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影院之前以为这是一部比较伤感的爱情片,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这种初步印象被不断被修正,伦理片?现实主义题材?魔幻电影?以至于整个电影结束,我有点一头雾水的感觉。
而整个电影从几位主角的表演到剧情设置,都让人觉得用力过于猛烈,让人很不舒服,这并未使影片增加艺术气息,反而显得相当刻意。
尤其刘烨与舒淇在白塔寺旁醉酒倾诉的那个长镜头(前半段舒淇好像就没清醒过),我承认拍着是不容易,但是,不好看,让人很抓狂。
且不说印象吧,先说说几个再明显不过的逻辑硬伤,这绝对不是故意挑错,因为整个电影就是在这种逻辑硬伤强行制造的悲惨状态下,一步一步演进的。
1,刘烨的病。以中国现有不太健全的保障体系,这种由于工作(特别是警察执行任务)造成的伤害及其后遗症,国家基本上是会给予比较全面的保障和赔偿的。当然,你可以说刘烨是先被开除、也可以说因为本人未争取赔偿所以没得到什么,但是,那帮同事都在干什么?可以负责任的说,只要去争取,国家不可能一点都不管。再不厚道的说一句,这分明是污蔑我国的社保制度……
2,舒淇那悲催的生意。好不容易从刘烨那里借的30万开的店就因为装修瑕疵就不开了?哪位业内人士进来说说这个合理吗?大姐,这是您仅有的一点资本了,说不开就不开了?哪怕是不开了退租也能挽回不少损失好吧?居然就这么血本无归了,而且非常甘心……
3,以电影情节的判断,舒淇在前男友那里损失了10几万,工作也丢了,这就瞬间导致她信用卡爆单、两处房子中的一处也没法住了。且慢且慢,稍有点理财知识或者哪怕只是糊里糊涂生活在北京的同学发现问题了吧?如果这两处房子是租的,那一个一点余钱(请注意,那10几万只是债权而不是现金)都没有的独身女人为啥要租两处房?好吧,如果这两处房子哪怕其中有一处不是租的而是买的,那就更不至于了吧?以片中设置年份大概是08年或10年,卖了房子还有啥发愁的?
4,小问题,年份硬伤。在饭馆刘烨和同事喝酒的时候提到了94年世界杯(还怕观众记不清楚特意说是决赛巴西-意大利),说那次xx(也就是前妻)因为他看世界杯走了(我们且不论这个走了是什么意义),后面又跟舒淇聊天时说,和前妻在96年认识,99年结婚。…………无语。
5,后来搬到了门头沟,大家可以查一查门头沟离东三环有多远,但是舒淇每天去东三环上班……我觉得除非她不睡觉,不然基本没戏。
6,byd!!!再无耻点的植入广告。
不说硬伤问题了。我们来从整体上来说一说这个片子的走向,不是说苦情戏不可以,但是苦情或悲情通常必须建立在一种极度的无法辩驳的说服力的基础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俗套苦情片通常伴有绝症和车祸以及各种意外伤害和变故等等的原因。因为这些是不可扭转的。
如果有些同学还没明白为什么,那我再讲讲。通常人在遭遇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会有强烈的自救心理,这种心理表现在首先要尽力维持住自己现有的状态、同时尽可能想办法弥补损失。所以我们说,有钱人很难一下子就变成穷人。而哪怕穷人,也应该会抗争的吧?已经很难受了当然是尽量寻找解决办法。
所以你很难认同一个至少是外表光鲜的香港女人,突然怎么就那么坦然的接受这种自由下落的状态,不再追究前男友我可以理解,放弃家里的财产也可以理解,但是生意也放弃了显然无法理解,放弃了生意以后就甘心做个房地产中介,好吧,我也凑合理解了吧。至少在生活中,我未见过这种人。也许是我孤陋了。
刘伟强,您再扯点。
所以在最后我就跟旁边的女友说,刘烨要是没死,这就是一魔幻片,结果,还真的就魔幻了。我就……靠啊。
舒淇是一直很喜欢的,所以今天影院一上映就赶了最早的一个时段去看,以至于差不多一个人独享了整个放映厅。片子拍得很一般,属于平平的爱情片,不算糟糕得让人抓狂,但更算不上心生喜悦。
剧情很简单,一个独自从香港来北京闯荡的女孩儿,喝醉时遇到了当警察的方镇东(刘烨饰),几经波折,萌生爱情,后相守一生。实在找不出新意,且人物的塑造不够彻底和完满,看到一半就无尽地郁闷,总让人觉得导演不够给力,真是浪费了舒淇。
