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亚追着妈妈的车子,跌倒在泥潭里,她知道妈妈是不会回来了,谁会呆着这个没有希望的土地上呢,16岁时她像个婴儿被丢弃在垃圾堆里。莉莉亚开始成长,几天的时间就像过了几年,冷酷的寡妇舅妈无瑕顾及她,她不知道会怎么样,一个人生活?学校的冷嘲热讽,朋友的背叛,没钱没电没有食物,但她有了瓦洛佳,一个唯一没想过从她那要好处的小男孩,他们开始相依为命。为了食物她张开了双腿,这样的生活让她厌恶,但和瓦洛佳有食物一起嬉戏玩闹她觉得开始有了希望。她依然祈祷,圣母像圣洁慈祥,就像真的妈妈,她相信总有一天会去美国。直到遇到了安德烈,用爱情最为诈骗手段的骗子,他要比这个国家任何一个疯狂的男人要可恶,他用美好和希望将莉莉亚带入了恶魔的深渊。只有却10多岁的瓦洛佳说“死是永恒的,但生是片刻的。”一个被爸爸像狗一样赶出来的小男孩已经开始绝望,结果是莉莉亚离开他就像妈妈当时离开莉莉亚一样。男孩累了,他想去看看天堂,可以在那打篮球,打的会比乔丹要好。莉莉亚走了,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一切的繁华与希望像是隔了层加了锁的毛玻璃,如此近却那么远,莉莉亚也累了,像机器一样,每天被人操作着,她也想睡了,睡在棺材里要比睡在沙发上有安全感,然而却没有力气逃跑了,梦中她看到了瓦洛佳,他有一双翅膀,他在天堂生活的很好。她开始奔跑,没有目的地,只有满是伤痕的身体。
苏联的解体,一个被一些政治明星演砸的国家,她的名字依然是俄罗斯,寒冷,漫长,广袤,却依然物质贫乏。俄语的性别色彩极其浓重,讲话者的性别,与事对象的性别甚至没有生命的物品都有性别。
放在时代背景下的莉莉亚是一个象征符号,她没有选择,只有接受,接受妈妈的离开,接受舅妈安排的地方,接受成为妓女,接受伪装的爱情,接受被锁在房子里……没有选择是最可怕的事,独裁就像一个中年的大肚秃顶男,最自己的经验充满自信,却急切想证明自己的性能力,所以他会选择无助而安静的妓女,不会抱怨,不会质疑,只能接受。表面美好的政治则是皮条客,他囚禁人民的身体,然后是思想。人民总是处于弱势的孩子,叛逆却没有实力叛逆。无论是苏联时期给农民带来的饥荒与贫穷还是精神上的与世隔绝,还是解体后人民渴望希望却又得不到的心情。天朝伟业的人民又是在那个阶段呢,我们的选择多么?选择学校?选择医院?选择村长?选择县长还是我们的主席?还是只有接受,接受生几个孩子,接受鼓多少次掌?
