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剧情不说(已经有很多剧透),从故事的隐喻的角度来看看这个故事-权力和它的构成,这也是众多犯罪片的组成历史。
权力1-麦克。
女人说:他们说你能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确实如此吗?
麦克的权力是从何而来?是谁给的他呢?
但他为何也解决不了女人的求助,而必须看着他的弟弟被执行死刑?
那就是还有更大的权力。
权力2-警方。
麦克哥哥死后,FBI找到麦克,依然想发展他成为线人。
而麦克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这就是给予麦克权力的更大的权力,这种权力是束缚也是自由,关键看麦克的使用方法了。
行走在黑白两道并不是那么好过的。
最奇怪的是FBI找麦克谈话的这段场景居然没有一个整镜头,完全都是分镜头,拍完PBI,拍麦克,然后两种不同的角色轮着拍。
这或许暗示他们本来就是不同的权力,也不是同道中人。
权力3-黑帮老大。
黑帮老大虽然身处监狱,但是依然可以遥控外面,并且对麦克的为人有很深刻的洞见。
这种洞见就是上级与下级最大的不同之处。
而这种权力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与莫思丽的对话,或者电话是小弟打的。
莫思丽在纽约,当接到让她去金士顿的电话时候,她问了一句为什么?
对方怎么回答呢?因为我让你来。
看看,被人掌控的人生多么可怕。
这就是组成本篇的三股势力。
而在《黄石》中很少用到的远景视角,在本剧集中大量的使用,那是一种俯视的感觉,让人感到一种渺小,像无法挣脱的牢笼。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
为啥Mclusky家兄弟和他们游走的各方都互相有能力用到的地方,也互相手握把柄,为啥一言不合就莫名其妙举枪呢?
在电影里为什么感觉,随时都能血流成河呢,大家生活都过得下去,而且过得不错,为啥随时要拔枪爆头呢,这个逻辑就很奇葩。看的我晕头转向,感觉不需要太多阴谋,就是粗鲁。而且我的感觉是,监狱不是改造的地方,大家蹲监狱都在随时准备闹事情。。。。。。。
这剧快九分感觉虚高太多了 个人觉得最多七分 看了四五集还没什么带入感 剧情也有点混乱 没有黄石那种自然而然的文戏 第八集的暴乱也有点神剧的感觉 可能战斗戏一直是谢里丹的弱项吧 12勇士 1883到这部剧几乎都是如此 场面倒是有但是不够精彩 前面的铺垫那么长也没起到什么作用导致八集开始没达到黄石那种热血的效果 第一次看杰瑞米应该是惊变二十八周 当时非常喜欢 没想到后来他会慢慢走红 不过说实话这部剧的表现有点不够自然 谢里丹几乎每部片子都聚焦一个社会问题 这部就是讲的社会阴暗面 司法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公正 也大致了解了美国监狱如何运作 还有囚犯该不该有人权是个大问题 不过抛去那些误判的个人觉得狱警的话没错 监狱里没有无辜者 另外谢里丹应该也希望借此引发人们对黑人为什么会犯罪的重视吧 难道黑人只有靠出名才会改变一生吗 全片最喜欢的应该就是片头曲了 和行尸走肉的好像
犹记得黑人狱管对着白人狱管说:还不就是那些该死的老黑。 而白人麦克又对着黑人冰球小孩说:去他妈的白人。 很有意思。 邦尼那句几百年了,黑人就只有跑得快这一条出路。看起来唬人,但实际上就这剧里,混的好的不乏黑人,典狱长、警察局头头都是黑人。白人警察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服。
连黑帮强势的那帮也是黑人。白人帮已经混得比较差了,还被白人反手自己给端了。
剧外也不用说了,没见哪儿黑人少了。黑人觉得满意的状态大概是应该按照种族人口比例来分配高级岗位吧。
