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我至少已经看过两遍了,最初是一位同学推荐的,可以算作心理学电影。而我第一次看,也是以这样的角度去看的,有一些触动,但是没有那么深的感觉。前些天重新看了一遍,觉得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孤独的故事,一个难以被别人理解的故事,然而确实每一个我们的故事。即使到最后校长,同学给了赵坡很多的关心,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他,而他的老乡对他的态度可能更接近大多数人的态度。不理解,也不愿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理解,去关怀。而童年对我们所造成的很多影响已经内化到我们的生活中,难以察觉。这部影片像是在陈述,也是在揭开一些事实,让我们去察觉,去理解,去思考。可能有一些呼吁的成分,但是从影片的基调而言,又不强烈。而这也是让我产生了共鸣的一部片子。
其实看到豆瓣的评分这么低,是有些失望的,可能正是没有被一些人理解。
看到《迷城》上映时在影院打出的海报,我不禁出离愤怒了!为了突出惊悚元素吸引观众,海报被设计成鬼魂浮现的灵异样式,而且由于面色苍白的幽灵并未出现在影片中,制作海报时找不到现成素材,只能用PS往上生拼硬凑,所以有了这般粗制烂造、山寨到极点的效果,真不知有多少观众会被这样的海报吸引进影院,对这样一部多年难得一见的娱乐与艺术兼备的诚意之作来说绝对是一种玷污。《迷城》虽然有惊悚成分,但并不存在真正的鬼怪,吸引观众的也绝不是什么神神鬼鬼、一惊一乍的东西,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出众的悬念、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和灵魂,沉浸在剧情中任由心情被酸甜苦辣搅拌,引人深思的剧情张力一次次冲击着心灵,独特的观影体验必将成为让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故事:悬念重重,是非难辨
《迷城》从一对身处底层的贫穷大学生赵坡和发廊妹甘秀之间似有似无、温馨轻柔的恋情展开,青涩的情感悸动打动人心,让人很快就能进入剧情,接着在层层铺排中引入强奸谋杀的罪案情节,氛围也变得格外惊悚迷离,到底是谁杀了甘秀?赵坡眼中看到的一切哪些是虚幻、哪些是真实?形成一张悬念的大网将观众笼罩其中,令人生出无数种遐想和猜测。而且本片中的悬念相对于其他悬念片来说是相当高级的悬念,其他悬念片无非是设个局让观众猜,猜中了算你本事,猜不中算我英雄。但本片的悬念则实现了同观众的心灵和情感的互动,成为拷问观众灵魂的一种工具。你是否相信赵坡的两个民工朋友强奸了甘秀,恰恰折射出你心底的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判断标准。等到真相大白之后,让人由不得扪心自问,片中所揭示的整个社会对底层民众的歧视、对贫穷的歧视,以及底层民众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发泄和不满,自己是否也是这扭曲价值观的促成者之一,并在实际生活中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法则,不自觉地扭曲着自己的灵魂并视之为常态?
影片并没有过分渲染底层民众的困苦,而是营造出一个他们被边缘化的社会大环境,他们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虽然未必会时常遭遇灾难,但始终处于困境之中,被人怀疑,瞧不起,同那些衣食无忧的主流人群永远格格不入。而且他们自身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才是最可怕的,仿佛贫穷就是自己身上的原罪,他们无法原谅自己以及身边亲友的这种原罪,从心底深处对跟自己一样的穷苦可怜人怀有那些“上等人”看待他们时一样的怀疑和敌意,所以才有了赵坡称甘秀为大学生的隐瞒,对两个民工朋友强奸罪的指责,对甘秀力证清白的不信任,最终你会发现,故事的真相不在于赵坡有病,整个社会的病态在悲剧的真正成因,这才是影片审视现实最为深刻犀利之处。
风格:梦幻迷离,冷峻犀利
