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一个属于东京的季节
电影讲述的内容有点另类,其实也可能是时代的趋势..18岁的男生与30几岁的人妻的恋爱旅程..在我看来.他们的恋爱过于唯美..为了爱所抛弃一切的意念.为了爱无所顾及的思念.为了爱所承受的叛念....这一切都是逆愿的...爱是逆愿的的.性也是逆愿的..一个18岁的男人听着一个丰盈成熟的人妻所爱的音乐,看着她所爱的书.等待着永远只是她打过来的电话..
东京4月..东京8月..东京11月..他们有所变有所不变..见面的越来越少,思念却越来越浓..一个属于樱花的季节..一个属于海边的季节..一个属于雪花的季节..只是他们总沉浸在爱的季节...
"看到听到美好的事物时,就意识到它要马上消失"..这是男主角说的话.每次看到美好的事物,他都要默默地流泪.在他看来,他的爱是美好的.清冽的.持续的..只是美好的事物总会有人嫉妒.总会有人阻碍!但事实上他破坏了本属于别人美好的事物..剧中有一句话:这样一来,掉下去的人总会是难受的..毕竟终有一天会结束.因此,他们都在害怕,害怕失去对方.害怕属于他们美好事物的消失.."不受伤的话,就不能变得更完美"……
他们的爱情最终是美好的``也是我所念想的..每种爱情的形式都是美好的..只要互相对应着的都是挚热的心..``美好的事物..自己也在向往……
2 ) 相爱的运气
东京铁塔,传说中,以独立铁塔而言的世界第一高塔。
明灭的灯火,疏离的城市,寂寞的人群。爱上了不该爱的人,谈一段用心的感情。
Tokyo Tower。
黑木瞳再度出演的不伦恋情。
Chapter A:是交错的眼神,注定的纠结。18岁的夏天,遇见年长20岁的她,雍容丰华,于人群中散发着别样的韧性,浅笑低吟,一贯的从容。
他爱上她,却只能默默等待,她是已婚之身,不被允许恣意妄为的年纪。
尊重她的所有决定,静静地守候着她的问候,适时的任性,偶尔的幼稚。她始终优雅地微笑,安排好所有的细节,在丈夫与他之间游离。
眼角的褶皱,衰老的身体,再如何掩饰,都无法抵挡的时光的侵蚀,他的身上,是她所重新汲取的关于年轻的力量,生存的勇气,关于过往的所有欢愉。
他偶尔的冲动,是她所珍惜和心疼的,短暂温存后更多的寂寞,他渐渐厌倦的生活,渐渐贪心的想念,放开所有的一切,从此浪迹天涯,只有两个人的世界,以为的浪漫。
时光的移转,所教会的不仅仅是遗失的美好,现实的艰辛,不由掌控。他还只是个孩子,而她早已衰老,无法确定,下个站台,是不是还有丰厚的景致?!
Chapter B:玩世不恭的生活,年少的冲动和热切,以为的桀骜放荡,却伤害了不相干的人,混乱过后,不曾认真收敛的心性,理所当然的洒脱。
百无聊赖时,遇见了在车场横冲直撞的她,已然中年的模样却依旧天真,向他求救,一脸的虔诚。
又是一轮关于寂寞的追逐,他深谙此道。
作为答谢的约会,她絮絮叨叨地说着家中的琐事,丈夫的领带,大男子的作风,他安静地倾听,不发一语,车到站,她挂念着的晚餐。主妇的生活,果然的乏味。
是家猫的重病,她无法倾诉的孤独,终于爆发的寂寞。
没有规则的游戏,渐渐失控的态势。
他依旧吊儿郎当,不以为然,她一再迷失,歇斯底里。
舞台上嚣艳的佛朗明哥,直进,转弯,演绎着爱情的姿态,坚定的眼神,重叠着的过往的回忆,盛放之后,谢绝荒凉。
又是畅销小说的同名改编之作,来自日本文坛拥有与村上春树比肩地位的江国香织,二段是是而非的恋情,雷同的纠葛,不同的态度,爱情蔓延,在东京铁塔的照耀下。漂亮开阔的场景,妥帖契合的配乐,交呈的暧昧困顿。
关于不伦和伤害,在错的时间遇上了对的人,起承转合,全部不由自主,是舆论的压力,现实的藩篱,自我的担待,真的可以义无返顾,不闻不问???
