一种“类型”。
为什么?
我想正如影片中由短道速滑国家代表转型成为冰球国家代表的彩英所说,曾经的她,认为唯有金牌是奖牌,唯有第一名才是应当被记念的。
的确,除了冠军,我们记得几位中国的国家代表?绝大多数的国家代表,被我们选择性的遗忘了,或者他们干脆被淹死在我们的口水中(不禁想到当年弃赛的刘翔,他驼着背痛苦地离开跑道的身影)。
如果没有夺冠,为什么要将你的经历拍成电影?不过,就算夺冠了,不也是应当的么……我们的体育电影,在我们狭隘的精神世界里,胎死腹中。
韩国电影的腾飞,与韩国精神文化的重生,息息相关。以独立人格与自由精神为核心的政治民主化,带来了电影体制的解严。而更重要的,是基督教对儒家文化的重整,将韩国的民族文化带向更整全更深远的精神高度。(从政治文明史的角度出发,民主政治的现代化亦根源于基督教的影响。)
因为人不是高级的动物,而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所特别创造的,对这一人类起源历史事实的体认,使得个体的人性尊严之存在,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人性尊严(或称“人的价值与意义”),并非来自任何“身外之物”(某个组织或某个东西)的赋予,而是人之为人的当然。人性尊严,也并不会因任何外在的成绩起伏而增减,而仅因其存在而辉煌。
更重要的,受造的人因为悖逆而堕落,落在本性罪恶的捆绑中,而创造的主宰却愿意为人舍命,为救我们脱离罪的网罗,甘心背负我们的罪债,钉死在十字架。死后三天,从死里复活,使一切相信的人,与祂一同复活,不再死在罪中,而是得着永远的生命。
圣经,重塑了深根于儒家文化的韩国文明。
人与人之间的彼此相爱不再囿于血缘与地缘。人与人之间的彼此关注与记念,不再基于其外在的成就和“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当然,我盼望,这样的更新不仅仅在文化的表象上,而是真正的发自每一颗灵魂的深处。我更盼望,这样的更新,亦深耕于中华,润泽每一位同胞。
若此,就不会再有被同胞的口水淹死的手足,被同胞的冷漠冻死的孩子。
就算你没拿奖牌,你仍是我们的国家代表。
给这个电影打了5分,和很多经典的电影确实不太一样。首先它反映的主题,也许没那么深刻,他使用的结构塑造的人物以及很多细节也不那么惊讶,甚至还有点“套路”的 嫌疑,但是作为一个体育迷,作为一个有梦想写体育的人来说。看完了国家代表1。在看这部电影,我彻底的震惊了。
插叙一段,如果我们在20年之内能拍出同样质量的作品,我认为。我们的电影以及审查机构以及创作者的心灵都在飞跃的提升。尽管这个电影也有一些粗糙。实用的很多套路,甚至最后的姐妹骨肉分离的催泪环节和第一部母子催泪很像,其实整个故事的大结构和国家代表1都非常的相近,都是一个教练带一帮临时队伍。不太成功的队员,都有资金训练以及竞赛的压力,但是最后历经困难都实现了目标,他们套路都一致的。但是依然这么的让人看着热血膨胀。何况还是一个正能量的作品。
我们看到这些队员,有的长得胖,有的是脱离朝鲜的,有各种各样的人,就这样的组合在了一起,他们的训练克服了重重的困难,但是他们就是感塑造这样的故事,比如说这个脱北者,这个人最后的那个场面实在是太感人了,很多故事非常的细节,就像朝鲜队员不和这个脱北者握手,两姐妹在场上厮杀,包括故事的结尾,两个人在机场那样的难舍难分,我觉得真的被感动了。
有很多东西别人是不敢写的,比如说那个喜欢看色情杂志,喜欢喝大酒的教练,这太震惊了,还有用前台女孩儿说,如果会长不让参赛,就把会长有外遇,而且用公款买车的事揭穿出来,像这些问题,我们的电影儿在二十年内也许真的很难拍出来。
我们的体育一直排在世界的前三。而且我们有很多优势项目,无论是乒乓球、羽毛球还是跳水、举重、体操。我们诞生了那么多世界冠军和世界金牌,但是我们现在还难以找出一部电影,和《国家代表》这样的电影相提并论。
把体育故事和正能量、主旋律结合的这么好。这不不得不说是我们的遗憾,其实我就在想,我可以给跳水呀,给乒乓球啊写一个正能量的故事。给举重冠军拍一个正能量的作品就挺好,比如说这个国家代表二,我没有发现里面有一个爱情的戏,这就是一个大的突破,都是女孩子,就是没有一点爱情的戏份,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大热电影《垫底辣妹》,这样一个满是正能量的作品,居然一点没有爱恋的 东西,饭馆我们国产电影呢《你敢相信吗?
而且还还有一些亲情的戏。这就让人很是惊讶,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呢,我们为什么不敢写呢。是不是审查机构不让,还是作为创作者不太敢写呢,总之我震惊这样一部作品。
先表扬:看看人家的比赛拍的,人家这场面,这节奏,这镜头,忘记其他嘲梗真的能让人看的热血沸腾的。再看看人家这演员,人家拍戏之后宣传的时候没卖惨说泥里滚吧,但人家就是拍了。
对比第一部孤儿找妈妈的情节,我反而觉得第二部这种加入两个国家历史问题的情节更吸引人。比赛场上没有姐妹,可也不影响人家姐妹情深。一堵墙,隔断不了埋在血脉深处的同一个民族的情结。秀爱欧尼我可太喜欢她了,一边帅气一边美丽,声音还好好听。其他几个队员欧尼们,虽然不知道演员具体名字,但是电影里都特色鲜明的,完全不会有因为群像所以个别角色泯然众人的顾虑(看看人家这剧本给的)。
再来吐槽,韩国人,体育精神?逗嘛这不是。全世界各种比赛少了韩国估计公平都能前进一大步了。场上绊人?韩国人拿手绝活了,短道速滑那个“讨厌”倒是写实了,他们真的狠起来自己一个队的都绊啊。不过到底是没好意思太嚣张哈,还知道打不过中国,所以去“黑”日本了,不过不知道韩国人知不知道体育比赛的话中日友好都靠韩国了呢?
