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本色》这部电影,真的是pua的鼻祖,或者说自古以来,就有人是这样活着的,只是我们没有拎出来。 女主,真的是可怜又可恨,又活该,又幸运,还任性。 她为了,不走寻常路,拒绝绅士名流的求婚,上瘾。 然后掉入了一个流浪画家跟寡妇情妇的圈套,只因为女主的表哥求自己的父亲给了女主一大笔财富。 看着女主被秃头画家老公恐吓,被他故意拌倒在地,然后仍然未能觉醒。 女主婚前,谁都看不起,婚后,一切以老公开心为至高原则,为此竟然求一直喜欢她的伯爵娶她老公的女儿,满足她老公借着她,往上爬的夙愿。 最后,表哥临死还是执迷不悟,希望能保全老公的颜面,而不去看表哥,还好有助攻,告诉她她的婚姻就是一个笑话。 老公跟情妇的孩子,整个电影看起来非常让人气愤,但是,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好白菜都被猪拱了。 画家,特别会吹捧人,结婚后,通过一个原则,那就是,你做什么事情,我不高兴,来控制限制女主。整套的控制术。 确实,女主没见过这样的浪子,新鲜,然后中计。 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可能是女主,因为,我们喜欢被吹捧。
When fate arranges well-planned masculine huntings for you, woman's generosity and virtue are just mistakes. Is there any alternative for women besides being appropriated by It or compromising with It? Campion empowers Isabel in her close shots of Isabel's face throughout the film. In the opening scene, the close shots exploit Isabel's passitivity as a statue. Isabel is captivated in her hopeful thinkings of the future yet she is in reality an object being gazed at both by the man and the camera.
But in the final scene. With her hands on the doorknob, the coziness and warmness at step's away, she freezes at threshold of home, domesticity, interiority and feminity, she turns around, fac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amera, the audience, the past that is full of traps. Campion examines Isabel's face with close shots, and Isabel too, examines the gaze with her eyes, the tension and indeterminancy in these shots cry out that there is no home that Isabel is obliged to return to, no man Isabel needs to partner with.
It's woman's gaze on another woman. A hindsight from 21st century to rescue Isabel. Campion did it well.
有点像我的写照。以前我就一副心高气傲的样子,不喜欢看长相,看长相太肤浅了。不要看对方财富,看这些太现实了等等。
结果被一个三无,没颜值、身高、存款的大叔骗了。当时还16岁,听他讨论天文地理,以及自己的独特之处加上独到见解。就觉得这个人很一般,我很有眼光他的灵魂很珍贵。
可是慢慢相处发现,他不过是个没什么正经工作口称帮他妈办事的26岁废材;不过就是个容易固执己见、不赞同他就发脾气的小度量男人;不过就是一个也想着世俗的车房,想利用我结婚生子,还美名其曰他害怕死亡想传承生命的骗子。
他一开始经常教育我,因为他年龄大,我小。我就总听他的,但是人本性是自由的,渐渐我成熟了我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他对我不赞成、不听他话的暴戾态度慢慢展现出来了。因为我爱玩,但是不想怀孕生育,有一次我就提议说:要不我做绝育手术吧。他就一脸嫌恶的说:既然你都不想生孩子,那我们还处什么对象!他曾经还说过:要不我花钱让你生育吧,什么的,还说这样他的孩子也有了个妈妈,代孕他孩子没有妈妈。妥妥的利用!
