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的故事很精巧,负责挖料的记者死了,勾搭富家子的嫩模也死了,集体失语,这其中难道一点猫腻都没有?
故事一直带着这个问号。
梁家辉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总是在让人怀疑是不是在背地使坏。
然而,故事的结局却很有意思。
悬疑、案件什么的,都可以放在一边,《头条》其实根本不想讲这些。
在梁家辉身上,有着新闻人的坚持,“做传媒的,是负责监察、查证、挑战”,这铿锵的话语,在当年算是掷地有声吧。
黄秋生这个人物有点意思。
他是如何从警察沦为“收债”的,故事中并没有详细说明。但从后续的故事发展中来看,也很有可能是一次“弃卒保车”的自残。
涉事警署,好像就是有这个“优良”的作风。
不过,这位车上放着各种“中国风”的香烟的老大,自带一种冷幽默。
一出场,俩收债的就被李心洁收拾了一顿,灰溜溜的跑路。
一转眼,收债的被收债,黄秋生这时候倒是显出了老大的风采,先狠狠的削了上门讨债的小弟,然后很嚣张的说,至于欠的钱,分个40期吧,15天以后再说,15天以后麻烦派个懂礼貌的来。
暂且不说黄秋生的这笔债,转眼之间,李心洁就把这原话奉还给了黄秋生。郁闷的黄秋生竟然很“怂”的把这个“建议”转达给了自己的老大,来自阿三的老大,对此表示极大的困惑。
这位老大,长的是这个样子的。
这么“人性化”的老大,在港片里头很少见,莫名的喜感。
另一个自带喜感的,是非常抢镜的葛民辉。
一个收债的,跟着曾经的警察,收债收得很怂,但明察秋毫的能力倒是见涨。
那随手撕下的日历,是个精彩的伏笔。
故事的主角,是个被男朋友“抛弃”的李心洁。
男友的死亡,已经“被结案”。
可惜是黄秋生偏偏很酷的来一句“死因有可疑”,作为“余情未了”,李心洁立马发挥“记者”的触觉,挖掘出很多疑点。
话说,黄秋生是不是有点后悔自己的大嘴巴故事没交待,只是查来查去,查到最后,黄秋生自认为查到了事实的真相,“死因无可疑”啊,这脸打得。
好了,故事中虽然有两起“死亡”事件,但最终解释的只有一起。
李心洁的前男友确实死于自杀,经过黄秋生的侦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虽然有点敷衍,但至少有个交待。
但嫩模的死,故事一点交待也没有,黄秋生在面对特别容易得到的“证据”面前,很快认定确实死于自杀,这个有点没头没尾。
故事的结尾,林家栋很有“义气”的挺身而出。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群“专业人士”,既然已经做好的“顶缸”的准备,但在现场竟然留下那么多证据不清理,这是个什么操作?
难道心底里就是想着被传媒发现?
如果真是这样,那又何必赌上自己的前程呢。
当年的陈冠希,还很青涩啊。
不过,对于女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04年的电影,香港的报社,还在用win98,使劲的回想了一下,当年单位里头,好像还有跑95的。
最后,电影里头出现了一幅画。
应该是带有隐喻的,求解。
我生长在港片最好的年代,可以说我是伴随港片成长的。所以我对港片有着莫名的情节,无论多烂的片只要有熟悉的演员都会看进去。《A1》是我当年错过的电影,在2004年时就对这个片子有期待,陈嘉上加陈果的梦幻幕后班底,黄秋生、梁家辉、李心洁这样一个全影帝、影后的表演阵容,再加上当正崭露头角的陈冠希,相信这片子不会让人失望。可是却一直没有看过这片子,重新想起这个片子还是因为在豆半上添加我看过的电影,因为添加了太多港片,每次登录首页旁边都会有《A1》,说是豆半猜我会喜欢。想想事隔几年还能这样天天提醒,于是在网上花时间下载,终于在四年后第一次看了这个片子。
在未看片前,我先看了豆半上的评论,发现好评功的并不多。对于港片本来就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也只有香港才能出王家卫和杜琪峰,这本不是奇怪的事。不过看完电影以后,还是觉得豆半上的评论是很中肯的。
电影的故事并不复杂:一个富商儿子的模特女友自杀,随后一个采访记者意外车祸,记者的女友想追查事实……这个体裁无论是电视和电影中都讲烂了。本以为A1会讲出些新意,没想到讲得更是莫名其妙。陈嘉上加上黄秋生、梁家辉和李心洁,本是一组最成功的商业片组合,但整个片子从头到尾只有一场追车,一颗子弹,一场用脚就能踢开的密室纵火,节奏不紧不慢,表演不愠不火,除了葛民辉一如既往的小放异彩外,其它的一平如水。说它是一个暴光社会丑闻,揭露人性的可又找不出让人感觉深刻的东西。女模特的死不清不梦,记者的车祸到底是人为还是自杀也是不明不白。富商请的杀手只是点到为止的恐吓,接受贿赂的警察最后也可颜悦色的自了首,女记者轻松拿了头版头条,报社的人大快人心,只是富翁的下场只能让人不得而知。这片子要是大陆拍出来无可厚非,本来就是一片和谐,犯罪的人永远逃脱不人民的制裁。但作为香港片,本来是应该语不惊人死不休,却头一次做了一场貌似伟大的暗喻,结果竟然成了一份小学生作文。
