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看电影的海报,便觉得有了足够的理由看下去。熟悉西语电影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左一RICARDO DARIN阿根廷国宝级的演员,尽管每一部电影,我都觉得他是在演自己,或者说在演成千上万的阿根廷人,他的出色之处就在于他并非光彩照人的华丽演员,而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右边演员,JAVIER CAMARA在无数西班牙电影中出现,也在阿莫多瓦的电影中出现多次,基佬直男角色都可担当。而导演,更是我非常喜欢CESC GAY,当年的一部青春期同性题材《西班牙处男》让我回味了好几遍,至今低徊不已。
编剧和导演的风格都是陌上花的节奏,徐而不急。不在于情节的反转或者人物塑造的冲突,而在于节奏和氛围的铺设。CESC GAY画面中的西班牙,永远都是这样,看不出时代,看不出经济周期,只是觉得清明祥和。却跟我的想象一致。
DARIN的表演,永远是后发制人的好。看着他,便想起永远的阿根廷的人国民性格。那种傲娇,想让人关心却又无法说出口,想对人好又表现的羞涩难当,永远直来直去,却还觉得自己很有道理。DARIN的范儿也是如此,尽管出演病入膏肓的中年大叔,但黑色大衣穿的范儿——绝对不是病入膏肓的体验。
从没想过这两个演员之间的碰撞,结果是基情慢慢又温情脉脉。虽然题材哀伤,但却觉得对话取巧逗乐。米兰昆德拉说,小说最重要的是有趣——一切文艺作品,都必须要有趣。
扯了半天这些有的没得,最后说一点点,这个电影的感受。
关于死亡,尽管我才30出头,但却觉得不得不去想。如果挽回这万劫不覆的空虚,如何对待逐渐丧失的人生尊严?DARIN的角色太过于理想化,但却也不得不觉得是一个出路。
当年西班牙有一部电影,也是讲的安乐死《深海长眠》,讲的是生命到了生无可恋(瘫痪)之后的选择,而这部电影探讨的就是当安乐死已经达成了一定的社会共识,那么在什么阶段安乐死,安乐死和自杀之间的界限在哪儿?选择死亡,是否对你爱的人负责的?
DARIN的角色的表妹说了好几句金句,第一句就是“活下去还需要什么理由?”第二金句,便是“真正的朋友都远在天边,一生中只能见几次”。
生命中最后的一段时光 胡利安克服了尴尬 克服了羞怯 尽量让人生少留遗憾 甚少沟通的儿子借着还打火机的机会与父亲拥抱 一次温馨的见面 告别式的见面 生命尾声的四天 有一伙伴陪伴足矣 浏览了那么多收养者都放心不下谁能走心的照顾特鲁曼的老年生活 最后还是给了自己可以手拉手睡觉的却不觉得尴尬的伙计 温情的友情
这算是今年观影的惊喜,全片的bmg温温缓缓,却激起心里一阵阵涟漪。虽然只有短短四天的相见,我却看见了荷利安的一生。而且这部电影特别成功的是在于它的代入感特别强,刚开始我是以子女的身份去看这部电影,后来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去感受最后的告别,这种感觉很棒。
我特别喜欢荷利安对待朋友的方式---“我现在身无分文,你有很多存款吧?”
