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是今年最佳日剧,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不只是在日剧的范围里,就算是放在全世界的同类电视剧里,它都是佼佼者。 《火花》一共有五个导演,分别是广木隆一,白石和弥,冲田修一,久万真路和毛利安孝。我看的日影日剧不多,只对冲田修一比较熟悉,他还导演了《横道世之介》,冲田修一导演了本剧的第五,六集,那段很多人喜欢的黑白片段就是出自他手。 主演有林遣都,波冈一喜,门胁麦等。这部剧改编自又吉直树的同名小说《火花》,同时又吉直树也是本剧的编剧之一。火花的作者又吉直树自己就是一个搞笑艺人,火花是基于他自己的经历创作的,而且电视剧《火花》首播的时间,6月2号就是又吉直树的生日。
主要角色分析
剧中最主要的两个角色就是林遣都饰演的德永,以及波冈一喜饰演的神谷,也就是海报上的那两个人,其次就是Masao Yoshii饰演的山下,(这个演员的资料不多,貌似就演过这一部剧。)这三个人分别代表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首先是山下,他和德永从小一起长大,都立志当出色的漫才,但是山下却是第一个在世俗面前屈服的,他没有写段子的才华,却经常批评德永写的段子太难懂,他也会说服德永去迎合观众。 “我只是希望能站在观众的角度想。” 而观众呢,不会在乎段子的完成度,越蠢越好,卖蠢观众就买账。山下也不在乎段子的完成度,山下在乎的是观众满不满意,在这一点上,山下妥协得很彻底,丝毫没有一点的心理挣扎,这也和德永前段部分的心理状态构成了一组矛盾。 这一矛盾在第四集里最明显。第四集里,对他们很重要的一个前辈去世了,剧中用一段闪回解释了这位去世的老艺人是山下和德永走上漫才这条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老艺人去世后,德永马上约山下出来练习,山下不仅迟到了,还很懒散,也一直没有谈到这位老艺人的事,即使后来山下为自己懒散的态度向德永道歉了,但也一直没有想起老艺人的事。这个时候已经很明确了,山下的确也有意向成为一名出色的漫才,只不过初心已变。
其次是神谷,德永第一次见到神谷时,就是在一个烟火大会上。剧中不仅通过剧作多次强调,也用视听语言甚至是超现实手法直接表明了神谷就是德永的火花。神谷就是德永渴望的一种状态。神谷不向世俗妥协,做漫才不是为了观众,而是为了自己,这种性格也直接通过德永的台词表现了出来: “就算不被任何观众所需要,还是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讨好任何人,不会改变你坚持战斗的姿态。” 所以神谷这种人是注定不会成为一名(商业)成功的漫才的。他在台上表演的时候,看到台下的评委睡着了,会直接大叫“你怎么睡着了”,这种态度又与德永的态度形成了对比,当时德永看到评委睡着了,明明心里不满,却不敢表达。神谷也会和电视节目制作人大打出手,于是再也上不了电视了。 神谷是自由的,不受束缚的,他做的搞笑不是观众认为的搞笑,从不为观众所绑架,他是真正将搞笑融入生活的人。这一点在第七集里表现得很明显,也就是那次比赛中,神谷第二次表演的时候播放了第一个段子的录音,但是表演动作不同,可能是怕观众看不懂,导演特地通过德永的独白说出来了: “对神谷先生来说,在来看漫才的观众面前,毫不在意地引发意外事件,或许才是真正有趣的,这就是神谷先生的本色。”
而且神谷更是勇敢的,他敢于承受自己性格所带来的最糟后果——事业失败,这是德永一开始所不具备的勇敢。 三刷的时候又想起很多细节,最重要的就是关于神谷这个角色,编剧给了神谷这个角色另一个特点:想要得到德永的尊敬。也许神谷也知道,德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打心眼儿里欣赏他、认同他的人。这些都是通过台词直接表现的,比如为了不让德永看不起临时改了段子,做一些自以为深奥的想得到德永的尊敬,所以说神谷和德永对于认同感的渴望是双箭头的。后来德永事业越来越好的时候,神谷的事业一蹶不振的时候,神谷做了很多看似不可理解的事,比如把头发染成银色,亦或是后面的隆乳,可能都是源自的性格里的不服输,亦或者这就是神谷的妥协。 剧中最核心的角色就是德永,他也是最丰富,最复杂的一个角色,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
前段部分对德永生活的描写很多,不光是漫才事业这一部分,导演还着重表现了德永和神谷的友情,以及德永的孤独。 德永是一个孤独的、不善于社交,还要强的人。在新年夜的时候,他接到姐姐的电话,说今年也不回去了,还撒谎说自己发展得挺好,这大概是在大城市打拼的人的常态了,也是德永的常态。后面他默默的离开了公司的忘年会,自己一个人练习段子,却被警察带走,在警察局里和一名守夜民警度过了新年夜。这是德永的孤独。