一部影片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不新鲜,但能把这些复杂的内涵、思想、情感,用个性鲜明的手法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才是真正困难的。这也是我们一提文艺片或者剧情片要么老套呆板、要么艰涩难度、要么枯燥乏味,少见生动鲜活、引人入胜佳作的原因。而《迷城》恰恰是这么一部不仅具有内涵层次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在境界,同样有着精彩丰富的商业元素的外在包装的绝世好片。影片开头对赵坡和甘秀之间情感的展现,无疑是典型的纯爱套路,小男生悸动的初恋,同女生柔情似水、开朗阳光的心态,聚合成一种清新的甜蜜感直入观众心灵。导演在此处用发廊暧昧的光影、透过鱼缸的镜头、以及对两人细腻动作的捕捉,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痒难耐的暧昧感,绝对是宅男美梦成真的现实版。
等到剧情进入强奸和谋杀环节,氛围随之陡然一变,倾盆的大雨营造出冷冽隔绝的氛围,让人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赵坡深受打击的癫狂状态也被渲染到极致,从而产生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效果。而随后赵坡的疑神疑鬼、幻境浮现,影片更是采用手提摄影的主观镜头以及大量运用的面部特写,来营造赵坡混乱、紧张、恐惧精神状态。失踪的甘秀频频现身,也增强了惊悚和灵异的感觉,让影片发挥出惊悚片的引人效果。此外,在赵坡的幻想中,他还有同甘秀十分香艳的性爱场景,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商业元素。甘秀失踪后警方的接入,也让影片有了破案戏和推理戏的看点。
表演:生动自如,深入骨髓
一部好片绝对离不开演员出色的表演,《迷城》的演员阵容堪称奉献出华语影坛多年难得一见的精彩群戏,对角色的塑造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深入骨髓的表演。完全不知名的一众配角演员无论戏份多少,都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的真实质感。而男女主角郭晓然和霍思燕的表演更是影片的最大惊喜,一个山东人一个北京人,竟然从口音到外形都让人完全相信他们在片中四川人的地域特征以及底层民众的身份特征,这种彻底脱胎换骨的表演堪称演员塑造角色的至高境界。
郭晓然将赵坡精神分裂的种种情态夸张得恰到好处,惊恐不定的双眼和扭曲的面部表情营造的惊悚效果对观众有极强的感染力,低头走路、紧缩的身体、手总是拉着书包带的设计将赵坡自卑怯懦的底层人物心态表露无疑。霍思燕更是奉献出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让人终于看到这个混迹影坛多年但一直让人感觉演技平平的女演员的真正实力。他扮演的川妹子甘秀妩媚和清纯兼备,既具有邻家小妹的亲和力,有会让人产生种种暧昧的遐想,绝对是宅男梦中情人的标准对象。此外,他对发廊妹的塑造也突破了观众对此类人群的认知,既有勾魂的魅力,又有清白的坚持,虽然身处底层但不乏乐观的心情以及平和的态度,对生活怀有谨慎的美好向往,跟同样身处底层但心态扭曲的赵坡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霍思燕演绎发廊妹的精彩程度已经可以将华语影坛其他从事暧昧职业的底层女星角色一概秒杀,《香港有个好莱坞》里的周迅、《榴莲飘飘》的秦海璐、《苹果》的范冰冰、《旺角黑夜》里的张柏芝等女星统统都要甘拜下风。(文/列文)
甘秀真的只是在发廊打工,她拒绝男客的特殊服务要求,可以大大方方的说自己在发廊打工,不想骗别人自己是大学生。坦白之后,两个农民工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对大学生的甘秀敬重有礼,对发廊妹的甘秀轻薄亵玩。身份的不同,遭遇的态度不同,直到最后,年轻女孩子的生命被偏见的旋涡吞噬。
清者很难自清。
发廊妹儿一方面在为家人牺牲在付出,另一方面承受着身边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些男人口中“烂货”的女人们只是在打一份工,赚钱并不是为自己。赵坡的妈妈为的是给孩子赚学费,甘秀为的是给家里智障的弟弟治病,甘秀的同事在发廊赚的钱要寄给哥哥结婚用。
改变偏见很难,能改变的是自己。
发廊妹为什么偏偏要做容易带来非议的发廊工作呢?在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流行的两千年初,城里提供给这些年轻女孩的工作机会有多少呢?甘秀是否会有更多的选择?
清纯美丽,乐观磊落的甘秀,如果读了大学,也是赵坡和他的两个同乡艳羡的女大学生。可是她高二辍学,赵坡主动提出要帮她补习的时候她说要赚钱,甘秀是善良的,也是短视的。可是谁又能责怪她的短视呢?
发廊妹的身份还存在改变的可能,那些改变不了的身份呢?生下来就是犹太人?黑人?