片子里舒淇饰演的李佩如,且不说角色性格,单就名字,就让人很有意见。舒淇这般骨子里凶悍劲儿的姑娘,竟然你取了一个软妹加保守派的名字,我是真吃不消。就影片的角色塑造来说,佩如原先是一个野心十足好强但心里又寂寞得很的姑娘,她有一些看似无法摆脱的包袱与压力,每一天都活在光鲜亮丽的面具之下。她的冰箱没有水,只有化妆品,一袋一袋的胭脂,一罐一罐的乳液和水,对于她来说,外表的光彩夺目是资本,是留住男人心的资本,是拉生意的手段。她活得太刻意了,永远的高跟鞋,不会喝酒却每次大杯大杯被灌,然后在酒醉十分期待一个男人的怀抱,与温暖。
与方镇东的相遇情节,也真是够狗血的,什么酒醉走错厕所,什么乱吐一身,要不是舒淇,我真觉得我会直接喷屏幕。虽然,我很没骨气地刷刷抹鼻子,但烂归烂,这片子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看完之后只觉得,还是侯孝贤懂舒淇的美啊。一个女人,真是非要遇到一个懂的人,才可以熠熠闪光的。《最好的时光》里,舒淇骨子里的坚硬与柔软都一展无余,她是可以纯净地如雪莲般美好,亦可静默坚忍如那无名艺妓,也有伤痛阴郁桀骜不屈的一面。一直觉得,那是舒淇最美的片子。舒淇也坦言,自己拍《最好的时光》时异常艰难,整个人在三个角色里整整十个月,拍摄结束,是花了三四个月仍走不出那种阴霾的。这才是真正的电影,你在人物的血液里,在那个故事里,你只是在过着,过着人物的生活,走着她曾走过的路。
而,此片导演对人物的塑造是如此地粗糙。佩如早先的虚掩着的孤独,恐惧,寒冷与逞强,导演意图通过她不断的醉酒,失恋,家的状态来呈现,思路并没有问题,但是总觉得似乎缺了些什么,是不是可以再在细节上处理地更好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刘导像侯导这般严谨而苛刻。侯孝贤是可以将一个上下楼梯的镜头,都拍上一个月的,舒淇说,他是要听你踩楼梯的声音的,会连这样的一个小小的镜头的声音都如此计较的导演那真是是屈指可数。我们不能用艺术家的层次来要求以为商业片导演。
但,影片后半段的处理,还是让人不得不说。一个女子若真是爱了,再傲再好强,都是可以甘愿的。爱情,足矣让她们低到尘埃里。一如,佩如怀孕时写下的日记,“我从来就不想当妈妈,是因为遇到了你爸爸,我才觉得当妈妈会是很骄傲的事”。最美的男子,是一个女人甘愿为他生儿育女,将自己归于尘土,开出花来。导演估计是有这样的一个意思在的,却展现得并不够淋漓尽致。片子里高跟鞋一直是一个拍摄的着重点之一,从最初的男友送的五厘米红色高跟鞋,佩如逃回香港时也是将它带走了的。此外佩如喝醉时,在胡同里说自己其实不贪钱。只是现实的很多东西是包袱,她的畏惧感,孤独感和无力感使其活得疲惫与卑微。这两点都暗示了,她对前男友实际是有情意在的,不论是真情感还是内心的需索。
我更愿意相信,这仅是需索。一个外表自信魅力四射的女子,她原是孤独与怯弱的。至少,在她真正确认了有爱时,导演应当将情节更多地让给细节,譬如那双红色高跟鞋后来何去何从,譬如她的化妆品如何处置,譬如前后的衣着对比,而这样的对比在此片中显得格外微少。
也许,是个人对于爱情观有别。我认为,既然是爱情片,那么你应当展现在有爱和无爱的状态里的差异。爱一个人自然是有变化的,不论你的内心还是外在。不然,世人又何必苦苦寻觅一个伴侣,一个爱人?被爱包裹的女子,会不经意流露孩子般的纯净美好,柔软与善。男人则更多的是保护的欲望,想为之担当,想要给予更多的力量与安全。而,这样的一部片子,总让人觉得不够给劲儿。
想着舒淇拍此片时,当是轻易地很吧,刘烨么,演技和塑造也都还好,但还是觉得张震和舒淇搭更美,倒是田亮的演出让我惊讶了,原来丫也是可以演戏的,眼神不错。最后说一下黄秋生,黄在这里演盲人,片子开头有一小段的吉他弹唱,黄秋生早年其实出过两张摇滚性质的专辑,这个很多人也许不知道,但确实人家当年是一个非常有性格的小伙子。当过流氓,出过专辑,演过戏,人生经历那是相当的丰富。这般的有味儿之人才会认了陈冠希做干儿子,都是桀骜不驯潇洒之人。唱的那两句歌,不过是小试牛刀罢了。
《千禧曼波》拍完后,舒淇在坎城看完后,回到饭店换衣服——因为一会儿在海边有个party,对着镜子就啪啦啪啦地哭,因为“那是她第一次开始自觉到表演是怎么回事,角色是可以演到什么程度”。想着念着,那个看到了舒淇的美的男人,再发掘一首诗吧。
