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ep11-12集劇中角色目前面臨的困境,讓我想起過去看過的三本書。
其中一本是近年來在韓國當紅的《82年生的金智英》,另外兩本是維吉尼亞吳爾芙在將近100年前出版的《自己的房間》和《戴洛維夫人》。
維吉尼亞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裡提到女人似乎總是被打擾,她們從來沒有半小時能稱作是自己的,因此,女人需要擁有自己的房間和一筆屬於自己的錢,才能真正擁有創作的自由。
《戴洛維夫人》裡,主角克萊莉莎則是處在籠中的妻子,丈夫擁有實權,克萊莉莎則是完美扮演著女主人的角色,日復一日她重複實踐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卻感受到絕大的孤寂,她是母親也是妻子,但永遠不可能是自己。
《82年生的金智英》則是更直白的把女性在社會中遭受的恐懼、疲憊、錯愕、驚嚇、混亂與挫折顯現出來,也提及社會對於女性的不公與偏見,還有性別歧視如何制約和壓抑女性的人生,以及女性在家庭、職場、婚姻中的作出的犧牲有哪些。
目前崔秀雅的處境就是上面三本書中提到的活生生例子...
或許,她年輕時是貪圖榮華富貴嫁給李代表,但是婚後,她擔任起全職家庭主婦的工作,難道這不也是一種勞動,為何沒能獲得等值的報酬?(婚後她只是雅珍媽媽,沒有自己的名字,還被丈夫看不起,奚落她是只會待在家裡的大嬸)
另一種情況是,就算女人走入婚姻也還是維持在工作岡位上,夫妻雙方同樣是在職場,家務事和育兒的工作大多還是落在女人身上,這就是社會普遍性的性別歧視與期待,女人犧牲的永遠都比男人多,卻不准她們喊累還要任勞任怨。
讓我覺得訝異的,是不管100年前或是現代女性所面臨的差別待遇也沒有多大改善,女性受到壓迫的原因究竟是制度上問題,還是人本身特意差別化的問題?
觀察這類父權主義的迷思大部分都還是發生在亞洲區國家(中日韓),兩性平權平等口號已經喊了這麼多年,似乎還是有些人無感無動於衷,所以才會出現這兩集讓我覺得瞠目結舌的劇情。
崔秀雅是被制度壓迫的對象,李代表剝奪她的經濟自主權,沒車沒錢沒手機,她就像被斷翅的鳥兒哪裡都不能去,沒有行動的自由會讓人窒息!
她離開不只是孩子不需要她而已,更重要的是,她要追求能讓她活著的自由空氣。
若她只是離開家庭去到都河允身邊,那她只是換一個人寄生,
而女人若沒有經濟權,就無法掌握真正的自由。
離開丈夫之後,崔秀雅去找工作而不是遊手好閒讓都河允養她,這一點我倒是覺得很符合崔秀雅的人設。
前面崔秀雅盡情揮霍李代表的錢,用他的錢玩男人玩的理所當然,因為在她心中這是一種對價關係,李代表用錢買她對家庭的任勞任怨,她也花得心安理得,對丈夫沒有愛情,才可以劃分清楚自己的定位。
對都河允她就有不同應對方式,她很明白愛情不能當飯吃!
也知道兩袖清風的他要負擔兩人的生活費有多吃力。
一開始她就說想盡全力幫他(讓他專心作畫),不願意造成他的負擔讓他去做不想做的事(向李代表低頭賣畫),這是她對他真愛的證明。
我也很欣賞崔秀雅對於現實的認知感,至少她不只是只活在溫室(愛情)裡的貴婦。
都河允對待兩個女人的不同方式也是愛與不愛的差別...
我猜都河允平日應該是個生活作息不太正常的人,沒錢吃飯就餓個幾頓自己也不在意,因此金館長才會擔心他餓死,用打包飯菜給他吃的藉口常常前來探視。
當然金館長的善意得不到都河允好臉色對待,這樣的男人卻可以為秀雅買餃子回來…
你說,金館長目睹都河允用實際行動愛著崔秀雅該有多情何以堪?