后来我和他分手了,很幸运我找了另一个男孩,虽然他是外国人长得很帅,和我没有一样的宗教信仰,或许我们也没有未来。但是他更珍惜和我的想处时间。我对爱情理解就是一段时间的陪伴,不管多长有没有尽头,如果真爱一个人就会珍惜和她相处时间不会想着必须有结果这样的事。显然我前任根本不爱我。
我也渐渐知道了,他那些所谓特别无非就是标新立异,思考一些忘乎所以的,看了点书嚼别人的思想吐出来给我听。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件事,假如一个人在你面前表现特别和独特之处,你要问他在什么领域取得过成就,他为他的思想做出过什么努力。而不是听他夸夸其谈。
如果一个人说他和你一样,总是表现:哇,咱俩是一种人啊!千万别相信他,也别相信有什么天造地设一对。无非是想假装和你是同类然后接近你再掌控你。我现在特别讨厌别人说咱们一样之类的话。。
也不要觉得外表肤浅,金钱现实这样的话。美它本事就是一种高尚,给人感官愉悦本事就是一种善事,美本身就是艺术。
而有钱的也代表他有赚钱能力,有给你好生活的能力和条件而不是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指望女生爱你 女生不爱他他就说女生现实拜金的窝囊男人。
亲身经历教育希望大家吸取。还有现在我就是喜欢长得漂亮的男生,有没有钱只要不穷就可以。毕竟女生得先有自己的面包,不要总想着靠别人,你依靠谁谁就会制约你。今年我17岁,还是学生,可能经历的有点多了。
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关于“淑女”的定义的电影,但是看完以后,我发现自己还是太狭隘了。
因为1996年的妮可基德曼的颜实在太美了,感觉一个时代的记忆实在是深刻。那个时期我也喜欢喜欢他的帅哥汤姆克鲁斯的颜啊,还有布拉德皮特……不能再扯远了。拉回来继续……
故事在一棵树下开始,也在一棵树下结束。这颗🌲,有着怎样的寓意呢?它见证了她天真烂漫的女孩时刻,向往生活中的机会和冒险,而不甘于嫁个有钱人而已的女孩儿。那个时候的季节设定,也在春天。然后又在冬天,见证了她历经痛苦后的时刻,从为了钱而娶她的丈夫身边回到英国,送走了深爱的表哥拉尔夫的伊莎贝尔,再次在树下遇到告白,古德伍德,虽然嘴上说着摆脱他,但实际却无法抗拒他的告白,最终跑向“家”。
伊莎贝尔的青春/向往/梦想,让梅尔夫人充满羡慕,因为“还有生活在等着她”,反观她自己,自觉“最精彩的过去了什么也没得到”,“没有丈夫,没有孩子 没有财产 连自己的房子都没有”,曾经的雄心勃勃现在看起来也是一场荒唐。但是为了她和情人奥斯孟德的女儿潘茜(能有一个好的生活,遇到一个有钱的丈夫),他们联合起来合谋了伊莎贝尓。天真的伊莎贝尔奥斯孟德的“尽量保持安静”“不去担心不去奋斗也不去努力”的计划而感到“高贵”,为他游刃有余的“我深深的爱上你”而被“魇”了,为“爱情”嫁给她,带着她厚厚的财产。
不得不提的是,在得知她选择了奥斯孟德后,在马厩里找到饭都吃不下的拉尔夫后,他们之间的对话。拉尔夫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奥斯孟德的为人“狭隘自私 自以为很了不起 是高品位的化身”,“一个毫无生气的 残落的 艺术爱好者”。可是蒙蔽了双眼的伊莎贝尔却认为拉尔夫完全看错了,她认为奥斯孟德虽然“确实没有地位不富有 没有头衔荣誉或者财产“ ,但她认为这些不是渺小而是伟大,并认为他有“一颗最温柔 最善良 最欢快的心灵”。当局者迷的女人啊,不能听取旁观者的意见的女人啊,容易被迷惑的女人啊。这些都是一个女人容易犯的致命的错误。这里拉尔夫为她设计过的那个目标,我也想记录下来,可以给养女儿的父母们一个参考,实在是一个择婿的好标准,“你要找的男人 应该拥有 更活跃更豁达更自由的性情”,一定要教会女儿们的择偶眼光,不要屈就。
在潘茜的婚嫁选择当中,伊莎贝尓逐步认清了丈夫的真面目,他不是爱自己,只是爱着她的财产。一开始并不想表现出自己不幸福,但是她的脸上和举止却写满了改变,写满了冷漠。女人啊,幸不幸福,不需要语言,只需要一个勉强的表情和仓促的脚步。更可怕的是她知道了梅尔夫人和奥斯孟德的合谋及潘茜的秘密,这让她完全看透了丈夫对不让她离开罗马回英国看望病重的拉尔夫的真正原因,并不顾阻挠的回了英国。
在拉尔夫的床前,他们袒露了真心,毫无希望的爱着伊莎贝尔的拉尔夫啊,才是能真正站在她的角度为她考虑的心爱的人。拉尔夫 认为伊莎贝尔应该留下来。“痛苦很深 但是他会过去的而且正在过去 ,但爱情永驻”。不知道这一次伊莎贝尔会记住并听取拉尔夫的意见吗?