早年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说,最好的女子,不必会写诗,因,她本身就是一首诗。作为结尾,期待《聂隐娘》。
也许很多年后,我跟ann两个女人都已各自嫁作人妇,我嘴里哼着不着调的小曲儿,蓬头垢面地穿着拖鞋在狭窄拥挤的小房子里转来转去哄怀里的小家伙睡着;她在这世界某个角落,穿上围裙躲进满是油烟的厨房为自己的丈夫洗手作羹汤,然后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首歌,叫《不再让你孤单》,彼此才恍惚想起,哦,年轻时候的某一天,有个这样的女人跟我一起看过某部电影,里面就有这首歌,也许电影情节早已忘记,也许连当时的心情也记不清,甚至不记得自己也曾经为了别人的爱情哭得稀里哗啦,然后因为被女主角说的“为什么连哑巴都有人要,就是没有人要我”这样一句话戳到那可笑又矫情的痛处,然后,两个人傻兮兮地就抱头痛哭。哦,还有,当看到结尾处男主角终于醒过来那一刻她满脸是泪地回过头来,气呼呼地说:靠,这不是害我白哭了啊!说完又唰一下扯开一张面纸,继续擦泪。
然而当旋律又响起,回忆重新被勾起,一切恍如隔世。我们那个时候怎么会有那么多的爱跟精力,去心疼去爱护别人,却不曾知道好好爱护自己。
可是慢慢地,我们都会忘记很多事,包括年轻时候的为爱痴狂,忘记自己也曾经那么勇敢而又傻气地坚守着那份固执的爱,忘记我们是如何欢天喜地地迎接它的到来,再到最后怎样绝望而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从指缝中溜走。当我们在一纸婚书上签下自己的大名,抬头看坐在自己对面的那个人,眉目疏淡,不惊不喜,他不是自己一开始就想要遇到的那个人,也不是自己最后想要得到的那个人,他只是在适合的时间遇到了的,合适的人。到底是要有怎样的一种勇气,我们才敢做决定跟这样一个人过完接下来的余生?然而你翻遍这前半生的记忆,忆起那跌跌撞撞的曾经,那几乎要了你的命的狂喜与绝望,再看看眼前的这个人,他甚至不曾参与过这些曾经,但是你望着他,那些或悲或喜的记忆就被慢慢抚平捋顺,像一只衰老的野兽,失掉了咆哮的资本,最终只能乖乖地躺在记忆深处,等待时间慢慢将它吞噬。是的,这个时候我们也许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接下来最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心平气和地看着它来到。
“跟相爱的人守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这是句多么强大的咒语,强大到让我们相信只要相信它我们就一定能守住我们想要的。电影里舒淇明明可以在一切不能再起死回生了的时候远走高飞,哪怕背着女骗子的骂名,她明明还可能再重新拥有像之前那样夜夜笙歌的潇洒人生,可是当她看到那句“不再让你孤单”之后就毫不犹豫地回头了,哭着重新找回了这个“包袱”甚至嫁给他。我想女孩子没有谁能逃得过这样的情真意切,却并不是谁都能勇敢地撑起这样的一片天。电影最后一幕她哭着扑进方镇东的怀里,说你让我撑过来了。那瘪着嘴委屈又庆幸的表情让我也为之揪心,我想那一刻她真的是极度幸福的,甚至就算之前那些痛苦又受累的坚守都是带着巨大的幸福支撑的,因为她求仁得仁,她与自己所爱的人相守一起,就是整个人生。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一点就够了,我们还要相信爱的存在就好,哪怕最终结局还是离散。
不知道很多年后的我跟ann会不会因为想起这一切而会心一笑,缘分真是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让我们与这个世界上的那么多人相遇,却只能跟其中一部分人相知,再跟这其中的那么一两个人,相爱,最终却都分开,我在今天还跟她说起,你说会不会哪天我们就真的跑拉斯维加斯登记结婚了啊?她此次摇头坚定地说不会,因为我们性格不合。我笑了,年轻的时候,两个人为了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能够找到的理由简直就像太平洋里的海水那样多,可是却偏偏不肯固执地去拥抱在一起,跟对方也是跟自己说,我就是一定要跟你一条道走到黑,死都不改道!
