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蛮惊喜安狄这种带有明显男性特征的变性人。对这个群体不太了解,但想来真正像Lucy那种神态举止言谈都十分女性化的变性人只是一部分。Lucy很早就对家人坦白内心,想必一直就有坚定做女人的决心。她对于如何表现得“像女人”,如何完成从男人到女人的转变没有太多的心理包袱。变性给他带来的更少是迷失,更多是真我的释放。相比之下,安狄做社会期待的男性角色太久了。更何况他是父亲,曾经是丈夫。他成为了这些角色也说明安狄过去一直在掩藏自己的内心,没有Lucy的坚定,否则难以想象他会娶妻生子。“男性”的角色迎合久了也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了。变性的代价就是自己过去几十年的生活坐标完全紊乱。演久了的男性特征难以抛弃,女人的新身份仍让他感到不适应和不真实带来的眩晕,说是迷失一点也不为过。但是可惜这点没有太拍出来。
想到这就会好奇安狄为什么要去变性。电影没有拍安狄决定变性时的内心故事—为什么顶着迷失的代价、家庭的决裂和社会的偏见去变成女儿身?看到安狄对小康的关怀、对阿德的向往才明白,这些时刻或许就是他想要追寻的—真正作为一个女人去关怀和爱。他想像一个妈妈一样记录孩子的身高、温柔地给孩子唱生日歌,想像一个女人去看自己爱的男人洗澡时露出的肌肉线条。丧偶后五十岁的他或许感到不甘了。他渴望表里如一,将女人的内心真正地释放。
片子着重于外界对安狄的暴力。这种暴力让苏荷、小康和阿德的温情显得美好。除此之外,面对苏荷和阿德,安狄能够自然地流露出女性的情感。少了面对别人的无所适从,好像把他从身份转换带来的迷失中拉了出来。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安狄当作一个女人。阿德拒绝安狄的那一刻,安狄做到了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做的,但却没有得到自己成为女性想要得到的。中彩前,苏荷和阿德对于安狄有真实的惺惺相惜。中彩后,边缘人抱团取暖的情感抵不上自己的私欲。尤其是苏荷和阿德一起构建的对于未来生活的幻想,随着安狄的中彩有可能不再只是天方夜谭。两人或许早就做好了偷彩票的决定。但是在逃走的当晚,阿德亲了安狄的额头,温柔地抚摸安狄的肩膀。苏荷在车里身子一摊,若有心事地望向窗外。两人在车里相对无言,完全没有彩票到手后的兴奋和喜悦。或许都是愧疚使然,安狄在他们心中仍然挥散不去。人性本来就是复杂的,真假好坏交融,做出这种事大多都取决于一念之间。看似给安狄带来温暖,帮助安狄逃脱身份迷失的人却给了安狄当头一棒。安狄变性时的期待和向往被辜负,勇敢往前迈一步后等待自己的是一个接着一个的迷失。
可惜安狄变性后的身份迷失没有拍出来(除了开头车里那场戏),大部分时间只能感觉到安狄承受的外界敌意。这导致变性人的困境好像都是源于外界的欺压,较少源于自己的内心。然而被霸凌的角色绝不只可能是变性人,可以是各种身份的甲乙丙丁。没有太多聚焦到变性人内心的困顿让变性人这一角色的意义被消解掉了。影片的主题越来越偏向人性。如果想突出人性的话没有必要用变性人的题材。况且变性人题材也没有拍好,反倒有点将变性人当作噱头的意思…
画面拍摄一流,讲了个压抑中带点希望,最后一切都破灭的故事。
里面不合理的地方蛮多,比如阿德并没有给安迪任何恋爱的暗示,为什么安迪一厢情愿地扑了上去,对一个人好也许是友情。安迪从一个善良的人演成了傻瓜。李李仁的演技细腻,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去观察女性的动作,研究女性的情感。
安迪的老婆是怎么死的,为什么他女儿说是他害死的?故事没有交代。现代社会对跨性别者宽容很多,至少我个人是没有歧视的,不知道为什么安迪生活的环境如此糟糕。
安迪女儿结婚时,其实他完全可以在这个群特殊的日子选一件西服,不必非要在任何时候都证明自己是个女人。李准基不也看起来挺媚,不一样很成功?
