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ah Phelps我求妳放过莎婆吧】
真的太糟糕了!
前天看完《灰马酒店》原著,实在是太好看了!于是昨天开始看BBC一年一度的莎婆改编剧,卧槽和我看的是同一本书???明明照着原著拍就是最精彩的了!真的莎婆、柯南·道尔、金庸、古龙……各位编剧照着原著拍好吗,满分试卷都已经在前面准备好了好吗?!
莎婆地下有知自己的作品被魔改成家庭伦理剧,真的怕不是棺材板要盖不住了。
原著里的戈尔曼神父没有了,探长少了一个而且最后还直接挂了?可爱的金吉儿被删了,喜欢看话剧的有品位的马克改成了渣男商人,赫米娅感觉更讨厌了,凶手的职业更改了,虽然还是一样蠢。故宫玄虚的BGM非但没有给剧情增添气氛,反而一言难尽,三女巫的加入显得非常格格不入。结局不是探长找出来的是凶手自曝的,马克的反应过来也特别莫名其妙,更别说原著中关于中世纪巫术、宗教,还有死亡等因素的探讨全部都没有了!
原著中的马克和金吉儿一起寻找真相,这一部里马克别说设定成渣男,还直接参与了过程???钢针,照这样情况下去,如果有一天马普尔小姐变更凶手我都不觉得奇怪了。
2015年的《无人生还》爱蛋帅翻了!
2016年的《控方证人》保持水准;
2018年的《无妄之灾》中规中矩但是开始家庭狗血伦理剧;
2018年末《ABC谋杀案》里的侦探波洛让我开始黑人问号;
TMD今年的《灰马酒店》妳是在给我开玩笑吗???
给五星的快去给我看原著然后给莎婆道歉!
快两年了,今天终于看完了BBC2019圣诞特辑(于2020元旦播出)——白马酒店(还是习惯旧称呼)。Sarah Phelps我对你很失望。别祸祸了,真的,你搞原创吧。
小说超级经典,itv改编成马普尔小姐的翻拍也很好看,偏偏你bbc拍的就……标新立异到本末倒置。
先是拙劣的悬疑感。非常明显的看得出来是模仿自希区柯克的电影。行吧,也许这是部惊悚悬疑片(其实不惊悚也不悬疑)。
然后,服道化,完全无法看出年代。宴会上像是镀金时代的美国,偏偏大家说英式英语;有三层豪宅的古董商,居然没有佣人,就妻子一个人忙前忙后。每个人的服装都可以无缝衔接到如今的时代。所以看到之前的被害者的卒年,1960?非常大的代际感,感觉“这是不是考古挖掘旧案件现场”?包括各种非裔角色、现代化的交流方式……你无法相信故事里的“当前”就是六十年代,非常出戏。
最后就是最重要的,剧情的改编。离谱,就特么离谱,竟然有比当初的控方证人还离谱的改编?????
古董商妻子出意外死了,难过之后他另娶别人,快结束了才知道后妻是妻子的朋友,还出轨。以为是出轨了一个娼妇(。)其实是有钱人家的白富美。然后,白富美在一夜激情后也死了,古董商醒来,吓跑了。
推销员的死带来意外纸条,纸条上的人都死了,只除了古董商、小商贩和古董商教子的姓。随后,古董商的有钱亲戚(教子的姑妈)也死了。古董商发现了妻子留下的名片,找到了白马酒店。小商贩很害怕,不停说是女巫作祟。古董商去了两次白马酒店,都被吓到。
除了觉得很巧合、每个死者都和古董商有关实在是太“主角”了,也还能接受。改编嘛不是。我想着,只要不是是前妻去白马酒店去算婚后丈夫的命结果被以为是下单杀夫,我都能接受。
这时候出现了神经质的、台词暗示她有病在吃药的疯女人后妻。想了想如果是后妻太爱古董商而下单杀友,虽然俗,但是也还行。
没想到是………全员恶人。
小商贩怂恿古董商烧酒店,教子贪财杀姑,古董商嫉妒杀妻,然后觉得是后妻杀自己,下单了后妻和督查长?????
hello??????
控方证人强行把爵士住院,然后弄了个老律师好心办坏事,女仆枉死沉冤不得雪;到了白马酒店,没了夫妇诈凶手情节不说,还给督查长发便当直接下线????
