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声不绝这部电影,真的太文艺了。喃喃的将心事道来,却让你不忍心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那些我们恋爱中的小心事,就这样被电影这样放大,我们看着电影的同时,也在审视着自己的感情。
为了加深理解,看了几篇影评。他们说的很专业,对人物个性剖析的很透彻,她们的所思所想,让我深思自己对这部电影的感觉,感觉和他们很不一样,或者我是个小白人,想的时候没有太多的背景牵连,写下这篇影评整理一下思绪,也希望带给读者一些启发。
菲伊是一个看起来柔弱但却极其勇敢的女孩。她尝试任何事情,来寻找自己真正喜欢的,包括和法鲨在一起,暴力的性爱,来找寻自身的存在感。在遇见高司令之前,她从未感觉到情感的共鸣,其他男人喜欢她,她尝试迎合各种男人,但他们从来只喜欢她的肉体,能给她的也只有金钱。至于她和法鲨之间的感情,法鲨从未曾停止过找寻生活中的刺激点,他能给予菲伊只有金钱,至于他自己,他都不确定生活中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菲伊在我看来是一个单纯纯粹的人,她有过很多关系,感觉很乱,但抛开这些她有着纯粹的灵魂。她无法对高司令许诺,因为她感觉自己无法兑现承诺。她很自责内疚,她感觉自己对高司令有所隐瞒,自己配不上高司令。她深深的爱上了高司令,她想要忘记,想要惩罚自己,哪怕低到了尘埃,也无法获得高司令的原谅。但再次遇见高司令,还是那样深爱着他,并愿意追随他。在爱情中,她一直勇敢尝试,有时甚至责怪自己是个坏女孩,自己不配被爱,被宽恕,但是还是有个灵魂依恋着你,爱着你的所有,兜兜转转仍然去找到你,在结尾的时候感觉特别暖,感觉自己也很幸运,格外的想他。看到其他影评说结尾很突兀,而我感觉只不过一种顿悟吧,再次遇见,发现还是最深爱着他。在我心里,菲伊不过是勇敢坚守爱的好女孩。
高司令拥有着一个有趣的灵魂。在电影中,他的形象是付出型包容型的,但是在他看似毫不在乎的面孔下,他其实很在意。他一直都知道菲伊对他有所隐瞒,从一开始努力忽视不见,到后来的紧紧相逼,两人情感破裂。他其实也很自责,他不知道该如何做来挽回即将破碎的感情。他也无法让别人为他停留,他怕自己无法实现承诺。他就是那种在感情中即将进入新的阶段,害怕踏出新的一步的人。可是无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电影中,想要任何一方不做取舍,感情真的难以维系,会随风飘散吧。但更爱他的一方,也会为他做出舍弃,追随他回归到质朴的生活中吧。菲伊这样,而高司令在经历生活的变故,最想回到的也是菲伊的旁边。爱情中总有这样的魔力,让软弱的人变得坚强,让随意的人变的执着。爱情,就是见过了万千人,仍最想念你。是不是突然感觉,爱情那么飘忽不定的事,让人格外安心。
法鲨,一个在生活中追求刺激的人。惹火的音乐能刺激到他,暴力的性爱刺激着他,还有生活中各种各样新奇的事刺激着他。他通过刺激,来感觉自己活着。他通过和娜塔莉结婚,来证明自己被爱着。他曾经是迷恋菲伊的身体的,但她发现灵魂已经不在自己身上的人,变的豪无生趣。他是嫉妒高司令的,他们那种纯粹的爱情,他很向往。他也希望有人是真心爱着他的,他娶了娜塔沙。他拥有了娜塔沙,她就像自己的私人用品,从来没有真心的为她考虑过。他带她感受着自己的喜爱的暴力的一切,只希望自己承受更高的刺激,未曾想娜塔沙的接受能力。娜塔沙最后选择了死亡,或许她感觉自己可有可无,或许她感受不到法鲨的爱,或许法鲨给她的超过了承受范围却无法活着摆脱。她死了,像花朵落入泥土。但她的母亲太可怜了,失去了对于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几乎崩溃疯掉。
生活是绚烂多彩的,人们可以选择活在这个假象中不再醒来。我们若不谈爱,只谈情,我们也可以见一个爱一个,直到老去。但是生活最终还是归于平淡,一切还要返璞归真,我们也无从避免去考虑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对的人对于我们那种灵魂的吸引,要超过性,高于爱。