我们还相信,在接下来的人生里一定还会遇到更多更适合的人,也许下一次,我们就都能一起走到老,也许再坚持,我们都能收获自己所要。
谢谢你陪着我,ann,我现在知道,幸福不是什么都要要,而是求仁得仁得到你想要。
舒淇在刘伟强电影中演出的所有角色,本质上几乎都是同一个角色,而那个角色也确实只有舒淇能演。如此执着的反复塑造同一个形象,感觉近乎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甚至方力钧画光头佬,岳敏君画咧嘴佬,张晓刚画面无表情佬。——每一次都是一样的,一样一样一样的。
(我当然知道齐白石不止画虾,徐悲鸿不止画马。如有喷子,敬请收声。)
然而这一次毕竟还是大有不同。这几乎是舒淇第一次真正在刘伟强的电影中担任主角。在此之前,你也知道男人戏中的“女主角”是何种地位;偶有《游龙戏凤》这样的爱情片,也不可能抢过刘德华的风头,——如果不是被刘德华反抢的话。我们熟悉的“那一个”舒淇,就算演过再多次,也终归难逃见缝插针的局促。而在这次的《不再让你孤单》中,舒淇老师何止是主角,单看前半段的话,几乎就是独角。有了如此空前宽裕的空间,终于能演个透,演个彻底,演个淋漓尽致,演个随心所欲,演个登峰造极。
于是连我这样从来对舒淇不感冒的人,竟然都深受感染了。
厚脸皮,没礼貌,嬉皮笑脸。舒淇老师只消用上这三招,刘烨老师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我坐在影院里自己想了下,如果在现实中遇到一个舒淇那样的女人,似乎也确实没哪个男人招架得住。而舒淇老师这一派的功夫大抵类似醉拳,越酒醉,越疯癫,就越是魅力爆棚,令人为之疯狂。当你被她冒犯时,你舍不得抵抗;当你被她激怒时,你不忍心斥责;当你被她纠缠时,你更难以甩手就走。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偏偏对她有如此异乎寻常的仁慈和耐心?终于当你被挑战到不能忍受时,她突然自己就开始哭泣,装可怜,隐隐流露出内心无限苦楚的冰山一角。于是你顿时觉得其实一切都不是她的错。你不仅原谅了她,甚至加倍爱她。她嬉笑时突然深情,残暴时突然柔弱,无赖时突然卖萌……节奏变化多端,走位风骚飘忽,一个人便指挥出一部绮丽的交响乐,令你这听众再怎么假装正襟危坐,也止不住心中澎湃不休。最终,这一切伎俩似乎是她的高明手段,又似乎是她的独特天性,危险但又诱人,——你更加神魂颠倒了。
历史上,好歹还有男人戏里雄赳赳的男主角压阵,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无论如何不会让舒淇爬到自己头上。如今这是一部爱情戏,刘烨扮演的不过是个忠厚老实小男人,又哪里镇得住舒淇这个妖精?也只能是为她倾家荡产,无怨无悔:“洒家这辈子也值了。”
想来舒淇老师也从未像今番这样爽。考虑到舒淇老师都35岁了,如此戏路不知还能做几年,再不来这么一场光芒四射的个人秀,今后未必还有机会。
影片中的支线情节可称亮点。亮点之一是没有违和感,田亮与冯丹滢的感情虽然轻描淡写,却也真切可信。一个智障(影片中叫“沟通障碍”,管它什么呢),一个哑女,必然是要装纯卖萌,一不小心便会造作肉麻。然而居然真的拍出了纯真动人的效果,在类似的国产片中殊为罕见。田亮老师在豆瓣注定不会讨喜,然而此次智障角色正适合他那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挑剔不出什么。亮点之二是有效帮衬了主线。正是有了田亮与冯丹滢定亲一场,令舒淇老师深受触动,才引发了她在胡同里那几分钟酣畅飚戏。再后来,舒淇老师在香港家中遭遇种种冷漠,更见反差,对情感和情节,都构成了强有力的推动。
