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有朝一日成为万人瞩目明星的大学生海媛(郑恩彩 饰),她的妈妈即将移民加拿大。母子最后的相处时光,充满喜悦和感伤。平淡而短暂的几个小时后,海媛孑然一身。心情低落的她找来了断断续续交往一年的恋人李成俊(李善均 饰),同时也是海媛所在电影学校的教授兼导演。对于已经成家的李导演,他们的交往从一开始就注定只能藏在黑暗里,永远上不了台面,无论那个男人曾说出怎样刻骨铭心的甜言蜜语。学校里风言风语,女学生与教授的不伦之恋传言甚嚣尘上,他们之间也难免出现矛盾,争吵过后干脆避而不见。 如何面对?如何抉择?如何放弃?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十二楼的流星雨第一部欢乐神仙窝带泪梨花之美丽重生恋情告急(国语版)危险关系通天塔2022恋人:泰勒斯威夫特巴黎演唱会十字锁喉手名侦探明智小五郎武间道武汉,你好!维京恶狼秋月童眼无头反恐行动之枪恋33天村庄2023还能爱多久姬芮孤国春秋第二季替嫁医女第二季龙之魂鬼水怪谈2002花与罪播种情人大人不及格除了女主很漂亮,这部乃至洪尚秀的所有电影,到底好在哪? 简单随意不做作吗?这显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换句话说,口水诗人人会写,凭啥是乌青杨黎冒出头来呢?对男人这种动物不留情面的解剖?讽刺意味自是洪氏标签的一部分,但要比振聋发聩,怕是本国的李沧东就够他喝一壶了吧?推拉镜语有特点?风格自然有风格,但阿巴斯还不是也不用正反打?达内娄烨还手持到底呢。退一步讲,搞点快速剪切之类的花里胡哨,难道洪尚秀的作品就会打折扣吗? 所以,问题的关键到底是什么?就拿《惠媛》来说说看。 先说内容,洪的电影故事一向简单,这部尤其好归纳,概括下来,就是女主人公的三篇日记。 第一篇,惠媛和即将移民的妈妈共度了在韩国的最后时光,而后,心情低落的她约了自己的老师兼导演兼已经分手的恋人李成俊见面,因为关系的复杂微妙加之李已成家,两人的交往难免遮掩躲闪,去烧烤店喝酒时偏偏还碰上了同学,更让两人的相处变得尴尬而暧昧。 第二篇,李约惠媛登南长城,说是有些话要说,却在惠媛提及两人分手后她还曾和一个同学有过交往而大发雷霆,两人不欢而散。 第三篇,惠媛错过上课时间,赶去图书馆看书,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还做了一个长梦。梦醒时分,影片结束。 显而易见,如果非要从影片里寻找所谓的表达意图和作品意义,第三篇的梦不可回避。事实上,梦境与现实确实有着高度重合,它有非理性的东西(比如美国教授的意念打车)存在,但整体而言,仍可视作女主对自己的困境现状的一次精神释放,比如:梦里的姐夫说自己在坚持锻炼身体和现实中的李教授登山时两脚颤抖对应,梦里的姐姐爱上有妇之夫和现实中的自己的爱情现状对应,梦里的美国教授对自己的一见钟情与现实中的李教授对自己的犹豫不决对应,现实的秘密与暧昧和梦里的诉说(她将两人关系告诉了同学和姐姐,他也告诉了妻子)与光明正大对应,此外,还有打电话、争吵,在景区吃泡面,随身听里播放的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甚至那个如上帝般存在的好大叔,各式相同的道具、人物及事件经过,穿梭于现实与梦境之间,更使得二者真真假假,虚实莫辨。至于姐夫和李教授认识而装作不认识的关系,姐夫和姐姐的貌合神离,更让这个梦充满神秘而深邃的魅力,建议对弗洛伊德有研究的同志们拿出分析《穆赫兰道》的劲头,来全面细致解读下这个惠媛梦。 值得注意的是,梦境蕴含着女主潜意识的期待和压抑良久的爆发,但结果却和现实一样,终归于一场突如其来的争吵,最后的不欢而散更是如出一辙。