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男主,一个叛逆在实际行动上,一个是叛逆在内心。可能每个男孩都有一段向往坏小孩儿生活的时间。不止一次,从李康生的眼中看到了羡慕,虽然他跟踪阿泽是为了报复。
片里有一段非常有意思,李康生划了阿泽的车,好容易做一次坏事,却还是用母亲给到的哪吒名号,也许预示了他最终还是要回到家里的结局。而相比之下,阿泽却没有这个意义上的家,于是只能依偎在女友的怀里,哭的像个孩子。
小康最终会回到家中,用一个哪吒的名头,迎合母亲,并且用划车替父亲出头。
而阿泽注定继续无助地漂流。
越来越觉得,每个作家或导演都会有一个困顿住的,挣不脱,反复说来说去的主题。蔡明亮一直在讲城市中的孤独和失语,只不过此时的他,还没有修炼出后期那种凌厉浓艳的隐喻技巧,他的角色也没有丧失说话的能力or兴趣,他甚至还让角色问出来,我们到底要去哪里?里面小康的一个镜头真的是震惊到我。他破坏了阿泽的机车后,第二天在小旅馆光着身子偷看暴怒的阿泽,然后突然笑出声来,在床上又蹦又跳,得意忘形到撞到天花板。觉得很惊悚,和他之前展现出来的压抑的性格差距太大。后来他又几次三番骑车“经过”,装作无知问阿泽要不要帮忙。突然又觉得很理解小康,他也可怜。不想做好学生期待融入社会青年的行列,但他无计可施只能跟踪他们。但他们对他却毫无察觉。他只能通过破坏来影响阿泽的生活。看到阿泽终于对自己的存在做出反应他一定是内心矛盾的:又想让阿泽真正看到自己(所以在地上写下自己的代号 哪吒在此),又不能够告诉他是自己做的,所以他去问阿泽要不要帮忙,怀着小心翼翼又期待的心情,却被暴怒时候的阿泽骂退,阿泽甚至没有看他一眼。
阿泽和阿桂两个人算是在蔡的电影里比较幸运的吧,年轻时代的导演还是有温情的稍少流露的。虽然磕磕跘跘,但是他们最起码还是真心的。社会两青年的兄弟情也是不错的。父亲角色也偶尔会有温情的流露,比如想和儿子看电影,比如最后还是给儿子留门了。
蔡明亮已经展现出了后期的一些风格,内核情绪虽然一脉相承,但却是温柔化的。
蔡的电影,总是花挺多笔墨给各种意象的,比如这部里面的水,下水道里源源不断的水冒出来,总是湿哒哒的。水在导演眼中,不是纯洁的,总是地板上湾的一滩,毛巾里滴下来的,下水道涌出来的。
突然看到爱情万岁里也有陈绍荣,而且他的角色和李康生的角色依然是本片的关系对映。感觉导演站在李康生背后注视着陈绍荣。想起这学期阅读张爱玲课上,张小虹说创作者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内心,甚至连自己的性想象都不经意的被别人察觉。觉得导演从不掩饰自己(作为同性恋者)对男性的凝视。所以他的电影荷尔蒙浓郁,但情欲却是没有出口的。
都有过青春,都有过迷惘,都有过爱恋,都有过失败。经过爱恋的伤怀,经过失败的历练,在迷茫中成长,在青春中消失。哪吒总是在长大,哪吒冷眼旁观了一切的事物,而自己深陷其中,其实,他不过是尘世的一个孩童,怎能懂得艰辛背后的酸楚。伴随着黄舒骏的奏乐,伴随着瓢泼的大雨,伴随着黑影与白光的交叠,电影在前进,观众在前进,因为是时间没有停止。
题解
当小康看见自己的杰作气得阿泽直踢摩托车时,他兴奋的在床上蹦跳,连头都碰到了天花板,俨然就是一个哪吒三太子转世。作为一个叛逆的象征,题目用了庙中仙姑给李妈妈的签,小康就是哪吒再生。而现实生活中也正好有父子不合,年少不和群等现象暗合这个标签。电影没有交代小康的过去,他就像是一个除了家庭以外没有任何朋友的半真空人,游荡在台北拥挤的街头,没有言语,生活更没有了目标。一边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对父亲冷漠不语,一边又在羡慕阿泽的那种生活并且对阿泽的人的欲望探求。哪吒之于他,就是性情的附体,助动车替代了风火轮,圆规替代了风火枪,在这个都市中巡逻反叛。用无语悄然反抗父亲,用破坏提醒自己的存在。如果说神话中的哪吒大闹龙宫,颠倒世界汪洋大雨的话,这里的哪吒转世小康则是无声的颠倒爱欲,自欺欺人。就像崔子恩说过的“小康的忤逆不仅仅是针对父权的,而且还是指向古老而传统的‘男性’的:在隐秘的内心世界中,他爱恋着自己的同性。把男人‘客体化’,是对男性本位的颠覆。”
