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宝奇兵》这部电影是由乔治卢卡斯编剧,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指导,哈里森福特主演,里面最让人惊叹的是其中的视觉特效和动作场面,这部电影拍摄于1981年,当时不像现在,有蓝屏和3D技术,可每个动作场面都很逼真,特别是最后一幕,“死亡之神”从“法柜”出来,把所有在场的德国人及贝勒克都击杀的场面,视觉特效很逼真,让人叹为观止。片中不仅在视觉特效和动作场面上有很高的水准,在历史和宗教方面也很好的把握了。虽然这是一部寻宝电影,可是却没有大量渲染主角的个人英雄形象,而是从侧面告诉我们,千万不能试图通过盗用宗教圣物去掌控一切,这样只能被宗教毁灭,历史是应该被保护,而不是盗用的! 《夺宝奇兵:法柜奇兵》是该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当时上映时获得了巨大的票房和很好的口碑,并且曾于198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特别成就奖及多项提名,也为该系列后面几部电影做了个很好的铺垫。其中的主角哈里森福特通过此片一举成名,他很好的全是了印第安纳琼斯这样一个角色,不仅仅只是渲染他的英雄主义,还很好的表现出了他作为一个考古学教授应有的道德,不为功名利禄,只为保护历史文物,这样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即使是在现在也是难能可贵的!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不管过了多久都能触动人心!
1936年,Steven Rogers还没有接受血清实验变成超级战士,Oskar Schindler还是个势利的德国商人,但在美国南部已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冉冉升起。
Dr. "Indiana" Jones,一位勇敢而睿智的考古学家、大学教授,牛仔帽配长鞭是他的专属标志。而他的传说,则被拍成了电影,《夺宝奇兵》。
现在拿这部电影出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毫无感觉的商业大烂片。但从那个时代看来,《夺宝奇兵》的出现,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无数商业大片都会在历史浪潮中被湮没,但这个奠定当代冒险电影风格特点的系列不会,系列第一部《夺宝奇兵》更加不会。
而《夺宝奇兵》的经典,Dr. "Indiana" Jones也许只占三分之一不到。
一、编剧结构,高潮与反高潮
如果忽略当年粗糙的视效和略带尴尬的打斗动作,《夺宝奇兵》的剧情其实是非常有精彩而看头。
电影延续了斯皮尔伯格商业片的快节奏叙事风格,显然他把这种风格加入到动作冒险电影里非常合适,此后一大波的动作冒险,科幻冒险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当然这个经典的部分,编剧乔治·卢卡斯是有主要的功劳。
《古墓丽影》是一个盗墓类的典型例子,直到2015年的国产片《寻龙诀》也是类似的结构。甚至是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也有可能是采用这种夺宝类动作电影的架构。
《夺宝奇兵》的剧情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序幕,通常这里会让主角先小秀一段。
然后是才是故事开端,解释这部电影的人将会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以及宝物的一些传说。
接着就是发展,一些关键人物会破解一些关键的线索,然后各方准备夺取宝物。《夺宝奇兵》开发的先例就是,用动作来讲故事。
高潮部分,这里一般会发生大场面,电影制作的成本大部分会消耗在这里。
经过了最激烈的一场打斗过后,多数观众以为一切已经结束,《夺宝奇兵》却来了一次反高潮。
这样类似结构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随便拿一部片子来类比,不如拿目前还没有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来比较,更加有趣。
这两部电影其实有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是有明确的主角,一个是"Indiana" Jones,一个是“阿灭”Thanos;其次是都有明确的宝物,一个是法柜,一个是无限宝石。
如果《复联3》按照《夺宝奇兵》的架构来写,那么故事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序幕,灭霸小秀一波,攻陷山达尔星,夺取力量宝石。
2.发展,纽约、瓦坎达、外太空(雷神与银河护卫队)三线叙事,无限宝石的用途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同时说明灭霸的真正目的,地球英雄的应对策略。用动作推动故事,这部分会有很多场打斗。