什么受教育的黑人跟没受过教育的黑人是两个物种。扯淡!自己看看,早几十年,受教育的h人跟没受过教育的h人,差距也不是一般的大。
大家都是一样的人,改变的最好途径的确是受教育这条路。而跑得快,只是可以让黑人在没受过教育的情况下,轻而易举一飞冲天。
记得初看缺月梧桐,有种极奇新奇的感觉,金古黄易诸人书中的侠,或者说如有侠义存在的话,真不是心中所想之侠义,缺月梧桐一书倒是写出了传统社会中相对真实侠义感,当然实际古代只有义,侠更多是种身份标签,它的内涵随时代变迁,汉时大约是言必行,行必果,轻生重义,宋明清时大约已经成了权力的狗腿,或者说结社的帮派,在通俗文学中,侠进一步升华成了一种精神,一种让国人熟悉与好感的精神,这种源于幻想与文学的精神,曾经照亮欢娱了不少人的童年与少年,这种精神泛着一种童话色彩。
缺月梧桐一书中侠之精神,大约泛着一种现实及成年的精神,类似这种侠的精神在金斯顿市长一片中也细致展现出来了。
有时想,人在文化上共通共同之性大约源于人有相对一致的动物性吧。
我不太喜欢看恐怖片,犯罪片之类的影视,但金斯顿市长确实是部值得多看两边的美剧。
此剧节奏很快,台词写的也挺精致,商业娱乐与思想性结合相对紧密且与剧情切合,主角设定极有新意且比较高明,非常喜欢这个主角。
因为只是消闲看了遍,估计遗露了许多细节,比如还不知道主角入狱是因为什么,不知道是看漏了还是尚未交待,片中留白较多,跳过一小段就可能错过不少细节,因为有时有事未做暂停,所以跳了不少小段。
片中设定了一个背景,主角在这个背景中活动,然后随着主角与背景中人与事的互动,主角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主角的父亲与哥哥做黑白两道的协调人在双方都积累了极多的人脉与威望,后来主角哥哥被杀,这是一个偶然事件导致的,一个制毒者意外搞出的爆炸推动了一场黑白两道的交易,这场交易成了两者冲突的引爆点,而主角则在这两个意外的推动下走向前台。
主角不想接受命运的安排,他虽然目无法纪,但不想成为法外狂徒,他有原则,有良知,但即不想空耗生命于狗苟蝇营,也不想在两种力量间委屈自己做协调者,润滑剂。
此时,一个反派大佬,借用爱丽丝,用暴力对自己权力进行背书,激发了主角的良知,打破了他视为底线的原则,他举起枪,开枪。
主角对做黑白两道协调者的意愿不强,做事任性,黑白两道的冲突演变成狱内大暴动,官方以军队镇压暴动,此时是官方以暴力对自己的权力背书,主角亲身经历一场杀戮,且其弟弟涉险其中。
还有第三种力量影响着主角,他的母亲,知识分子的代表,片中对其着力描述,她为女狱犯讲历史,殖民与杀戮的历史,对犯人进行教化,美国精英的意识形态教化,她反对两代人成为黑白两道的协调者,把出淤泥而不染小儿子视为心头宝,并对其严加管教,对犯人抱有善意,但一丁点忙都不想帮,对官方的各种手段反感,但出于职业需求,不得不有所顺从,但想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求个内心安定,最软弱,最无力,最虚伪的一个力量,这个力量也是主角抗拒成为黑白两道协调人的原因之一,
当三种力量交织于主角身上之时,也不可忽视一个大背景,精英的政治正确与糜烂底层间的冲突,监狱大暴动的起因正是,一个制毒者意外炸死了母子两人,底层的白道借用黑道力量达成自己的心愿,而这个心愿是法律完成不了,执法者要借用法律外的力量来完成,这个交易正是暴动的起源,这场暴动将逼迫主角走向前台。
正是如此,主角在外界的压力下,走向命运预定给他的位置,走向前台,游走于两种力量之间,守护自己内心深处的一点良知及作为底线的最后原则。
这个片中没有太纯粹的好人,主角最后把狱友一帮人全部干掉,这个片中也没有太纯粹的坏人,制毒者得知爆炸后痛苦流涕,他的人生面前根本没有考上哈佛,走向人生巅峰的生活机遇,他最后死在狱中黑白两道的肮脏交易中,正如公交车站射杀小孩死刑犯被执行死刑时,他依然是母亲眼中的好儿子,另一个死刑犯用杀死检察官女儿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复仇,镇定自若的接受死亡。
