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玲玉,中国早期著名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中山县人,1910年出生于上海贫寒之家。6岁时父亲病故后,就随母为人帮佣。1926年,因处女作《挂名夫妻》,踏入影坛。此后,她先后出演了《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小玩意》、《神女》、《新女性》等一系列进步电影,以她朴实、细腻和传神的精湛表演,成功塑造了各种饱受苦难的中国妇女形象,尤其是在《神女》中,她把一个品格崇高的母亲与一个地位卑微的妓女奇迹般地融合为一体。这种出神入化且震撼人心的演技,确立了阮玲玉在中国电影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可惜,事业功成名就的她,在感情上却一塌糊涂,一生之中爱上的三个男人——张达民、唐季珊、蔡楚生,或无赖、或自私、或怯懦,没一个靠得住。“红颜自古多薄命”,1935年3月8日,阮玲玉服药自杀,这位中国电影默片时代的巨星陨落了,留下“人言可畏”的一纸遗言……
《神女》的导演吴永刚称赞说:“阮玲玉是感光‘快片’,无论有什么要求,只要向她提出,她都能马上表现出来,而且演得那样贴切、准确、恰如其分。”阮玲玉演出的电影都是默片,有一个经典的表情,侧脸似乎对着天边的一角,明明在微笑,却流露哀婉悲伤。那是将自我的不幸和角色融为一体的阮玲玉真实情感的瞬间流露。
电影《阮玲玉》向观众展现了默片年代一代巨星的短暂而璀璨的一生,同时这部影片应该也是向老上海影人的致敬。整部《阮玲玉》中的“历史”一半由摄制组成员之间对话表现,一半由张曼玉等演员虚拟演出,穿插着黎莉莉等老电影人的现身说法。
香港目前最出色的女演员张曼玉(应该说在华人女星中也是最出色的)因电影《阮玲玉》而与一代巨星结缘,在关锦鹏蓄意制造的迷离布局中,两人的身份界限变得模糊而混淆。
很多人知道扮演阮玲玉的张曼玉因该片而横扫国际、国内电影节各大奖项,甚至她自己也坦言她从这部影片开始学会了如何演戏。却鲜有人知,那时的张曼玉戏外也刚经过一段宛如影片中女主角阮玲玉一样的人生低谷。
张曼玉曾经惆怅地说,她与导演尔冬升就是一出文艺片。尔冬升之前,张曼玉的男友不是发型师就是设计师,两人在1987年9月20日她的生日宴会上邂逅,3年后却因他的大男人脾气而分手。和尔冬升分手后,她始终在不断恋爱,偏偏拍《阮玲玉》这一年,此前认识的男友在杂志上公布了署名“死鱼”的张曼玉写给自己的数十封情书。别字夹杂,终生难堪,甚至被导演王晶在电影《爱在娱乐圈的日子》中拿来嘲讽。但正是这种刺激,使她由此悟到了“人言可畏”的要义,一下子懂得如何用手势和眼神表达女性的隐忍和矜持,所以才有了电影版中神似大过形似的阮玲玉……时隔多年年,该片导演关锦鹏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阮玲玉》这部电影的评价是:“《阮玲玉》不可能重拍。它就是那一部电影。不可能说换个人、换个时间,再来一次。”
其实一直在想,到底究竟是阮玲玉造就了张曼玉的多,还是张曼玉成就阮玲玉的多?