再说回来,这体育片拍的,太让人羡慕了,我们有那么多优秀的队伍,优秀的运动员,打过那么多精彩的经典的牛逼的比赛,可就是,拍不出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演员?剧本?导演?剪辑?还是,过审呢??
套路,几乎延续了首部的套路,观众看起来就没有了新鲜感。虽然体育励志题材都是套路,但套路之外必须有新鲜的东西,《国家代表》成功是因为喜剧元素,甚至影响到《飞鹰艾迪》。这部2颇像《我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喜剧味道很淡,但于队员的刻画、情感的展示等都比较单薄,里面着力描写了脱北者的角色,甚至直接让两韩队伍对决,或许是想利用韩国电影必杀技的两韩元素来做文章,可惜这次玩砸了,观众并不买账。玩多了总会腻,就像中国内地的主旋律有一类很喜欢扯上台湾(台胞)这一元素,但大多已经成为刻板的模式,只能是博地方政府的欢心了(这类题材多是地方政府牵头拍摄)。
这部电影即使请了吴达洙这一票房灵药,奈何故事太弱太套路,人物无感染力,演员也没什么其他有号召力的(1和《我人生中》都有河正宇),加上冰球的小众,同档期强手太多,导致票房并不理想。吴达洙也失灵了。可见一个好题材,一个好故事是多么重要,就算你电影工业化已经牛C到不得了,没有好故事,还是无法成为爆款。
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就是韩国电影对于题材这一类型的坚持和拓展,每年都会有几部,而且往往会有个别口碑和票房俱佳的作品出现。我们一年也有一两部的体育题材,可惜都是走的数字(电视)电影路线,偶尔有想到院线试试的,却都成了炮灰,只因为我们的套路语言别人的套路不一样,我们习惯了主旋律,不可能出现外片里对管理者(体育局之类)的不满,也不可能披露运动员的黑幕,而想加入喜剧元素又不是一般人能玩得了(周星驰《少林足球》),做故事、做人物、做情感也不如外人得心应手,寻求突破每每局限于动作片这一方面(如赛车、拳击),可人家讲一匹马、一段马拉松、一次拔河硬是比你飞车喷血飙拳脚更加动人心弦。这就是编剧导演的差距。
讲真,现在的韩国体育鸡汤真的没法看!和「韩朝梦之队」一个套路,一副“总有刁民想害朕”的意淫心态,比前作不知道差了多少;剧情bug多到不忍直视,故事不足,噱头来凑,脱北者再次充当粉饰大韩民国精神的包装纸;还有脸黑霓虹国的主场黑幕,想想你们02年是怎么打入世界杯四强的好吗?
进球最多比赛:中国 30:1 韩国 (日本 三沢,2003年1月28日)亚冬会赛场今天发生意外事件。在对一个进球的判罚抗议无效之后,韩国冰球女队断然进行罢赛——全体队员一起退出了赛场。此时场上比分是19比0,哈萨克斯坦女队领先,比赛计时钟则停留在第二节3分46秒上。 能不能不在历史上开玩笑啊。
扣一星 2003青森亚冬会上 中国女子冰球队是30比1赢的韩国还有赵震雄解说员 不改当年风采 哈哈
棒子的鸡屎汤
视角转向女性,再加入韩朝元素,但感觉略俗了。
拍得真好 T T
居然对中国
暑期档上映的时候排片太少,我家附近的三个影院都没有合适时间,后来又忘记了,拖到现在才看。比想象的好一些,虽然满满都是套路,但最后姐妹背对背讲话还是煽情很到位。
朴素丹和秀爱演技大赞。剧中的演员都不错很敬业。 剧情一般。但是朝韩题材很感动。
冰球项目🏒️太小众了 ,宣发也不是四大,导致票房不高.其实这电影无论是配乐还是剪辑都有很高的水准以为比赛会夸大pc,但是很好的按实际情况来发展,还好好的黑了下日本,今年女排泰国不就被日本给黑了吗姐妹就是比喻的南北韩之间的关系,感动又不失搞笑,算是一部不错的运动题材电影
演员们是真招人稀罕……
前半段太败好感了,个个都是神经病。脱北者设定挺好,但内心世界完全俗套。
没太多体育励志的东西,人们之间的情感刻画的比较多
原本是冲着我熊看的,但是最后真是又哭又笑~侧重点不在输赢上,而是放在南北韩的关系上面。
比第一部差了一截,但还是五星...截至目前今年韩影最佳,久违的可以媲美好莱坞的剪辑配乐,感觉师兄们都归位了...三年了,今年韩影终于慢慢抬头了,fighting
一看韩国vs中国,就提不起兴趣了
原本以为是一部纯励志的电影,哪知道是姐妹情深的情感剧,更是以南北为主题的情感剧,挺感人,感觉有点儿喧宾夺主,国家代表的主题反而被弱化了。
125.42
赵叔,你再这样,小心把你请出场:)
很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