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归家路
电影有很多留白,音符跳跃的颇为厉害,于是试着描绘一二,从父爱缺失等角度粗略勾勒下主角老爷子的归家路。
弥留之际,戴着呼吸机的老爷子面对女儿会喃喃自语些什么呢?
故事开始于1914年,那年我两岁。我的父亲作为法国首批飞行教练被军方征召,在马恩河战役里参与巴黎空域的防空巡航,这也是飞机作为一种现代战争机器首次投入战场,工业化战争给民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如荣格所说:战争火力从此已然投向于空间而不是人,可以远视距攻意味着战争更加残忍,某种程度上对手已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士兵的射击欲望集中于看不见的物体之上。
当时,陆军占有军方的绝对主导。空军只是作为配合者存在,于是空中与地面侦查的报告时常迥异矛盾。父亲他们基于高空垂直的,全景视野下所提交的德军部署与进攻的区位概图,经常被偏好水平的,透明的地面视角的陆军司令部否决。作为对手的德军起先也是如此,战争便进入了长期的拉锯状态。
父亲也是位业余歌剧演员,最为喜好瓦格纳的咏叹。可战时,瓦格纳的剧目被明令禁演。战争的残酷性在你来我往的拉锯中愈见明显,交战双方突然意识到飞机除了侦查载体,更可以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杀人机器存在。自此,曾经以为紧贴于地面上,把自己与大地伪装成一体就能保证安全的广大士兵,开始发现自己所处的就是一个偌大难以丈量的天然墓场,死亡随着飞机的轰鸣声会随时降临……
1918年,战争已接近尾声。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父亲忽然回来了,带给我的不是渴求很久的飞机模型,而是一只水晶球,轻轻触动,里面身着华服的漂亮女人会随着简单音符翩翩起舞。当我稍懂些乐理后,似乎听见这曲调仿佛“尼伯龙根的指环”。
我猜父亲在那个下午始终静静的坐在书桌前,赌气没得到飞机的我返回书房去叫他吃晚饭时,父亲突然做出了一个意外举动,将水晶球抛向我,示意我将它接住。当我全身贯注于水晶球时,枪声响起,透过水晶球我看到他仰面倒地。自此,瓦格纳的音符对我来说意味着着终将逝去的十四行诗。
……
1939年春,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上学的我得到了一个为德国元首演出的机会,当时希特勒战争狂人的面具还未公诸于世人。除了抗拒“尼伯龙根的指环”,我参演了瓦格纳的大多数曲目。音乐会结束,希特勒携一众纳粹高官接见演出剧团,挑了几个学生与其握手交谈,很不幸的是,我是其中一个,并且是照片见报的唯一一个。当然,我必须要说,希特勒当时与我们的交流拘泥于音乐方面,并且他对于瓦格纳音乐的理解虽有偏激,但远高于普通民众。
我的人生如有污点,这算是唯一的一个。1945年,为了躲避那些莫名的嫌疑与诘责,我没有事先通知任何人,独自去了加拿大,离开了爱人和刚刚六岁的女儿。后半生她没有原谅我,我可以理解,但我不理解女儿为什么如此。
宝贝,其实我想保护你,在战后氛围悲伤诡异的周遭环境下,你有一个被称之为法奸的却已失踪的父亲不好吗?