梅艳芳当年不经意地退出了影片《阮玲玉》,让张曼玉得到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而她也把握到了。因为《阮玲玉》,张曼玉不仅成功甩掉“花瓶”称号,还为她赢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芝加哥、日本、香港和台湾在内六个“最佳女主角”奖项,同时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电影节中封后的华人演员。毫无疑问,一部《阮玲玉》为张曼玉的演艺事业铺开一条通往辉煌的康庄大道。
同时,反过来说,张曼玉的成功,不仅让我们这些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后辈熟悉了阮玲玉,更把阮玲玉带向了世界。在曾举行的第29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阮玲玉》的2005年数码修复版被作为开幕影片,我想组委会考虑更多的应该是电影《阮玲玉》本身的经典性,或是因为张曼玉,亦或是阮玲玉……
如果说是在《阮玲玉》中,张曼玉就是阮玲玉,阮玲玉就是张曼玉;然而脱离《阮玲玉》之后,她们什么关系也不是。阮玲玉与张曼玉,前者是一个美丽传说,而后者则愈显妖娆……
记得那是小学的时候,在外婆家的火炕上,某个介绍电影的纪录节目,张曼玉一身素衣走在深暗的走廊里,身后是指指戳戳的妇女们——她是不应该有的那么悲伤,那么肃净。指指戳戳的妇女才是生活,而她是个魂魄飘错了时间地点。
突然,她啪一下转过来,试图做一个狠狠回击的眼神,或是说出一句能令妇女们赧颜的话。可是她不能够。
阮玲玉的故事——不得不说——其实并不悲情。充其量,就是比较现实。放在其他女明星甚至女人身上,应该不至于死。从张达民出场开始,就是个很张恨水的故事——少爷看上老妈子的妙龄闺女,被家里发现,老妈子和小美女被逐出家门,少爷情意绵绵地给母女俩找房子,支付给她们生活费安家费……这一过程十分顺畅,并且也看得出来,张达民对阿阮并非没有真情。至于后来同居在一起,就更是顺理成章,虽然这话不甚好听,但逻辑成立——人家少爷是花了钱的。
至于后来张达民沉迷赌博,不再有钱供养阿阮母女,也是情理之中。所谓纨绔子弟,离了家里的扶持,多半是烂泥一滩。
当然,后来的种种,张达民的所作所为确实为人不齿。然而他的角色设定是个落难的少爷,过不了苦日子的。别人可以去拉洋车,他不行。别人可以去跑单帮,他不行。他既拉不下脸来,也没那个头脑,所以阿阮一红,他就计上心来。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精明”人多半都没有什么廉耻,不到那个地步上,谁也不知自己会不会比张达民更胜三分。
电影里有一折,是勒索了阿阮的张达民兀自在铁轨上走来走去,天色渐暗。当年的吴启华细胳膊细腿儿油头一梳,的确十足的小开样貌,但是清清瘦瘦也有些惹人怜。少爷当年是有真情的,但是人世无常,有时候人就是如此看见自己向更黑暗处驶去,无能为力。
大概是我尺度太宽,也大概是我对电影中的这一幕印象太深刻。总之我并不以为张达民是个肠穿肚烂的坏人——他不过是个落魄的公子罢了,没有钱,也就顾不上什么情谊。
那些欣赏和提携过阮玲玉的男人们按下不表。之后是唐季珊登场。即使在今天,女明星跟富商的组合都是为世人所看好的,并且频率超高。这几天我看《失乐园》,凛子去参加书法颁奖会的时候,久木坐在观众席上,望着盛装云鬓的爱人,看那些男人们蜂拥在她身边,心里暗爽——因为只有他知道她最私密的模样和心情。大抵男人对女明星的占有,也可剪一剪边角,归入此类。
有一句话经常被引用“去了解一个男人,而不要爱上他;去爱一个女人,而不是试图去了解她”。唐季珊是既有风度又有阅历,钱大把大把揣在口袋里的男人,他了解所有的女人——只要他想;但他不爱任何一个女人。唐季珊刚开始频繁带阮玲玉出入舞池时,刚刚被唐始乱终弃的张织云写信给阿阮说:“你看到我,你就可以看到你的明天。”但沉浸在新恋情里的阮玲玉是不管这些的,况且谁会听一个旧人的话呢?