爱真的很有意思,看似那么脆弱的东西,却让我们那么安心,支持着我们走了很远。
最后,愿我们忠于自己,忠于爱。❤️
很多人说看不懂这部电影,我承认,剧情的确拖沓,但我居然看懂了。是什么让我撑着看完了这部片子?我想也许就是那种情感上的挣扎与共鸣吧。
故事情节看似复杂,其实很好厘清,三角恋,也不能说三角恋,应该说是一对情侣,女主在认识男主之前,为了上位,和他们俩共同的老板有一腿,并且关系一直持续到男女主恋爱后,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关系混乱了。女主爱男主,却摆脱不了老板给她带来的诱惑,因此迟迟无法结束这段地下关系。
在女主终于下定决心要结束与老板的关系,和男主好好在一起时,男主已经察觉了。不断的质疑、不停的拷问,让双方都对这段关系感到疲倦。
因此,故事里的三个人,各自开始陷入迷茫,各自到红尘中寻找答案。寻找什么的答案?是诱惑。是面临诱惑时的选择。是对人性的思考。是成长。是回归。
我想,这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诱惑。
人世间的诱惑,有很多。前期有老板的名和利,后期有各式各样的人物,也就是电影要呈现给我们的后半部分:法鲨遇到了漂亮的餐厅服务员波特曼;高司令遇到了成熟的凯特;麻辣遇到了蕾丝边变身女同。
然而电影总是充满drama,生活也是,在经历过形形色色的情感过后,三位主角都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法鲨和波特曼结婚后本性依旧无法收敛,到处拈花惹草,甚至要拉着波特曼一起堕落起双飞脚,终日沉沦于性爱中,波特曼无法忍受法鲨的多情,选择自杀,最终法鲨陷入了深深的自责;高司令和凯特其实不合适,因此也潦然收场,终于想起去看重病的父亲时,不停想起与麻辣的甜蜜回忆;麻辣过起女同生活后感觉找不回自由,遂想起那个能让她在爱情里感受到自由的人——高司令,于是情愫的种子又在心里埋下。
我们不得不说在爱情里人真是自私的不行,无论是高司令对麻辣出轨的质疑,还是波特曼对法鲨游戏人间的无法忍受,亦或是凯特感受到高司令对她的淡薄情意,都让人想感叹一句,多少我们的爱情败在了别人的手里啊。
这是一部让人看了觉得无法坚持,又不想放弃的电影。就如影片里的情侣一样,无法坚持,却又不想放弃。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那就从头开始吧。
看到影片的结尾,男主选择去西部当工人开始新生活,女主旁白说,“你想回归简单的生活。”《布拉格之恋》的片段突然跃进我的脑中,托马斯在历经所有的诱惑最终还是选择回到特雷莎身边后,他们决定回归简单生活,于是归隐乡下去当农民,开始新生活。不得不说,这两部戏,太像了。除了《布》是始终围绕两人展开的故事,《歌》是围绕三角恋展开的多角故事,剩下的,太像了。
《布》除了诱惑,还注重一个本性难移,这点和《歌》很像,法鲨、麻辣、高司令、波特曼、凯特魔王、蕾丝边、双飞......生活中的种种人事物,充满诱惑,难以抗拒。法鲨比起其他角色,更是将诱惑一词诠释得淋漓尽致,在通过迷人外表、名利诱惑外界人的同时,他也是无法拒绝诱惑的代表。
和托马斯一样,女人、欢爱对法鲨来说,是一味慢性毒药,不知不觉中,便容易在情欲里沉沦。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像抽烟,像吸毒。就像你明知它不好,对你有害而无一利,但你就是做不到从这里面抽离,因为这种感觉会麻痹你的神经,让你有心无力,最后可能甚至连感受真实的灵魂也被偷蚀了。
唉,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戏里结局还是挺圆满的,电影其实没有很难懂,也没有很难看,越看越有味道,以至于我们看完,会有更多人生感触。除了艺术家那些自我陶醉的矫情戏码,这部电影,还是挺发人深省的,值得一看。