……
后来几年后,你们也到了加拿大,我很高兴,我爱你们,你们是我的亲人。可是我有了新的爱人,她是我的学生。她是我见过对于瓦格纳作品演绎的最为准确的人,我也突然发现,父亲当年留给我的水晶球里的女人似乎活生生的出现在我眼前。
她使我有了爱情,更想起了儿提时的家,理解了瓦格纳对战争中父亲救赎与毁灭,甚至起了念头——回家
……
现在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丑陋与美好不是这个世界的两极,私欲与纵欲才是,一切美好与苦难都是由欲望而生,爱会熄灭多余的欲望,父亲交给我水晶球,告诉我瓦格纳的主题是救赎……
2 ) 时常有用脑幻想的,你会了解的
好看的电影不过就是自我风格重到无视规则的导演吧:)因为外头大部分都是些少了很多自我的片子,很快就会被下一个年代的人所取代。 这部电影要用想象力和内心触觉来看才真正发挥,当我的想象力跟导演的想象力重叠在一起,我发觉好像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到那种内心的触感和感动。可惜,这不是个人人看得明白的片子。可喜,因为他没特意希望人懂,所以才会有真正的感动。这部电影的手法,可以说是不随规则而走,随感觉很走。导演把幻想力映像化,可能我们真正爱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了解导演,感同身受。
3 ) 评《Imaginaerum》,附属于同名专辑的黑暗童话
10.7上海场归来把这片儿找出来又看了遍,决定写点东西。
首先这是一部粉丝向的作品,铁粉们可以把这当成一个加长版的MV,我个人也觉得电影是对同名专辑的补充,音乐里没表达清楚的,在电影里把故事讲完整。所以没听过同名专辑的非粉丝就不是很推荐这部电影,因为可能会看得不明所以。
骚托说过,自己给Nightwish写歌时很多时候都是先有一个概念或者一幅图景,然后才有歌曲和情节。Imaginaerum,顾名思义,最实质的精髓就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孩子的游乐园,孩童时期的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构想出水晶球内的一整个世界,和水晶球里的女孩生活在那个终日积雪的小木屋里,和玩具士兵一起冲锋陷阵,打得敌人丢盔卸甲,简单的就像“从此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以后就不用考虑更多事情一样。同时想象力也是孩子的梦魇,它是床下那个随时会爬出来啃掉我们脚趾的怪物,它也是潜伏在黑暗中窥视着你的幽灵,它是一切源于未知让你我不安的恐惧。所以当一个孩童长大成人,丧失了丰富的想象力以后,他摆脱了梦魇同时也失掉了乐园,我说不清这是一件幸事还是不幸。
说到这里我不是很赞同这片子有隐喻Tarja成分的观点,从2005年Tarja离队到2012年拍这部电影已经7年过去了,Tuomas的怨气不应该还在。我同意《Bye Bye Beautiful》这首歌是带有恶意的,但之后Nightwish在Tuomas的率领下已经形成了新的风格,Tarja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分道扬镳的路人,这时再说Tarja就有点牵强和过度解读了,为什么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故事呢?
这个故事表达的东西关于死亡,关于误解,关于永恒的爱,关于自我的发现与救赎。我不知道算不算Tuomas的自白,因为Tuomas的童年以及他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主角Tom绝对是骚托在电影里的化身,从选择演员的神态还有红颜知己Ann对应Nightwish的第二任主唱Anette Olzon都能很明显看得出来。主角的姓氏,惠特曼,应该是指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Walt Whitman。同名专辑里有一首歌叫《Song of Myself》,骚托给这首歌的简注是“这是我们充满敬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版本关于沃尔特·惠特曼的对于生命与存在的卓越的颂扬和个人宣泄的深入研究。” 同时在Walt Whitman的《草叶集》里,也有一首诗叫《我对自己进行歌唱》,虽然内容与歌词没有什么关系,但你去读《草叶集》,会发现Walt Whitman的诗歌鲜活而有生命力,对自然母亲的敬畏与对平凡生命的歌咏与Nightwish歌词的一贯风格非常近似,我们有理由相信Walt Whitman的诗歌给了Tuomas很多创作上的灵感和启迪,同时我们也明白了Nightwish风格上独特的美感部分来源于何方。