女人真應該聰明一點,明明知道對方不愛你,就應該快刀斬亂麻,否則到最後受傷的還是自己,更何況,都河允也沒必為她的感情負責,金館長想倒貼,都河允也有拒絕的權利…
李代表羞辱折磨都河允又拖著不和秀雅離婚,算是一種灑狗血的拖延戰術,
可悲的是,明知道秀雅不愛他,為了報復出氣還是用這種方法折磨她,李代表的自尊也不允許他低聲下氣求秀雅回來,唯一能夠牽制秀雅的弱點其實還是小孩。
雅珍的成熟超乎我的想像,她能夠理解同情媽媽的處境,也支持媽媽追尋自我。
只是雅珍表現出來的方式,對媽媽惡言相向,斬斷母女關係,更讓秀雅放不下孩子,尤其是還年幼的雅藍,變成秀雅不得不回歸家庭的關鍵。
都河允有自尊有傲氣卻可以為秀雅放下身段受盡委屈,
原先不願意和金館長簽合約是因為不願受制於她,
現在他終於知道沒有錢也留不住秀雅(怎麼可以讓他的謬思女神去餐廳打工)
為了賺兩人的生活費,他勢必會同意簽下進軍歐洲的合約。
秀雅的抉擇也是可以預期,無論如何她都不會棄雅藍不顧,捨棄真愛也會回家看顧孩子,
但我還是冀望編劇能給我們一個不同的女性抉擇,她是母親也是一個有自己名字的個體,都21世紀了,不要再用小孩當藉口來犧牲壓榨女性的人生。
況且,我也不希望編劇如此輕易放過李代表,他們的婚姻明顯出問題(雙方都有責任),
可是所有懲罰都加諸在秀雅身上,應該也要嚴懲一下李代表,
不然,好像又變相助長了父權主義思維…(男人外遇是天性,女人外遇就該下地獄?)
年初花了一天时间重温了电视剧《昼颜》,只不过是韩版的。依照之前对韩剧和日剧的刻板印象(日剧约等于现实残酷主义,韩剧约等于浪漫理想主义),这里一定是个大团圆结局,嗯,我没猜错。
我一边看一边理性地分析着,这其中的种种不可能。好多人发弹幕,说看得自己想出轨。试问,可以理直气壮谈恋爱的单身男女,心动率都这么低了,又怎会轮到被生活反复蹂躏的中年人?他们的所谓相爱,难道不是困境中的惺惺相惜吗?就像知恩和正宇,两个守着别人生活默默压抑自己的性格,明明是同一种缺陷。就算心动发生,你有多大把握,自己出轨的那个人能像都画家那样善解人意,像正宇那样舍己照顾?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在于几乎不可能,人们之所以被它感动,还是因为稀缺啊。
不知道编剧希望那些身在婚姻困境中的人,看完此剧作何感想,对出轨更害怕了还是更勇敢了呢?
韩剧在日剧的基础上确实有美化。
被出轨的男人们,让人讨厌不起来。知恩的老公就算有个倾慕他的下属,也一直小心保持着身体上的分寸(和他本身性冷淡有一定关系),后期也多有反思。秀雅的老公被策展人坑后,才意识到自己原配的温良贤淑,此处关于男人越在高处越自大的刻画,真的是非常写实。男人嘛,不摔跤,总是看不清自己的。
出轨的女性也不是没有梦想,一味贪图安逸的咸鱼(给知恩安上了写作者的身份,赋予秀雅芭蕾舞者的追求),不过囿于家庭主妇的身份,都被尘封了起来。
为什么不直接美化到,被发现出轨后,很快被成全呢?编剧为什么非要让出轨的男女主人公先找到生活的意义再找到彼此?
就算狗血浪漫如韩剧,也不会轻易让出轨的人过上王子公主般理想生活。因为弱者不配拥有!
多数对婚姻和生活不满的人,之所以偏好用出轨去解救,是因为他们本身的羸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去主动寻找生活的方向。弱者就算遇到亿分之一的幸运(要说婚后遇到真爱的可能性真的比被雷劈还低),也必须走到命运替他们做出选择的时刻才痛下决心,在造成所有伤害之后才不得不正视现实。
话说回来,女性对婚姻和生活的不满究竟来自何处?