也就是说,这个梦其实是从好的初衷出发,甚至带有改编修正现实的意味,最终却南辕北辙,难如人意。由此观之,爱之无奈无能无力无助,无论是对懦弱的男人还是勇敢的女人,无论是在现实还是梦境,均是殊途同归,概莫能外。这种无聊背后的无望,琐碎之后的虚无,恰是洪尚秀电影的一贯主题,而形式上,导演在作此表达注脚时,技巧之羚羊挂角,更是不可不提。 比如惠媛在妈妈面前学模特走猫步那段,妈妈叫她再走一遍,她却没有遵命,而是淘气地小跑起来,绕着石雕转了几圈,那是女主在影片里少有的欢乐时刻,照说大有文章可作,可镜头既没有近景,也没有推拉,更不用慢镜,还没用配乐,仅此一处的不落窠臼,即能看出洪尚秀对自己极简主义的自信满满。又比如对音乐的单调处理,影片里几次用到李导演的随身听放出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那也是为数不多的抒情点,惯常处理自然是让随身听里的音乐顺延,在音响音效上将其切换为电影配乐使用(毕竟随身听的音乐显得单薄难听),洪尚秀却都是固执地止于一种视角所见,不做丝毫艺术加工处理。有趣的是,越是这样真实客观,反而越能产生白日梦般的虚幻感,而这种恍惚间的迷离失重,自然而然的恰到好处,恰是洪尚秀的拿手好戏。此外,结构上洪尚秀也惯用对应,众所周知,对应能深化戏剧效果,却也难掩主题先行刻意做作的短板。那洪尚秀又是如何巧妙规避这种设计感呢?首先他的对应是不工整的,这体现在时间长度和叙述方式等方面,好比李安在《少年PI》里讲的两个故事,二者头重脚轻,却缺一不可,具体到本片内容,两次登南长城,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部分,但同与不同的界限并不分明,更像是一种擦边球式的处理方式,比如李导演背对镜头坐在那里痛哭的镜头,前后两次姿式相同,画面相似,但背景却并不一样,前次有夕阳,后次虽然也是天色将晚,却没有夕阳点缀。其次,这种对应是模糊混淆的,结尾男人在乐曲声里痛哭哀嚎,女人静静坐在他的身边,叫他不要哭,再等等,会变好的。镜头随即毫不停留,转眼跳回现实,一个女主趴在桌上沉睡的镜头,配出画外音:醒来后想想,梦中的大叔,就像之前见到的好大叔。至此戛然而止,终结于这个妙不可言而欲说还休的“像”。试想想,如此手起刀落的情感处理,较之惯常男女二人抱头痛苦一场的洒狗血,孰优孰劣真是云泥之别啊。 最后推荐竖的一首口水诗,因为在我看来,对洪尚秀电影最贴切的类比就是好的口水诗。 《广州赛马场》 对面 是上回我上车的地方 我们就下了 记得 那回有广州赛马场 而现在突然不见了 我不敢保证 前面这条灯火辉煌的路 还是不是石牌东 第二天早上 我特意去看了看 广州赛马场 还在那儿
今晚看了洪尚秀2013年的作品《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恶狠狠的题目,预示着电影内容的遗弃感。
单身女遇到已婚男的故事,被洪导翻过来倒过去地拍,总能拍出新意。那么多纠葛,那么多小心思,像掰饼似的,一点点掰开,渣滓掉一地,无法收拾。
狗男女也不全是甜蜜,也会有争吵,无非是散步、喝酒、唠嗑,换个环境,就以为换了人间。哪儿那么简单。秘密越怕被人看到,围观群众就越明了。对于人畜无害的小伎俩,谁会有兴趣去点破呢?大家只关心你俩上床了没有。
在夕阳西下的山头分手,不变的只有烈风中的旗子。长城古旧。洪尚秀也许想到了阿布拉莫维奇那场失败的恋爱?就算破损了,长城仍然在那儿。它没法验证什么。重要与否,只在于谁曾经过那里。
《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以日记和梦的形式讲述了女主人公海媛与李教授之间的纠缠关系,虚实交织,在现实与梦境之间形成相似与反差。