最近在豆瓣上看到了这部电影,说实话,刚开始受到了海报的一定影响,以为是一部靠一些“肉搏战”吸引眼球的低级商业片,可是看上不到十分钟,我感觉,这将会是一部不错的电影。
还记得有记者采访外国人,让他们谈谈关于中国一些大制作电影,比如无极,英雄,赤壁的感受,当然,开始一定是一番客套话,什么中国电影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画面精致之内的,后来他们都提到,其实,他们真正喜欢的是那些真正反映中国社会,反映中国人现实生活的电影作品,而不是那些所谓的大片。
我觉得这真的点中了中国电影的要害。真正伟大的电影,不会仅仅为了追求感官的刺激,赚取票房,更要反映生活,反映社会,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甚至是教育。我觉得本片至少是向哪个方向走的。
尽管本片称不上“经典之作”,但是,它其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不错的。比如,悬念的设置,农家大学生、发廊妹、农民工等等各种人物的塑造,都是很到位的。但我现在就其中农村大学生这一角色谈谈我的感想。
我是来自农村的,现在还在读大学,所以对电影中的很多的场景、情感和经历我都十分的熟悉和亲切。赵坡那土掉渣的眼镜和背包,畏畏缩缩的眼神,旧旧的衣服,分明就是一个贫苦农家学生的写照(请不要说那是虚构的,我和我的很多同学都是和他差不多的打扮,我们是农村娃)。同学们带赵坡去星巴克喝咖啡的那一段,我是如此的感动,似乎赵坡就是我,只不过赵坡还有勇气说出他父母是农民,如果是我,我是说不出口的。
孔明灯放飞后,甘秀问赵坡许的什么愿,他说,毕业后找个好的工作,简单的愿望,却反映出多少和他同样来自农村的学生最深渴求——生存。他们已不敢谈及其他的奢求了。
废话少说了,这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感想,当然其中其他很多的内容我就不说了。
有同感的人,咱们共同分享;不知我所云的人,就当我在乱喷口水,一专拍死吧。
就算放开了审查,导演们,你们真的做好了面对市场的准备吗?
完全没搞懂葛思然在里面干啥呢
这电影我很喜欢。觉得那男主角的戏份真的很有挑战性~
剧本不错。演员表演非常到位。重庆话飚在山城的背景,真的太好了。
搞了半天男主角是神经病啊...
性工作者被人看不起;没钱的大学生被同学看不起,马加爵之类的事件正在被无数的富二代所激化!不想说片子演了什么,只是这个社会对人的重视有多少呢,我们的眼睛所能看见的就是一身的金钱欲望罢了
又是一部力求真实而显得做作的影片。看的过程中一度以为两个老乡都是男主分裂出来的不同人格,结果虽不中,亦不算远。看到男主在发廊外紧盯女主时便想到莫米的诗:我那么关心兰兰(发廊妹)是为什么呢?我又不是梅毒,我又不是政府!
一切都有点太做作。
我真的觉得拍的不太好。你要说发神经的电影吧,很多电影都有发神经,那些谜底揭晓的时候让人觉得不寒而栗。但我觉得这电影说到真相的时候,让人觉得:“嗯,是这样的,但有什么意思呢?”除了那个眼镜女大学生,我还真的没注意到有什么意思…
重庆真的好适合拍这种阴郁的片子啊。
文艺片,还不错,不收了
又早泻
阴郁诡异
如果国人对这类题材的国产电影就表示看不懂,很垃圾的话,我想中国电影就只能如此了。我隐约看到愚人船的吉他手有客串,不知道认错人了没
故事一般 导演的功力很是不错 作为一部国产惊悚片 大大的超出我的预期
郭晓然演得真好,神情、打扮、步态,太真实了,大学的时候,你或多或少总认识这样的人。片子有点胸闷,但真不错,我觉得它在2010年国产电影里可以排名第一。我知道很多人不这么想,可是偌大个放映厅居然只有我们两个人,还是有点悲哀。
上院线,用这种简陋的制作。后期怎么做的这是。
第二次看了,我觉得很好看啊!霍思燕很漂亮啊!
故事真的没有一点儿新的点。编剧可是邱刚健啊……剪辑也挺二的,废戏太多。
其实还不到五星。但豆瓣上某些人的素质及其打的分数让我实在无言以对,所以决定打高点,给这片子伸伸冤。生理所受的伤害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弗洛伊德强调的幼年经历。装逼的人终将死于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