表面上看,是对丈夫的期待落空,再往下挖,是自己被母亲/妻子的身份绑架,个人价值没被既得利益者(通常是丈夫)充分认可。韩剧比较好的一点,加入了婆婆、孩子的立场,知恩婆婆深知出轨对女性的伤害,一直敲打自己的儿子,秀雅的女儿喊出妈妈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那男人为什么不认可或不关注女性在家庭中的价值?因为女性的生育价值是逐渐贬损的,出道即巅峰,一旦有了孩子,女人就会被基因自带的母性所绑定,即使后期不再投入,她们也不会离开。越来越多的已婚女性选择不生孩子,其实就是为了避免被母亲的身份绑架。那这个女人天生自带的bug要如何修正,避免被男人钻了空子呢?
传统社会的解法是女人去娘家住几天,要么带娃让老公感受下孤家寡人的痛苦,要么把娃留下,让老公手忙脚乱一地鸡毛。现代社会,这招不灵了,娘家太远是个问题,就算自己走了,依靠外卖和各种外包服务,男人也能吃喝不愁。所以现在的婚姻悲剧高发区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及富裕阶层,特别是通过婚姻改变社会地位的女性。
如今想在婚姻里获得足够的尊重和关怀,那就不能继续过去那种耐用品(很喜欢日剧里利佳子的比喻,她说男人对待女人就像对待买回家的冰箱)的思路,得变成最趁手的兵器,帮男人打天下才行。几日不磨就撂挑子,他们不得不每日悉心照料。男人为什么爱车,因为车这玩意,不好好保养,它就不给你好好干活,不像冰箱,你怎么用,跟它是否耐用没多大关系。车还是面子,你不勤擦洗,它就会灰头土脸给你看,让你丢面子分,车子越贵越稀有,男人越舍不得换。千万别做那种踹一脚就灵的老破车,给你点脸色,你就乖乖的,活该他踹你。
男人在外事业的高度其实就是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气候大环境,如果知恩的老公有权留下女实习生,他会不会更放肆些?秀雅的老公作为商人,如果不那么成功,习惯被恭维,又怎会对妻女颐指气使?如果你既不能成为男人事业的灵感(正如秀雅对都画家),又不能成为他事业&生活的最佳助手(又如女实习生对昌国,爱屋及乌,喜欢他到喜欢他养的鸟),那就不要妄想在家里得到特别优待。生孩子养孩子那是每个女性天生自带的功能,可替代性太强。
幸运的人儿,通常会找到作为妻子的不可替代性价值(决不是性价值),实在找不到,那就找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人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一条河,如果自己是不流动的死水,总去灌溉别人的田地,迟早会干涸。连接更多的河流,增强自己抵御雨季或旱季的能力,只靠天气气候生活,风险实在太大。
#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赵东赫# 故事说到这里,似乎没有再说下去的必要了,希望彼时你们分开的时候,都记得过曾经深爱过对方的那颗心。就算在以后漫长的时间里,再也见不到彼此。都河允最终会失去他的缪斯女神,女神再不是女神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我不明白编剧到底想表达什么,如果只是为了三观实在没有必要翻拍不伦的题材。只是每个人都值得深思,令你窒息的生活,你努力挣脱的时候,最终是自己回牢笼,还是选择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取新的生活,爱情和家庭,孩子,如果开始就没有想过这些,那最终,不过是自己进入自己选择的牢笼罢了。