不知道导演在拍什么,一部2小时的超长大cast轻爱情武打片?里面有很多神乎其神、姿态匪夷所思的动作戏。人们扭曲,倒立,nonsense……这是用躯体行为来表达内心的空虚吗?影片中的角色没有名字,只能用演员的名字称呼。法鲨是最有钱的,因此可以为后来主角们满世界跑,挥霍,在各种大房子里走来走去,聊天,纸醉金迷,干点无题的事做铺垫。
我们的小mara,究竟在干神马???给高司令带了无数绿帽,啧啧。每次镜头落到她身上,她的眼角眉梢全是戏,一半阴影一半阳光下,她就这样抬头看着你。忧伤的小女孩很有市场。随便在街上一走说说话,就能被人带回家玩。她站在哪里,坐在哪里,就会情不自禁的抚摸哪里,窗户,窗柩,沙发,地毯,粉刷后的墙壁,高司令的身体,捡到她的路人的身体。她会翻滚,躺在桌上,地上,椅子上,做个小受,建立connection,每次都是别人脱她衣服,不过幸好她身材很好,大家都很享受。她也会独处,一个人发疯乱舞,她想成为艺术家,她想要自由,她装作自己获得了自由,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当他发现自己其实跑不出那个枷锁,她就悲伤,哭泣……她实在是太美了,我认为她表达的虚无感,比娜塔莎波特曼更真实,后者倒是更像一个被有钱人法鲨保养的失业女工人,有点僵硬。可能是因为,和高司令在一起更容易入戏,而法鲨的角色就有点世俗,像个follower,而高司令完全free,他是这片无聊之地中的宝藏。
重点来也!高司令穿着平凡的T恤,衬衫,牛仔裤,难掩其魅力。和不同的有钱人玩耍,他们相爱,嬉戏打闹,高司令总是能想出各种搞怪的事,他的灵魂比别人飞的更闪耀。有种感觉,尽管大家都在一起发疯,但是他却有高人一等的骄傲。他不似法鲨每日沉浸在肉体的欢愉中,他会做小手工,而且热爱运动,这些都是他在和mara、cate、法鲨约会玩耍时,无意间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任何人对戏,他都像收敛着,很低调,却迷倒所有人。完全没有盛气凌人,但是万事万物皆由他主导,十分可靠。他没有指明人生目标,但是他绝不会自甘堕落,在无所事事中浪费时间,顺便秀一波钢琴。Mara自顾自的走,不搭腔时,他为了和她聊天,说:“u can tell a complete lie,u could say anything u want to me. that is the fun about me.” 如果这样撩妹,很多人都要笑着扑上去啦。
娜塔莉的镜头最少,大多和法鲨一起的。如果上面两位是平静的神经病,那他们就属于偏激的一派。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太随意了。没有安全意识,卫生意识。什么东西可以往身上仍,往身上抹,人也像一个物体一样,被人扔来扔去,或者乱跑乱撞,就很无聊啊。一星给mara,两星给高司令,半星给动作戏。
说实话一开始对这个片子期待还是挺高的,毕竟卡司惊人能凑齐高司令、法鲨、鲁妮玛拉、娜塔莉和大魔王这样的阵容,只想让人看看到底是哪位导演能有这么大的面子。一看不认识,没事这不重要题材还是剧情/音乐,嗯嗯很对胃口了值得期待。然而当看到此片一出先是朋友看完给出了一言难尽的评论,然后豆瓣评分没上6,底下评论一堆的“烂片”,我就心想难不成一盘山珍海味还能给炒砸了?结果看完之后得出结论,不止炒的味不太对,可能连锅都得扔了。 我对于意识流电影的态度向来还是友好的,虽然我个人还是更喜欢那种情节递进,结构工整的片子,但对于剪辑叙事方式的运用我也并不排斥,像《记忆碎片》这种诺兰炫技玩弄叙事方式,用剪辑营造了一个核心其实十分简单但看起来异常烧脑的故事我也很喜欢。更多意识流像墨镜王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它们虽然用着意识流的拍摄手法,但仍然把想说的建立在一个讲明白的故事上,意识流电影是通过对人直觉行动和潜意识非理性行为的描写去体现人物内心的,但是这部《歌声不绝》着实是把电影当成了MV拍,还不给你放曲子。 