但是这样孤独的德永,遇见了神谷,他的火花,知己。于是德永一个人的孤独变成了两个人的孤独,他和师傅一起在深夜无人的街道聊天,一起在没有下雨的天气撑着伞在大街上唱着“太鼓 太鼓的小哥”,这个时候的德永和神谷,都是特别单纯的。 林遣都在拿到剧本的时候,就说德永的这个角色“这才是真正的单纯啊”,“给你们看看货真价实的单纯”。而正是这种单纯,或者说德永的本性,在后面折磨着德永。
最开始,德永想成为神谷那样的人,他在乎段子的完成度,不想为了观众而妥协,固执地写着难懂的段子。但是在一次又一次失败面前,德永慢慢地开始妥协。 导演用了一个很明显的外在特征的改变,来象征德永内心的改变,就是染发。在染发前,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事件推动德永——鹿谷的胜利。比赛前,鹿谷邀请德永加入鹿谷军团,表明了鹿谷的梗并不是自己想的,至少不全部是自己想的,而他又通过卖蠢赢得了比赛,这是德永第一次清晰的意识到观众其实根本不在乎段子的完成度,这也对德永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冲击,所以他在睡觉前嘴里还念着鹿谷的名字。于是第二天德永的头发变成了银色。为了什么?为了观众辨识度,可是他自己心里真正的想染成银色吗?
最明显的一场戏,就是那次大赛。大赛前,练习的时候,德永坚持用人工智能的梗,可是山下觉得这个梗观众并不会接受,让他改成那个卖蠢的七彩乐园的梗。其实德永自己也知道比较蠢的梗观众更容易接受,但是他心里就是有什么东西让他不妥协,于是在练习的时候,德永坚持说人工智能的梗,山下气得离开了。现场时,导演用一段特写慢镜头营造了悬念感,或者说一种悲壮的宿命感吧,德永最终还是用了那个比较蠢的梗。这是德永妥协的最后一步,之后,德永也变成了山下,为了观众辨识度穿上更鲜艳的衣服,为了讨得观众喜欢在开场的时候做很蠢的开场动作...... 但与山下不同的是,在这转变中,德永的内心是矛盾的、挣扎的,或者说德永的内心一直是矛盾与挣扎的。所以他在事业越来越好的时候,也无法切断与神谷的联系,但其实在那个时候,他和神谷已经越来越远了。
德永在神谷传记里写到:“我永远也追不上神谷先生。”有趣的是,在这个镜头前面的一个镜头,是德永和神谷吃完饭,德永被两个粉丝堵住要拍照,神谷见状与德永道别,向相反的方向离去。可是德永说: “我永远也追不上神谷先生”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神谷。在神谷新女友家吃饭时,电视里播着spark的新段子,女友笑得很开心,而神谷无动于衷。德永上了电视,可以说是开始走向了成功,但是没有得到师傅的认可,于是德永哭了。导演用一个固定长镜头拍了那场哭戏,导演用静止的固定长镜,而德永的内心世界却在分崩离析。 “我终究无法逃脱世俗的框架,把整个世间全盘否定的神谷先生,对我而言太高不可攀了。可是,我好不甘心,好怨,怨恨到不行。” 与此形成对应的是电视里若隐若现的德永的新段子,听得比较清楚的一段是德永说:“我以前最喜欢黑泽明的《七武士》,现在最喜欢的电影是《恋空》。”
后来德永没有陪制作人吃饭,事业又开始走下坡路,然后山下和老婆回家生孩子,组合散了。在最后一场演出的时候,德永说:“我啊,是为了表演足以推翻时间常识的漫才,而走上这条路的,我唯一推翻的,只有努力必定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德永坚持了十年的梦想失败了,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于是他成为了房产经纪人,成为了无聊的中产阶级,这个故事再拍下去就是《一一》了(
这三个角色其实都不算单薄,但是真正有完整的人物弧光的就只有德永这个角色。到最后的时候,德永已经成长了,这个时候他和神谷的位置其实已经互换了,他变成了开导的那个人。德永的这个转变的过程是交代得很清楚的,是一直与他的漫才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我说德永是剧中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角色,因为这个角色有非常完整的人物弧光。从不妥协,到妥协,再不妥协,最后失败,这个角色是有在不断成长的,而相反,神谷就缺少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神谷一开始的人设是德永的人生导师,到后来堕落了,直接原因是真树的离开,但是这里的堕落还只是生理层面上的堕落,表面上的堕落,比如烂醉在街头,欠债等等,其实这个时候神谷依旧是没有妥协的。 