我认为荷利安是幸运的,能有这样一个朋友陪他走过这一生,因为这样的人真的不多,更不要说成为朋友了。我记得在开头荷利安问托马斯:“这么多年你在我身上学到了什么?”,托马斯就转移话题说:“那你从我身上学到了什么?”,荷利安就说:“你从来都不求回报,一直都在付出”。当然后来托马斯说从荷利安身上学到勇敢这是后话了,我先说一下我对荷利安说的这句话的感受,我认为这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托马斯对所有人都很好,就像一个好好先生,只是对荷利安更好一点而已,第二种是托马斯只对荷利安这么好,我认为托马斯是第一种,他对每个人都相敬如宾,对朋友不求回报。
所以在荷利安对托马斯说我现在一分钱都没有了请你准备好存款的时候我内心是波澜四起的,因为我以自己是一个朋友的身份代入这部电影,想到自己的死党(很开心的是我有一个像托马斯这样的朋友),觉得特别精彩,好像就是看到几十年后我们一样。期间我有在想一个问题,荷利安和托马斯一个在法国一个在加拿大,他们并没有经常碰面,可是友情不减,这让我想到成熟这两个字眼,因为成长就要成家立业,很可能要分隔两地,朋友之间就不得不去不同的城市甚至国家,但是这些丝毫没有伤害他们的之间的情感,可见友情的可贵。而有一句话又这么说:“在朋友相处之间如果不经常联系,可能关系就这么淡着淡着就散了”,两者之间特别矛盾,而我也相信这两者的说法,有些朋友确实不经常联系就散了,而有些你想赶都赶不走。
接下来我又以子女的身份走入这部电影,也是我看这部电影的第一个泪点,就是儿子在道别后转身跑向荷利安还火机后的拥抱。这个拥抱真的太真实了,只能说演员演得的真的很好,非常投入,他们俩在互相面前都没有流下一滴眼泪,虽然没有给儿子的特写但是从后来他妈妈和荷利安的谈话可以看出他是有在偷偷哭泣的,荷利安也在拥抱后转身哭泣,这真的是把父子之间的关系写得淋漓尽致,表面上什么都没有,心里却已经波涛汹涌了。
最后我认为导演非常厉害,虽然影片只是讲了这短短四天的相见,我却仿佛已经看见了荷利安这不羁放纵的一生。
这是一部拍的略为文艺,但一点都不做作,片中本有许多可以扩大的戏剧冲突,但都被导演平和的处理,它不煽情,却饱含深情!当机场分别,胡里安拿出特鲁曼的各种证明,眼泪决堤!电影里说人类最重要的关系就是个体之间的联系,我将离开,把我最重要的爱放在你身边,以后不管前路如何,我们都在一起,我爱你
90多分钟的剧情,如温婉的风,平静地展现主人公之间关于死亡、离别的沉重话题。两位演员的眼神和表情,无声地诉说着痛苦,以及对彼此的不舍。
片中日常对话的台词,朴素简单的语言,却足以长久地回荡在脑海。
“我曾经也潇洒过。”,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胡利安对过往的留恋,看到此的我更是惊到向现在、立刻、马上挽留住时间的沙漏。胡利安并不懦弱,他选择放弃治疗,提前结束生命,并不是害怕那最后的不堪,而是勇敢地主导自己的最后时刻。当得知火花后骨灰也就一个小盒子大小的体积时,他坐在沙发上沉思的几秒钟镜头,让人唏嘘人生的残酷,我们最终都将化为尘土。
第一天胡利安说从托马斯那里学到了慷慨、无私、不求回报,临行前一晚托马斯说“我为胡利安感到骄傲。” 在这短短的四天旅程里,托马斯默默地陪伴着胡利安,从宠物医生,殡仪馆,看着胡利安被剧院老板炒鱿鱼,突然兴起的荷兰之行,为truman找几位领养主人的面谈,一直到晚餐当着他和妹妹的面说出自己想要主动结束生命的想法。这位老友的理解、关爱、强忍着悲痛的陪伴,让我有些时候觉得胡利安是幸福的,虽然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生命走到尽头的悲哀令我哽咽,却也被两位主人公之间真挚的友谊感动得流泪。人生有一位这样的挚友,即使两极相隔,也不会感到孤单。
To life, to friendship, to ourselves.