抛开政治从女孩的角度看依然让我很触动。很多女孩,也包括我,希望冲出层层保护的家庭寻找自己的自由,但如果没有了面包,我们又能否保护自己?这是社会的责任,但我们又能期待社会多少呢?福利和法规抵不过潜规则和传统的道德偏见。我的答案就是每个女孩心理都有一个荒凉的国度,荒凉的让你在现实的世界充满恐惧,这是生理的劣势造成的精神劣势,或者精神的劣势让自己处于生理劣势。所以女孩要离开这里,离开精神荒凉的国度,逃到阳光明媚的地方,让自己吸收阳光和养分,不要让自己精神荒芜也不能让生理虚弱。多读书多读理性的书,多锻炼,多锻炼自己的意志,这样莉莉亚就会知道瑞典在哪,逃跑的时候也许有机会不被那个皮条客抓住。
我希望每个女孩,当然还有我自己能够得到瓦洛佳的礼物,拥有整个世界,房子,街道,风……不管这个世界好不好,只要自由开心的飞翔就是幸福。
把俄国表现的很破烂。背景不时在不同地点出现夜场动感音乐和摇滚。莉莉亚被母亲丢下,家被姨妈霸占,不想卖身但实在又饥又冷只好卖身。小男孩在莉莉亚跟男友去瑞典后吃了一把药片死在大门楼梯口,老太婆经过看他倒着也不管他。被专门拐卖女子的男友骗去瑞典卖淫,被打逃出来后却不知去哪只好跳下人行天桥死了。在天堂里和小男孩在俄国家里楼顶快乐的打篮球。她原本总抱着希望生活会好起来可是周围的人和事总逼她走入绝境。才16岁,看了感到悲伤。
同样是俄国人的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知莉莉娅对这句话是否曾听闻过。
看片子的时候在想,为什么有的母亲会放弃自己的孩子,现今社会处在自己的局限里想这个问题,可能很难理解,但现实是各种缘由下很多母亲都放弃了自己的孩子,剧中莉莉娅曾经提到了父亲,父亲是军人,和母亲发生关系后,有了她,不知道在夜深人静独自一人的时候,莉莉娅想没想过自己或许不应来到这个世上,也许来到世上是个错误,剧中也曾提到,她和小甜甜一天生日,只是年份差了一些,沃洛佳曾说报错的情况,也许报错了,她可能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在观看影片的时候,就在疑惑这应该是什么时候的俄罗斯,结合剧中透漏出来的信息,布兰妮是八一年,莉莉娅是八五年,十六岁的时候是两千零一年,今天再回望我的两千年,自己才十岁,莉莉娅距离我们很近又很远,政治的动荡,体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里,是那么的残酷,目前和恋人去了美国,由于看美国的影片也很多,在观看的时候或许主角是莉莉娅的缘故,会想美国的母亲可能会遭遇家暴,可能生活的不如意,但都只是设想罢了。开始的她还满怀期待的等待母亲的来信,最后等到的是母亲放弃了抚养权。生活大抵如此吧,希望的背后,在我们不了解的背后,总是充满了各种失望。
在我一步一步长大的时候,曾经设想过自己独身一人的状态,莉莉娅的生活就向我呈现了这种样子,区别可能在于我有一些积蓄,而她什么也没有,感觉初期还算是快乐,虽然贫苦,但还算是可以度日,直到最好的朋友为了向自己的父亲解释突然多了那么多钱,污蔑莉莉娅做了妓女,推己及人,其实我们很多朋友也会这样吧,之后的生活就变了,人们总是会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或许根本不关心真相,这不重要,去嘲笑弱势的人,莉莉娅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和同样不能回家的沃洛佳相依为命,后面为了维持生活,真的去做了妓女,因为工作的原因,接触过陪酒的这类人,生活真的如意的话,有愿意去做呢,谁不希望自己有完美的爱情,幸福的生活呢,影片中特意展现了交易状态,莉莉娅的面无表情,男人的们机械重复,可能这就是单纯的交易,生活这样继续,知道骗子安德烈的出现,安德烈骗了莉莉娅,把她卖到了瑞典,一个满怀希望的美好憧憬,以为到达的是天堂,结果进去之后才发现是地狱,在俄罗斯,还有做与不做的自由,在瑞典,只能做才能活。生活总是这样的不公。在多种压力下,莉莉娅和想象的已经自杀的沃洛佳进行着对话,直至逃出去,直至纵身跃下的那刻。
剧中还有一些元素,值得的回味,片子的配乐,充斥着暴躁,青春就是在这种迷惘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然而莉莉娅没有找到,在那个时代的俄罗斯,叶利钦治下的民族在苟延残喘,恢复着元气,可能忘记了这边边角角的人民,以至于在瑞典莉莉娅也是不相信警察这个群体,还有贯穿始终的莉莉娅的宗教信仰,那副画,最后再瑞典,万念俱灰的时候,打碎了画,可能代表着她已经没有依恋,还有剧中的麦当劳,在安德烈的带领下,在瑞典的时候,同样的麦当劳,不一样的状态。
有幸看过几部苏联时期的电影,办公室的故事,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苏联鼎盛时候人民的生活相对还算是比较富足。真是国家兴盛,人民才会幸福,国家历经磨难,最终受苦的还是人民,看到这部片子就想到了活着,可能这就是民族印记,莉莉娅选择了放弃,而富贵还坚强的活着。
抛开电影,电影反映的现实才令我无法言说。
人这一生,命运究竟掌握在哪里?