3.高潮,瓦坎达大战,或与泰坦星大战同时进行。宝石之争结果尘埃落定。
4.反高潮,如果不是泰坦星的战斗,那有一个可能是,是目前预告中从未出现过的画面。如何制造爽点?让观众看到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而且意想不到的。
5.以上纯属猜测。
就算以上全部猜错,《夺宝奇兵》还有一个经典之处,是非常值得罗素兄弟学习的,那就是对人物的塑造。
二、如何打造一个经典角色
Dr. "Indiana" Jones觉得是一个可以列入影史百大经典角色的人物。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是功臣。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ndiana其实是来自乔治·卢卡斯爱犬的名字,Jones本来不叫Jones而是Smith,因为斯皮尔伯格的提议才变成了如今传奇的Indiana Jones。
而实际上,这位传奇角色在投胎转世之后,变成了《星球大战》里的Han Solo。
除了乔治·卢卡斯赋予了Jones博士勇敢、冷静这些主角设定,片名直接用主角名字这些因素之外,斯皮尔伯格如何表现他的酷也是十分重要的。
简单的办法就是来几手高难度动作,显然美国队长已经学会了这一点。
专业点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中近景镜头,力求让你“过目不忘”。
如果罗素兄弟学到了《夺宝奇兵》的精髓,要把灭霸塑造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从预告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灭霸出现的画面基本都是特写和中近景镜头。
只怕阿灭要像Dr.Jones那样耍酷,恐怕英雄们就要遭殃了。
三、电脑特效永不可比的实景拍摄
1981年的时候电脑特效还没有现在这么逼真和高品质,所以那时候导演只能通过实拍来完成脑袋里的奇思妙想。
斯皮尔伯格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把自己的想法拍摄出来。《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就是他实力的证明。
《夺宝奇兵》同样以巧妙的拍摄技巧,才让电影中的人完成了现实中难以做到的动作。而在第一部中,最难的应该是蜘蛛和蛇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演员来说。
为了力求逼真,斯皮尔伯格找来真的蜘蛛和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了拍摄。饰演Jones小跟班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就试过被蜘蛛所支配的恐怖,可能这一幕他已经不需要什么演技了...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小跟班投胎转世成为章鱼博士之后,为这么讨厌蜘蛛侠了。
《夺宝奇兵》共耗去了大约一千八百万美元的制片成本,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真的就是几千万制作出来的,画质无比粗糙。
但那时候的一千万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且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夺宝奇兵》也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提名,并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等4个大奖。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夺宝奇兵》就相当于10年前《阿凡达》那样的存在。《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而《夺宝奇兵》开启了当代动作冒险电影的时代。
只是凡事总有两面性,这一类电影是多了非常多。但太多过于套路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却对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夺宝奇兵》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助长爆米花电影的泛滥,许多青少年也更喜欢这种单纯刺激惊险的电影,像《教父》那样慢热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才更加具有传世的价值。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永世留名多过狂赚一笔美金呢?