故事讲到ending了,崔秀雅终于正视了自己妈妈的角色去承担责任,但却不再依附于男人,都河允为了不再让崔秀雅两难选择独自离开。我谢谢编剧没有让都作家的职业生涯断送,她依旧是他的缪斯女神,他依旧是那个在远方恋慕着女神的浪漫作家。故事没有落入悲剧和令人窒息的俗套。他放她走,她放他走,从来不是因为不爱,也不是因为不够爱,而是我想让你过的好。不再执念是否守在对方身边。我想秀雅在分开时对都河允说我终于明白,我其实也不配你的戒指,意思是我还有孩子终究无法抛却母亲的责任,而全身心做你的爱人,所以你值得更好的吧。最后的离别彼此都太明白彼此的心意,纵然有千万般不舍,也终究是没有回头。其实最后他送她的那副画,他戴着他和她曾经约定一起有一车,婚戒。她看着画泪流满面,就意味着他们还是深爱着对方。不过既然他能知道她的新家地址,必然知道她已经独身?这是编剧给我们的留白,不管以后崔秀雅等孩子大了,可以再去找他,又或者他们是否存在着重逢的可能,都是美好的留白,如此,足矣。再见了,都河允,我会想念你的
先是跳著看完日版晝顏,然後才看韓版,兩版各有特色,比較起來我比較喜歡韓版的劇情推演。
韓版的劇情勝在細節鋪陳的合理,漸進的讓我們理解劇中人物的心情轉變。
最喜歡的改編部分是女二秀雅的角色,雖然藝智苑演員看的出來有點年紀,可是導演有把演員本身的氣質呈現出來。
日劇版女二的美是俗艷,韓版女二的美是古典優雅,還有點高不可攀的清冷。而且日版的女二被描寫的就是個艷麗大草包,韓版的編劇則是把這點拿掉,提升了女二的思想與藝術背景部分,讓人覺得這角色更有深度沒有這麼平面,多變的演員藝智苑也把秀雅深宮怨婦的落寞詮釋的很生動。
雖然我有沒被婚姻綁住,卻能感受到她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中的累積起來的窒息,並不是豐衣足食或是外在物質就能讓一個人滿足,她的人格長年遭到貶低沒能得到親近之人的尊重與愛惜,她的內在靈魂吶喊著想要自由解脫,滿腔鬱悶無人能訴說,更何況是理解她的孤寂!
她表現在外的行為是到處找男人利用婚外情尋求刺激,其實這只是她釋放壓力的手段。有人用運動、購物、偷竊、破壞物品發洩情緒,而她選擇找外面的男人偷情,因為至少在那個當下,他們看到的不是完美妻子也不是孩子的媽,而是她這個獨立的個體。
所以我每次看到秀雅的畫面都會想流淚,因為她真的就是行屍走肉般扮演著完美妻子角色,靈魂枯萎沒有自我,剩下的只有外在空殼寂寥美麗。
我覺得秀雅根本也搞不清楚她的問題(心結)出在哪裡,或是能為自己追求甚麼改變甚麼,她不知道自己的寄託渴求在哪,只能用肉體的解放忘卻心靈的憤慨。
安徒生童話"蝴蝶"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不過,僅僅活著是不夠的,我們要自由, 要陽光, 還要有一朵小花。」
滿足了生理需求之後,我們人所追求的是自我實現的滿足。秀雅一直到遇見都河允後,才認真地思考自己的問題,甚至試圖改變現狀突破自身的困境。
韓版的畫家都河允目前看來就是典型又純粹的理想主義藝術家,不知這角色未來走向會如何,至少目前還沒有演出他性格自私卑劣的部分,而且,他和秀雅的部分總讓我有種在看純愛片的感覺。
明明他倆每次在畫室見面總是說不到3句話就開始擁吻上床,而我居然會純愛這個形容詞去形容這一對,自己想想其實也覺得有點好笑。
都河允第一眼就看出秀雅的內心世界,然後,滿腦子就只充斥她的身影,促使他不得不提筆把佔滿他思緒的身影記錄下來。
他對秀雅有著異樣的情愫早於秀雅對他產生感覺,或許是藝術家比較多愁善感,又是個畫家擅長觀察人物的內在情緒,使他更能敏感的接收到她那份落寞孤寂。兩人內心必定都有那種缺乏的失落感,感同身受的他看她被丈夫無視之後,更是非常明顯的表現出對她的同情與憐惜,沒日沒夜地想著她,她的重要程度就在他心裡越發發酵,可以斷定,現階段他是比較喜歡她吧!