3 ) 下一站,与幸福有关
这是我一个亲姐们儿写的,她说她要消失了,所以我要重新发一次,祭奠曾经的她与他们。
正文:
“你能看到东京铁塔么?”
透問诗史这话的时候。只是想寻求一种。一种诗史在身边的感觉。
孩子气的时候。两个人曾对着同一个月亮講电话。听他描述月亮的模样。是看到的模样。就觉得。仿佛天涯咫尺。
等到真的应当有一个臂弯一个肩膀的时候。却发觉一个人走在路上。彼处恍恍惚惚的不真实。途中惊醒时身边坐着的是路人甲乙丙丁。无论怎样。透找到诗史了。他爱诗史。且诗史爱他。
是纠结的情感。美少年与熟女。这爱情听起来总是比少女与老男人要好那么一点点。仿佛真的有感情。反之,则总像是为了后者的地位和錢。因为,毕竟男人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身居高位而指望傍上她就可以从此出双入对尽享荣华富贵。所以只剩下了錢。还有透与诗史之间真实存在的爱情。
距离。时间和空间的。你回不来我过不去。就这样子卡在那里动弹不得。前行时时常停下来,想到你,阳光正好。仍旧用少年时期青涩的概念来安慰自己,无论如何,你我,仍在同一苍穹下。那种灵魂上自我满足的靠近感。只是这次。没有你在电话那端。对着同样明媚的阳光。给我哪怕苍白而虚伪的诺言。
喜美子为了耕二握住她手腕的那个瞬间而久久地心动着。她的生命。她的生活。從那一刻就开始转弯。看似温顺却疯狂的熟女。和黑木瞳饰演的诗史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主妇,忍受无趣的丈夫和婆婆,猫咪死掉的伤心却没有人可以分担,开快车,易冲动;一个是贵妇,有优秀的丈夫和自己的事业,貌似有力量实现自己所希冀的一切,偏偏那般理智,不会冲动,永远端庄高雅。透痴情,诗史太理智;耕二玩世不恭,喜美子又真的期待一份守望和安慰。
这本来就是个矛盾的世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其实。你不恨。我也不恨。只是独自感叹某种遗憾。但明了那遗憾是逃脱不开的宿命。一如所发生的一切。细沙夹在脚趾之间。略微的疼痛与不适。海水一次次冲开旧沙又捎来新沙。所以不去在意。逃不开与抓不住本来就是定数。于是继续独自前行。寫很多很多的明信片。然后把你也藏匿其中。一并塞入墨绿的邮筒。那是种不为人知的小快乐。我喜欢这样的独乐乐。仿佛你也只是我的。虽然我知道。那不过是我的新一次自欺。新一次虚假的事实。却是真实的快乐。
透的纯净使他们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而不是为了錢与欢愉的婚外之情。他用诗史喜欢的音乐,诗史喜欢的文字,诗史喜欢的一切来讓自己活在诗史的世界里,来假装自己不曾离开诗史她一直在自己身边。作用类同曾经的月亮和现在的阳光。潘越云很早就唱。若将我身当作你。就能天天在一起。
我想你在我心里。那么海角天涯。也不过咫尺。
喜美子用最激烈的方式来与耕二告别。她撞坏他的车子。她看他冲她发脾气。她孩子气地笑着說,每次都是我发脾气,好想看看你发脾气的样子。她所有的微笑留给呆在原地的耕二,转身,却把玫瑰抱得更紧。
诗史终于走到了她的下一站。透用他的画笔。为自己勾勒了很多诗史在身边。那是新的。假装距离不存在的错觉。
诗史說。这一次。让我走向你好么?