但是突然他再一次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染了银发,后来又出现的时候又为了上电视隆乳了,这样的心理层面的堕落是导演没有用细节表现出来的,而最后的在浴池里看着自己的巨乳,神谷又茅塞顿开了,这样还是太过于仓促了。只能说神谷这种仓促的妥协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服务于德永的成长。 这部剧的几乎没有废角色。从驻唱小哥,到修家电的大爷,从真树,到德永喜欢的理发师,全都没有沦为工具性的角色,都在为主题服务。《火花》一个很大的主题就是在讲为梦想奋斗的渺小人类,这部剧是拍给那些人看的。 驻唱小哥其实是在第一集里就有出现的,德永回家时背景音就是驻唱小哥弹吉他的声音。而对于这些角色,剧中都有交代他们的“后来”,即使只是一个镜头,也足以见剧本的精细程度。比如,最后一集,德永在车上看见了那位收旧家电的大爷,真的开了店,摆着自己修好的电器,只给了一个镜头,但已经足够明确了。 主题曲也很棒。剧中只有两首主要的配乐,一首是第一集开头就出现的《I see reflections in yours eyes》,还有一首就是齐藤和义的《空に星が绮丽》。德永第一次遇见神谷,配乐就是I see reflections in your eyes. 《空に星が绮丽》有两次(我记得的)最主要的使用。第一次在第四集驻唱小哥回乡的时候,还有一次就是德永第二次搬家时把神谷送他的树搬到踩瓶子的爷爷那儿,而这个时候德永的事业已经不行了。《空に星が绮丽》里唱到:“谁都没有错,这个世界一定就是这样吧。”
剧中还用了很多平行对照来体现主题。第一集神谷在台上演出时,导演用特写镜头拍了神谷说“地狱,地狱,下地狱。”最后一集在spark的告白演出上,同样用特写镜头拍了德永说“去死,去死,去死。”这一组平行对照,表现了德永的成长,他已经成为了他一开始所向往的神谷那样的人了,或者说,德永是因为他的不妥协而失败,这样的德永也已经成为了他一开始想要成为的人。 而我最喜欢的一组平行对照,是那个公园。第二集德永第一次和神谷在东京见面的那个公园,镜头先是给了公园的几处景,一个大全景,重要的有几个跳街舞的初中生,然后一个小全景,我们看到在跳街舞的初中生后方是几个全身涂成白色,摆着奇怪姿势在搞行为艺术的人,再给了那几个搞行为艺术的人一个特写。后来下雨了,跳街舞的小姑娘跑去躲雨,而那个搞行为艺术的人还在原地继续着他们的行为艺术。这个时候的德永还是那个有一个坚定漫才梦想的德永。 在最后一集里,德永又去了那个公园,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跳街舞的人还在,只是长大了,而那几个搞行为艺术的人已经不在了,此时,德永也放弃了他的漫才梦,成为了房产经纪人。 主题 当要把《火花》拍成电视剧的时候,有些粉丝说:这本书根本没什么剧情啊要怎么拍成电视剧啊? 所以这部没有“剧情”的剧到底讲了什么?其实归根结底,《火花》其实还是讲了一个励志的故事。 励志片有一种很低级的形式,就是世界对我不公我过得很苦但我还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了,这是春梦式励志,也是我很讨厌的一种类型片。《火花》属于高级励志,就是我尽力了失败了但我还是要努力的活下去。高级励志跟反励志的差别就是,前者是温暖的丧、乐观的丧,而后者是绝望的丧。 其实我觉得《空に星が绮丽》里一句歌词可以很好的概括:“谁都没有错,这个世界一定就是这样的吧。”是的,谁都没有错,山下没有错,德永也没有错,神谷也没有错,那么只能是这个世界的错了。这个世界是一个努力却不一定有回报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地狱。当德永说出“无法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我们,难道是因为不够有趣吗?”其实是很心酸的。你可以说德永是失败者,神谷是失败者,的确他们的事业都失败了,在坚持了十年后,还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了。但是,作者想要说的就是他们不是失败者,他们没有错。
啊还有一些没有写到的,就酱吧,感觉这篇已经太长了啊(
真心换来真心,你的坚持不懈,你的认真善良,也是你踏上成功的阶梯。
努力争取的人一定要靠自己,也一定能成功,获得别人的认可。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千里马,但是伯乐先得遇到一个吧!
殊不知你自己也许就是伯乐,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啊!