就从题目入手吧。「不是任何人的女儿」其表面上自由与独立的象征。「女儿」不仅仅是对她的母亲而言的,她在现实或梦中遇到的人:简伯金、李教授、美国教授、善良的老头在年龄上都是其长辈式的人物,因此这个题目应该理解为海媛不依附任何人而存在。但事实上,她依旧需要别人的肯定(不管梦中还是现实中每个人都夸她漂亮),需要李教授(打电话给他,梦中李教授说需要她),因而她并非真正自由与独立。
谈到梦,就不得不谈到虚无与孤独。明知没有结果的婚外恋,却还总是割不断,因为双方太孤独,都还需要对方。但见了面还常要吵,吵完了又好,周而复始,没有尽头。「死亡后我只留下三样东西:我的孩子,我的电影,以及人们对我的记忆。」两人都看似达观,海媛一直在读的书却是《死亡的孤独( the loneliness of dying)》。婚外恋个人认为是一种及时行乐的姿态,它对应的恰恰是对未来的恐惧。从梦中醒来,海媛没有捶胸顿足,而是坦然回味,这似乎反应了洪尚秀作品中一直体现出来的生活态度:活在当下,世界是虚无的(多部作品中出现的事情的发生是没有理由的观点),对于一切不要太纠缠。
最后写点题外话,洪尚秀色彩搭配的品味真心不错,大红配墨绿,土黄配宝蓝,对比很强烈,却又出奇地好看。他这个时期的作品拍了好多的古建筑。郑恩彩蛮漂亮的。
《惠媛》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洪尚秀是有个什么样的导演,相信大家都很清楚。这次要换个方式,先从八卦讲起。 前段时间,俩朋友在网上吵了起来。一个转述说,有ABC朋友跟国内独立导演做事,听闻圈内丑事几桩,当时就震惊了:原来独立圈男性电影人如此败坏。另一个很无语,直言这不是圈子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况且和主流圈相比,更有几十上百倍的差异,难不成要搞“窃钩者诛”。 就着这件事,我也想到洪尚秀和他的作品,包括这部《惠媛》。由于几乎写过每一部洪尚秀电影,不少人就好奇道,“兴许你就是过那样的生活,不然为何如此热衷”、“这么难看的电影,竟然不断叫好,肯定是有什么重大隐情”……这种莫须有的推论,无异于说看惊悚恐怖电影就是变态杀人狂,看AV就是重度性瘾者,那看片子岂不是等于逃避社会、虚度光阴,电影导演更是在制造精神毒品…… 如果非说,洪尚秀有特指什么人,也许还是他自己吧,自揭其短,自嘲其苦。一件普通寻常的羽绒服,一个低调不过的双肩包。主人公有拍过几部电影,但无票房无奖项无人缘,标准的独立小导演。或许运气好混个大学教授职位当当,身边有那么几个年轻妹子。这样的事情,在国内院校也不鲜见。当然,那也不至于要被放大批评,非友即敌。否则要说身边周边的狗血事情,那不是海了去,网上论坛,随翻就是……非要拿文艺青年下手,真当软柿子好捏了。 如果不拍电影,不在大学教书,洪尚秀应该可以当个情感专栏作家。可能你要笑了,就他电影里的三脚猫功夫——只会赞美姑娘漂亮,只会讲那肉麻的三个字,只会一记突如其来、猛烈而深长的吻,但还真别说,这些玩意比麻辣两性或鸡汤情感型的呻吟专栏强多了。所谓的技巧,不过是重复以及经过包装或者变化的重复。 从北村到西村,从白日梦到写日记,从独白到生硬的推拉变焦,《惠媛》跟过往洪尚秀作品一样,继续在纵深空间里做着毫无悬念的三角运动,就像导演痴迷表现的三角关系,以及不可缺少的故事三要素:H(Hotel)、R(Restaurant)、T(Trip)。 《惠媛》开场是不太典型的洪尚秀,女主是“韩国小姐”类型的漂亮妹子,不再是当年被争夺的矜持水晶(《处女心经》),也不是《海边女人》那种历经风霜,阅历满满。电影上来就是一个梦,然后又是惠媛妈妈的出现,这都是比较罕见的。