死期在自己選擇下到來, 荷利安最放不下是老狗Truman,告別從Truman 開始。遠方的死黨托馬士驚聞噩耗飛奔馬德里,四天任務,本來遊說荷利安繼續治療,但一開始荷利安便去跟醫生道別,再去面試狗狗領養人,還為Truman 將痛失愛主做心理諮詢。死亡是契機,他看懂了身邊人,包括尷尬遇上的朋友、不曉得父親將死的兒子。托馬士默默守望立場變軟,溫暖友情這一刻比死重要。坦然處理死亡,淚中不忘人生的歡喜,兩主角入戲得像真知己,雙雙獲封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影帝。
这就比遗愿清单那玩意儿自然多了
做爱场面太长看不下去…3.5
从容告别或许就是向死而生的最后仪式。
1. 要想躲开好莱坞的套路、程式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欧亚美洲的优秀电影,会觉得世界丰富多样、非大量制造才是有美感、细腻的。2. 好莱坞大概真的是衰落了。
冷静从容得近乎可怕,也许这就是常人经历死亡真实的样子。细腻的情感,恰到好处的音乐,没有半点煽情,很容易联想起《对她说》,人生就是不停地告别。
平淡的幽默尴尬,饱含深情的柔软温暖,如陪伴好友一般看着这一段告别的旅程。难得的从容大度不疾不徐。电影如此生活亦如此,告别总有个终点,不用着急冲刺过去,该来的总会来的;与其如此,不如花些时间,好好和新知故旧以及琐碎繁杂幽默自嘲地絮叨一番
Cesc Gay真是西语世界一绝。没什么噱头,点到为止却如此饱含深情。淡淡的幽默和尴尬,相视一笑的温柔和哀伤,不是大刀大斧而是一把小锤子,慢慢敲到你完全心碎为止。两场意外遭遇的餐厅戏说不出来的喜欢。两位叔叔太棒太棒太棒了我所有的眼泪你们都拿去所有的赞美都给你们!
拍得特别美,特别有欧洲文艺片的样子。摄影,音乐,表演都非常棒。人总要学着告别,哪怕是和生命,和挚爱。两位基友的友情真是情比金坚,爱情果然是狗娘。阿姆斯特丹也被拍得好美,还有母校,赞一个!
没有在片中感受到任何一点关于死亡的情绪,更像是自说自话和无理取闹,自然也不动人。
如此平静地处理死亡的话题,却令人动容。
因为爱你们,我才有告别的勇气。
两个主演都很可爱,也很有化学反应,剧本也不弱智,于是挺好看的。。儿子演员略碍眼,某段床戏略多余,不过也许有人就是有这种asexual无法理解的性爱疗伤需求吧。。西语某些表达听着好像法语啊。。
西斯科·盖伊很会拍男男,还记得【西班牙处男】。
周日满场,笑声不断。各种熟面孔。话说刚刚发现原来古铁雷兹比卡马拉矮半头。狗狗超级听话。巴黎女西语说的竟然这样好也是醉了。其实也会感慨男主朋友大把却和人无话可说、尴尬回避的无奈,和一个戏剧演员的收入微薄。一不小心竟然还看到了卡马拉的床戏。其实欢笑背后还是隐藏着我们对于死亡的无能为力
很多电影都在讲道别,有的山高水长有的情深意重。这场却云淡风轻,以双手交握的姿势、高潮过后的叹息、拥抱时的用力,来了断人与人此生的交汇。人生的末路在意的却是熟人的漠视、旧友的原宥、亲人的不相亏欠与自我的价值。我怕永不相见也怕再次道别,便只能这样以沉默。牵着你的狗,再予你,一次回眸。
“关于克拉拉·海德布雷克的流言蜚语”里的Klara跟这个世界两不相欠,这个男人与这个世界的告别,最难的是儿子和狗,但都转身别过,要说的话始终没有说出口。片子开头,Ricardo Darín 开门的那个瞬间,已经赢了我的心。
四天的告别之旅,言浅意深,本是难过的不幸事件,影片却拍的平和温情,犹如一味有安神养心作用的中药,若有若无的淡淡吉他声陪伴下的一个普通平淡而又绵长隽永的假期;电影的主线就是truman,狗狗只是恰巧叫这个名字而已。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我们都是不知去向的过客”
这个年代只要是地域色彩不浓烈的感情故事就可以一个剧本n个国家翻拍了……
阿姆斯特丹午餐后父子拥抱,老友狗狗机场道别;所谓朋友,即太多话不说我也瞭;无奈手抓狗带想太多,临别不忘睡你妹
以为是朋友的人却装作没有看见你,以为是痛恨的仇人却真心为你感到悲伤。死亡不是阴沉的长影,是每一次明亮的拥抱,是不道破的温柔相视,是相伴最后的慰籍。年轻的时候想着在一起的日子无限长是美满,可原来感情的尺度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时间,四天能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亦能好好告别。如果说再见是不可避免的事,那我不会将最后的时刻苦苦挣扎延长,放手不是忘掉你,在另一个世界我们总能再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