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沉迷B站,难免会刷到一两个大胃王比赛的视频,比赛内容如其名,就是指定食物的种类,然后比吃得快。
个人最初接触到大胃王视频的时候,看的大多是霓虹的妹纸们,比如俄罗斯佐藤、正司优子、安吉拉佐藤、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木下佑香等等。当时的内心os是:咦,为啥我们没有这种类型的视频嘞?
然后呢,你也知道了嘛。
大多数事儿都是不禁念叨,没过多长时间wuli大天朝的大胃王吃播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蜂拥而至,什么密子君、朵一、KIKI、阿伦、甄能吃……感觉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要是放二十年前,我是打死也不信有人坐在镜头前吃吃饭就能赚到一把迷妹和rmb。不过相对于钱,我觉得大家更关注的是:为什么大多数大胃王不但有吃下四海八荒的肚量,还拥有苗条的身材?
大胃王能吃在于强大的咬合力&胃的容积,下面是一张大胃王吃饭前和吃饭后的对比图~肚子确实大了不少啊
多吃是可以循序渐进的把胃撑大的,可多余能量的消耗就没那么简单了。除了天赋异禀光吃不胖的极个别选手,其他人基本上把除了吃以外的时间都用在了运动上,毕竟燃烧脂肪才是多余能量唯一的正常出路。当然,有人走正道,也就有人走歪门邪道——催吐。(国内的不少大胃王可都是原来度娘催吐吧的金牌会员)
这些假大胃王先是暴饮暴食,然后再通过某种方式催吐,将食物全部吐出,以此省去运动环节。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但长期积累下来不但会损坏胃、食道、牙齿,甚至还会使得人患上抑郁症、厌食症。
虽然镜头前他们风光无限,但镜头之外,他们可能过着另一种秘密生活:对于自身体重的增长已经达到了恐惧的程度,以至于通过各种各样非正常的手段来控制、减轻体重,哪怕他们已经瘦的皮包骨。
比如:精准的知晓每一种食物的卡洛里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记性好,而是说他们仿佛患上了卡路里阿斯伯格综合征:不愿与他人沟通,只对减重感兴趣,不停地重复“吃了多少就必须消耗多少”的刻板活动方式,所以就慢慢记下了食物的热量
拒绝吃治疗药物,害怕因此增加体重
吃进嘴里的东西也不想吞进肚子里,只是嚼一嚼再吐出来:
就算好不容易吃进肚,也要疯狂的运动消耗卡路里,比如狂做仰卧起坐:
甚至就连茶余饭后的日常聊天都是如何催吐:
好吧,其实以上这些并不是偷拍了某位大胃王的私生活,而是来自于影片《骨瘦如柴》:
片中的女主艾伦,正是一位与厌食症抗争许久的老病号。
影片一开始,她就因为态度消极而被劝离了疗养院。
继母费了老大的劲儿才帮她又找到另一家治疗机构,俗称门槛治疗所。这里的门槛指的并非是厌食症倾向和患上厌食症之间的门槛,而是这些深度厌食症们再往前一步就必须进行插管强制治疗的门槛。
这家治疗机构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它并没有过于严格的管理政策,而是采用了积分的方式,吃饭、做家务、保持体重or增重都可以获得积分,并由此获取更多的权利,比如拥有电子设备的使用权、短期离开治疗所的权利等等。
这种治疗方式似乎效果不错,不少病友的情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比如:意外怀孕的梅根,为了将孩子生下来,正在循序渐进的给自己增加体重
为了获得积分离开治疗所,正逐渐摆脱厌食的安妮
还有几乎完全从厌食症的困窘中痊愈,想要尝遍Top100餐厅的卢克
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加,艾伦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是假象:想要生下孩子的梅根仍旧不能克制自己对于体重增长的恐惧,以至于在某次偷偷催吐过程中用力过大,导致了流产
看起来积极向上的安妮,实则在积分的同时,利用外出机会疯狂运动,而且经常半夜催吐,并私藏泻药。
还有看起来最正常的卢克,为了自己的舞蹈梦想,不得不不断的说服自己去恢复健康。这样的行为虽然使他自己慢慢恢复正常体重,但与此同时却是坠入另一种偏执的深渊:
艾伦自己也是一样,因为家庭的牵扯,还有自己的粉丝因为自己而自杀的事情都让她不断地陷入“厌食”甚至是“厌恶自己”的窘境之中。
这部电影的评分不算太高,豆瓣只有6.4分。
不少人把原因归咎于,女主瘦的实在太美,容易起到反向的引导
