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史的整体架构上看,有详有略,大致照顾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发展情况。其中又以欧洲中世纪战争史、近代革命史、近代科技革命史与思想文化史为详,古代则侧重于政治改革史。可以说,国内中学阶段历史课程的重点(包括一部分非重点)都已囊括在内。 在每集的内容编排上,节奏稍慢,且配乐单一(有印象的是中世纪的配乐一直用到了埃及七月革命)。但内容注意历史人物的配图和历史地图的示意,并且实地取景、采访国外学者,提高了科普内容的丰富性,即便知识点走马观花、零碎难记,至少从中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景象,有开拓眼界之功。 各集内容的深度不一,每集都会安排一位社科院世界史研究所的学者进行讲解,但大多是照本宣科,甚至照的还是中学教科书论断式的观点结论以及套词,从而较适用于应试。以近现代革命史为例,从墨西哥革命、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埃及七月革命中,除了领导人的事迹略有不同,在对于革命的分析上,大段套用所谓“历史唯物主义”的万能金句,虽然有助于观众简单理解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但却扼杀了革命的差异性。然而纪录片也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对革命的背景、过程有细致的梳理,倘若想要认真了解其中的情况,纪录片也留下了相当可观的具体陈述,只是在总结中展开正义的复读。 有趣在于,通过国内外学者不同的阐述方式可以发现,两者都不太接近真正的学者形象。国外学者主要以述说的形式补充旁白,而国内学者多以总结的形式来为本集定性。前者少了一丝研究的严肃性,有时删去前者的补充对整集内容亦无太大影响;而后者则严肃到逐字逐句参照模板,令本集冗长得索然无味。总之,二者都非以研究者的形象出现,缺少学术语言的凝炼或生动。但若因此苛责纪录片的迂陈,却也未必见得。事实阐述和价值判断毕竟是两回事,灵活遵从特定的价值判断(譬如对美国有褒有贬,在美国专题里突出表现“褒”的一面)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主流思想文化(如果本纪录片称得上主流的话)的宽容性和包容性(宽容的是讲述历史的国人,包容的是其他国家的历史)。相较于煽动鼓舞性质的主旋律片,本纪录片可以说在保持既定立场下显现出了相当程度的带有唯物主义特色的客观性。从这一点来说,也是极大的进步。 活在中西话语之争的当下,有人选择中体西用、以夷制夷,有人选择闭关锁国、尊王攘夷。早在纪录片展现的学者风貌里,就有迹可循了。强大必保守,还是保守更强大?有些人的心里,早已有了绝对正确的答案;而写作此文,只为寻回被拒于政治之外、纪录片开幕的那点人文之光。
再问下大家,土耳其学者在拜占庭历史领域有什么建树吗?我自己搜到的信息都非常有限,这个纪录片能列出土耳其学者其实难能可贵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看完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收益颇丰。趁热开刷百集纪录片《世界历史》,一个月左右时间,已然过半。为避免《中国通史》在看完记录时候已然边看边忘结束便所剩记忆无几的问题,索性及早动手,随感随记。总结如下:1、美洲独立。之前追星传奇女画家佛里达,八卦其更大名鼎鼎夫婿墨西哥艺术巨匠里维拉时候,一直不解其身为主流却热衷美洲独立原因。由此解惑:虽为主流,但并非主人。2、种草非洲。地球上最早人类化石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追本溯源本能驱使,种草生命源头神秘非洲大陆。3、东征真相。敢情东征真相是宗教狂热外衣,劫掠内衬啊。啧啧。尤其惊叹其童子军章节,也是绝了。感叹宗教旗帜之下,人类集体昏头之至,令人发指。4、一代伟人。历史成败于一瞬间。难以想象,如果滑铁卢战役,可以重写于格鲁希元帅及时增援,那么今日欧洲历史将如何?一代伟人拿破仑,虽成悲情英雄。但是,不得不承认,他始终令后世景仰。5、一战二战。此前各种渠道零零碎碎了解一些,基本上属于一知半解型。通过这次观影,把两次战争前因后果以及大体轮廓拼凑齐全了。终于有了通盘/全貌概念,着实难得。6、法西斯概念。即人们应绝对服从于他们勇武的领袖。难怪墨索里尼&希特勒那么一呼百应呢,啧啧。7、甘地其人。看了甘地的真人影像,实在是仰望不起来😓袒露嶙峋瘦骨,眼窝塌陷,看上去像俱骷髅(或者说是难民)😅8、二战美苏。我国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美苏参战助力功不可没。否则战争结果如何,真是不堪设想。9、日本民族。大和民族是个可怕的存在,执着(对胜利的执着)到极致啊。比如中途岛战役,日军战斗机上演自杀式攻击。以及放弃生还,宁愿随“飞龙”号航母葬身海底的山口中将。啧啧。不得不说,虽然失败,但是,这种执着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未完待续。
经过1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100集的世界历史看完了。最开始的时候,真的以为自己肯定看不完,并且一开始讲的原始社会,也并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差点中途放弃了。后面慢慢的让自己在吃午饭期间,用2倍速看一集,然后饭后靠墙站看一集,这样一来,上班期间至少能看完一集,想着一天一集,扣除休息日的时间,应该4个月能看完(现在想想,其实时间太长,反而坚持下去)。
幸好这段时间,上班确实清闲的很,加上手机确实也没啥好玩的,便在上班期间开始看起了这部纪录片(老板应该不会看到吧?)。
在21年的第一次下雪的日子里,终于结束100集的观看了。也及时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
1、地理环境决定了历史的走向
在看纪录片的过程中,一直有个疑问,为什么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埃及、印度、中东地区,在近代会如此弱鸡,而欧洲却在近代世上如此牛逼。
可能是因为欧洲所处的地理环境,并不好,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也从来没有断过,本身欧洲的资源也相对较少,这就导致了欧洲国家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因为不去冒险和探索,就会死!而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政局相对会有较长的稳定期,资源也相对丰富,人们内心更多向往安定的生活,一旦习惯安定,便不会去冒死探索了。
稳定果然是个可怕的东西!