那个站在门前打开门之前的一个回头,是看到了什么?留下来开始新生活的勇气?白雪茫茫的一地苍茫?还是相信“爱情永驻”,走向爱着自己的古德伍德的决心?这个回头,眼神里蕴含的深层意义,我想确实是一个经历了爱和痛的女人应该保持的“本色”。
选择题:本片的导演想表达:A 没有为钱嫁人和为钱嫁人一样糟。B 马尔科维奇的错误使用方式。C 成天和肺痨混在一起都没传染妮可大姐身体真好。D 雪莉杜瓦尔的内心往往没有她的外表丑恶。
最爱表哥这个角色,卑微,但能卑微得如此真挚、毫不做作,也是一种勇敢;虚弱,但散发魅力。完全get不到基德曼和马尔科维奇演所演角色的魅力。前者像是个装作有独立思考的傻白甜,后者自认极有魅力、全程装深沉装性感,实则可笑并神烦。
就是以追求自由为理由拒绝了爱自己的人,然后嫁了一个人渣然后活得很不开心的故事。。。。
一个不愿落入俗套却落入陷阱的女人。太多无私的奉献、忠诚的倾慕、贴心的谄媚、算计的经逢,却没有人愿意成全她的独立。
其实我从Nicole的眼睛中看到王菲的感觉……我热衷欣赏这样的电影,好像一个与我气味相投的女伴在同我细细地交谈。当她陷落悲哀的婚姻,不禁自己也一阵阵悲痛,因为面对未来的一切,我显得如此渺小。她哪怕得到一点点可喘息之时,我亦会十分感动起来。看罢后,又紧忙开始思索起自己的命运。
没忍住,给了一星,太冗长太乏味,多次忍不住要关了,总看剩余时间可以体现,没有了简·坎皮恩前三部电影的味道,也许我应该读过原著小说再来看这片,好吧...
危险关系,Isabel寻着钢琴声推门而入宛如鲜花在脚下盛开月光在海面上起舞,Nicole仙女堕入凡尘,大量倾斜构图,Schubert, Bach, Strauss II, Mauro Giuliani的古典乐,OST哀婉缠绵,女人不需要男人,女人过的是自己的生死,三男幻想想起《沙之下》,I love you, but without hope, pain passes after all, but love remains, if you have been hated, you've also been loved,
迷失在自己的假象圈中,爱情一直都是那么的不顺。最后发现时已经too late。尼克那时候的演技还是那样不咋好的说,或者是她根本就不适合这样的片子。这样的古装应该给Winona,她会诠释的比妮可好...
与其责怪遇人不淑不如怨自己有眼无珠,自以为是所以自食其果,最爱在身边,无端空错过。看到马尔科维奇,想到了《危险关系》,果然这两部电影都犯了同样的错误,选了他来演诱惑者,说服力欠佳。
这个男人也太可怕了,以无所求的外表隐藏了控制所有女人、钱财的手段和欲望。The pain passes after all; it's passing now.
都说女孩子要富养,长大后不容易被骗。然而,事与愿违,被富养的女孩子被穷屌丝的一杯奶茶就给骗走了,还一直嚷嚷着,这就是真爱。我迷惑过无数次,心里战场蔓延千里,却还是无话可说。
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愚蠢而又自恃甚高的女人拥有了一大笔财富的时候狠容易成为不怀好意者的猎物。
" HENRY 在小说序言中说:“整个小说的主旨是,一个可怜的姑娘向往自由精神,追求高尚情操,自以为头脑清楚,行事慷慨而合乎情理,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常规的磨盘里遭到碾轧。” " via: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103534/
有一个微小的可能没有被察觉的点:坏男主对女儿的pua里有性,但不是做爱,第1次见女主,她把女儿抱在前面,用手抚摸女儿的手,女儿没有反应,这说明他不仅对其他女人,对女儿也通过性进行精神控制。而对其他成年女性,他也是通过性,而且是通过永远让她们得不到满足的性来实行精神控制。
妮可•基德曼坐在沙发上,当着表哥的面,脱掉鞋,拿到鼻子下面闻了闻,我当时就震惊了。
狗血剧情,一直拒绝富有的勋爵和数次跨大洋追随者,对表哥深沉的爱不闻不问,固执陷入变态的陷阱,完全是她的钱养个欺负她的变态,真是瞎眼加糊涂,好在总有三个接盘侠永远等着,真是看不懂,一手天牌打成那样,所谓的啥都有,条件不能再好,嗯,然后全拱手让给变态,自己吃亏还让一堆人难受多年
最后一幕,伊莎贝尔的绝望转身。
妮可的发型太难看了
女人。如果打算嫁,没法儿真的做到独身,那千万就找那种死乞白赖对你好的。别贪图一时的好奇,浪漫,神秘去碰那些对你若即若离,擅长玩儿噱头泡妞儿,自以为了不起,周身充满艺术气息,看似视金钱如粪土的高雅人士。
一个可悲的女人。自诩想走不一样的路却一次次掉入陷阱中。与其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不如称里面所有女性的形象都很丰满,她们陷害别的女性、把婚姻看作讨好男性的工具、并不给予彼此情感支持。从《华盛顿广场》到这部改编电影,再看百年后的今天,亨利·詹姆斯笔下独立女性会遇到的陷阱没有什么变化。简·坎皮恩一如既往用极美的画面展现女性内心世界。当然最出色的还是妮可·基德曼楚楚动人的眼神和让人挂念的结局,坎皮恩比詹姆斯对这个女性更同情也更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