片中全是受害者,狱警,黑帮,主角,囚犯,联邦探员,爱丽丝,主角母亲,他们被一种扭曲社会制度组织起来,他们只能受害与互害,爱丽丝大约是一个纯粹的受害者,但她很快就会拿起枪,或者如主角母亲一样爬出泥沼,用虚假的希望抚慰人心,成为做醉虾者,看片中设定,很大可能拿起枪吧。
主角就是在这种设定下,成为黑夜中的一颗星,他对弱者抱有善意,他也愿意给其力所能及的帮助,他对邪恶极其痛恨,但面对庞然大物极恶之物,也感觉到无力。他极其精明,不想为什么奉上自己的忠诚与生命,他极其任性,不想为外物委曲求全,勉强自己妥协。
他坚守着内心的一点良知与最后的底线,他终将开始他命定的旅程,随着时间流逝,他会一点点失去,也会别有所得,他会在美国社会背景下,在三股力量的拉扯中,遵循内心的所思一点点的走下去,最写实的结局是死亡,当然商业娱乐大约不会如此真实。
底层的人在无望时,呼天喊地,祈求神明,偶尔寄托于非神的凡人,部分才捷力强者会回应这种呼唤,当这种回应影射到文学与幻想中时,是为侠。
但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中,没有超凡的力量的社会中,侠也不过是在强大力量的缝隙中,让饱受苦难的底层人得到一点点舒缓与慰藉,正如文艺与幻想中的侠所起的有限作用一样。
每个人面对苦难时,更多应该想下社会中每个人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权利,社会应该如何将人组织,动员起来,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可以兼顾各方,取得最大公约数,不然,不过是精英手中的棋子,为无谓的爱与恨生生死死,还真不如片中最后的黑人犯人一样,带着最后的尊严说,我至少可以选择什么样的死法,这大约也是侠的精神之一,也是侠的反面之一。
侠是希望,侠是绝望,侠是善意,侠是欺瞒,侠是给予者,侠是收割者,正如注射死刑的展示,对第一个死者而言,注射死刑并不比枪决更仁慈,正如伪善的精英消灭了死刑,但如果无数的底层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的深渊中,少了死刑的意义就单薄的如一片羽毛,侠亦是如此。
此类的美剧看得比较少,第一次看这种类型,太阴暗了。
其实就是芝麻大点事引起的后面火并,电视剧么,也没法太认真。比方说警察随意在抓捕过程中杀人,但是为了杀那个毒贩大费周章最后引起大爆发也是有点矛盾。
爱丽丝这个演员不容易,从头到尾没穿几次衣服,然后基本上出场就是被打然后哭,这戏演的太累了
老母亲就是美国天真派的代表,总觉得社会上非好极坏,要不然对他小儿子也不会这么不理解
米契作为大哥,演员名气也不错,第一集就挂了也太突然了。充分印证了一件事,不论你多么牛逼,真的要死的时候就是一瞬间。
鹰眼演麦克,还是稍微有点凹造型过度了,每次下车必然整理西服,整季看下来麦克走路上下车起码有20分钟的镜头。
凯尔作为老三,基本是被两个哥哥牵着走,最后一集的表现对不住警察的素养。
社会主义价值观长大的人,会觉得这里面的帮派都是在过家家,为了监狱里放风之类的小问题争得你死我活。最后还想和警察、和政府谈判,似乎有点吃多了。整个剧里也就是麦克脑子比较正常,几个帮派的头领还想对警察政府宣战,是不是小学没毕业?最后第十集暴动的时候还在那里说我有100人拿枪的弟兄在抵挡50人的国民警卫队,螳臂挡车这道理懂不懂?两个头头死掉,最后只有麦洛跑掉了,说明什么?当罪犯要到顶尖也要有脑子。
第九集那个暴动的起点也是漏洞比较多,转移罪犯的房间还会有那么犯人当场扫地?打算暴动连哪个钥匙开门都不知道就开始行动了?旁边要是没有麦洛是不是就打算在那一间房间里闹建国?