我不反对意识流的各种描写能更加深刻的体现角色的内心这一点,但当你放弃通过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为你的人物描写去搭设一个框架时,直接出现的意识流旁白,晃动的手持摄影和超广角镜头下的画面就会显得十分突兀。可以说纯意识流电影是一种挑观众的电影,注定无法被大众所接受。 影片的故事其实也并不复杂,故事由一段鲁妮玛拉高司令法鲨之间的三角恋开始,法鲨一如既往地演不了正常人,本色出演般的性瘾者角色。鲁妮玛拉也是老戏路,表面无害安静如鸡的乖巧女孩,背后的躁动却从未停息。高司令更别说了lalaland里音乐人身份直接带入,扔掉事业心戴上绿帽子,温柔老实人形象。三人之间朋友和合作伙伴的关系一直维持着,直到高司令终于发现自己的女朋友一直出轨自己的合作伙伴,从头绿到脚,这段伪和谐的关系才终于得以结束。 分手后的三人各自过上了各自的生活,法鲨拉着自己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妻子天天沉迷于性爱、乱交,最后妻子忍受不了内心的煎熬终于自杀,癫狂迷乱骄傲全片的法鲨终于流下悔恨的泪水。而另一边离开小白兔的高司令,阴差阳错认识了大魔王,本以为这就是新的开始,却被他妈的一句她不适合你轻松搞散。全片最迷茫的存在鲁妮玛拉,在各种地方躺下,在各种地方趴下,在各种地方啪啪啪,手持摄影摇摇晃晃的镜头总是恨不得戳到她的脸上,全仗着长的太精致太好看不然真是受不了。离开高司令后和法国女郎开启了一段莫名其妙的拉拉剧情,小白兔也算是姬片老司机了。 故事走到最后经历了父亲生病的高司令好像终于看破了人生的意义,重遇小白兔两个人互相坦诚之前的故事,再次走到一起。参透一切的高司令决定回归简单的生活放弃音乐到工地搬砖,让一切重新开始。 本片最大问题可能就在于,太过在意于形式了,但同时它最大的鲜明特点也就在于这种碎片式剪辑,意识流拍摄的形式。当这一特点不复存在后,我不知道它还能剩下什么。这里面大多数人都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大家都沉溺于眼前的享受,眼前的一切,即便我们知道了将要离开的是最爱的人,却都无力停止也不想挽回。再到后来即使再遇到让你心动的人却依然记挂着曾经,再也无法给出内个最好的自己。这一点倒是满贴近现实的,谁又不是选择陌生却又眷恋熟悉呢? 影片里给的最终解决方案还是偏向于美好的,最后一句台词“你想回归简单的生活,我也一样,让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阻碍,这个,只有这个。”两人还是跨过了围栏连在一起。马拉和高司令一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自由是什么,所以她用背叛尝试着所谓的自由,内心却也受着煎熬,直到最终失去了对她而言真正自由的人。在我看来高司令的角色是唯一一个试图改变的人,大家一开始都在破罐子破摔,都在沉沦,但当父亲生病他意识到该重新开始了,追随自己的内心哪怕去搬砖,而工作后获得内心平静的笑容也是全片都少有的,可以说相比于悔恨的法鲨,忠于自己内心简单生活的高司令也获得了最好的结局。 这么说吧如果你能扛过这冗长催眠的120多分钟,再多看几遍细节总归还是能得到点什么的,但如果你不是这类意识流电影的爱好者,并且这强大卡司也不能足够吸引你的话,还是别逼自己了,人生里120分钟也不短了,用来看《歌声不绝》应该不算是个好选择。
鲁妮再也不是当年大魔王手下的小白兔了~
文/整理:Dongdong 部分配图:深秋小屋独家
因为她在《卡罗尔》里
在大魔王的攻势下
乖巧的如一只小白兔
然而,鲁妮并不是小白兔
这次
鲁妮又和贝纳尼丝·玛尔洛
以及娜塔莉·波特曼
搞姬
这就是今天小屋要推荐的
《song to song》(歌声不断)
2017年3月17日美国上映
尽管觉得电影海报缺乏创意
很像1990年莫多瓦执导的
《捆着我,绑着我》
但看到主演的阵容
还是要看一看哒~
你没看错,这次大魔王布兰切特和鲁妮又在一个剧组演戏了。
不过,这次大魔王并没有和鲁妮有交集,她俩在剧中甚至上了同一个男人!