秀雅看了他的畫之後想起自己過去翩翩起舞的身影,我喜歡編劇這情節的改編,這一點讓秀雅受都河允吸引的理由更加合情合理,兩人都是嚮往藝術的自由個體,卻都被現實主義困住,因為靈魂有共鳴才會讓感情發展的如此迅速。
都河允吸引秀雅的部分並不是只有藝術家不羈的野性性格,更重要的是都河允看穿秀雅的心,他懂她,那份被理解的悸動讓她不由自主地想親近他,以往秀雅交往的男人和她都只是純粹的肉體關係,各取所需之後不拖泥帶水各自美麗,
但這次她明顯對都河允動了真心,自己倒貼上來,就算一而再再而三地熱臉貼冷屁股也無所謂,明知道對他上心會有無窮後患,卻還是忍不住向他身邊奔去...
所以我說他們倆的愛情像純愛的原因就是,他們已經衡量所有的後果卻還是無法壓抑嚮往對方的心,在愛情面前也顧不得文明的約束和教養,這不計後果的愛情其實到最後就是毀滅,早就可以預知到幻滅的結果,卻還是沒能阻止兩人相愛,這飛蛾撲火的追求愛情的勇氣其實挺讓我羨慕的。
坦白說,他們一見面就擁吻交纏的畫面拍的非常美麗,也讓我可以接受他們總是用肉體安慰彼此的劇情。
趙東赫演員本身有種性感不羈的氣質,天才畫家都河允的陰鬱氣質他掌握的非常良好,我不是第一次看他演戲,唯獨這次被都河允這個角色特質吸引,當然他的對手戲演員也是不容小覷。
之前每次看藝智苑演戲,尤其是《又,吳海英》之後,她就算演正經角色,也總是給我一種莫名的喜感,尤其演員本身也有種無厘頭的個性,更是讓我常常無法入戲。這次她演貴婦,完全讓我對她先前的印象改觀,還忍不住翻她之前的作品來做比較,真的對她生動的演技入迷。
不知後期的劇情走向如何,根據日版劇情,兩人愛得轟轟烈烈,最後秀雅還是選擇回到丈夫(就算丈夫是渣男)孩子身邊,這也是符合亞洲國家的三觀,女人最終還是要封閉自我回歸家庭。
我其實有點期待編劇是不是可以給我們一個不同典型的女性人生,讓他們能追求自己的所愛,不因為其他的理由而犧牲自己。
當然我不是在鼓吹大家追求婚外情,因為婚姻不只是愛情,伴隨而來更重要的其實還是責任這件事。只是覺得,如果雙方都不愛,勉強維持婚姻這件事其實有點愚蠢,還不如分手快樂再造人生的精采,還沒有結婚的我把婚姻這件事看的很簡單,踏入婚姻後再來看婚外情,可能會有不同的想法吧,靜待後續劇情。
人可以忍受孤独,却无法拒绝拒绝温暖。
——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
最近只追了一部剧,不错,没有让人失望,可以说是让人惊喜。以下是我对此部剧的看法。
从所有人都预测不会火,到慢慢的火起来,从讨论区里都说这部剧扑街了,到收视率渐渐上涨,不是因为颜值,不是因为粉丝,因为剧情,因为演技。在一个我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的电台播放,本以为收视率只会有零点几已经很不错了,到播放时收视率达到了1,到后来收视率达到了二点几,一步一步,因为这部剧不是偶像剧,不是纯甜爱情剧,它很有意义。
为什么这部剧是好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部剧的意义,讲出轨,但是那么细腻,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虽然是翻拍,但是可以说这次翻拍很成功。从演技方面说,李相烨与朴河宣的演技都是那么出彩,一个眼神,能包含所有的话语,很多人说朴河宣演技不好,我想说她的演技是很不错的,但是呢还是有上升空间,在哭戏方面确实有待提高,但是很多时候她的演技真的很棒,比如说第十二集结尾那带着泪花的眼睛,让人入戏。香叶就不用说了。男二女二演技也非常好。还有一个情节写的很好,这部剧在12集的铺垫简直是让我出乎意料,本以为这部剧是把女主的心理描写的很透彻,没想到这是铺垫女主成了作家,写的一本书,这个真的很精彩。
在这播出的12集中,有很多情节值得深思,也让人潸然泪下。
在郑宇给知恩系第二次鞋带时,知恩心动了,在夕阳下,快速的骑着自行车,她想逃脱,她知道这是不伦之恋,但是有些时候情感难以控制,那时,我的感受也是五味杂陈,生活的压抑,职场的劳累,丈夫的不尊重,她想逃脱,但是很可惜,她已经毫无反击之力……
在知恩念那封离别信时,心很痛,郑宇的爱其实很伟大,到达了只要你能安好,便是晴天。希望知恩再也不因为自己而受伤害,男主的性格在改变,他在成长,从懦弱变得强大,在经历残酷的爱情中,他成长了.......