下一站。未名之地。我知道我仍将独自前行。偶尔联络。但。总有一天。会有潮水涌上来把你带出我的生命。然后会有新的人出现。新的。不需要我再用其他事物来假装不存在的。没有距离的人。
他在未名之地等我。下一站。与幸福有关。
4 ) 《东京塔》
书是先于电影看到的,还是在去年的地坛书市上买的,记得当时还有一本《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那本书好象红透日本了,跟风的电影和电视剧也红得一塌糊涂,这本书似乎就寂寞了些。作者江国香织算是畅销作家了,但书给我留的印象并不深,没有特别能抓人的细节或者细致入微的表达,日本人总有一些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谷崎润一郎比如村上春树比如川端康成比如吉本芭娜娜,所以,我不觉得那本书写得有多好,或许是翻译的缘故?在店里看到这个片子,想了想,还是拿了。
片子节奏很慢,黑木瞳仍然在里面演一个出轨的已婚妇女(她那种半放纵半端庄的调调儿好象特别适合演这样的女人呢),她和小自己十几岁的男孩透一次偶遇后就在一起了,另一条并行的线是透的朋友和另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之间的纠缠。男孩子们很难表达清楚为什么会喜欢这些大自己很多的女人,他们也讨论,可是说到后来就会说不下去,也许是她们的温柔、宽容让人没有一点负担,再或者是她们的欲拒还迎,在顺从、温良背后偶露峥嵘的狂野诱惑着他们? 上了点年纪的女人对自己心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都有种骨子里的温顺体贴,所以才让那些男孩子感觉到久违了的,如同母亲般的舒适,就连做爱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体贴。这样的交往一般持续不了多久,很快,随着男孩子的成长就会中断。
可是这两段感情却都有一个“拧巴”的结尾。中年女人温柔但也贪婪自私,她们喜欢年轻男孩儿给自己带来的青春和刺激,但也同样害怕他们破坏自己固有的生活,他们可不能给予她们现在这样优渥的生活条件,感情就是谁付出的多就希望得到的多,看着黑木眼中的游移怕丈夫发现时的慌张,让观者也能感觉得到透的屈辱,而另一个女人也开始卸下温柔,在患得患失中再也无法平衡彼此的距离,她打电话要求他即刻就来,她气恼他扰乱了自己的生活和计划,那男孩终于觉得了麻烦和厌倦……后面的故事结局应该不用再多说了,猜也能猜出来,不过让人啼笑皆非的是编剧竟然一相情愿的替黑木那一对设计了一个童话般完美的结局,透到巴黎学画画,一年后黑木放弃一切去找他。再然后呢?呵呵,就听天由命吧。在于是的博里看到她的观影记,是这样写的——
“有很多迟迟没有结婚的女人,在犹疑、或在否定爱情。另一种女人早早就结婚生子,忙碌完婚姻,还有大把的岁月用来犹疑、或否定爱情。丈夫和家如同万无一失的港湾,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却不是完整的自己。其实爱情只能是用来认识自己的。别无他用。甚至无法让人幸福。甚至根本没什么奇迹,乍一看,都是说了一百遍的老式故事——过着平淡生活的太太爱上了年轻男子。
恋情的开始是盲目的游戏,结局却是人人发现了新的自己——这恐怕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并不是保证抵达幸福的途径。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透和诗史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总觉得,这是电影编剧的一片好心而已,是可以切去的、童话般的结局。”
5 ) 不是所有混乱的开始都有不堪的结尾
文/曼佳
有些书,有些电影,就是在有些年龄才能看得下去。比如《东京塔》。
因为演《失乐园》(1997)的女主黑木瞳太著名之故,十年前(2006)该片刚出来的时候,我其实听说了这部电影。我打开看了一会儿,故事情节可以说很简单,进展非常缓慢,我大概看了1/3就看不下去了,这一次再次打开该电影,已经是十年以后。
即使以前我看完该电影,我想着重点一定是更感兴趣于中年妇女为什么会喜欢小鲜肉这样的心理分析上,18岁的小鲜肉为何会被比自己年长20岁的中年美妇所真的迷恋住的原因。这个现在好像不用分析了,除了情感中的确是有看不见的磁场在影响,有些人天生强烈吸引,有些人强烈排斥,更多的人是不远不近。而情感是不是能持续进行下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人性就是在熟悉中厌弃,在禁忌中兴奋吧。所以古往今来,越是充满话题性的,比如乱伦的,偷猎的,禁忌的,年龄身份地位差别很大被世俗反对的,更容易爆发出激烈的故事。因为平凡的生活,很多时候的确了无生气,有些时候明知道是飞蛾扑火也奋不顾身。
