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如果用五个字来形容的话、拍的“狗j8不是”!!!
这是我第一次差评一部剧、本来不想写的、但身为吃货的我、实在没忍住。
关于原作
转眼五郎已经陪我们走过了五季、只要五郎还能吃、这就是一部不会完结的剧、我们就会一直追下去、ps:菠萝~菠萝~菠萝~看样子白吃作者身体还不错、除了牙黄点儿、身体没问题。
大家为什么喜欢原作?
因为喜欢日本文化的人不在少数、因为我们看这部剧大半是深夜、因为我们都是吃货等等这些客观原因...
试问、要论美食、哪个国家能有资格与中国的饮食文化相提并论?去过日本的同学都知道、日本的饮食贵在精致与讲究、从器皿到食物、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当初也都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too young too simple、有时候、看着五郎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是不是特想拉他来中国试一试?
可我们为什么喜欢五郎?最主要的就是:“五郎诠释了一个饥肠辘辘的人该有的状态、那种狼吞虎咽的快感、大半夜给我们虐的不要不要的、你要是没有点存货敢看这部剧?”
而且我发现五郎越来越会卖萌、从动作、表情、到内心独白、简直忘记了他原来黑道大哥的身份。
(还有、这部剧的画质越来越.avi了、时不时会出现三十路、四十路美少妇...没想到他妈看个美食节目还要准备手纸...艹)
关于这部翻拍
我不知道看过原著的你们坚持到了第几集?我是随便看了两集之后、实在看不下去了。
除了BGM是原作的之外、还经常放不到点儿上,没有看出男主角对食物的尊重与渴望。
除了假装高潮的演技之外、你倒是吃完啊、跟观众玩切镜头?这点不得不说五郎是个敬业的演员、无论是不是自己爱吃的食物、拍摄的前一天都要饿肚子、为了第二天能有最好的状态...毕竟生活中没有那么多大胃王木下。
还有拍摄的手法、食物没有拍出那种让人垂涎的感觉、还不如我用手机滤镜一下拍的漂亮。
如果说这是一部翻拍剧、当然可以改编、可以加入自己原创的内容、前提呢?你必须用心。不过话说回来、这么喜欢剧情、干嘛不买深夜食堂的版权?
如果用五个字来形容的话拍的“狗j8不是”,编、导、演都没有用心、所以注定失败。
借用一位老司机说的话、“一天到晚想搞热钱、你们啊、你们naive!”
2 ) 看赵文瑄吃饭
文/公元1874
日剧《深夜食堂》和《孤独的美食家》已经走红多年,囊括了不止日本在内的大量亚洲粉丝,而且还接二连三的推出剧场版,以电影形式和观众见面。这套饮食题材的影视剧抓住了“深夜”、“孤独”等关键词,将“吃东西”这件人和食品亲密接触的事情,带给了观众一种疏离感。一桌丰盛可口的食物背后,是有故事的;而一个人去品尝一碟小吃,他孤独的背影里,或许又有着不为人知的往事。
于是乎,将人文关怀与美食美景联系起来,这种制作模式能赢得大众的欢迎,并不奇怪。而且,这一招我们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做过了。90年代我们华语电影其实也已经有过三套影响颇深的美食题材电影,分别是徐克的《金玉满堂》(内地片名《满汉全席》)、周星驰的《食神》以及李安的《饮食男女》。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三部电影都有混合其他元素,并非单纯的美食电影。《金玉满堂》有环保、黑帮、内地香港的文化冲突等等;《食神》则在糅合都市商战、市井文化、少林功夫和周星驰个人星途的反思同时,还把天神、算卦等“封建迷信”给加了进去,“人人都可以是食神”这句现在被用滥的经典句式也从那个时候开始了。李安的《饮食男女》是这几部电影里元素比较简单的,吃东西+中国传统家庭矛盾展现,但就是这么简单,艺术成就却是三部电影里最高的。因为在用吃饭做菜来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切入点,不但让国内观众感同身受,还能让国外观众在当年一片功夫片的猎奇中,用最接近中国人真实生活的方式,了解中华文化。而十多年后那部没多少人知道的《饮食男女2》跟李安没关系,属于狗尾续貂,不值一提。
巧的是,当年出演《饮食男女》的赵文瑄,在这次《孤独的美食家》里,担当成为男主角。这部电视剧根据日版改编,但完全本土化,并且按照每一季来进行饮食的地域划分。第一季的副标题是“台湾篇”,显而易见的告诉观众,这次要介绍的,是台湾美食。于是乎,在剧集里,我们可以跟随赵文瑄扮演的伍郎,去见识台湾的古早味、正菜以及夜市文化,了解台湾的美食,绝非内地满大街的“台湾大鸡排”或者“台湾手抓饼”那么简单粗暴。