但不得不说,导演将镜头对准“厌食症”这一类人群就值得鼓励。虽然我们道听途说了许多厌食症的事情,但并没有人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和情况。
在表面上来看,他们似乎是在纠结于吃与瘦
但实际上,这是在生与死之间的犹豫和纠结。厌食,不过是极力逃避某些事情的一种手段。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救赎从来不是把他们的嘴掰开,喂他们吃下东西;而是让他们逐渐放开自己面对那些曾经逃避的问题、逐渐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而除了这些厌食症患者,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安排也很有意义。
一个话多但实际人不错的继母
她不断地责备艾伦生母对于艾伦的抛弃,同时又和继女小心翼翼的相处,并用尽自己的方式接近、试探她。
一位曾经精神崩溃的生母和她的同性恋人
她们自己就已经自顾不暇,对于生病女儿的颇感无助
还有继母的女儿,艾伦的妹妹
她把她当做亲姐姐,希望艾伦能够永远活下去,能够真正做一个像样的姐姐,而不是让人回想起来只有晕倒、住院、犯病这些可怕的词汇。
当然,还有那位一直被提及却从未现身的父亲。
虽然现实中患者们不一定有如此复杂的家庭关系,但这些人物的关系与特征却让一切显得十分真实。尽管原生家庭已经四分五裂四分五裂,但家庭关系中的每个成员都深爱着艾伦,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帮助的她,想要将她拖回正常人的生活。
但如同上文所说,除了自己没人能解开这道谜题,有时候太多的爱反而变成了累赘。影片以此,又一次描绘了厌食症患者们的绝望又渴求的心理状态。
其实看了这么多,你也知道了,这些假大胃王们不过是我们文章的一个的噱头,真正的厌食症患者显然与其截然不同。希望你看过这部电影之后,能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了解。
我几乎是含着泪看完了整部电影,在结束以后哭的不能自己。
曾经我也在短时间内体重急速下降,脸颊凹陷,仿佛老了十岁,而我的家人却是质问我是不是偷偷背着他们去做了医美。
那时候我不需要吃东西,没有饥饿感,没有困意,整宿整宿地失眠,只睡两三个小时也能够一整天保持清醒,对外界的一切感知都格外清晰,却没有人知道你出了什么状况。
我必须得承认,像影片中的伊莱一样,我喜欢那种感觉,我感到兴奋和沉默,冷静,抑制。
只是并没有到那种必须催吐,疯狂运动的地步,我只是吃不下任何东西,直到我意识到再不吃东西可能会影响我学习的时候,我才每天点一顿饭,吃两口,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我感受不到生命的流逝,但我害怕流逝。
电影中伊莱的妈妈说:“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我接受了,但我爱你。”
而在我最绝望的时候,我的父亲对我说:“你不需要功成名就,也不用出人头地,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你平安,开心,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那一瞬间,如同伊莱起死重生一般似的,我释然了,我庆幸,我还活着。
我去接受生活,接受世界,接受他人对我的关心。甚至在出现我的卢克的时候,我接受了他的靠近,即使他最后也还是离开了。
他们把我从泥潭中一点点拔起来,不,应该说我选择了伸出手,好让他们抓住我。
伊莱也是,最后她伸出了手。
我能够接受这个世界上正常人的比例大大高过于我们,所以即使对6.8评分感到失落,我也只能给上五星,表达我对它的敬意。
因为影片直击我的内心世界,仿佛又让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而我可能天生残留着一些病态,还想着再回到这种状态。
或许明天?或许后天?或许更久以后了。
最后我想说,如果不能接受我们的想法,也请做到尊重,你改变不了我们,也救不了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自愈。
多一点善意,也许就是给我们多一点活下去的理由。
“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仅个人看法,如有异议,恕不接受反驳。)