然而从书店男子、著名旅馆以及男主人公出现后,《惠媛》又回到了常见的路线上,小店狂饮、短途旅行、吵架撕破脸……就连劝和的老头,也许,他是一个从未来时空或其他洪尚秀作品穿越而至的神秘角色。 解读全片信息的关键是惠媛的梦——只不过这次的梦有些太长太过了,当然,还可以是她在图书馆看的那本书:艾利亚斯《临终者的孤寂》(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惠媛提及怕死,这不是说她真的怕死,而是这样一个美貌、衣食无忧的姑娘,她同样可能缺乏安全感。安全感不仅来自独身一人在韩国,更来自爱情上的无药可救。 惠媛的恋爱对象是典型的洪尚秀作品主人公,一个貌似体面、实则虚伪自私的懦弱男子。他会被老板娘无意识破而尴尬不已,又因为惠媛和其他男人睡过而大发雷霆,最要命的,他还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家伙,虽然导演教授也是普通人,但真想一脚踹他下南山。 旗在动,始见风。看着男人哭泣的身影,惠媛起了恻隐之心,然而电影要表达的恐怕还是“爱之将死”。即便惠媛想去美国,那也只是一个梦——跟跑到江原道避世一样的不现实,她很可能会踏入同一条河流。从不动的雕像到无言的城墙,从地上的烟头到甘当隐形人的女性友人,《惠媛》道出这样的婚外恋情是穷途末路,但当局者为什么还是执迷其中,心甘情愿去犯贱或忍受。很多时候,洪尚秀对作品当中的女性比男性要宽容得多。这一次的惠媛尤其明显,她落单,但是没有随波逐流,表现得比男人更坚强。 随身听播放贝多芬《第七号交响曲》第二乐章,前后两遍,漫长且忧伤。不少人看着可能会失笑,这般泡妞,真是太节约成本了。洪尚秀一度对配乐非常节制,但最近几部,他像某个心血来潮的家伙,狂放通俗易懂的古典乐。至于和马丁斯科塞斯通电话的调侃,说不定,那跟文艺女王于佩尔主动请缨一样,还真有其事。【北京青年报】
开始很奇怪电影的名字为什么是“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惠媛”,后来有点想明白了,不知有没有遇到过那样的女孩子,遗世独立,像某种宝石一样,独自闪耀着光,可能看起柔弱内里却独立有主见,她好像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像是一个异类,在电影里遇到素媛的人往往不自觉地把她当做一个特别的人来对待。
我见过一个类似的女孩吧,当我们刚刚进入大学开始灰头土脸的军训时,她就交上了女生口中最帅的营长(大三学长),围棋下得很好,从来独来独往,有种不属于这里的安然自得,后来转专业跳出了我们院的大坑。
这样的女孩子,我也很好奇她过得是怎样的生活,她的心理,毕竟我们永远也无法成为那样的人。
洪尚秀真是固执而又自恋的家伙,他拍的电影没有一部能脱离小清新式的叙事方式或者略带忧郁伤感的情绪基调。连男人都是如出一辙的懦弱自私。很遗憾我一直不是很喜欢他,大概是不够小清新吧。
你太美了!老师您也很美!我爱你!我也爱你!然后呼啦一个粗暴的推拉镜头,然后段落没法过渡、叙事不好转场时,就用画外音塞一句人物独白,齐活儿!——洪尚秀的三板旧斧,每个片子例必耍一耍,每次都尬得我打着激灵大笑翻白眼。洪尚秀对爱情的恶意之深,就问你服不服。
洪尚秀的电影看多了大概要么厌倦,要么转粉。还没确定我是前者还是后者。
那么尴尬又那么伤心,这是不对的,应当站在它之外。
一直对洪尚秀喜欢不起来,和他呈现的“低保真”生活缺少触点,觉得随意而刻意,从《北村方向》开始动摇,到这部《不是任何人女儿的海媛》开始喜欢他了。听见南长城上那段低保真的调情音乐,触点来了。生活不就像这低保真的音乐么,干涩疲乏,又有那么一点不可言说的荒诞美,小幻想小意外,聊胜于无。
“下面为大家介绍来自南韩的武林绝学,一个没有新鲜感的,但是他本人还乐此不疲的武林绝学——洪式镜头推拉术!”