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我们搞美食题材,总是喜欢弄得比较煽情。《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还挺正常,第二季就开始花大量篇幅描述主角们的艰辛生活,美食成了配角;《孤独的美食家》也没能逃脱这个宿命,赵文瑄的角色在片中吃东西,总会感叹许许多多。有的话的确算得上是至理名言,例如那句“有的人肚子已经饱了,但心里却一直无法得到满足”;但有的就是没什么营养的心灵鸡汤,而有的则是纯粹杀时间了……感觉主创还是不太自信,一定要把想告诉观众的道理事无巨细的说出来。其实画公仔不用画出肠,吃东西这回事,大众还是能够理解的。
标题的“孤独”二字,是整部剧集的核心元素。我们跟随赵文瑄的脚步,看着这位微博上卖萌无限的逗比大叔深沉下来,在吃各种美食里感悟人生,揭开他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便知道是演戏,但是还是有点意思的。毕竟伍郎所经历的一些人和事,我们在生活里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投射。而像他一样一个人孤独吃饭的,其实社会里已经越来越多了。从前在我家乡里,饭馆根本没有“盖饭”这个类别,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群人去点个四菜一汤来吃;而现在大城市里,盖饭几乎成了每家小饭馆的标配,因为节奏太快,上班族们大多数时候都是点一个盖饭,匆匆吃完,然后继续奔波。见见朋友也只能是周末时分。所以从这个角度,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孤独的美食家。
其实虽然是翻拍 但是更结合中国特色的食物 虽然是你原著有些不好 但是 不要因为一个语言上的东西吧 这个剧你说日语 分就没这么低了 这个剧更贴合我们中国人看 一直感觉 一种自己国家能出来比较治愈加美食的感觉 虽然是你原著有些不好 但是 不要因为一个语言上的东西吧 这个剧你说日语 分就没这么低了 这个剧更贴合我们中国人看 一直感觉 一种自己国家能出来比较治愈加美食的感觉
差评差评!什么玩意?食物出现的画面只有短短的三分钟(有吗?)居然还出字幕遮盖!!!吃相也毫无饥饿之感!拍这种罗嗦剧情片顺便偷《深夜食堂》粉丝咩?结尾跳那段狗屎是嫌我们还不够烦吗?不叫《孤独的美食家中国版》我才能原谅你了
我觉得还不错啊,至少有台湾风情,不像中国版的深夜食堂。
至少赵文瑄比鬼子那猥琐的长相好太多了 就是太多剧情了美食描述太少 表演痕迹太明显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赵文瑄,但是明显跑题了耶,美食明显不够啊!穿插了大量的题外音,可惜了。
一般出了本地就不对了
我也不是个始乱终弃的人 但这剧只能让我一集弃了 赵文瑄表情有点做作啊 乱塞什么亲情梗 好好讲美食不好吗 广告打的满天飞
先入为主,果然是庸人自扰的常事。就表演来讲,赵文瑄的确不算出色,虽说演得优雅气质,成熟圆通,却无法与老饕靠拢。不过,形象的确保持得好,看着顺眼多了。导演对于美食的尊重,貌似只保留在吃光这一点,真的是很需要进修。台湾的很多美食看着就感觉一般啊,我还每次都在除以五,算价钱,值不值
相比深夜食堂,已经好太多了。至少有真实的店名,也有菜的推荐,还有台湾本土的气息。虽然美食有时候并不美,大叔也是有点尴尬。
我感觉还行的,就是不能跟五郎比,一比就伤害了,跟隔壁大陆版深夜食堂比好太多了,回来补分
故事太平庸了
大哥,你拎拎清自己翻拍的是孤独的美食家还是深夜食堂好伐?说是孤独的美食家吧,一集32分钟,拍吃的的部分也就两分钟,吃一片肉夹一筷子白菜拨两口饭,就算是一顿了。说是深夜食堂吧,浮夸对白层出不穷,故事也完全打动不了人,你他妈老老实实拍点吃的是会死啊?
都说不如日本的五郎版,我倒是觉得除了配音很奇怪,中华美食和文化反而很亲切。少爷老了。。。。
不灵,重点放错,孤独的美食家:孤独,美食,两个点都没突出。配音太难听了。
虽然半夜看这个真的自虐。。。但是美食场景只有三分钟。。。还不如舌尖的水准。。。
1.感情表达刻意——第一集最后祖孙三代在厕所门口化解情感纠葛(背景音乐没能渲染出氛围)2.国版贪之过多,想把《孤独的美食家》和《深夜食堂》揉在一起,但头重脚轻,整体不够协调,故事的发展内在节奏没有调和自然
食物呢?吃相呢?食物描写那么点镜头 还能叫美食家?后面一半的时间赵叔戏份少得简直像领完盒饭了 还有那配音听得那叫一个难受啊 不是我不支持国产 你也要看的下去啊
赵文瑄演的实在好,编剧有bug
不知道没看过原版的人看会有什么感觉,我是觉得违和感爆棚,说是翻拍吧你加那么多剧情干啥,要加剧情你就拍深夜食堂啊,说是改编吧赵叔一直都在尽力模仿五郎的表情,配上台湾腔实在醉了,然后那个字幕,食物一出来就自动挡在中间是闹哪样!请尊重食物好吗!!一集三十分钟可看内容却不足原版四分之一!
怀着无比的期待,等来了这样的一部雷剧。吃的部分不多其实没什么,但是你特么为什么要用配音!嘴型都对不上!!为什么用这么多根本不会演戏的演员!群戏场面太惊悚了!!为什么食物和故事毫无关系!不能更牵强!!关键是,这样还好意思做广告?简直从头到尾都令人尴尬,赵文瑄叔叔对不起,1集弃。
好好的美食剧却被弯弯硬生生翻拍成了情感剧,简直是对食物的亵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