我们常说,命运是掌握在我们手中,路是自己走出来的。那是因为我们还有选择。我们还有选择,如果没有选择呢,命运给你的路只有那一条呢?
或者说对于莉莉娅来说,路就只有一条。要活下去,莉莉娅的能够看到的路,只有不断往黑暗处延申的那一条,你说可能在某个选择里,莉莉娅有不同的决定,她的结局一定不同,然而她的每个决定都是被逼迫,被选择的结果,她何尝自己做过选择。
母亲离开她时,还可以挽留,姑妈驱赶她时还可以拒绝,没有生活来源,可以变卖财物,出卖自己,
每一次的路莉莉娅都在被迫里尽可能想过好生活,她整理打扫,挂上圣像,
她一直在追寻希望,只是没有人告诉她怎样正确追寻,也没有人给她追寻的机会,即便有,也只是一个骗局。
或许死亡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抗争和妥协。
丹格.拉塞莱特,1983年5月19日出生于立陶宛的考斯纳市。其父被判处终生监禁之后,14岁时,其母与一美国男子相爱,随即迁往美国,并书信至当局政府放弃了与丹格之间的关系。16岁时,丹格与一俄罗斯人相爱,此人宣称可以为丹格寻找一份在国外的采集浆果的工作,丹格就告别祖母出国。此男子为其制造了假的护照,于1999年9月17日抵达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市。此后,丹格被带到布尔勒夫的阿勒夫,被锁在公寓并且强制扒 光 衣服,声称她的护照价值2万欧元,需要她通过从事性工作进行偿还。
从事卖淫几个月月之后,丹格从窗口逃出。但是她担心被警方逮捕遣返,即使遇到警察也未向警察求助,反而是搭车仓皇逃亡瑞典的南部港口城市马尔默(导演的故乡)。一个马其顿游客为她提供了暂时住处。2000年1月6日,马其顿人和他的朋友轮---奸了丹格。2000年1月7日,丹格从马尔默一坐桥上跳下。瑞典警方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急救。住院期间丹格没有苏醒,1月10日,瑞典方面宣布其死亡。
此后瑞典警方从其身上未发现任何身份证件。但是通过一个电话号码得到线索,最终发现了她在阿勒夫的住处,在其中发现3封准备寄望立陶宛的遗书,从而得知其身世。在住处当中,瑞典警方又发现了一对年仅13岁的捷克姐妹,瑞典警方将这对姐妹解救。但是遗憾地是瑞典警方并未获知关于将其拐骗的俄罗斯人的具体信息。
2002年,出生于马尔默的电影大师鲁卡斯.穆迪森将丹格化身为莉莉亚,拍摄了名片《永远的莉莉亚》,获得当年瑞典金甲虫奖的最佳导演,并且提名当年欧洲电影奖。
2006年1月23日,瑞典皇后希尔维亚亲自公布了关于丹格的各种资料。
这个世界太坏。一切那么烂。后来,你们都成了天使。本就不应该流落世界。
看到莉莉亚的妈妈走了之后,我就忽然预料到了什么,真的是不忍看下去。
如果当年在医院被抱错,你就是小甜甜了
the world is a shit.16岁,太容易相信世界是美好的,也太容易被相信的美好事物毁掉。如果离开这个世界,地球仍在运转,生活仍在继续,世界也不会因死去的两个年轻生命而停止前进。我知道一切都很烂,可拥有的唯一就是生命......