现在再看这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女主的丈夫。如果这丈夫是在中国,反而觉得奇怪,因为这样隐忍的性格更像是日本人的个性。早知道自己的妻子爱上了别的男人,脸上焕发出不是因为自己的美丽光彩,但是因为她开心也不想去戳穿她,也是为了保留自己对她的拥有;早知道外地别墅卧室里妻子偷会情人并藏着小情人,但是为了给她自尊,不想让她紧张,而找机会和她借机离开,给自己和妻子甚至小情人以脸面;找到小情人并和他对决虽然用居高临下不屑一顾的心理战方式来欲打击小情人,但是小情人失魂落魄来找妻子求证的时候,竟然也保持了自己的绅士风度没有粗暴地阻拦,当然也无法真正阻拦;甚至在满足妻子的愿望最终签署了离婚协议书,而其中却夹杂着纸条他写下的妻子最想知道的小情人的现在住址。。。
这是一个窝囊的男人吗?按照中国男人的想法一定是的。但其实在女性看来,这是一个男人真爱一个女人的最好的表现形式,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希望她能开心,虽然她开心的方式,是背叛了自己;以为妻子和小情人只是出于肉体的新鲜和欲望而短暂新鲜地在一起,却最终发现妻子的身心俱已经远离的时候,他痛快地做了放手的决定,同时还暗地里地成全了她。也许这是他真爱她的方式之一,爱一个人,不就是希望她真的快乐,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而不是用束缚的方式将对方的身蛮横地留在自己身边。当然现实总绝大部分男女都是做不到的,懂得礼貌优雅地放手,因为这毕竟需要很高很高的境界。
另外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情人的母亲,也就是女主的好朋友,当自己心爱的宝贝儿子让闺中密友勾搭走了身和心,而是年龄相差20岁!请问一个单身母亲的心理阴影面积?她是不是也在疑问为什么儿子会爱上年龄和妈妈一样的女性,到底是自己抚育他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偏差?还是儿子天生的性格基因希望能有一个成熟而安稳的女人妥协地爱他,毕竟同年龄的女孩子实在太会折腾?她一定很困惑也很痛苦。她的确有多爱儿子,就有多恨自己那个已婚而且比儿子大20岁的女人吧?虽然痛恨,她依然没有歇斯底里,这是真正上层妇女的修养还是对情感的怜悯所致?其实她也知道这种感情是禁止不了的,越是反对,火只能烧得更旺,她只能通过自己的方法,送走儿子,让空间拉开这两人的情感距离。如果还是不能,那也只能是天意。
电影也用了两对类似的情感来互相衬托,都是男小女大,除了男一和女一,身份气质都相对高层级的,行为也是温柔优雅的,还有男二和女二,一对长相品行和家势均较普通的配对,更是为了打发普通生活的无聊和烦闷的勾搭情感故事,有时候这样的感情都在进行,但是动心程度,那真的只有自己内心才知道。所有情感故事的相同点都是里面付出较多的那一个更不会容易放弃而纠缠不清,比如其中的男一,和女二。但是经过试探性的纠缠,发现对方不会回头后,也会黯然离去。这是人生的残酷,也是人性的妥协,同路的记忆,记得就好,剩下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的。所以男一去了法国学习绘画,家庭主妇的女二竟然成了跳火辣的弗拉明戈的明星人物,也让男二留下了诧异的感受。这无论如何是励志的,艺术就是需要给人一点希望是吗?这样才能够有能量前行。
电影是关于时间空间故事等浓缩的艺术,简单台词里意味深长的双关语也许就简明扼要的暗示了很多前因后果,人物的某些表情和习惯性的动作也许暗示了有诸多故事的某些个性,而里面的很多道具甚至背景的出现更是包含了很多浓缩的故事情节。
关于语言,有些话不赤裸裸地说明白似乎有更多留白的空间令人遐想,我觉得的日本人大概更是擅长于这点。比如在开始的时候男一小鲜肉要求女一尊贵优雅的已婚妇女离婚,但是被后者巧妙地拒绝了,她说了一段故事,大概是小时候坐车过了站,但是一个完全不认识的环境非常的害怕,因为什么也不认识没有安全感。这为她在两人的情感故事中一直处于退缩而找到了完整的心理依据。而电影的最后,当终于被男一的不顾一切的浓烈炙热的爱情打动而离婚终于奔向在巴黎的男一时,她没有立即说我爱你之类,而是静静看着他说,我一个人坐车坐过站我也不再害怕了!即使你明天不再爱我,我还是会爱你。简单的语言,和前面呼应,很完整地表现了她情感的历程,表示她内心的决定和勇敢。
关于动作物件和背景,比如一直出现的男一手里把玩的一个天主教项链,那是女主送给他的,每次出现的时候代表此刻他很想念她而且十分孤独;还有两人新年除夕夜深情浓烈的时候一起看到的窗户外的闪亮着的东京塔,于是这两样东西在电影里总是出现,一晃而过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是男女主角内心的那些反应和对于他们的意义,这东京塔成了见证他们爱情的一个信物,但他们呼唤对方的时候一起从不同的角落看到这个塔,仿佛他们就好像在一起。这个物件和环境都是主人公情感微澜的一个写照,只要电影镜头到这个东西,就一切明了的。所以在情感故事中,用物件的概念植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此时物体绝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物体,它背后的故事和情感可以被无限放大,还可以存留很久。而最后他们重逢的城市设置在巴黎,而男一的窗户正面可以看到埃菲尔铁搭,也完全不奇怪了,因为这样的情愫就是电影中的主题。