那么,《Song to song》讲的是怎样一个故事呢?
我们可以来理一下主演的关系——
Faye和BV是一对恋人,Cook和BV是音乐上的搭档关系(制作人和音乐人)Cook又是Faye的前任,并且在和BV相爱时,并没有和Cook终结恋人关系。
Cook之后又爱上unknown,并和unknown结婚,但Cook性瘾成灾,到处勾搭女生,嫖娼不断,导致和unknown的关系破裂。
因为工作上的不合,BV和Cook最终决裂。
Faye一直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和BV分手后,又和一个姑娘搞在一起。
BV则和Amanda展开了一段忘年恋。
而这些人之间的故事,都成了一个个划不上句号的结果。
事实上,想通过这部电影来了解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
Dongdong看完此片初浅小结了影片的三个特点。
影片使用了手持、摇臂拍摄,全程只有一个机位,在演员和演员对话时,几乎没有镜头切换,虽然摄影师对建筑的画面构图相当美,但是镜头左右、上下移动,加上使用了广角,所以,看的时候,难免会让观众感觉到画面晕眩。
电影全片使用跳剪,甚至不按时间顺序剪辑,对于习惯性看叙事故事的观众来说,通过碎片化的情节和跳剪画面要自己脑补出有逻辑的故事线,恐怕也是导演给观众出的难题吧。
然而,电影中一直反复出现的一句台词是——“你害怕什么?”
BV对Faye问过:“你害怕什么?”
Cook对unknown问过,你害怕什么?
Faye在被妹纸撩的时候,被妹纸问,你害怕吗?
甚至Cook面对那些妓女都问道:“什么让你害怕?”
害怕的答案多种多样,有的保持沉默,有的顾左言他。甚至在问完“你害怕什么”时,影片出现了一段黑白默片的片段,从屋子里追出一个丧心病狂的男人,用斧子把一男一女砍死。
男主在这段默片片段中独白道:“我曾经和你一样,但后来我不知道我要什么。”
导演让影片里的角色一次又一次热恋,一次又一次失恋,最终告诉观众,人们害怕的是相互伤害和孤独。
你爱的时候,迷恋她的情话,不爱的时候,她说话的声音你都讨厌。这就是爱情的短暂给人的迷惘。
亲情在剧中也是以一种焦虑不安、支离破碎呈现。
Faye的父亲对女儿举棋不定的爱的不安。
BV的妈妈对儿子爱上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女人的不安(演BV妈妈的演员琳达·伊蒙曾出演拉拉片☞《珍妮的婚礼》里的妈妈)
BV去看瘫痪的爸爸时,忍不住泪流满面……
我们逃得过爱情的责难
却终究逃不过亲情的自咎
影片没有什么台词,都是零零碎碎的独白,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和王家卫不一样的地方是,王家卫善于大段大段的日记式的独白,而泰伦斯让演员在剧中的独白更像角色脑子里某一刻的感性念想。
所以,碎片的画面+自说自话的独白,相信普通观众会忍不住拉进度条的。友情提示,72:16分是你们爱看的撩妹技能~😜
最后,dongdong个人挺喜欢电影中对同性之间和谐的感觉用水的漩涡作的比喻。
后台回复 Song to Song 获取全片观看
END
高司令,长得一点也不摇滚...他可能搞爵士还行
法鲨,看起来是个有钱爸爸...但是每天除了骗人和orgie什么也不做
可怜的朋克教母,只会拨一个弦...跟野果儿谈人生
红辣椒后台,Flea在焦段以外的地方手舞足蹈
明明是最可爱的Alan Palomo,没有正脸
鸟鸣兽嘶,水波涟漪,高草丛生,就是没有一首歌
这大概不是Song to song,是Shit to shit