阮玲玉搬进了唐季珊为她准备的大房子。
按说唐季珊对阮玲玉算是有情有意——无论是她的住处,她母亲的生活费用,还是阿阮养女小玉的教育费用,他都承担下来。当然,当时的阮玲玉是全国男人的梦中情人,一蹙眉就能牵动多少男子汉屈膝来逗她一笑,所以唐季珊大概以为这真是又一桩成功的买卖。
关于阮玲玉跟唐季珊在一起的时候究竟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证实。只知道大概他不专一,或者不够用心对阿阮。女人都应该知道,只要身边的男人给足够的支撑,再彪悍的EX总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所以张达民再蹦得欢,未必至于让阿阮寻短见。至于坊间又流传说当时本来可以及时把阿阮抢救过来,但唐季珊为了顾及颜面封锁消息,于是绕道去距离更远的私人医生处抢救,以至贻误了时机;又有说那封著名的“人言可畏”根本就是唐季珊伪造的,因为真正的遗书中写了好些他的不是……个中真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非要说阮玲玉25年的生命里还有第三个男人,那就是蔡楚生。我们可以说,如果当初蔡楚生挺身而出,英雄救美,哪怕暂时跟阮玲玉暗度陈仓,大概她也不会死——可是那然后呢?阮玲玉在困顿时候去找蔡楚生私谈一事,足以证明唐季珊与她并非心在一处。如果当时的场景真如电影中所反映的那样,那蔡导演的表现也无可厚非:第一,伊与唐季珊虽然未婚,但毕竟是尽人皆知的情侣,且同居一处,无论于名声于私交,总是不好的;第二,蔡楚生与阮玲玉之间已经有了爱情吗?
女人很爱犯的错误,有两个典型的。首先是哪怕自己相处了也犹豫的,一旦大家都说不合适,她反倒激进起来,情比金坚地要与之在一起了——跟唐季珊的开始,对张织云信里的警告嗤之以鼻的阮玲玉,就是犯了这个错误;再有,一旦在一种男人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马上以为另一种男人一定能给自己幸福——现在很多姑娘一失恋就嚷嚷着“找个老实男人嫁了得了”,正是这一种。
替蔡楚生想想的话,他的确不能也不该应允什么。人是很脆弱的,没有人有义务一定要拉谁一把。
之后,阮玲玉就犯了第三个错误——没有人与我站在一起,不如去死。
从生前身后的种种迹象来看,阮玲玉并不缺少朋友甚至死党。所以情感本来可以有倾泻的渠道,但作为一个以悟性见长的演员,她的心思一定更细密敏感,对疼痛的感知力更强,这是一定的,因此寻死一事就很说得通。又可看出阿阮是很重感情的人——没有一个靠谱的男人,世界就至少坍了七分半,而她当年不过25岁而已,其实如果愿意走下去的话,是可以想见的会好起来。
阮玲玉死后,不知是出于道义,还是出于愧惭,唐季珊为阮母养老送终,并始终资助其养女小玉完成学业。但又有说阮玲玉怨念极强,以至于唐季珊的生意逐渐败落,而张达民更是恶疾惨死……我虽不说自己不信鬼神,但在当时的乱世下,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也没甚好惊诧。
唐季珊的作为,后人自然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好,毕竟出了钱;也有人说他不好,不然阿阮也不会死……关于出钱这件事儿,是男女之间很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从来就是笔糊涂账——比如张爱玲胡兰成那一对儿,开始的时候,公务员胡兰成看了张才女的文,就又是写信又是登门,这其实很像网友见面,颇为不正式。但因为有才华的人总是带些方外之人的气息,所以可以忽略不计。二人几乎可以断定是一见钟情的,见面时的陆离暧昧在《滚滚红尘》里很有些细致的描摹。
第一次见面,张爱玲送胡兰成下楼,说了那句著名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然而她终于没有慈悲到底。