当然这部电影有缺点,比如人物的刻画过于单薄,剧情依附于表达专辑的内容更像是音乐的附属品,但是如果顺势把电影当作专辑的附属品来看的话,黑暗氛围的童话故事、斯堪的纳维亚风格的音乐、诡黠的雪人女巫和奇幻的场景环境设定、Nightwish全员的集体出镜,对Nightwish的粉丝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题外话,以前有人傲慢地跟我说他觉得Nightwish和凤凰传奇以及一些土嗨DJ没区别呀,都是动次大次,我一脸WTF地告诉他,把这两者进行对比只能显示出你自己对音乐的无知和自以为是。
4 ) 整片就是一部精神分析学素材
本座无法从电影拍摄角度,更无法结合所谓的欧洲文化背景解构电影。[逼座日系出身,对欧洲一窍不通]而纯粹从一个路人角度出发畅所欲言些有的没的,从文化与摄影外说电影回归电影欣赏的本质:普罗大众应该怎样评价这部电影
时间紧凑,草稿也没打,婊述略混乱,但 本文中只重谈两点:
1 心理学层面的解构
2 自由联想式的荒诞艺术欣赏对平民的催眠。
梦是什么:就是现实中接受到的信息但不会很留意,之后就会在睡时的潜意识中再度伪诈身份后作怪。解梦需要心理学专业姿势!同时年少时的影响以利比多的形式融入人格中成为其一部分。时而也会骚扰下梦境,也将影响其一生。[主角就是受了其年少时父自杀影响]
[当他觉得自己是在重蹈父亲覆辙时,而疏远你]就是与其女儿之间问题的核心所在之一。解释这个还得回归到心理学层面上去。。。或许需要套用认知论的姿势解读~~还有个成功点是营造出了一种梦与现实的双线高同步率,并赋予现实一种怪异气氛。沉重阴暗荒诞的氛围交织以及情感的转折手法表现并非特别生硬,以此为前提为剧情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以至于影片无法沦陷为没思想没情节这类指责的节奏。唯一的不足就是现实描写篇幅再短将更好。有了现实发展这条线才使影片剧情化,单纯抛弃剧情独立欣赏这种美妙的表现手法,自然也无法产生心的共鸣与艺术审美更不知所云。但同时也影响到了纯意境欣赏。
梦离不开现实,但又独立于现实。其实这种人物关系系的情节非常老掉牙,但通过梦境讨论心理学就要严肃得多了。这种精神分析学上的自由联想漫无边际式基调非常适合晚上睡觉前欣赏,可思绪放空。逼座看着尽然睡着了,第二天才继续看完。在当今这样一个纷繁浮躁的社会里,难得突破边际的天马行空逃离现实牢笼的禁锢驰骋于狂想曲般的海原上~~~平民需要通过梦释放压力,通过梦境般的电影入睡。以求暂时的逃离HARD模式的生存环境。升华灵魂。
还有个唯心学:。 周大瞎说是在梦里看见了妹纸,还是在妹纸的梦里出现了你?
有时撇开些沉重的学术话题单纯欣赏那片荒诞的梦更有韵味,也使人轻松。作品的一些细节拍得非常抽象 毫无章序但却似乎又喻似些什么。一百个看客内心中就有一百个奇葩,若然精分,导演就笑了。或许抛开一切背景 欣赏荒诞与猎奇足矣!
关键词:似梦非梦,重体悟自身。精神分析论。
核心:梦本身有化解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冲突的作用,甚至有某种欲望[利比多]的实现。大体上讲也就是那个贯穿始终的骷髅雪人就是其父亲融入到人格中成为了一部分 并影响其一生~~ 所以这部影片就是一部通过梦实现自救的过程!自我圆我超我的体现~
注:本文无逻辑,想哪写哪,未经排版,随性而发~
还有为什么只给3分,一分是扣在了过于冗长的现实描述,另一分是扣在了竟然没有养眼的嗲比出现!~~别的都能忍,这点不能忍!
建议 要不导演去翻拍下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或许更为妙趣。
5 ) 愿有心人幸福
很好看啊,看得我泪流满面.怎么有那么多人说不好看.
母亲病世,爱人死去. 不同的时刻,同样的事情.父亲选择了在儿子面前自杀,TOM选择了跟女儿疏远.
父亲的形象是如此的伟大,以至于不离不弃萦绕自己一生一世.父爱又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不让女儿象自己一样留下阴影. 把对女儿的爱深深的埋在心底,一辈子甘受女儿的责备.