不出彩。少有的女性视角入手,依旧是落魄屌丝男的故事。乐趣依然来自莫名其妙的生气、突然陷入的尴尬局面,有几小段看得着实开心。日记体的结构逊了一逼,用梦也无力挽回。洪尚秀独门勾搭术比他的推拉术还要高等,要好好学。
一男一女一场梦,风吹旗摇皆心动。
女人眼中看到的依然是私心猥琐男。最近终于习惯洪尚秀的推镜了,完全告别剪辑,推镜来变换景别,也算洪氏标签了。不过他的长镜始终觉不出长,你会将注意力更多集中在对话上。前面和学生一起喝酒那场戏真棒,各种尴尬气氛
跟恋人一起看洪尚秀是一件尴尬又过瘾的事 让人对感情鄙夷后又更为渴望
如相机拍照似的取景,手动变焦,左右移镜,构成了好几组长短不一的长镜头。角色之间大段大段的对白,真的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婚外恋,师生恋,小三去死吧!郑恩彩长得真漂亮,气质也好,就是不喜欢片中她的服装造型,是在怀旧吗?还是为了片中的小三角色洗白,再淳朴,也是个勾引有妇之夫的狐狸精!
看点有二,一为洪尚秀个人特色“家庭DV”质感推拉镜头,二是集美貌、气质、演技于一身的新人女主郑恩彩,她的存在甚至挽救了这部几乎放弃了剪辑、镜头过渡衔接支离破碎的影片。如此一对比,前两年看的《晚秋》简直美不胜收,当时我自己竟然还给出了极致差评,如今想想真是图样啊。
很难看。镜头的推拉总让我想起AV,但从头至尾我都没有等到床戏。
The Loneliness of the Dying,穷途末路的婚外恋啊,雕像也会死亡。女文青这次升级成漂亮妹子了,“韩国小姐”。一方没有安全感,一方懦弱哭鼻子,还扯着逃去江原道?真想把他一脚踹下南山。
惊现简·伯金!女主真是漂亮,不过这个角色也真是有点婊……洪尚秀到底拍了多少电影学院的狗男女的破事儿哇。侯麦味儿很足,空间上也做出了回旋曲的味道,就是跟[我们善熙]差得比较远……
惠媛妹子为什么这么漂亮呢?因为她妈的基因好吗?洪尚秀一辈子拍一部电影,让喜欢他的人无从挑剔,只看你能不能在他眼中的男女情爱关系中找到共同语言。这次换了女性的视角看到爱情,不那么荤了,还有那股子自我和率直,还有一个敏感文艺孤独的灵魂,人怎么都那么在意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呢?★★★★
凝望旗幟飄揚,其實是看風向。看洪尚秀電影裡那些隨波逐流的男女,其實不是看人,是看那份不知該稱為機遇還是命運的外力。
视角转到女性身上的洪尚秀维持了他的低保真,以及无聊与无望的主题(或许可以拍挪威的森林去),梦境与现实的互照挺好。但是我觉得用他一贯的生硬推拉变焦技巧来观察女性总像是目光猥琐,不舒服。以及,每年一部快成流水线作业了大叔
整个充满了一种逗逼感,烤肉店的聚餐也好,城墙边的健行也好,教授情不自禁的强吻也好,甚至于反复推镜和BGM的选用,都散发出一种“对不起,和这个人生相处得不太好,实在是有点尴尬”的喜感。
第一次看洪尚秀的东西,真的这个推拉镜头的方式上一次见还是87版红楼梦,实在是太朴拙,也够无聊,每次一推镜头我和朋友就大笑不已,这俨然变成了一部喜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