有些可考的桥段,我有些懒得考,总之是在什么书上看到——即张爱玲或要逃去香港,或有别的急用钱的时刻,胡兰成速速就提了一箱子钞票来送她。但凡对两人恋情有任何怀疑的女人,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一定是铁了心要跟这男人一辈子的了——钱在这个时候,价值可以放大一万倍。
至于护士小周、房东太太和后来的这个那个,彻底让张爱玲寒了心。她千里迢迢去探望胡兰成,与他寒暄了一上午,直到胡当时的女人回来了,胡披头便与那女人说:我胃痛。张爱玲登时明白,他的心已不在自己这里,她成了一个外人了。
于是张爱玲也不再慈悲,而是直接要胡兰成做个抉择。但胡兰成却坦坦然不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认为并没什么可拣择。这一折,用出世些的角度想,是胡兰成的个性使然;然而站在张爱玲或任一女人的角度上,都会很想劈头盖脸暴打胡兰成一顿……《滚滚红尘》中的林青霞探了落难的男人回来,听闻他从前昵称她的话,用在旁的女人身上了,就与好友说:良心都让狗吃了。
在那个时候,我相信张爱玲是不稀罕那一箱子钞票的。男人爱你的时候,沉默都是爱意;不爱你的时候,连钞票都只是钞票罢了。
大学时候我买了胡兰成的《禅是一枝花》,断断续续读了很多年。后来胡兰成在大陆出的所有书都买齐了,都是断断续续在读。《禅是一枝花》里解公案到三祖僧璨大师的《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我不知下笔到此处的时候,胡兰成心里在想些什么。
写于2010.10
电影《阮玲玉》讲述的方式很特别。将演员(张曼玉、刘嘉玲、吴启华、梁家辉)现在的访谈和阮玲玉时代的故事穿插起来。我是说不出它的精妙,但是这种办法让我更加贴近了角色本身是确凿无疑的。
同时我觉得影片最精彩的在于演技二字。演员演演员,估计不是更加本色出演,反而更加困难,更加需要细加揣摩。不论别的角色,阮本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蹙眉和微笑都是在挥霍气质,而且是在不断地满溢出来。这种旗袍角色远远高于了《花样年华》里那个每天去买早点的摇曳的身姿。
《三个摩登女人》片场的那段戏让我回味了很久——上楼,回眸,微笑,开门,静默,递包,对话,脱去外套,抹去口红,交出一个眼神。再加上周围人的反应,尤其是陈燕燕发话又被导演压下的细节。全都是将当时阮的人物地位烘托到了一个绝妙的位置。
基本上阮每个小段子的精致程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关锦鹏的用心和张曼玉的才华可见一斑。
(很讨厌那种硬要将张和阮比较出孰高孰低的说法,对于阮的理解,如果没有张,大概没有多少人能清楚。这部电影说是属于阮,但我觉得更多属于张的,因此从中根本无法分析)
如果让我写长影评,我最不愿意提的就是剧情。并不是说剧情乏味空洞,传记电影拍的便是历史嘛,而是因为这种旧时代的悲剧实在叫我想想就一身鸡皮疙瘩。要是当作一个话题来写,一般不是走向五毛党和谐式,就是走向臭文青的那种“莫名”情怀了吧。
http://ame-go.blogbus.com/logs/34357738.html阮玲玉(1910-1935)自杀时25岁,正值芳华。正统的观点说她是被社会逼迫而死,鲁迅也为她写了一篇《论人言可畏》。是的,社会舆论给予一个锋芒毕露的女人的压力是庞大的,但存活在这般纷扰的闲言碎语中,阮玲玉选择了自杀,偶到宁可认为是她用付出生命的代价做出的最后抵抗。
讲起当年的女影星,电影皇后蝴蝶,王人美,陈燕燕,白杨,阮玲玉,周璇,有的长寿如陈燕燕,白杨,有的过早离世,如阮玲玉、周璇,相比之下,确是早死了的更易留名吧……从这个角度讲阮玲玉的死是一种对社会的抗争也并不牵强吧,毕竟她的死震荡了当时的影坛,并一直持续震撼着偶们这些现代人的心。
关锦鹏问张曼玉,如果你是阮玲玉你会自杀吗?张曼玉说,谣言的可怕是不分时代的。不过我连让他们觉得我不开心的机会都不会给,更不用说为他们自杀。
《阮玲玉》拍摄于1992年,彼时张曼玉只是有点小名,当关锦鹏告诉她阮玲玉最初拍摄的都是些歌舞电影中的性格受限角色时,张曼玉说,那岂不是同我很像?不过,谈起相像偶倒想起另一个人——周璇。