而我们普通人,比如我在东京和巴黎看到这两个塔时就完全没有更多的思绪和联想,只是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钢结构建筑而已,它们在黑夜里闪亮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地标很美,但是其背后完全没有其他任何情感。所以从这点来说,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巨大的秘密,藏在一些别人万万不会知道的秘密物件里,甚至一句曾经一起面对的秘密句子里,而当某时看到或者听到的时候,会微微一笑,或者哑然失笑,也或者失落叹息,那些过去也会翻江倒海汹涌而出,而人生的时光,就在短暂回忆这些那些秘密时光中,慢慢流逝。
虽然这部电影的结尾过于完美,一对完美异地重聚,一对怅然若失相遇,完美得仿佛是假的,生活中类似一地鸡毛的故事让人觉得不应该太乐观吧。但不是所有混乱的故事都有不堪的结尾。因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总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人和故事让着世界有另外一种鲜活的可能。比如这部电影里的人,无论主角配角,都不那么奇葩。就像我上面写的,无论是炙热爱着的不顾一切以情动人的小鲜肉,还是那个理智最后放手的丈夫,或者是女主自己凭空生出了勇气要重新面对自己的内心,或者是男一她妈妈也没有用尽非人性的方法去阻隔非正常恋情。或者看似差不多的故事中,那些不一样的一些东西,就是一部电影生动的重要原因。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喜欢看电影,不过是在别人的故事里体会人生,从别人的人生得到印证找到力量,让自己的思绪穿梭时空,短暂放空逃离于世俗生活。这大概就是短短的2个小时的电影,不仅仅各人写出的影评是五花八门,让人喟然长叹不能平静意犹未尽的原因是因为通过自己看到了感受到了世界人生的另外一面吧。也许再过一定的年龄,再看这样或者那样的电影,会看出更多的此时与彼时的不同,这大概也就是人生丰富的馈赠吧。
6 ) 放逐的最深处
假如一个女人不再年轻了,心里还有隐隐的痛,无处说,那么应该考虑去跳弗拉门戈舞。有一个弗拉门戈的术语“duende”,它主宰了演唱者与听众之间的沟通,即便是在表达快乐的情绪,演唱者也能传达深沈的情绪,令人动容。西班牙诗人Garcia Loca说,duende只能发现于“放逐的最深处,灵魂里最后一个鲜血四溅的房间”。
我没想到在这个婚外情的电影里,弗拉门戈竟然会出现得如此惊心动魄,如此悲凉。生老病死的哲学命题太抽象,情爱却具体到了体肤和心,再去领会什么叫做“放逐的最深处”竟是可行了。
有很多迟迟没有结婚的女人,在犹疑、或在否定爱情。另一种女人早早就结婚生子,忙碌完婚姻,还有大把的岁月用来犹疑、或否定爱情。丈夫和家如同万无一失的港湾,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却不是完整的自己。其实爱情只能是用来认识自己的。别无他用。甚至无法让人幸福。甚至根本没什么奇迹,乍一看,都是说了一百遍的老式故事——过着平淡生活的太太爱上了年轻男子。
江国香织写出《东京塔》来,社会就震动了。日本社会说完了正常的恋爱,又说完了援交,现在,由一个中年女人挑起事端,说起了女人和少男的性和爱。太多的全职太太都那么美,又那么闲。同样,20岁的大学男生一样美,一样闲。爱情滋生的元素都有了,却偏偏落进了不伦的陷阱。
黑木瞳一如既往的优雅深情,且善于沉默。她不止一次出演幸福少妇,且被婚姻外的感情所诱惑。电视剧《好想谈恋爱》里面,黑木瞳是矜持的、怀旧的、甚至有点俏皮的。但《东京塔》里,她演的诗史却是那么辛苦地掩饰和21岁美男子阿透的恋情,几乎显得放肆。
而透,这个有着音乐家气质的美少年,将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都用来等待有夫之妇,他在黄昏中等待电话响起的时候,CD里播放爱人最爱听的马拉第九首,穿她喜欢的衣服,却一次也不可以主动去找她。“这感觉不像是恋爱,而是失去。”他这样说着,随时作好永远不再约会的准备。因为对方的爱是收敛的,他就更要释放。所以这份感情绵延不绝,看过了雪花,下一次见面却已是樱花飘飞。都说“等待”是情人要遵守的爱情规则,但被等待的那个人也是在苦苦的等待之中啊!