我们都只是历史的过客。
——《夺宝奇兵》
《夺宝奇兵》作为经典好莱坞的新版本,堪为好莱坞动作片之叙事程式的典范。其情节发展的紧张度是以其造型手段来维系的;即影片的叙事构成是建筑在造型情节之上的。奇异、怪诞的空间环境与造型因素提供了的展开与延宕,同时制造并加强了电影化的戏剧感,或曰视觉效果。围绕着每一个段落所提供的新的造型因素,影片在其情节链条中制造出对观众视觉刺激的不断升职与增级。印第安纳·琼斯系列和大部分经典好莱坞电影一样,从不忌惮使用滥套,滥套式的情境不仅强化了影片的怀旧情调,而且强化了观众的认同与介入感。 《夺宝奇兵》和经典好莱坞动作片一样,十分巧妙、得体地保持着叙事节奏的张驰;所谓“十分钟一个动作高潮,十分钟一个下降动作(或曰叙事跌宕)”。琼斯身份的双重编码,双重客体的设置:女人的出现,为琼斯故事提供了恰当的“下降动作”。女性提供了中断叙事的“色情观看”段落,并提供了惊险、紧张之余的“柔情似水”。于是,《夺宝奇兵》张弛有致,在一个渐次推进、上升的视觉戏剧高潮中嵌入一次次延宕与“幕间休息”。
琼斯一遇到女主角,本以为两人会亲密一下,表示友好,可是镜头忽然拉近,女主角一拳打在琼斯的侧脸上,琼斯扭曲惊讶的脸歪向镜头,一个特写。这个桥段很经典,后来似乎被《加勒比海盗》学去了,Deep也被这么折腾了一次,不过效果显然比Ford的好……
商业元素浓厚,明星+搞笑桥段+冒险+奇幻+挖坟+一个孩子王的大导演,构成了能满足美国大众的一切商业元素。犹记得琼斯博士开枪射死耍刀男那段,嘿嘿!7.8
这部电影诞生已经过去三十年了,但是剪辑的节奏,特技的运动,情节的掌控不输给现在任何一部商业动作片,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电影,包括经典的教父,飞越疯人院在内,节奏都是冗长的,缓慢的,但是这部电影大大加快的节奏,从剧情到镜头到剪辑,堪称现代大片的始祖。但是剧情实在狗血。
一直记得童年某个周末的午后在家看一部男主角秘密潜入潜水艇基地的外国电影,没看完就被妈妈载去军区参加小提琴演出了,竟没想到那部片就是法柜奇兵。作为81年的影片剧情的紧凑程度和发展路数在今天依旧是顶级的,这个风格甚至被沿用到了丁丁历险记中。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结局,那个年代脑洞开得太大。
9.0/10 分。重看,重制版蓝光。开创了一个经典的系列,塑造了印第安纳·琼斯这个经典人物形象。。。第一部是起源,剧情介绍得比较广,开始我还以为是普通冒险,结果最后变成了宗教魔幻故事。。。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一贯风格,看似紧张刺激的剧情中一路欢歌笑语,各种小幽默。。。
类型片的开山之作,传奇的起点,塑造了极富个人魅力的Dr. Jones形象,寻宝过程中的异域奇观、层出不穷的险境,以及富有超前性的动作场面,保证了影片至今仍有一定的观赏性。不时穿插的搞笑戏份也在系列后续作品中一脉相承,Karen Allen也是最成功的“琼斯女郎”。lost ark是电影麦高芬手法的典型案例。
看经典老片最讨厌的一点是,一旦你说不好看,总有很多人觉得你不懂电影史,或者以为你不知道豆瓣电影名后面括号里的四位数数字是电影上映时间
如果墓室里面更加真实,机关更加精巧的话,我就太爱了。不过后来才知道原来是1981年的片子,那就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了。
当年这部片是怎么混到8个奥斯卡提名的啊……以及这部开夺宝冒险片风气之先的电影,内里还真的是个很规矩的西部片,桥段都能对回去……真的不是因为读了《斯皮尔伯格传》我估计不会看这部片吧。美国那帮highbrow的影评人怎么可能为这种片子说好话……不过今天看,乌尔善拍[寻龙诀]主要参考的还是这部(以及圣杯那部了)。有趣的点:核武器的隐喻,犹太motif,派拉蒙山-山的匹配剪辑。
曾经应该是在《第十放映室》看过片段解说,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除第四部外的前三部《夺宝奇兵》却迟迟没有看过完整全片,如今总算找来观影了:1.开头巧取金像以及滚动的球形巨石依然留有印象,如今再看不禁联想到游戏《神庙逃亡》;2.课堂上有一女学生在眼皮上写“LOVE you”;3.原来早在1981年的电影里就有人懂得拿锅当武器了;4.印第安纳·琼斯博士前后寻求玛丽安和萨拉帮助,以及后面开罗逃奔的追逐戏等,让我联想到《盗梦空间》;5.飞机螺旋桨一直转动让我预感光头壮男后面要遭殃?结果愣是和琼斯打了挺久才出事。斯皮尔伯格果然还是没把这个带B级恐怖片属性的血腥段落直接拍出来,不然可能就不是PG级别了?但也因此,最后那个有些奇幻灵异恐怖片式的高潮让我有些意想不到……P.S.:01:42:28,我听到了苍蝇飞走的声音,却没看到它飞走的的画面……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 就是任何時候看都能讓人臣服. 好萊塢動作喜劇片的各種精髓, 加以學院派縝密精緻的編排, 才能造就一部口碑與票房的神話. 從這點來說, 斯皮爾伯格無異是大師. 哈裡森福特最帥, 影響最深遠的也正是奪寶奇兵系列中的形象. 這個探險系列的輕鬆刺激, 和香港動純熟的喜劇動作片異曲同工.