周璇(1920-1957)小了阮玲玉十岁,她初拍电影(《美人恩》1935)正是阮玲玉香魂俱陨的时候。说阮玲玉演歌舞戏,大概是说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从鸳鸯蝴蝶派到武侠片到古装片等一系列类型片,但阮玲玉16岁即考入明星电影公司,明星的这路戏还是比较少的,不过拍红的几部也都没有阮玲玉,主角都是蝴蝶。但周璇确是真正从歌舞剧社入行的,偶一直怀疑她究竟是个怎样的能人,十五岁始拍电影,但此前已经是个歌舞剧界的明星了,甚至也是唱片界的金嗓子了。一比较两个早熟的女星,说到起步的艰难,说到谁更“戏子”,那倒是周璇了。
阮玲玉与周璇都有个悲惨的家庭,一个自幼丧父,一个被人收养,但却又幸运地都拥有一个支持她们的母亲,支持她们上学,考影校考剧社。
在那个年代,如果女人不互相扶持,男人是不会支持你站起来的。阮玲玉在遗书中说,我很悔悟不应该做你们两人(张达民,唐季姗)的争夺品。在周璇去世(她是精神抑郁而死)的前一个月当记者再度询问她的恋情时,她说了一句古语,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蔡楚生拍的《新女性》正是一部揭露流言之罪的电影。拍摄的起因是当时的女演员艾霞因被舆论攻击而自杀,蔡楚生想用阮玲玉来演绎这样一个故事,抨击时下不道德的传媒业。却不想上映后不但影片遭禁,被逼剪掉关键镜头,而且阮玲玉也因此深陷媒体轮番的毒舌之斥。大肆丑化她与两个男人之间的恋情,指责她自身就是一个不道德的妇女。可以说阮玲玉的自杀,《新女性》是一个楔子,而本意并非如此的蔡楚生再遇女星的自杀,不知是何等的滋味。
在蔡楚生的另一部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由于过于真实的展现了进步人士的堕落过程,在文革期间被批判,片中的两位女演员,上官云珠和舒绣文都被先后逼迫而死。上官云珠还出演了另一部被批判的优秀影片《早春日月》,她饰演的角色文嫂被巷子中的流言击倒,投井自杀,而上官云珠却是在文革审讯小组的红色斗争恶言中万念俱灰,跳楼自杀。
在旧时代,阮玲玉的死是受了男权社会的玩弄,到了新时代,上官云珠的死却是政治社会的牺牲品。那么在当下这个社会中,在张曼玉说的人言可畏不分时代的当下社会,偶们看看什么样的人因此寻短。想了很久,只想到张国荣,和生不如死的阿娇。对比之下,竟有些想笑。如果说张国荣因为同性恋的弱势群体不能被人接受的话,尚是可以理解的,那么阿娇因为当年很傻很天真被打入冷宫就有些意思了。
关锦鹏说三角恋甚至多角恋实在是很平常的事,但因为她是明星,那就是丑闻了。而现在的尺度是无数角恋都不能构成多新鲜的八卦了,不过还是那些寻常事,同性恋与口交,却又形成升级版的人言攻击事件了。当然,这一方面证明现代人的八卦水准提高了档次,但更直接的体现人,尤其是名人,在这个社会的立足不过是建立在一张又一张薄薄的嘴唇上罢。
「她把人生活的太认真了」……才25岁,是的,再老一点,也许会渐渐明白,人生是不需要那么认真的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只贪点儿依赖,只贪点儿爱,千不该万不该,芳华怕孤单。阿阮总是笑得如花朵绽放,总是独自一人徘徊。只是让秦汉来演唐,让人无论如何都讨厌不起来。
张曼玉啊,就如高楼处的一个回眸,妩媚风流而美不胜收。
蝴蝶儿飞去心亦不在 凄清长夜谁来拭泪满腮 是贪点儿依赖 贪一点儿爱 旧缘该了难了换满心哀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辛酸难捱 天给的苦给的灾都不怪 千不该万不该 芳华怕孤单 林花儿谢了连心也埋 他日春燕归来身何在 怎受的住这头猜那边怪 人言汇成愁海
"要想你救我 除非你不是你 我不是我"
阮服毒自杀前,跪在熟睡的唐季珊面前,问:“季珊,你爱不爱我?” 我忘记你是张曼玉。
阿关视角误不误导另说,Maggie始终做作了一点...阿梅来演会不会更好?