最后就是林心如的演技。有人收留看不出“喜”,母亲去世看不出“悲”,圣诞节家人合照看不出“暖”,被不喜欢的男人卡油看不出过多的“怒”,背叛恩人看不出“自责”。
少的其中1星给不合理的故事瑕疵,另外1星给林心如没有进步的演技。她当制片人还不错,终于肯演一次别人的妈妈,演技实在有些拉垮。
所以andy为什么在妻子去世后tran了?女儿干嘛说妈妈是andy害死的?两个孩子和爸爸怎么会变成这样的?evon的朋友怎么死的????理发店有啥用吗?咋就突然起火了?马来西亚电话卡没有实名制吗?非法遗留不是结婚了吗?户口没解决?遇到警察就跑为啥不抓?苏荷带着儿子去红灯区找工作?我一肚子问号真不理解
底层之下的底层,代表了跨性别者的悲凄世界。尽管男主一再选择相信,到底还是败给了人性。什么是爱?怎样才能做到永恒? 我们常常听到鼓励的话语,诸如加油做自己,却在取向问题上相形见绌。大的环境根深蒂固,勇敢踏出那一步便无法获得绝对的尊重。 谁能够彻底拯救一个人的内心? 男主和自己达成和解,却遭到亲人孩子的恶意揣测,是他不对吗?还是错的本就应是刻意的冷漠。 善良会变质,亲情会破碎,人生终是艰辛,所以不用太过取悦别人,对自己好一点就行。假如你把所有的力量都放到别处,支持不住就会坍塌,到头来还是害了自己。 假如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麻烦多点理解和包容吧。
李李仁在片中演绎跨性别者的痛苦人生,也讲述他面临外界歧视,只想回归自己的家庭获得认同,论及在《迷失安狄》中的妻子,支持他想成為女人的梦想,并对他说「辛苦了,过了这麼久,去找回你自己吧!」让他当场泪崩,李李仁也坦言对剧本无比感动,「是什麼样何等的爱,能让自己的太太说出这样的话」,他认為安狄在外辛苦这麼久,无非是希望即便全世界都不接受他,也希望家人一定要接受他。
李李仁提到自己最喜爱的台词之一,「这五年来外人怎麼看我,我都无所谓,把我当怪物看,我都不介意,因為我知道那是真的我。」一语道破跨性别者心底始终跨不去的亲情门槛,「我看过很多变性人的访问,他们每个人都想回去找家人,但是有一半以上的家人是不想见他们的。」期许能透过这部电影,让更多人正视他们的痛苦与悲伤。
获奖记录
由於《Miss Andy迷失安狄》关注社会边缘人、性别议题以及文化衝击,多次获得各国影展肯定。除了大阪电影节外,也分别入选NYAFF纽约亚洲电影
节主竞赛片、台湾酷儿影展闭幕片、高雄电影节「台湾越界」单元及德国五湖电影节主观摩片。
精彩花絮
导演陈立谦在《Miss Andy迷失安狄》拍摄前特别做了多次的田野调查,分别访问了电影中三人所扮演的跨性别者、移工及身心障碍者后,发现在他们积极努力生活的背后,最大的困境是他们的选择的生活模式无法获得家人的谅解,他们渴望得到认同,能够毫无顾忌地成為自己。希望透过电影中的角色让大家知道,不管变成什麼样子,真正的家人都能够 「接受你」。
一向外型壮硕高大、性格温柔的李李仁,如何在化妆师、造型师的巧手下,化身性格嫵媚的「安狄」?李李仁不仅要花费大量时间化妆,也必须戴假髮、胸罩,再加上他容易出汗,拍到一半时就发现头皮、胸部都狂长湿疹,让他苦笑「真的还是不习惯扮女装」。
然而李李仁扮女装逐渐扮出心得,「我越来越喜欢镜头上的自己了」,到了拍摄后期,他献出一场全裸露臀戏,让他直呼难忘,因為他从未拍过这样大尺度的戏,也苦中作乐笑答:「不过只有背面而已,当然不可以给你们看正面萝~」