诗史和透都在极度忍耐中拥有了爱情,但这样痴迷的事情是掩藏不住的。当透的母亲、也就是诗史的好友终于将香槟洒在她身上脸上,她没有任何反抗。她和太多女人一样,因为不善于叛逆,而总在摇摆之中。
另一对恋人也许不够唯美,主妇喜美并不漂亮,琐屑地生活着。与她交往的男孩耕二君曾有名言说:和年纪大一点的女子交往有两个好处,一是懂得温柔,二是经济状况良好。但偏偏,是这样一个主妇被点燃了。
弗拉门戈舞是20岁女孩子跳不出来的美。人生需要悲和愤才会有力量,要明白了安定和老去的矛盾、孤独和憧憬的矛盾,才会跳得出感人肺腑的弗拉门戈。正如耕二君看到分手后的喜美竟然变成舞台上明艳动人、声势强大的舞者,才终于被震撼了。年轻男子放肆不羁的爱让年近40岁的女人突然找到了自己热情的出口,最终,年轻男人也无法再忍受幼稚无聊的拍拖游戏。他第一次茫然而确定地知道,自己爱的女人是“天真而热情的”。
恋情的开始是盲目的游戏,结局却是人人发现了新的自己——这恐怕就是爱情的定义了,并不是保证抵达幸福的途径。从某种角度来说,虽然透和诗史的结局是美好的,但总觉得,这是电影编剧的一片好心而已,是可以切去的、童话般的结局。
冲着母子温情去看《东京塔》,结果资料馆给放成了人妻不伦恋《东京塔》,所有观众都方了但却秩序井然看得津津有味,不争气的我还差点看哭了… 寺岛忍有赢黑木瞳。查了下,导演也是《贤者之爱》的导演,他这辈子怕是过不了这道坎了…
《密会》是诠释富有张力的关系探讨,《东京铁塔》是注重缠绵氛围的细腻掌控。一本原著,忘年恋的两种表达。
我发现我对美丽又寂寞的主妇出轨 特别特别感兴趣 特别特别希望她们能从枯燥的家庭生活中脱离出来 发掘出自己的激情 萌生出反抗精神 而且我最喜欢得喜美子跟耕二这对 喜美子那种黑白分明的性格简直绝赞 最后跟耕二分手也要耕二永远记得她 而且只能有她一个人妻 赞赞赞
少男都爱熟女,熟女身上有少女没有的风韵;熟男只爱少女,少女身上有他逝去已久的青春。
韩国也有一些不伦恋,但往往会为不伦找一些“理由”,比如女方家庭不幸啊什么的,但日本就是纯粹的不伦恋,我就出轨了乍的
很好看的,很早以前看的,最喜欢冈田准一和黑木瞳这一对~~~很有激情的这部片子
黑木瞳确实是不伦专业户,每部紫阳花日记气质的片子她都适合来演一演。说到底还是在补本润的课,本润和寺岛忍这条线写得比主线好太多了,冈田的角色和本润一比,毫无魅力,不知道为什么非他不可,寺岛忍两场失控的戏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烧糊了菜冲到酒吧发疯那段尤其好,按构想和小男孩的婚外情事起先可以作为窒息家庭生活的调剂和出口,放纵之后的痛苦只能更痛苦,新鲜对比下的无趣只会更无趣,没办法从稳定中逃离出去只能把气撒在小男孩身上。选本润真是选对了,又美丽又无情,态度琢磨不定,总是轻率地下决心,又不必要负多少责任,随时可能抽身而去,回来时又让人没法子拒绝,偏偏有时候他又会流露出一点真心,于是失控的人只能更失控。少年本润,世界的礼物。
成熟一派说:恋爱这东西,不是掉下去就解决问题的。(你滚吧) 青春一派说:人生就是受伤害的过程,每个人都只能选择受伤,但还是要想反抗,特别是女人。(我懂她)一个以弗朗明戈踢出他舞出自己,一个以巴黎铁塔为媒人,这次让我走向你。