上来就是狂躁的战车与晃动的镜头,让你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在手里压了N年的电影,终于看了,与期待一样硬气,虽然个别细节有点矫情,但仍不失为一部青春的佳作,Lukas_Moodysson ,果然还是拍青春给力啊。
其实是非常普通的内容,导演和主演让大家感受了一次揪心的旅程,开头和末尾的运动镜头和多剪辑让人不适,感受到女主的那种无助和恐慌,还有在她被性交易的场面是我觉得拍的最好的地方。最后的最后很妙,虽然莉莉亚睁开了双眼,但还是长出了翅膀,可见不论她在人间还是天堂,圣母已赐他永恒
他对她说:“你有的不过就是生命。”又哭了。。一天之内看这么多令人绝望的电影真不好受。可怕的不是没有人依靠,而是那个可以依靠的人背叛了你。可怕的不是不能逃脱,而是不管你逃到哪儿都是一样的结果。这时结束生命不能算是逃避了吧,放自己一条生路。
Total Fucking Shit!
死亡永恒,生即片段,究竟要有多大勇气才能直视这些残酷和灰暗;再无情肮脏无耻黑暗的事,都是人类心安理得干的,人类终究还是灭亡的为好!
想看很久了。终于找到了就看了。残酷青春片。摄影和配乐都很有风格。但比起想象中的一黑到底,还好有些许暖意。残酷而唯美。结尾最后的数秒让人泪目。莉莉亚只有死去,才会变成永远的莉莉亚。死后的世界真的那么美好么?但愿吧。四星半
我改变主意了!!少年的时候还是上学好!!已经那么小心了,结果还是中招了!!!好让人心碎啊!!女主虽然演技逊点但是长相身材超棒啊!!!配乐我也很喜欢啊!!
穷国的残酷青春片,也有酒精、毒品与派对,却得靠出卖自己的肉体去赚面包。水泥色的筒子楼,单调贫困的生活,冷漠势利的亲人和邻居,爱情糖衣下丑恶奸诈的圈套。唯一的温情,也充满无奈与不合时宜。生无可恋,唯有奔向死亡之翼的拥抱。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是有钱人聊以自慰的东西。
诺大城市中,无名的我该何去何从,真想跟自己说句“花花世界,何必当真。”小国青春片中洋溢的动荡不安实在难以感同身受,但莉莉亚的无助与孤独却直击我心。母亲抛弃,闺蜜背叛,男友拐卖,住所被霸占,朋友自杀,信仰崩溃,所有美好的东西一点点的从她身边抽离。异国他乡,无名无姓,再见了花花世界。
生的另一边是死,短暂的另一边是永恒,灰蒙蒙的另一边是明亮亮,侮辱损害的另一边是无忧自在,亲情与希望折翼的另一边是友爱与美梦的翱翔。莉莉娅只是一个轻巧的转身换边,把短暂的生命留给了尘世,把永恒的灵魂带去了天堂。
看的心疼死了,被遗弃的孩子,到哪儿都逃不过的乌云。现在坐在这儿,享受这一切却还在抱怨,真是恶心的不像话。
令人心碎。参考影片《国际女郎》《买下我》《俄国新娘》
1.女主被迫卖春进行时的主观镜头,挺好的呈现中老男人的丑恶嘴脸;2.超现实的天使镜头里呈现的是温馨幸福,但让人看了满是心酸;3.北欧的重金属摇滚搭配女主的玩乐时刻和奔跑时刻,非常带感;4.无论是手持镜头还是故事,都非常达内兄弟,再加上海报,简直就像金发版的罗塞塔;5.来到这个世上不是自己的错,但悲伤的是,这个错误却需要自己面对。
整部电影的摄影大多时候都是手持,急推急拉,再加上跳跃式剪辑,对于这种写实的电影很合拍。配乐重金属,很有节奏,最后片尾那一声吓得我灵魂出窍。有点虐,花季少女一步步沦入深渊。总有一类人,出生就是错的,这句话是对的。
被这个世界抛弃的孩子,往哪儿逃,都是绝望密布的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