李李仁自称「180公分的性感女神」,為了《迷失安狄》戴上假髮、化上浓妆,甚至除毛、挤乳沟,也穿上紧身衣服。陶子好奇问:「紧身衣有突出物是不是很难藏?」他则老神在在回:「可以藏得掉!」让她惊回:「怎麼可能?你的很难藏耶!我不相信!」他害羞回:「她说的是我的钱包,平时有带在身上,不太好藏。」陶子又打趣回:「一个长皮夹、两个小零钱袋。」似乎暗指他的尺寸。
身兼监製的林心如坦言,李李仁符合角色的年龄设定,且有沧桑感,没想到他一口答应,马上传了女装照给她看,让她印象深刻。至於為何没找老公霍建华?她坦言:「因為他看起来太幼齿了!」面对李李仁大浓妆、自己却整部片素顏演出,她笑回:「当然美不过他啊!假睫毛多长啊!」
徐佳莹此次為《迷失安狄》献唱专属主题曲,除了本身早对跨性别议题充满兴趣,也一直倾心於李李仁的精湛演技,更為他所饰演的「安狄」充满期待。她打趣表示,特别想知道一向豪迈直爽的李仁哥,这次该如何完美詮释一名跨性别者,才会立刻答应演唱主题曲的邀约。自从〈你敢不敢〉、〈惧高症〉多次与葛大為合作,徐佳莹录音时,一唱到「这不一定只能是性别认同的议题,更是每个人都曾经经歷过,这种很苍白的时刻」这段歌词忍不住泛泪。她出录音室后,不忘称讚的对方的歌词写得真挚动人,「我很久没有在唱歌的时候看歌词就哭了。」
电影场景镜头都很棒,剧情娓娓道来,但一直都是苦涩的平淡,特别遗憾缺少一个高潮剧情,平淡没有高潮的剧情也让几位演员中规中矩,没有释放点。剧情如果有一个转折爆发点再接结局就好了。观影感受也一直都是闷闷的,看过觉得心头一口气没舒缓过来。
安狄:五十岁的世故老男人,十八岁的少女心
对于第三性人,有听说,知道些,有了解,会好奇,不会歧视。这大概就是对于他们的所有感觉和想法吧。有时也会难以了解,为什么好好的生活不过,要给自己选择一条众叛亲离最难走的路。但是看了迷失安狄,忽然有些懂了。一个女人的内在被一个男人的皮囊包裹着,长期的压抑伪装,就像大脚憋屈在小鞋子里,然后选择脱去伪装,释放自我。心舒展了,但所有荆棘坎坷伤害没了鞋子的保护,也只能受着。
所以在安狄老婆去世后,他选择做自我,未来会变成什么,他心里一直都很清楚。所有不幸难过不开心,他默默忍受,却不曾后悔。更多的时候他乐在其中,那些生活里的小细节,穿漂亮的裙子,化艳丽的妆容,听孩子叫他阿姨,以女人眼睛的角度看男人,以母性细腻的情感对待生活和身边的人,这都是让他舒服的享受。而当在子女面前,他是撕裂的。他想做个好父亲,却做了让子女无法接受的改变。他无法替自己说什么,只能以一个卑微安静的样子奢望还能在子女生活中留着一个位置的存在。
之后他遇到了阿德,苏荷和小康。他把阿德当朋友,当异性。他把苏荷当无助的可怜人,当朋友,当姐妹。一个近五十岁的老男人,世故沧桑知天命。就应该知道没有金钱,没有年青的朝气,没有美丽的皮囊,怎么会有无缘无故的爱情。最好的朋友走了,苏荷来了。也只是走了一个,来了一个。老男人应该知道没有谁是冥冥中安排为了弥补谁的缺失而来的。
可初为女人的安狄,如初入社会怀抱着十八岁的少女心和天真。阿德看着他,眼睛没有闪躲,想下一直以来的陪伴,是不是他不在乎那些,在他眼里,自己也是个女人,哪怕有过一刻的动心。相信了,沉沦了……
在为去不去女儿婚礼犹豫时,苏荷说,想了就去做。受伤回来了,苏荷一个温暖抱抱。她是懂他的,大家都是可怜人,也会和去世的好朋友一样相濡以沫,互相帮扶,是朋友,是姐妹,也会是家人。信任了,相信了……
最后天真的少女心被世故的背叛打了一巴掌!
苏荷:一念成善,一念成恶
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
观影时,刚开始这个女人好可怜,被家暴带着孩子逃跑流落无家可归。在人们潜意识里,弱小代表被欺压的善。所以同情她。然后结局出来了,哇,原来这么坏,大恶人。太坏了,安狄太可怜了!