正如宇文翮老师说的那样,自舒淇刘烨结婚之后,这部电影的后半段拖沓无趣。大概是要撑足110分钟,硬加了一堆不知所谓的“泪点”,许多大段台词实感琼瑶。一些关键情节交待不清,感觉不是力不能逮,而是敷衍马虎。
可要说创作不用心吧,又似乎还是用了一点心:刘烨因头部受伤后遗症而渐渐失忆,不难让人想到后面定要又在头上挨一下,顿时啥都想起来啦!——如此老梗,让人又想又怕:观众自然还是喜欢大团圆,这是“想”的一面;老梗俗套无趣,这是“怕”的一面。影片最后,刘烨果然头上又挨一下,活转回来。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刘烨到底恢复记忆没有?胡斐那一刀到底劈下去还是没劈?——老梗能有这点新意,就算还不错了。
放映后的见面会上,刘伟强老师迫不及待的问大家有没有哭啊?哭了几次啊?俨然对此颇紧张。在此,我也向刘老师报个喜:我妹子在整个放映过程中不停手抽面巾纸,搞得我无奈之极。走出电影院,她又支支吾吾,终于红着脸对我说:“我把隐形眼镜哭掉一只啊啊啊啊啊啊!!!!!”
谁不再让谁孤单 谁的疯狂的 谁的天真…
“如果明天我就死掉,我会很庆幸今天见到你,无憾。”各演员间表演的真诚出色,尤其是田亮的角色。但对于编剧的水平实在感到悲哀,成就了一段莫名其妙的爱情,完成了一个俗套老旧的剧本,最后的反转也值得商榷。第一次如此喜欢这首《不再让你孤单》,也同时是第一次担心这首歌差点被毁。★★★
又名《苦逼一家亲》~~~
深巷醉酒哭戏,彻底被征服!
舒淇的表演没有问题。有笑点有哭点。哭点还是来自于男二女二。香港导演硬把故事搬到北京,迎合市场,但却不知道内地的道德观和社会现状,故事有太大的硬伤了。
舒淇一直在哭啊哭啊……刘烨一直说不哭不哭……
有哭点
舒淇是撒娇最自然最嗲哭泣最纯真最萌第一名!(林志玲算什么啊。。。)旁边的星座控还问我她是哪个星座的。美女星座好吗!被她利用到死都认了好吗!!前后两部戏2个人都性情大变,立刻从我的野蛮女友变成妈妈再爱我一次了罗喂!ps 陈升的声音一出来姐就又立刻HC致死了。。。
舒淇真是个好演员,可以漂亮可以丑,可以时尚可以穷困,可以浪漫可以苦B;她发嗲不会让女观众起鸡皮疙瘩,发酒疯还让人觉得那么真实可爱。回过头对比<单身男女>高圆圆还有<最爱>章子怡,爱情片能不能感动人,真得要个灵性+血性的女演员呐~
平凡中的感动
前半段是舒淇老师传统套路光芒四射个人秀
很羞涩几次飙泪~
如果这是一个香港警察和内地姑娘的故事,就会通顺很多⋯⋯现在的故事明显是生掰过来的。
两位表演的表现均很用力,部分场景设计不错。节奏拿捏奇差,虽说剧情也很平淡,但本片的节奏完全没能跟着剧情走,另外男主角的设置过于完美,以至于观众对这种角色打心底不认同,看下来只有一个字:假。狗血的结尾就不用说了。
@博纳。警局同胞向刘烨集体敬礼折射出刘伟强向国产主旋律的致敬之意。啧啧。豁出去了!
矫揉造作,虚假无聊,没法看
舒淇演技再次让我佩服。刘烨为神马长了一张那么忧伤的脸……太惹人爱了……为什么明明会觉得很烂俗的桥段,我依然哭了,为什么明明那么像韩剧,我依然被感动了……因为是在北京吗,因为是那些你不敢去面对的你又爱又恨的存在吗……
勉强及格
比想象中的好很多
很多地方都有感人之處,但也容易讓人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