人们是如何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的呢,要直角肩,要a4腰,要铅笔腿,要反手摸肚脐,要锁骨放硬币。 对生活的厌倦常常来自于对外貌的焦虑,没有饱满的额头就留了十几年的刘海,没有挺拔的鼻梁所以化妆必须修容,眼睛很大了但还要想方设法调整双眼皮弧度,是O型腿所以衣柜里从来没有短裙…好像永远不完美,永远还要更美。 想到到8岁的外甥女吃饭的时候说“不可以吃了再吃会变胖”的时候,想到自己最近胖了十几斤所以开始焦虑的时候,觉得真是,愤怒又悲哀。
讲了一个挺少人讲过的故事,然而却很肤浅,没有深挖的力度。剧本如白开水,主角的人物形象也没有立起来,平淡无奇。看完之后就会发现对厌食症根本没有更深的了解。还有这根本可以找一个真的厌食症患者来演吧,何必苦了女主,还要她去减重。谁说大洋彼岸烂片少阿,kill time 3.0
再美的女孩瘦成皮包骨也会不美
这片儿就拍给我看的——我用食物秤和儿童餐具吃饭,日常生活里谁让我多吃一口,我立刻以眼杀人,社交饭局几乎没有,因为讨厌一群人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当年嫌弃我是个小胖妞儿的男孩子长大后都娶了胸巨大一看就会生养的白胖妹,他们看见我就说你太瘦了,我心里只有一句操你妈。
平平淡淡,不过氛围还蛮契合这故事。台词情况来看,受众定位以青少年为主。
母亲喂奶那段,真的被深深触动了,也许本片并不只是给厌食症患者看的,应该是给所有厌倦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人看的。
"People say they love you. But what they mean is they love how loving you makes them feel about themselves. " 3.5
该给那些一百来斤还天天嚷嚷着要减肥的姑娘们好好看看。
就美国人的单调食物不得厌食症才怪
3星半,你的勇气,就是你不断咽下的一小块煤炭。作为独立电影来讲,毕竟根据真实经历改编,整体还算不错,前半段略平,后期逐渐发力,喂食那段确实心酸,最后的幻象更是值得称赞,脱胎换骨般。莉莉柯林斯真是瘦到让人心疼,基努不再追杀倒成了大胡子心理医生,末尾曲follow the sun 不错。
三星半,关注厌食症群体,仅这一点就足够吸睛,尽管过程并没有预想的那样跌宕起伏。开拍前导演对Lily讲不必要减重,但为了融入角色她还是在营养师的辅助下减去不少体重,因此也才有了片中骨瘦如柴的视觉效果。而导演和莉莉·柯林斯本人都曾有过厌食症经历,因此看似平平的剧本其实非常具有可信度。
——看到评论里有多少不懂装懂人在瞎bb。这年代了,能理解3p和SM的人比能理解ED的人多多了。这并不是什么完美的电影或者纪录片,但是至少做到了普及知识之类的努力。看到某些情节时还是可以哭成狗的。尽管那个男主角真是雷人……额。加百合情节进去会好得多不是吗啊啊啊啊!
最后收地也太仓促了吧。
题材值得关注但又讲得太浅。
个人觉得应该在东亚地区多播放一下。经常看到一些欧美女演员的照片瞎评论说胳膊粗腿粗脸大的。。。而且基本都是女性。豆瓣相对来说都是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群体了,还是这么狭隘。对东亚地区病态的审美真是无语了。
想想为什么评分不高也是有道理,毕竟大众对于厌食症,对于心理治疗还是比较陌生。影片其实是拍摄的比较专业的,两位治疗师做的都很不错。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女主的妈妈对女主说:如果你选择死亡,那我也能接受。我会想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的决定。不过结局是有点仓促,是不是导演会考虑拍个2?
表演还是不太理想,对进食障碍症群体的描绘不够饱满,算是比较肤浅的教育片,成人(心智)没必要观看。
谁不愿意享受食物的美好,如果不是世人的眼光有谁愿意绝食,我就胖我的。这种话也就说说而已,作为一个渐渐在吃上面越活越清心寡欲的人,我只想说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keep it
得饮食失调的多半都是女孩。为什么?这个世界对女孩们太残忍。长得胖,腿粗腰粗,长得黑,性格男性化,随便拿出来一项都能被别人嫌弃。有过类似女主的经历,节食嚼吐闭经过量运动,肚子空空的才能让我找到一丝安全感。戳泪点的一幕是妈妈看见女儿已经瘦得不成人样而嚎啕大哭,跟我妈当时看我一模一样。
剧情一般,主要是关注了厌食症群体,不过 Lily 出演照常5星。
知道自己是变态就是一发不可收拾,爱上这样的自己,是病态,又如何。后半段哭得我一塌糊涂,看着镜子的我,身同感受,硬币圈的手臂谁没有,献给正在增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