在这样的电影里,那些演技派无作为也是正常的。梁家辉前面阴暗后面突然变正直,虽然能看出是导演在前面故作迷雾,但还是让人感觉突兀。黄秋生这个曾经被辞退的警察现在的给印度人收帐的(这个设定很让我莫明其妙),总是一脸忍辱负重,我很害怕他在里面突然说出一句:其实我是差人。前面梁家辉轻描淡写出他为何被辞,后面林家栋见面不由分说给他就是一阵打,黄秋生本来演了一个最让人讨厌的角色,可偏偏他在戏里不为钱不为名就为李心洁这小姑娘跑东跑西,不惜以身犯险。虽然他自己说李心洁瘦的根猴似的,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喜欢李心洁,就连陈冠希都能看出来。电影的结尾那天早晨的早餐更是证明两个人以后的无限可能,但这段爱情放在这个戏里更是让人感觉没有必要。倒是葛民辉成了一个本职的混混,有钱就做,没钱干吗做。另外片中的反派从头到尾没有几个镜头,杀手们也从不出镜,除去中间的几场戏就不知道在干吗了,我瞎想可能坏人们已经意识到人民的强大,凑钱跑路呢。基本电影的下半场全是和警察们的戏手戏,结果这片子最后俨然开始演绎人民的内部矛盾。不明白为什么警察不按公办事,然后又不消灭证据,连李心洁和陈冠希都找得到的照片和套子,警察可以放任这些证据在死者家里,然后被人发现以后又可以光明正大的没收。这种事只有一个地方一个部门能做出来 ,感觉整部片子只有这部分是明晃晃的明喻。只是陈嘉上也不敢再说什么,于是他让那些警察一起走到报社门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今天的会开的好,说得透。于是拉着手拍了照,散会回家。其中除了一句:“上面到底有多上?”就再无其它。
另外,本来是一宗丑闻,但报社总编可以随便告诉下属,警察可以随便告诉已经辞职的人。让本来不复杂的案情更加不复杂,让不能说的秘密变成了可以说的秘密。按香港人的效率这新闻早就不用上A1了,直接苹果日报娱乐版连载了。
整个片子总结来,其实没有真正的反派,让大家真正困饶的是正派要怎么做?我们也好像习惯了看坏人的反应来做人。坏人不太坏时呢,我们就做好人,坏人真坏起来呢,我们就做不太好的好人。但毛主席也说了,做坏人难,难得是做一辈子的坏人,于是我们可以在一个适当的时间做回好人,所以这片子其实是告诉我们,不是坏人太坏,而从来都是好人不够好。
影片开始阶段的气氛营造得很好,让人觉得事件背后肯定有大阴谋。报社总编的表现也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越来越失望,真相越来越清晰,阴谋却越来越小。而且故事发展变化非常突兀,没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虽然并不难看,但是却也不算佳作。
深度不够,肤浅也不够。只能说是一部适可而止的电影。有点点悬疑,也有点点经典港片的意境。香港报馆,香港警察,香港印度阿三,都有所描写。最让我中意的,嘻嘻,还是李心洁的有神的无神大眼睛,小蛮腰,葛民辉的神经兮兮,黄秋生的老脸皮
好题材没拍好
这结局实在是。。。
3星半 有些出乎意料,居然蛮好看的,剧本其实并不怎样复杂,甚至最后连真相也没有完全交代,但影片的氛围和悬疑的营造非常棒,在沉谧的镜头下显得张力十足,演员的表现和人物的对话都流畅自如、可圈可点,相比导演以往不是平庸就是烂的商业片,本片可谓一反常态,一度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陈嘉上的作品
麻痹,头开那么大,结尾那么潦草。
有趣的电影,演员阵容很强大哈~
那个纠结啊。。。
稍闷
三星给那个花五块钱看首映就能见到梁家辉还和他搭讪的碎月~
题材还行 故事讲得不够吸引人
悬疑不到位
一环扣着一环
20110123京上团结 冠希说啊 我只是个拍艳照滴。结果米有我想滴好
很不错,可惜结尾有点弱
其实可以拍得更好不过编剧阳痿了
印象中很好看的片。
黄秋生当年有帅过 edc青涩
先说黄秋生演起来那种冷静精明的落魄人物真让人着迷。过程进行中还算曲折,但是怎么结局就……原来是探讨媒体对公众知情权的片子吗?
有点闷...但是无妨~~黄sir在里面很帅很好结局也算皆大欢喜~
惊悚?哪里惊悚了?
应该有人为本片平反,非常出色的现实题材惊悚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