这部剧因为是翻拍日剧,所以理所当然会有人与原版相比较,我并没有看过原版,但是平日下午三点的恋人描写的很细腻,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小鸟的细节,一只叫小爱,一只叫小信,小爱飞走了,寓意着爱情已经离去,小信死去了,表示着夫妻之间的信任已经破裂,而来了一只小望,这只小望本来就灰不溜秋,没有光彩,所以说希望也是渺茫的。所以说不管是日剧还是韩剧都是让人动容,寓意深刻的好剧,希望不要再比较了。
对于这部剧有很多人说支持女主,或是谁很坏之类的,我觉得,这部剧没有坏人,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可怜,但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每个人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两种思路来理解剧中的人物。
第一站在每一个人的角度来看,女主在一个丈夫只喜欢鸟的家庭,工作不顺心,让人很是同情,也能理解她为何出轨,但是他没有与自己的老公多沟通。那么如果站在男主老婆的角度呢?你就不会觉得她是那么坏了,哪一个人不自私啊?她很爱男主,也为他付出了很多,的确女三也爱慕虚荣,但是她做错了什么?她只是以为男主爱着她,她也很可怜。所以没有什么坏人,他们都值得同情。
第二,思考问题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出发,理性的思考,出轨就是不对的,没什么可说的,感性的思考,就是设身处地为男女主着想,那么就会觉得他们的出轨没什么错,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三观问题,这部剧呢,偏感性,从女主的的角度来描绘的,所以那些觉得三观不正的人,可以不看吧。
有些人对于剧情的吐槽,我觉得没有完完整整的经历过女主所有的经历,都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她的感受,我们只能作为旁观者,她的内心,我们不能完全理解。
对于这部剧的感受颇多,这部剧不是教人出轨的,而是有更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感悟。
1、婚姻,不是儿戏,没有像谈恋爱那样甜,其实更多的是痛苦,婚姻无需太伟大的爱情,彼此不讨厌已经构成结婚的资本。
2、交流的重要性,在戏里,夫妻双方交流甚少,这也是酿成悲剧的主要原因,而且很多时候没有相互尊重。
3、结婚之前一定要慎重,真的要很慎重,因为结了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毁掉终身。
4、父母的婚姻对孩子影响太大了,孩子会因为在父母那没得到爱,所以特别是在青春期会有些过激的行为,比如早恋,所以父母婚姻和谐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在猜这部剧的结局,我希望结局走向最后归于原来的家庭,虽然说确实心痛,但是最后如果男女主在一起了,那迟早会厌倦的,不如就都珍藏着这美好的回忆吧,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成眷属的悲哀。
(以上是我对于此部剧的看法,欢迎讨论,这部剧在我心中真的是目前为止最好的一部剧了)
只有日本才能把出轨偷情拍成了初恋的感觉,韩版就看看颜值吧
我的天!李相烨让人心动啊啊啊💓
直接说结论,翻拍了形式但是没有把握住精髓。日剧中,婆婆对女主很好、同事很暖心、丈夫沉迷养宠物但不是对女主毫不关心,一切的节奏是平常的、温和的,所以想表达的是最真实的人性和情感,那种不加修饰且不受控制的内心的悸动。但是韩剧里,婆婆变成烦人的、同事神经质、丈夫冰冷到了极点,一切都是为了女主出轨铺垫和寻求合理性,人性深处的求爱本质失掉了,成了可怜的女主被男主救赎。同时韩剧的几处改编并不好,例如女主偷口红的原因交代不清反而莫名其妙、男主第一次见女主又买鞋又系鞋带(合理吗?这难道不是中央空调?)总体来说,日剧五星,韩剧及格。