师徒,朋友,知己,哪个都好,只要你有!
珍惜当下,你会知道你要想得到的,其实一直在你身边,只要你足够坚持不懈!
潜心在事业上的人都是孤独的,妥协于世俗又不愿意刻意逢迎的德永,坚守自己却迷失其中得不到认同的神谷,拼尽全力,热血的梦想最多可能点燃的只有刹那的火花,不过大概人活着就不会有太差的结局吧。喜欢各种大全景下小人物透出的疏离感和孤独感,谢幕演出非常精彩,这部镜头语言真丰富,演员表演很棒
仿佛随便打开一本尼采的书,随便指一段都能套用上去一样。这一句最让人唏嘘:“自由的保证是什么?是对自己不再感到羞耻。”艺术和生活确实要用两个体系评定,可艺术家和凡人总要有交汇的地方,艺术家也无法逃脱人间烟火的束缚,当他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个赤裸在人间的、羞耻的人。
10小时长的电影。超赞不多说。
逗别人笑的人,首先都学会了哭。
在徳永眼中,神谷是最耀眼的火花。Sparks的故事太现实,他们推翻的,只有“努力必定会有回报”这句美好的话语。
几乎一口气看完,超越原著的成功改编。建议先看原作,这样才知道它做得有多好。近乎纪录片式的细节展示和作者式的影像风格,使它更像一部超长电影而非电视剧。原作的结尾或许象征意味太强,过于超现实,但影像化处理竟看得边笑边哭。「只要活着就没有bad end。」两个疯癫的灵魂狂笑着在路上疾走的故事
真是很意识流的日剧啊,每一集都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可是每每看到最后都仿佛体会到,悲从中来,四个字。(好魔性)。这个世界上,才华与成功本来就不是成正比的啊。而且人生啊,本来就有些事情,是徒劳无功的啊。PS:林遣都有一张张智霖+郑伊健+冯德伦+霍建华的脸。
“爱迪生发明了黑暗”“是阴暗的地下室发明了爱迪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神谷洒脱不羁,是德永逐梦路上灯塔般存在的指引光芒,在无数细碎甚至无聊的对谈间,沉淀着波澜万丈的日常肌理,酝酿着脑力碰撞的灵感火花;极具电影质感,喜欢拍摄背影的运动长镜,宛如人生路上的步履不停,宛如自得其乐的平凡奇迹。
我決定把我以前打五分的劇全部改成四分
真是惊喜啊!既保留日式横道世之介般不经意的温暖,竟也嗅到LouisCK感尖刻的黑色,勇敢抛弃日剧狗血、煽情、大特写的样板,大量使用电影化的空镜、长镜、大全景。不编织世界中心呼唤爱的谎言,只表达世界那么大哪里是我家的真相。人物的拼搏与格格不入相互交织,好一曲都市残酷物语。
近年来看过最好的日剧......不对,它应该要去和电影比。
Netflix与又吉直树携手,以超一流的制作水准完成日剧向电影化进阶的新高度,不可思议!叹为观止!年度日剧毫无悬念。荒诞情境下小人物的自省与孤独,自若泰然的月光下,他们是平凡的奇迹。
尽管算是师徒关系,但其实只是两个同龄人,师父的一些观念虽然耀眼但他自己也难以做到,在德永看来他是自己想成为而无法成为的人,把他的观念作为自己的准绳。但如果要在社会里取得一个位置,拘泥于本质问题便行不通了,连师父也露怯,他们只好成为有才能的失败者,不过失败也没什么。
get不到点适应不了节奏的人请坚持到第四集。用大量长镜头组成的剧像看了将近十个小时的电影。最绝望的不是在歌声中落荒而逃的告别,不是和搭档用反话完成的最后演出,而是神谷哭着说"我想德永是会笑的"。那些孤独而有趣的夜晚,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有着笑得仿若征服世界的灵魂。去死!去死!去死!去死!
看过剧后专门找了又吉直树的原著来读过 整个本子令人想起古谷实 影视化的完成度也很高 结局部分虽然意外但也是宿命使然 毕竟神谷师傅这般恃才狷狂的人物 早在开始时已预示了结局 说起漫才 托妻子常播日综的福 看过不少 但始终get不到笑点 还是老相声有趣 郭德纲和曹云金的师徒十年 拍出来想必也有趣
活着也没什么意思啊,梦想不会实现,在一起的人会分开,只有走过的马路等你走上一遍遍。
看完哭到脑壳痛。戏烂人未死,感谢这个世界存在偏执狂的天才,也感谢温柔包容他们的普通人们
再不出OST死给你看
总之都去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