无根的水
水是无根的,而天雨更是从不和土壤接触,从这部电影开始,蔡明亮用水来洗刷尘世的一切凡物,用水解释人世变化沧桑。世界本来就是由水构成,诺亚经过七天七夜才找到陆地,人类本身就具有不可知性,神秘性。更何况自周都是水的台湾,更是无依靠之感像一叶小舟在水中不停的飘摇,连带那些岛上的居民也更多的有了无归属之感。电影首先滤去了阿泽、阿桂、阿斌的背景身份,让他们在雨中偷窃,在雨夜做爱,台北潮湿的空气中弥漫的是青春疑惑,今天的快乐建立在对明天的无知中。
水更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象征。李妈妈撒符水到菜中企图儿子能够考试成功,脱离“魔道”;阿泽家中废水从阴沟里泛出,而那边还在做爱手淫,完全不用顾及四周环境的虚无态度表明人生的迷茫,最后他想要堵住,可是已经没有用了,这些水能回到什么地方去?他和阿桂能回到什么地方去呢?原来他们还是困在一片汪洋之上,虽然已经没有父辈的思乡情绪,电影中丝毫不像候孝贤,杨德昌那般的对故土怀念,但是后现代的都市依旧如无根之水般的让人丧失记忆与方向。没有过去,没有将来,一切停滞在那个拥抱之中,阿彬笑了。
电影线索、镜头
电影至始至终都是在追寻,两条线索在“中华路二号”这个路牌处交错,小康和阿泽在这里相遇。于是,开始有了嫉妒与暗恋,于是两条线索开始糅合在一起。接着就是不停的跟踪,阿泽处在暗处,他的行动仿佛是第三只眼的观察所得,但是电影丝毫没有那种主观的小康镜头出现,不得不佩服导演在处理这个上面的高妙。父亲这个角色连接了两个角色在时空上的关系,似乎一切都逃不脱命运的关怀。同时,电影并没有使这两个线索交融在一起,过了就过了,以后,两人又开始分离,又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可能《爱情万岁》到了同一个屋子才是他们又交错的开始吧。
又见高考哈哈。蔡明亮的光影非常动人,意象精准而有趣:扎不死的蟑螂,漂浮的破鞋,上泛的污水,种种这些,个个都像成语般切中要害。李康生是个天才,不用一句台词表达,情绪也不写在脸上,但周身都是哀伤和隐秘,还有点儿小坏,简直迷人。不过真的没看出他的性取向……
王家卫是卖家秀:你眼里你的孤独,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蔡明亮是买家秀:别人眼里孤独的你,好像一条狗~
看了蔡明亮的三个片子,逃脱不掉青春的迷惘、人与人关系的微妙、存在的荒诞这几个范畴,感觉讲的最好的是《爱情万岁》,《青少年哪吒》一般,《天边一朵云》不知所云
那时的李康生真是长了一张看上去一辈子都不会和人示爱,一旦渴望与人交流必乞灵于神仙的脸。台词算多的了。
我愈发感觉到,我在某一个时段的四年的虚渺,也许是我太厌恶那个地方了,我选择了逃避,选择视而不见,我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带着惯性,绕了一个圈,足有八年那样长。
《爱情万岁》的一个雏形。一堆人一起看其实略尴尬,深夜一个人撸到忧伤才是正解。
配乐真·德尼
我怎么觉得蔡明亮一点都不慢不闷啊?