生命的最后时刻.找到了埋藏在心底的真爱.抛开了对父亲的恩念.坦然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黑暗.
公主——父亲睁开眼睛,吃力的在四周寻找着他的小公主.他已然忘记,他的小公主已经长大成人——在父亲的眼里,女儿永远是那个漂亮的小公主.
人生就像有颜色的旅律,总会有褪色,也会有沉寂,但依然很动听.愿有心人永远幸福.
6 ) 二刷,感人至深
个人感觉应该没有隐喻第一任主唱,但是我猜这个是托马斯的自传,因为感觉里面电影里的男主对父亲的情感刻画的非常深刻,如果没有托马斯自己的影子,很难这么深刻吧(当然只是个人猜想)。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只当做普通奇幻电影看,不免觉得剧情单薄,角色单薄。但是在了解了Nightwish以后,认真听了Nightwish以后,再次看这部电影,感觉泪点好多啊。最悲伤的情节是,托马斯目睹了父亲的自杀和GEM目睹水晶球的公主被摔在地上。另外,有一个感人的情节是玩具兵始终保护着托马斯,在把他送进他的珍贵回忆的保险箱以后,玩具兵们和邪恶雪人大战一场,玩具兵们重创了邪恶雪人,好壮烈。最后一个感人的情节是,托马斯终于摆脱了邪恶雪人(他一生的阴影),勇敢的面对女儿,在死前看了女儿最后一眼,终于把自己对女儿的关心传达给了女儿。配上Nightwish的音乐,感觉电影的表达更加丰富了,非常感人。
另外我很不懂怎么能有人把Nightwish叫做芬兰的凤凰传奇。。。Nightwish和凤凰传奇明显不是一个层次啊。Nightwish能做出这样一部宏大的音乐电影来,却无法想象凤凰传奇做一部音乐电影来是什么样。没有贬低凤凰传奇的意思,只是二者真的不是同一个层次啊
好感人的呢...专辑这么好听,我才不介意加长mv
浓浓的韩剧味是怎么回事
纳尼阔类.....能看懂这是一部Tuomas的自我YY作品,不过我估计除了Nightwish的死忠其余不明真相的群众肯定觉得这是一部神经病电影= =嘛,我就是来负责拉高评分的,义务尽到其余事情不关我事......╭(╯^╰)╮
混乱并精彩着,哭瞎了。
作为nightwish 四年磨一剑新专辑的超长MV,听配乐就好了
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托马斯想跟Tarja结婚生女儿的故事
想象力很丰富,天马行空的一部电影。用奇幻的手法来表现父女,父子之间的心结和纽带。小成本能做成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原来有芬兰纸片的缘故,难怪片子里到处都是冰冷的暴风雪和很多金属摇滚音乐。
老摇滚乐手的痴呆梦魇之旅,没想到还挺感人的。童年的玩具小兵带他走回被遗忘的歌词迷宫,正确的音符找回正确的回忆。Nightwish这次配乐确实好听,当他们的加长版MV也值得一看
I love it.I love these songs.
梦中有怪兽,像困在玻璃球中的红衣舞女,像疾驰在风雪中的列车,像潜藏在记忆的暗黑阴影,在梦中失控蛰伏着的所有痛都刺向我,隐秘的所有暗都淹没我,我不愿记得的我一直伪装的都因防备卸下而肆无忌惮,梦是我的,却失我控,成为毕生躲不过的可怕武器~~PS:完全私人映像的四星~~
抛去night wish不说。。我很喜欢这种表现手法。。但是真的有一种看加长MV的感觉。。
把哈利·奎因和black matter的恐怖表现出来了。
追忆似水年华
意境比较特别
形式大于内容,太过文艺不是我的菜,片中插曲是亮点
一个老头临死前做的一场梦,配乐极牛,画面很牛,剧情不牛...............
形式感太强,叙事有点做作,故事不错,可以仔细看。
逐渐对这种奇幻视角的八又二分之一梦境展现失去耐心
NightWish也救不了
感觉不能完全算是一部电影,但是是我喜欢的调调,配音很赞,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