第一次是在网吧刷夜时看的,觉得很不好看。拿出来又看了一遍,还是喜欢不起来,不过寺岛忍真是会演戏。我怎么就那么不喜欢黑木瞳呢,都怪魔女的条件。
控人妻的年下奸夫。少妇不可以的哦。一定要老女人才行哦。拍摄手法方面,伪文艺腔,刻意的痕迹忒明显,超级不自然毁了整部戏,实在是太勉强了。寺岛忍一撒娇,雷得我想把自己吃了。黑木瞳是女神。
原著故事还可以,表演方面黑木瞳和寺岛忍都不错。就是源孝志太傻X了,煽情配乐特写慢镜头长镜没完没了地用,低智导演的典型
1.黑木瞳真美,这样的45岁阿姨,谁能不爱?2.男女主看着实在不来电,男主的选择也很糟糕,妆容扮相看着也显老,没有一丝年轻的气息,跟黑木瞳在一起,看着就像同龄人;3.以出轨段落开场,让随后男女主角的关系是否会暴露而令人担忧,这样的设置不错,紧抓人心;4.不知道是不是演员年龄差的关系,感觉黑木瞳在这片有点放不开;5.反倒男配女配发挥得更好;6.没想到最后是这样的结局,也挺好,有情人终成眷属。
那个能望到东京塔的房间真是漂亮。比起老女人们,两个少年都太过单薄,甚至做作,但这个片子本就是用单薄去解读隐忍,所以无妨。松润坦白说演的并不完美,只是不论走路,公主头,抬眼看人,手撑着下巴,和准一聊天的样子,都让人觉得,真是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为钟爱的松本少年的最后一部戏。
原来弗拉门戈舞的美是20岁女孩子跳不出来的,人生需要悲和愤才会有力量,要明白了安定和老去的矛盾、孤独和憧憬的矛盾,才会跳得出感人肺腑的弗拉门戈。
以前看了三遍 …很多年了,现在看多了类似的题材,再看觉得不过如此但还是舍不得减星,电影承载了我的青春回忆。松润在里面尤其惊艳,保安制服LOOK,步态,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故事非常好,结局大俗
很棒的题材,男大女小的忘年恋现社会很普遍,而女大男小的忘年恋却会给人震撼,要遭到舆论的压力,女人都渴望爱情,支持女人都要勇敢的走出孤单、寂寞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真爱。
俯瞰下的《东京塔》不管是底部还是高处都随着戾燥干涸的城市气息渐渐陷入难堪的折磨中。置身于隆冬里的两段忘年恋彼此交错绵缠,宛如一场热烈奔放的弗拉门戈。作者对婚姻本质的探视浅尝辄止,而将《青春短长》提炼成醇髓。最终它的结局落在浪漫之都巴黎,黄昏中的恋人在古老的爱桥上生发着苍翠的信仰。
那时的松润灵气逼人感天动地 感觉可以理解这两对…喜欢人妻撞车那段 恋爱中那无法抗拒的甜蜜和野蛮往往是与人生不相容的 这一生幸福的事可能不多 所以、就算还是要放弃你、就算知道再不可能 还是自私地想让你记住我…另一对就是一对文艺灵魂伴侣 幸福不幸福那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吧
有很多迟迟没有结婚的女人,在犹疑、或在否定爱情。另一种女人早早就结婚生子,忙碌完婚姻,还有大把的岁月用来犹疑、或否定爱情。丈夫和家如同万无一失的港湾,象征了自己的身份、却不是完整的自己。其实爱情只能是用来认识自己的。别无他用。甚至无法让人幸福,甚至根本没什么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