2、思想很重要!
在欧洲发展过程中,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欧洲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促进资本主义的有效发展,同样的,在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未来新中国的成立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果然,想要有本质上的改变,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思想体系。思想逻辑,作为一个最基层的运营逻辑,真的必不可少,就像手机必须要有iOS系统、安卓系统一样,这是所有运行的底层逻辑。
作为我们个人,如果想要有改变,必须先改变自己的思维逻辑,如果不转变自己落后的想法,就无法取得更好的进步。
比如,我们减肥,有些人总是认为减肥是很痛苦的,必须绝食啊,必须逼着自己去运动啊,这样一来,往往减肥是失败的。我以前也是如此。但现在,我慢慢意识到,是为了自己好,让自己更健康,更有活力,于是慢慢的我也觉得减肥不痛苦了,甚至有所成效。一定要从内心深处改变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安慰自己说对自己好。就像三体里的思想钢印一样,要深深的刻在自己内心深处,才能坚决的去执行。
3、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和逻辑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种的矛盾和冲突,但最终肯定是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战胜落后的。适者生存,就是历史发展最重要的一个逻辑。原始社会必将走向集中的封建帝国,而封建帝国也必然被资本主义所代替。落后的农业社会,也会慢慢淘汰,先进的工业时代也必将到来。
马拉大车,永远打不过钢铁炮弹。
我们要做的,便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当然,其实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时代的趋势是什么,温水煮青蛙,还在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
4、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大山
历史的发展,我们看起来好像很快,更不能体会当中的个人痛苦。但所有的发展,其实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中产生的巨大痛苦,牺牲,流血,历史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就像当下,面临时代的转折点,我们个人也是非常难受。
但也要感到幸运,当下的我们,应该是活在几千年来,最好的时代了。
两河流域文明===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农耕文明—苏美尔文明(楔形文字泥板)—古巴比伦王朝(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792年)—加喜特王朝(新巴比伦王朝)和亚述帝国(尼尼微)(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617年) 公元前2000年迦南地区(亚伯拉罕)—以色列(神的勇士)—公元前1000年犹太文明辉煌大卫王兴建(耶路撒冷圣城即和平之城)—新巴比伦之囚(犹太人被俘公元前597年)—波斯帝国(居鲁士)波赛波利斯城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100—公元前332年三十一王朝(马其顿亚历山大王国所灭),古王国时期(金字塔时代)第三王朝左塞尔(第一个金字塔)。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295年与赫梯王朝决战和平条约。【奥赛里斯=荷鲁斯=亡灵书,哈夫拉金字塔斯芬克司像,胡夫金字塔,木乃伊制作阿努比斯掏出内脏放入四个蓬罐,空腔用椰酒和香料清理,再用泡碱干贮再用树脂涂抹裹布再举行祭仪,送到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安葬】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位于今天的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文明是古印度文明,简单的城邦制文明,并且排水系统很完善先进,但并未有等级阶级的制度。出土极多的泥巴制印章,和青铜蛇女像。与之区别的是今天的恒河流域印度文明与古印度文明并非同一波人
文风严谨,严肃,学术,就像历史教科书
5m
学史可以鉴得失。
高三的时候每天吃饭的时候看上百集都做了笔记然后对照复习高考历史什么的我才不会到处说呢……但今天被朋友挖坟发现有史实错误,扣一星……
典型的无产阶级唯物史观,跟中学历史教科书一个调调,饶是如此哥还是看完了
每集和每集的质量还不一样。。有的很棒,有的错误真的很多。。。
高中时代,睁眼看世界的年代,打开了世界历史的大门
对文艺复兴的描写挺到位
想讲全就不容易将精
年代久远难免会有些粗制滥造,但是覆盖的知识面很广。
★ 观念非常陈旧,错误非常多,总之非常烂!就是豪华版中学教科书!
总体上是制作精良的一部纪录片,跨越那么多国家拍摄也的确显示出了十足的诚意,几乎体现了2010年以前中国大陆历史人文类纪录片的最高水准!不过如果求全责备的话,也有两个缺点:第一点是很多观点过于陈旧,并未超出吴于廑、齐世荣、朱寰、马克垚、刘宗绪、刘家和、金重远等老先生的研究成果的框架,确实对学界较新研究成果的吸纳,而且讲到美苏冷战那部分倾向性也太过于明显,过分倾向于苏联;第二点是形式不够活泼,专家们接受采访时给人的感觉都是板着脸端坐着给观众上课,有一种强行向观众灌输世界史知识的氛围。但总体上央视拍的《世界历史》还是非常赞的,适合向对世界史整体发展脉络认识不清晰的普罗大众普及知识。
为什么小清新看到天朝出的纪录片就狂喷而看到bbc就捧呢
断断续续看了大半年,终于看完了。
自从通勤时间变长,上班路上边开车边看(听)纪录片就变成了一种计时工具,比方说以1.5倍速听完2集时开过了玉蜓桥,那么基本上今天不会迟到...
看过
相比《中国通史》的制作水平真的有待提高,烦人的片头,忽高忽低的旁白配音和片源采样,一点都不像电影频道的制作水准,说是自媒体我都信,一股浓浓的简陋劣质感。
与著作LS.的《全球通史》目录步调一致,配合着看最赞!
真心不错
从历史中总结、从生活中探索,从艺术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