阮玲玉最中意那种无语问苍天的表情、穿的很密实却骚在骨子里、坐在桌子上抽烟姿态是在反抗,只是力量太薄弱,只能从眼神中看出来。唐季珊年老时在台湾的路边卖香烟、张达民36岁在香港死于肺炎、蔡楚生,新女性。费穆,香雪海,尼姑,原影片失传。张曼玉自有一分笃定从容,阮玲玉则楚楚天真得多。葬心
张曼玉是在演张曼玉,而不是阮玲玉。现在看来,演员讨论的片段放在末尾或许更好,而葬礼那几段的剪辑也给人混乱可笑的感觉。
张曼玉演出别样的美丽与哀愁。“她把人生看得太严肃了,每当她饮到半醉,她总要问别人,我是不是个好人。”
故事片和纪录片穿插的很不一样的传记片,导演故意不想让观众那么“入戏”吧,看完感觉很像跟着一群演员进了一间很大很逼真的图书馆查阅了很多珍贵的默片资料。张曼玉真的还是有点肉好看啊!另外大家是不是都没看到尔康的cameo,哈哈哈!
拍得很上海,真难得,长恨歌跟它比基本不是人
竟然是第三遍重看了,依旧四星半。多重嵌套结构出入时空,虚实结合,人戏难分,古今一样的十分唏嘘;众人围坐香消玉殒的剪辑,毫无突兀,泪意充盈。临终一句”你爱不爱我“,她不无留恋地忘了一眼客厅然后关灯,像是回望整个短暂而悲苦的人生,片场几段难以自制的失声痛哭让人揪心。银幕上千姿百态的她,终究柔顺且企望爱的安全感,死又何惜死又何惧,不过是人言可畏,接连念了几遍是对冷酷世界的最终告别。未过多纠缠八卦细节,新旧作品对比,空间感的延伸,镜头考究,光线细腻。最喜欢的几场都和蔡楚生有关:1、拍集体照时他回头微微一笑;2、邀她拍戏的楼梯上,她犹疑着来回上下来几次;3、他俩关于“蹲”的谈话。在她极为有限的生命欢乐中,这段微妙的感情可能是最接近光明的存在,但又有何用,这也许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我一死何足惜呢?不过是人言可畏,人言可畏。半纪录片的拍摄,戏中戏,张曼玉把阮玲玉诠释得很淋漓。阮玲玉在演各种女子,张曼玉在演阮玲玉,而我们这些银幕前的人,又在演谁的人生呢?不过都是一台戏。。。。
这是我非常喜欢的电影,采访、原片与表演穿插,分不清是阮玲玉抑或张曼玉。阵容相当强大,可谓星光璀璨,张曼玉亦凭此拿下柏林影后。Maggie真直爽,那句“骚到骨子里”让人印象深刻。当她伏在唐季珊床头问:你爱不爱我?是十足的绝望,也让我对人言可畏四字重新认知。
何必回溯那么久远,你的风情比起阮玲玉,不遑多让。
张曼玉演活了阮玲玉,特别是她的神韵让我怀疑张曼玉是不是阮玲玉转世的。
“女人站起来,不代表男人一定要倒下去,大家可以一起站,这个世界够大啊。”
关锦鹏代表作,张曼玉获柏林影后。1.三线交叉剪辑:原片拷贝片段+黑白影人访谈+彩色传记演绎;2.暗调高反差打光,怀旧音乐,旗袍和布景,精致还原旧上海的氤氲氛围;3.曼玉外貌虽离阿阮远矣,神韵却至为相似,第二代导演的选角和表演出彩;4.戏中戏及模仿经典段落和老照片;5.传奇已逝,空余嗟叹。(9.5/10)【2021.6.12.SIFF上海影城4K修复重温】酒席上的亲吻、致谢与随后舞会上的狂欢与肆意起舞至为感人,将其与阮玲玉葬礼上各个导演的悼念告白交叉剪辑,更添叹惋之情。曼玉饰演的阮玲玉几次在片场拍完哭戏继续陷入痛哭之中,既是念及自己命运触景生情,又有入戏太深之因,关锦鹏便用间离手法时而让观众出戏——在事先揭露出的片场葬礼表演上,还再加上最后“曼玉透气了”的戏谑段落,够大胆。集体哼唱[大路歌]太耳虫了。曼玉独自在楼梯或门窗边的镜头不少。
张曼玉已经人戏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