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最喜欢看战争片啦!潘冬子可是我们的“偶像”,小伙伴们都学着电影里的人物扮角色游戏,人人想做冬子😂
一曲红星闪闪唱了好久的:
红星闪闪 放光彩 红星灿灿 暖胸怀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红星是咱工农的心 党的光辉照万代 长夜里 红星闪闪驱黑暗 寒冬里 红星闪闪迎春来 斗争中 红星闪闪指方向 征途上 红星闪闪把路开 红星闪闪 放光彩 红星灿灿 暖胸怀 跟着毛主席 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跟着毛主席 跟着党 闪闪的`红星传万代
看时间1974年的,可是为啥我小时候看过?
想起这部影片纯粹因为同事一句电影里的台词: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勾起了回忆。
记忆里潘东子小演员好灵啊,带着一股子聪明劲,看到过他长大的照片,就有点。。。反正就没有那个机灵劲了,不过人总是要长大的。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首歌的旋律我还能唱出来。
都说这是一部神剧,也可能前世今生巧合太多的缘故吧,不做评论。
单就这部电影,能成为经典一定是有独到之处,很好看的。
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柳溪镇暂时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盘问,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把潘冬子吊打拷问。这时,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解救了潘冬子。柳溪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潘行义在对敌作战中负伤,他在手术中主动将麻药让给阶级兄弟,使潘冬子深受教育。 1934年秋,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潘冬子和母亲暂时离开柳溪,转入了深山老林。在当地领导游击队和革命群众进行斗争的红军干部吴修竹,向他们传达了遵义会议的精神,增强了潘冬子和母亲坚持斗争的勇气和力量。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冬子的母亲壮烈牺牲,潘冬子看到母亲的死,变得更加坚强。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他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使敌人缴枪投降;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的搜查,送给游击队;他和椿伢子把情报送给游击队,搞沉了敌人的运粮船,破坏了敌人的搜山计划;他沉着机智地应付了胡汉三多次狡猾的试探和盘问,最终满怀仇恨地砍死了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战斗迎来了胜利。 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上级派潘行义来接吴修竹领导的游击队下山。潘冬子和父亲终于见面了。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个,还有个运盐的,这两个电影是我小的时候看过的印象最深刻的小英雄电影了,这个电影没有运盐那个电影印象深刻,但也还记得当时潘东子的父母被杀的那个场景。当时应该还是小学的时候学校统一组织看的吧,还是很不理解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当时人们的生存处境和被迫反抗的情节都十分感触,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吧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长大后的潘冬子不用化妆 仍然可以演GCD。。。
60 years later
一个带盐人,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近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把道理讲得透透的。
江的意见一部分在视听上绝对正确有一些则矫情还一些确实无法剥离政治。想来盘妈和田转发时都没有意识到政治性,为何没有意识到,猜想微博上说说没细想二来自己关注的领域不在此三可能和时代与经历有关。但张老就此抓住,随后强加和跑偏。张老地位让他在本该公平的讨论上有点强势。因此事翻篇偷写在此。
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党,以后我是党的人了。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儿时写的第一篇观后感就是它
母亲喜欢这个娃,父亲喜欢唱里面的歌。父母青春时的偶像,哈哈。每次电视上播,都会看。
本身题材就涉及儿童,阶级之间的抗争还这么简单化处理。一提红军就是MZX,在剧情中植入意识形态的洗脑,对个人的崇拜更是无法自恰。更有“把自己交给了党,当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赤裸的台词。红军消灭了地主压迫就好好说红军军队呗,组织上的人给母子两说什么会议,一个孩子能理解什么左倾右倾?野菜野果当干粮,军队能活得下去?贴合实际了吗?
他妈宣誓是党的人的时候,我记得礼堂充满了猥琐的怪笑,虽然当时是六年级儿童节,哎,可见男生从多早就开始ws了,啧啧
小小竹排江上行。。。胡汉三现在确实又回来了 而那红星现在只出现在小资青年的帆布挎包上
绝不给儿子看的暴力电影系列之一,要问为什么,你看看李双江大大的儿子有多暴力就知道料
主题曲好听,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毛主席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小学时学校集体去俱乐部看电影的第一候选,似乎只要放映员没新拷贝放就会拿这部顶,如今看倒觉得其实可看性还挺强,叙事表演都过关,潘冬子算是中国银幕上最出名的小男孩之一,胡汉三也是经典反派阵营里的重量级人物,虽然也有那年代电影的固有缺点,但能让几代孩子都乖乖坐在影院座位上也是挺光荣的。
上世纪的戏曲化、话剧化的表演风格倒不是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和滤镜难道很生活化?),让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对阶级压迫的深重、阶级斗争的残酷表现并不怎么到位,能成为唯一一部如今还允许在电视上播放的WG电影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潘东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经典啊经典
原来20年前看的经典,现在看来竟是那么假俗。
儿童片里比起小兵张嗄还是差了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祝新运这张大肉脸,完全不象被胡汉三和米店老板压榨的穷苦孩子,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电影里,比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魁梧健壮,女儿李铁梅肉墩墩的,也不像穷苦的无产阶级
很多人就是吃饱了饭闲的,再饿十几年就不一定有你们了
这他妈也是我偶像~红星闪闪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