拍的确实挺好,看着也挺带劲,反映的也很黑暗,但是你要是认真计较里面的剧情,你就会觉得如果美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这事基本发生不了。你作为罪犯,闹事的结果就是真理伺候,最后的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黑人 拉丁裔的教育年限太短,整天只知道眼前蝇头小利,从小没学上加入帮派,长大犯罪进局子,一条龙确定性极强,就算当到帮派头头依然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太傻了。要说聪明程度,我国六年级小朋友比这里面的头头聪明。
几方势力的拉扯,镜头不断切换让前面几集略显有些散和杂乱,要耐性看下去,第八集会给你惊喜,杰瑞米真是帅酷了,第八集就值得五星。谢里丹的西部风很爽啊
泰勒·谢里丹写东西就是硬,半单元剧形式继续关注那些被沉默的人;另外从黄石到锈带,从上上个世纪到时下,他手下有拨御用演员真是哪哪都在。
十公里内七座监狱,开头一句话很有吸引力
JR给我亲一口
看了一集。一看就是那种能做阅读理解的电影。“那头熊代表了什么?”“最后的女人出场是什么作用?”诸如此类非常明显的安排。很工整。让人感慨这年头,文戏多的黑帮犯罪电影撑长了就成剧了。看的时候我满脑子《布鲁克林孤儿》。||我错了。这剧真牛逼。前面八集金斯顿城市里各个势力,从原本的平静,到各个小事一件件发生,发展,到乱七八糟,再到现在的第九集彻底爆炸。从维持将倾的大厦,到大厦真的倒塌,这是我看过最压抑、最紧张的一部剧。之前看什么监狱暴动,就是动作场面的高潮而已,而这部剧里的监狱暴动使得我真情实感的感到害怕,满脑子“完蛋了”。‖第十集,没有想象中的高昂。满脸写着“欢迎收看下一季”。
娱乐性还是有的,但和黄石比没有建立起一种群体的价值和形象,矛盾制造的也比较儿戏,当成武侠片还行,鹰眼演技还是有的,眼神台词都比较到位,但是走路太垮了,走起路来像港星,好像刘德华
第九集,爆炸,第十集估计核爆。
从《黄石》到《金斯顿市长》谢里丹擅长塑造对故乡爱恨交织的疲惫中年“这一切和他们之间的救生筏,金斯顿的市长”剧情之外荡出的闲笔往往是灵光乍现的美:哥哥死了收拾残局的弟弟令人击毙杀人犯之后,坐在自家门廊发呆,一只熊蹭到屋前面的食槽悠哉悠哉的吃,雷纳扮演的麦克眼里隐隐有泪~
emmm…谢里丹是首集屠兄弟专业户吗…
第八集吹爆!两任major费心费力维持虚假平衡已经被打破,期待接下来的剧情走向。
杰瑞米雷纳越来越像王砚辉了55555
谢里丹操刀的剧本就是品质保证,混迹于黑白两道,游走于权力规则边缘,荡气回肠充满暴力荷尔蒙气息的男性剧。
奸杀脱衣舞女郎,爆头地区教父,被乱枪打死,这个小混混的犯罪生涯,短暂又辉煌。
钱德勒打酱油,吉伦还没出现
如此扎实的剧本只有8分吗?
看到第 3 集就毫不犹豫地给了 5 星。谢里丹一贯风格,对人性的极致黑暗和极致光明的极致呈现。
泰勒·谢里丹 + 杰瑞米·雷纳, 猎凶风河谷的金牌组合!真品质保证,节奏和气氛满分。||看完前三集,毛骨悚然,气氛拿捏的太好了。||完结撒花,结局的设定不错,没有掉线. 小指头跑了,似乎是给下一季安排了一条线索,10集如此紧凑的剧情真的看不过瘾,期待下一季.
8.0/10 这剧一定很费卫生纸吧
意外的不错
都市版《黄石》。事实上只要你是谢里丹铁粉,很容易想到即使没有崇山峻岭或印第安保留地,那些与繁华都会区的民生指数越来越远的传统湖区“锈带”市镇,必然会成为这位当代美国边疆系列开拓者所“垂涎”的故事舞台。这些正邪模糊的灰色老家,有兴趣的可能除了钓鱼执法的FBI,也就剩海外观众了。曾创造制造奇迹的市镇,在美国空心化大趋势下不得不靠混杂政治与经济利益的监狱工业综合体而生,谢里丹再次直击那些隐藏在钢筋混凝土和铁丝网中的权力交接与世代创伤故事,抽丝剥茧地讲述“生而就是监禁”的金斯顿的特殊(监狱工业综合体)与普遍(衰败锁住了一代代人)。尤爱E2结尾的对话,若兴兴向荣,市镇男孩不会讨论今晚在哪里买卖毒品,而是抱怨自己的高档座驾变速器需要修理,并与心爱的女孩谋划即将到来的圣诞假期。This Is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