一个和现在几乎完全相反的蔡明亮 手持运动+快速剪辑。从扎蟑螂破玻璃到退补习班学费砸车 死鱼脸静态李康生的反叛动态前身。但有一点是一贯的,李在这里并非主角 而倒像是一个旁观的摄影机镜头 默不作声 静静观察。迷信的妈妈放在红烧烤鱼里的烧成灰的符 爸爸出租车后窗上的南无阿弥陀佛 阿泽家不断涌出难以堵住的下水道污水 以及最后李康生犹豫许久之后放弃接起的电话 用一种更加纯粹地方式呈现了世纪末的台湾青年 比新世纪的清新甜腻要好得太多。另外音乐不错
蔡明亮的性感是一种不加任何美化的,日常的,无聊的,空虚的性感,是闻得到精液味道的性感。比A片还赤裸裸。
我没有想过,如果我的青春也是一个堵住的排水口的话,我会不会变成阿哲那样子;如果找不到出口,会不会变成另一个小康。老实说,我没有很明白电影的深意,不过有一点很确定,我知道我要去哪里,我不要负青春。
首先给我深刻印象的是选择菜单时的音乐,后来在电影中也听到了,据说是黄舒骏做的,有趣。一定要承认,我不是文艺青年,所以我也看不出什么深刻的东西,只是觉得水的意像很有趣。一开始我以为水是因为哪吒而配合,毕竟当初哪吒打的是龙王三太子,看了一下豆瓣上的评论,说这是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嗯,好吧,其实我宁愿接受自己的想法。
【 蔡明亮“水”三部曲之一】
蔡明亮处女作,“水”三部曲之首。1.奠定风格之作:长镜头,固定机位,几乎无配乐,少对白,嘈杂环境音。2.或可粗陋概括为关注内心的新现实主义,似有安东尼奥尼之味。3.迷茫躁动的青春,暗流涌动的情欲,叛逆跃动的孤独。4.砸车赌钥匙孔隐喻对异性恋的嫉妒与反抗。5.画外空间,钉蟑螂,阴雨与脏水。(8.5/10)
蔡明亮:“套用最近的流行语,这次我用尽洪荒之力维护自己的作品,就是希望有一天:盗版界清空了蔡明亮。让一切归零、从头再来。如果有缘,再遇见我,会是全部的我、完整的我。” → 从认知的角度,盗版确实属于错误行为。尽管如此,蔡明亮导演维权的某些言行我并不完全苟同。另外此片我看的也是盗版。
第一次碰到了电影简介中出现电影没有拍出来的内容的情况。真的很难看出来阿康是怎么发现他自己的性取向异于常人的,回想了一下,感觉片子中只出现了一个可能的情节就是他去love call中心买了服务却迟迟在响铃的电话前没有做任何举动。电影开头很抓人,开场的阿康用圆规扎屋内蟑螂,以及阿泽和伙伴偷盗电话亭的硬币这些场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影片始终处于一种散的状态。如果要评价的话,电影拍出了上个世纪末台湾青年彷徨与压抑的感觉,但是没有有效地并且精准地传达出这个感觉后面更深刻的诱因。一句话概括,电影拍出了氛围,但没有拍出内容。
“我才衰咧”……“因为遇到了你啊”听到上一句就猜到了下一句。喜欢这种躁动苦闷以及忧伤,莫名很性感。/1902International
我没标记过,但应该是看过,因为直到后半段还有些场景都能记起来,就算是第二遍刷吧。迷信,因果;少年,少女,科班的蔡明亮处女作相当过关。和布列松合作过的演员说布列松不止一次提起过他的电影主题一定要简单、单纯,甚至唯一,不能多,不能杂。哪吒这片属于另一类,基本上是以为要讲这个但不经意间忽然来了个那个,比如他《爱情万岁》里女人的哭泣和男偷吻男,也就是主题几乎在最后一刻才出现,或者轻描淡写一下。这片有着严谨的剧作脉络,但一回味又做到了避实击虚,很有意思,很安东尼奥尼,可惜后来极端了,可看性越来越弱,有点电影院走向博物馆,小佳片,以后还是值得重看。
杭州麻雀放映,放到二十分钟被举报,举报甚至可能来自同行。悲愤交加,无语凝噎。
到后来就像这堵的污水一样,哪也去不了。最喜欢李康生在蔡明亮的调调里一脸死鱼的样子。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