难看到我在电影院换了一百个坐姿。要不是背景音乐和镜头颜色我真的没耐心。ronney那个面瘫脸和毫无美感的声音快折磨死我。
这种MV连MV,剪成多少个小时也是一样的空洞。
我不管。马力克的镜头对我来说是一种voyeurism,一个隐蔽、游移的窥视者,而独白像是对秘密心事的窃听。请给我更多司令视角和麻辣恋爱、麻辣视角和司令恋爱、法鲨视角看麻辣司令恋爱、法鲨视角和娜塔莉小姐恋爱、司令视角和魔王恋爱、所有人和所有人做爱,所有人的迷茫与释然与混乱与恨与欲与爱。
导演中毒太深,自从提名了奥斯卡,就沉溺于诗意画面和神叨独白不能自拔。我这般下里巴人,自认道行不够,自此不敢再恭维了。
“憋了多年拉出一坨屎”系列。能把多角恋拍成这样枯燥乏味不明所以大概只有马力克老师才能做到了。各种手持+超广角,卡司基本是清一色的好莱坞当红中生代,加上鲁妮妹子全程压着嗓音故作深沉的独白,以及各种一点也不隐晦的性暗示,马力克爷爷拍这部片大概只是想勉励下自己:我还没老我还能飞起来...
B/ 第二部马力克。空洞华丽的现代布景与装置符号的堆砌竟然真的从另一个角度摆弄出了几分安东尼奥尼式的迷乱空虚,甚至觉得风格的统一性更胜生命之树。而与后者相同的问题是要抱着残破的故事框架不放,完全可以进一步弱化情节把更多交给视听的喃喃自语。因而体量也可以缩减很多,冗长。
第一,不知道导演是何方神圣搞定他们了。第二,这四个人是多想拍文艺片做艺术家。第三,两个半小时mv宝宝睡特别香。
好想见识下剧本,如果有的话...
这就是和Mia分手之后的Sebastian的人生。
去你妈的光顾着看法鲨和麻辣 没注意马力克。。。曾经拍出恶土的男子如今一饭三遗矢 晚节不保 从生命之树到圣杯骑士再到对山歌 一步一步沦落为身在名利场心系大农村的神婆 想知道他的身心分别发生了什么
高司令鲁尼玛拉法鲨娜塔丽波特曼之间各种两人和三人任意搭配组合卖萌炫富旅行秀恩爱以及凯特布兰切特的乱入,为什么我看得那么开心!导演让高司令做了人类能想到的一切事情。。。但我还是想让他还我生命之树的门票钱。
片名有欺骗性,里面基本上没有歌。马利克越来越像老年的小津了,几部片相似度越来越高,如果演员再固定一下,挖出一个段落来可能都无法辨认了。他可能已经没法用“寻找生命的意义”以外的角度来讲故事了吧,看看俊男美女也不差,虽然主角换成一般人那就纯粹是矫情了,但反正我没睡着哈哈哈
贡献了我平生第一次中途离场
再剪掉20-30分钟,可能会好很多。
演员无病呻吟、演员走T台、演员凹造型、演员暧昧抚摸调情之演员全程不在演戏的风光类型片,矫揉造作、尴尬、别扭、空洞和有点蠢~~
鲁尼玛拉这种戏路五年如一日的苦瓜蛋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喜欢
马利克,可能去了假的Austin limits真的Burning man,且里面一首完整的歌也没有。Yes it's absurdly embarrassing but fun.
这是Terrence Malick,他不存在扑街,只能是在自己的风格中走的更远。完全摒弃了故事的牵绊,无拘无束的表达,一往无前的创作,你要欣赏他,就要学会放弃在电影中寻找主题和答案的欲望。他在现实与梦境,意识流与幻想中自由行走,他甚至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倾斜式镜头。最后还有Patti Smith惊喜现身!
居然真的是跟圣杯骑士套拍然后硬生生剪出来两部片
马力克太适合给田馥甄拍MV了!!天生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