就离谱………既然这样,何必改编,你原创好了啊。
结尾竟然是古董商去撬小商贩的门,看到交易文件,点出小商贩的破绽。小商贩毫无原著那种幕后大boss感,不是为了陈述或展示自己无法言说的成就,而是如同一个劣质模仿犯一样,得意洋洋的炫耀给他以为的弱小羔羊看。结果被一撬棍打爆头,整个铺子被烧掉。。。。。超级无语。。。。。甚至“推销员”并不是完全无辜被蒙蔽来给这出生意来干活的。
结尾是古董商看着自己已死的报纸又一次回到杀妻的梦里。后妻在医院醒了,在床头见到了那三个白马酒店的算命人。算命人们总是出现在葬礼上,总觉得是知道点什么,而不是真的相信自己会巫蛊。她们和后妻交谈了什么?是否真的是后妻下单杀夫?不得而知。
作为改编剧,乱改;作为原创剧,无趣。
bbc这几回改编,在我心里排名如下:
第一是无人生还,跟着原作拍就是弔。
第二是无妄之灾,跟着原作走加上一些饱含人文关怀的改编。(“鸟类学家”那里改的太棒了!)
第三是ABC谋杀案,没必要的隐喻太多,以及做作的人文关怀。
至于控方证人和白马酒店哪个垫底……我想了很久,觉得,嗯,还是控方证人吧。起码白马酒店还以暴制暴、活着的凶手永远活在内疚中如同行尸走肉呢,呵呵。
我觉得这大姐改什么都能改成Eastenders。一定要有几个人互相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一定要有狗血家庭伦理剧成分,一定要有事没事故弄玄虚一下。
这种风格去拍肥皂剧也就算了,BBC居然让她一口气改了5部阿婆的小说。阿婆小说那种表面波澜不惊实际暗潮汹涌的内涵全都被糟蹋了。结果就是口碑一部比一部差
算了不说了,回去复习ITV的波罗系列洗洗眼睛去了
全剧总共两小时,前一个半小时几乎都在故弄玄虚,最后半小时解密。悬疑是很悬疑,但并没有推理的成分,解密全靠凶手自爆。(凶手最后的操作也是很不合逻辑,在男主手里有武器的情况下还一直激怒他)
解释勉强能说通但是很牵强,凶手应该是自己联系客户,然后让他们去找女巫,误让客户以为女巫有巫术,其实是人为。
然后具体杀人部分就很迷了,谋杀那么多人可真容易,他为什么能到处下毒???而且重金属毒杀也不是什么高明的杀人手法吧,不就是普通的雇凶杀人,结果死者死因都判定为自然死亡??(就是因为他们是莫名其妙的死亡,所以才会显得惊悚悬疑,有意往巫术杀人引导,结果最后给的解释说是重金属毒杀我真的不能接受)
酒瓶新酒,因诉说对象的情境在每个时代里的变化、观点不断地变化,由此经典作品会不断地适应、变形、投射、再生、传递,获得持续的生命力。
由此麦克白原是武将、也是黑帮一代目、米其林厨师,但“僭越”的主题不变。
本片的改编也是,婆婆“爱与罪”的主题未变,淡化了冷战背景(但是保留了工具——铊),回望了故事年代里女性的”社会身份”——性工作者(悲惨)、主妇们(绝望)、未婚老妇人(被妖魔化)——的有限“选择”。寓言里的富有阶层同步于帝国缩影兴衰,整个的“帝国”发家史被装饰品暗示原始财富累积自“日不落”时期。改编也取消了婆婆的软暴力“特权”——属于女性的——投毒。整个影片都是在清算自家历史的“罪”、时代里的个人的“罪”——自私、不节制的欲望,期许“叫醒”当下那些沉湎于过去“帝国(男权)神话”里的人,通过赫米娅的“死”而复生、通过“超自然力”的惩罚,而不是“僭越”情感的理性——法律。
推理小说的所有再创作,都建立在先把案子逻辑讲明白的基础上。对于我来说第一集基本等于浪费镜头,以至于为了看第二集,我鼓起了巨大的勇气。
什么样的作品适合什么样的风格,恐怕这位编剧从来没考虑过。ABC如此,白马酒店亦是。
阿婆粉表示每年都在心碎。
我认为对莎拉·菲尔普斯的最好评价,就是她在《无妄之灾》中写的台词:
本来推理小说就已经遮掩了很多线索,荧幕版本还要遮掩更多,所以回味了半天,才弄明白所有细节:五金店老板主动给有钱人写信,替他们扫清“障碍”,愿意接受这桩买卖的,就要去女巫那里算命,然后他为他们用砣杀人。 女巫对一切都不知情,只是被利用,让有钱人相信,扫清他们障碍的是诅咒。五金店老板的情人,经常去女巫那里“查岗”,看看有谁预约了算命,这让女巫对她起了疑心,因为她查过的人都死掉了。五金店老板害怕自己的事情被暴露,就杀掉了自己的情人,情人在临死之前,良心发现写下了客户名单。而男主出现在那个名单上,只是因为巧合,他的第一任妻子A并不是五金店老板客户,她只是单纯的去找女巫算命,自己和男主是否会幸福。这让女巫以为男主是下一个会死掉的人,且说给了五金店老板的情人,所以男主的名字后面打了问号。
如果是原创故事的话值6分,但是是阿婆原作改编的就完全不及格,悬疑的气氛是立起来了,但是玄乎的灵异最后全是陪衬,整部没有推理凶手也作死。
BBC的编剧总是喜欢在阿婆的小说中加一些故弄玄虚的东西,自以为高大上,实则拍起来剧情显得无比混乱和疑惑。
继《ABC谋杀案》让波洛收获晚年危机之后,伊斯特布鲁克先生也喜迎中年危机……壮哉你BBC我都不知道阿婆原著长啥样了
2.5…失望…为什么要这么神神叨叨的?特别是结尾真是叫个什么鬼?阿婆的戏拍出《第六感》干嘛?这些年《无人生还》开了个优秀的好头,《控方证人》男女主演技惊艳,《无妄之灾》中规中矩,ABC风评太差加上马尔科维奇的波罗这种怪异点就根本没敢看,到这部实在让人大失所望了… 感情上说不过去啊,记得马普版的这部还是JJ演的呢
揭秘还是略突然。有钱人活该掉头发睡不好。
看了一半看不下去,bbc不要再把阿婆的作品改的这么故弄玄虚了,美恐一样的镜头切换+生搬硬套的麦克白里的三女巫。还是怀念ITV絮絮叨叨的老小姐马普尔小姐和小村子的田园风光。
非原著党,感觉不错,剧情看呆(虽然有点点没讲清楚,但是细品很妙)。
BBC年度毁阿婆系列。营造诡异氛围≠全程装神弄鬼,文本单薄,揭秘如过家家做游戏。
悬疑在哪儿?推理在哪儿?编剧就差拿着大喇叭喊是投毒是谋杀了…BBC和莎拉P可别共存亡了,赶紧解绑吧
改编不是瞎编!希望这是莎拉·菲尔普斯改编阿婆的最后一部剧,真的不想看她继续糟蹋阿婆了。。。
莫名其妙的改编+故弄玄虚的结尾,这么看来要是让这位Sarah P来改编《谋杀启事》的话岂不是要把马普尔小姐改成凶手?
为啥我觉得挺好看的,就是感觉不太像阿加莎。
灾难!一年比一年烂!求求BBC和莎拉·菲尔普斯别再瞎改阿婆的作品了!!!
Rufus叔太可了
BBC这一系列誓要将阿加莎的推理都拍成惊悚片啊!太故弄玄虚了,其实何必呢?光掉头发一项就已经足够吓死现代人了。
看来英国盆友是铁了心要致力于每年至少要搬一部阿婆上电视了,挑选这部改编可真与时俱进啊,又是巫术啦神秘仪式啦之类的各种时代潮流,比起侦探片,更像是一部扒皮虚伪亲密关系的恐怖片,惊悚气氛营造不错,有些地方还能联想到闪灵,但总体显得莫名而又单薄;只有阿福依然是迷人的低音炮
Rufus一如既往帅炸裂啊。。所以就算没有马普小姐版那精彩的final scene in the library又有什么关系呢,全程盯着西装型男看也就够了【笔芯】结局居然还是个蛮奇巧的皮反转;)
开头部分镜头凌乱,故作玄虚,看得人昏昏只睡。剧本很莎拉p,家庭狗血情节一定要加的
小说杀手:Sarah Phelps。我一直怀疑这个编剧是带资进组的。不管原著是什么水品,她都能稳定地改编成一坨翔。她的主要受害者当然是阿婆,其知名受害者还包括狄更斯、J·K·罗琳、菲利帕·格里高利、塔娜·法兰奇。预计这个名单将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