李相燁、丁海寅、李尚允……唯一可惜的是像這些完美的出軌對象們,現實中一個都沒有
没看过日版 就首播观感来说韩版拍的很有细腻感 Channel A越来越有想法了 朴河宣日剧女主即视感 以前对她比较无感 现在觉得她越来越有sense了 四星观望
其实还行,但是这个做出轨原因做得太极致太硬梆梆了,看完之后觉得“不出轨留着过年吗”…
太细腻了
卡司选的都可以 但是日剧内核搬到nh真的很水土不服……色调也没必要强行日剧黄啊 女主不是那种一直苦瓜脸的丧 而是欲望无边但是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本质还是叛逆的吧……但是韩版的整个就变成了黄脸婆啊 而且那个丈夫 我真的 这种肯定直接离婚啊 原版的才没有这么傻逼的丈夫好不好…… 可惜了李相烨了 唉 三星都给李相烨 雨天那段戏 一下子梦回信号了(/ _ ; )
不及机场,男女主好的莫名其妙,但是李相烨真的人好看演技强,就是红不起来
190908 看完了,有点好看,看到那种想见面却不能在一起的场面,有点心疼190831 在看
如果说原版是自知走向泥潭但隐忍克制的疯狂与爱 韩版更像是撕开乏善可陈的生活面具后内心的波澜与悸动。没有生无可恋、无法呼吸的虐心 而是挣脱牢笼冲往自由的笃定。没有Never Again助攻的昼颜 情绪有点涩 欠点火候。
韩版男主没有斋藤工那种闷骚感,女二也没有吉濑美智子那种魅惑感,也可能是日版太深入人心,先入为主了,如此平庸的翻拍没必要浪费时间看了
日版剧本打底,主线故事应该不会出什么大毛病。但是选角不太合适,女主看上去过于温顺圆润了,缺少上户彩那种因为长久婚姻关系折磨而凸显的瘦削和乍现的孤勇;女配也没有吉濑美智子色气,几个男性角色同样不出彩。希望后面不要因为角色和本土化问题导致这剧拍成“家里的饭再好吃外面的屎也要试一试”的俗套出轨故事。
日剧中女一 女二的颜值甩韩国版好几条街。日剧是唯美的,欲求不满的,而韩版是琐碎的,一地鸡毛。
更喜欢韩版~好喜欢朴河宣和李相烨 很有cp感 演出了那种慢慢进入渗透的感觉
更新到4,翻拍得中规中矩,略作本土化调整。两个女主,一个差了艳丽的爆破感,另一个苦大仇深怨妇感太强,情节上总觉得哪儿哪儿都差一口气,总是挠不到痒。最重要的是,没有了那首菅野祐悟的【never again - 演唱者:青木カレン】,无论怎么骑着车在斜阳下奔跑,都没有了昼颜。
三星观望,两个男主还是可以,但女主真的不行,呆若木鸡。那位说原版婆婆对女主很好的,怕是看了个假昼颜吧,而且日版男主也是刚见第二面就帮女主系鞋带了,相比之下比买鞋更亲昵吧。艺智苑也缺少吉濑美智子那种尖锐的美,而且女二搞外遇的时候总有一种被强迫的感觉是什么鬼?两个女主演才是这个剧的核心啊,然鹅。总体而言开篇不如日版。
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是朴河宣和她老公几乎同时演了一个情感压抑的家庭中的男女两面,她在昼颜里是情感被忽视的女主,她老公在另一部剧里是压抑情感只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变态,不知道两人回家会不会互相讨论剧情。
相较于日版的悲剧结局,韩版处理得温柔许多,更加理想化,也削弱了主题力量,没有非死即伤的惨烈,对待出轨格外宽容,“放过他人即放过自己”,各自幸福,不必含恨终生。
一只叫小爱,一只叫小信,小爱飞走了,寓意着爱情已经离去,小信死去了,表示着夫妻之间的信任已经破裂,而来了一只小望,这只小望本来就灰不溜秋,没有光彩,所以说希望也是渺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