几乎40年前的电影,夺宝(盗墓)类电影鼻祖?配乐和拍摄手法挺有年代感,没想到当时的特效也不错,道具(比如死相惨状的尸体)都制作得很逼真。故事还行,也有猝不及防的笑点,除女性角色比较鸡肋外没啥毛病。
9.5/10。①二战期间男主与纳粹分子们斗智斗勇寻找并抢夺宝物“约柜”的故事。②一直洋溢着一种轻松刺激的气氛(偶尔会因过于刺激而不太轻松,比如满背蜘蛛和铺满蛇的墓底),相关渲染技法如:很好的平衡了轻松活泼感和奇观探险的刺激感的调色;快速紧凑不跑题的节奏;滑稽的表演;各种冒险/斗智/打斗片段中的狡猾式幽默(如飞机上的蛇、枪vs刀之时代变了、为了不被发现把女友又绑了回去、皮鞭变衣架)或者与狡猾式幽默的交叉剪辑(如男主墓底搬约柜和女主喝酒大笑的平行蒙太奇)。③高水平的基本功(调度/表演/打光/构图/等)。④轻松刺激的视听氛围与刺激惊悚的内容存在着难以抹去的不契合。
满怀期待的来看夺宝类的鼻祖,然后发现。。。期待值过高。但放在1981年来讲,的确已经很惊人,难的不是剧本不是特效,而是最早将夺宝题材用作商业大片又大获成功。迈出这一步已是不易,就不要拿现在的高口味挑剔了。三星半。
《夺宝奇兵》由乔治·卢卡斯编剧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作为好莱坞卖座的大片,它可以说是一个典范了。从1981年到如今,一个跨越了30多年的经典,现在依然令人感到绚烂夺目。本片曾于1981年获得奥斯卡最佳视效、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音响、特别成就奖及多项提名。此片被称为电影史上的“动作片经典”有两个原因:第一,从这部电影开始,世界发现了这个叫斯皮尔伯格的人在电影方面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第二,本片产生了人类电影史上最卖座的票房巨星--哈里森·福特。
【B】放到现在来看就是一个普通的中上等爆米花了,在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大于本身的艺术价值……(哇我这句话说的好高端啊)
本片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乔治·卢卡斯合作,奠定了哈里森·福特成为影史最卖座明星的基础。时过境迁,不少桥段稍显陈旧,但总体还是很耐看。
卡通味道浓,好看。
冒险探宝题材电影的代名词,经典就是经典,重看依然是无比精彩,有二场戏尤其经典:1:20左右,男主单枪匹马与德国纳粹军团夺宝动作戏,拍得实在是太惊险了,看得好过瘾;片尾,法老柜开启的恐怖深刻,惊悚效果十足,作为压轴戏分量十足。
最喜欢国外的动作冒险片了,希望在中国也能拍出来,不缺题材不缺自己的特点,这么长的历史随便挖挖都是,前提还是要上头批准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