让我联想到最近大火的林生彬事件,从被同情共情的受害家属,到被当偶像崇拜的至情至性的好男人。到现在人设崩塌忘恩负义欺骗大众的大渣男。
好人和坏人中间有一条道德底线,越过了道德底线,就会好人变成坏人。而中间其实有一段过渡的灰色。有的人在灰色地段徘徊或者回头,那还是好人。反之就成坏人了,看林生彬,从被同情的受害者到现在被骂的渣男恶人,中间他炒作营销自己深情丈夫父亲人设,引舆论压制攻击其他声音。然后又利用这个人设直播卖货。而私下里结婚生女。这都是他灰色的地段,如果他中间回头收手止步,再提他还是至情至性的好男人。未来就算知道他再婚省女,也只不过感叹他也只是普通人。再说会苏荷,苏荷弱,但她并不是安狄所认为的简单。她教小康叫安狄阿姨,放纵小康接近安狄。她通过孩子把自己遭遇告诉安狄,让安狄可怜同情她。她让孩子告诉安狄她冒火救了相册,让安狄彻底信任她。一些细微的小心计在灰色地段蹦跳,然后直到背叛偷走安狄彩票,一念终成恶。
安狄被天真伤害,阿德天真的说,我给你我的一切。唯独苏荷没有半分天真,一个在电话里知道至亲妈妈去世,爸爸还在要钱,至亲的人都毫无人情,只讲钱。又怎么会相信安狄那个家的遥远梦,相信阿德那句我可以给你一切。有钱才有一切,父母对她讲钱,她对安狄说我马上工作有钱就还给你。阿德说,我有钱了你会跟我走吗?一声呜咽是为母亲,所有强硬都为孩子。只要能改变现在的生活,她嫁给老头时就放弃了爱情吧。现在她也毅然选择背弃安狄和阿德一起开启新生活,也许也只是另一个开始。
阿德:安狄,你只是我没有选择时的选择
阿德是安狄少有的朋友。安狄,一个朋友很少的人,如果生活中有一个肯对你笑,肯来往,那么就会下意识把他画到自己德朋友圈。会亲近他,对于他的举手之劳的帮助非常感恩。然后变成好朋友。
阿德,同样朋友少,有一个能说上话,能说一块然后处多了,成朋友。可是,如果他换个身份,他有钱了,有地位,会和安狄做朋友吗?
不会, 他和安狄的这个朋友关系有距离感的,他无法把安狄当同性没有任何介意的同躺一张床。也无法用欣赏的目光把他当异性看。同样苏荷和安狄的相处也是有距离的,交流都是小康转达,那个拥抱也是先拍肩膀转成拥抱。可能因为背家暴还有工作原因,苏荷对异性有应激的排斥,第一次见阿德,她向后退。而阿德初见苏荷,打量的目光都是对异性的兴趣和好奇。这也是安狄的可悲之处,她把自己当女人,而苏荷和阿德都没把当女人。而叫他阿姨的小康,过不了多久就会忘了有这么个人。
很多人说太悲了,太丧了,一点希望都没有。我却没有这种感觉,对于安狄,影片开头那个和自己共舞理解自己护着自己的好朋友好姐妹的去世才是安狄最大的不幸。那个是朋友,是姐妹,是知己,也是家人。而苏荷和阿德的背叛也只是下雨天里又摔了一跤。这就是生活,那些天灾人祸,那些生老病死,每一件都能把家拖到深渊里,可是哪怕在深渊里,只要喘着气,就继续生活。如果还有下一个镜头,会是安狄穿着漂亮裙子依然婀娜行走在暗黄的夜灯下。
马来西亚赶上,今年亚洲国际都要集齐了
倒是觉得不难看。但最后20分钟的结局反转就很让人讨厌,感觉有居高临下之感,我非常讨厌那种“看,这就是所谓人性”然后轻贱人了“人”的方式,而且自己感觉是,反而是一些边缘群体对主流的一些标准和价值追求的时候还有一点自尊体面而言,这种中产阶级幻想生活对几个风雨中相依偎的人的生活的摧毁,实在庸俗。
压抑,而且为什么搭上跨性别,没啥关系啊
红色男女偷走了绿色的希望,来自底层人士的互相伤害,比亲人的那两场冲击更迫害人心。亲情的崩塌,挚友的离去,善良的辜负,不知道如果是真实的生活,evon该怎样面对接下来的日子。卑劣人性和死去的希望,心存善念的安狄很难不迷失。
结局。。太emo
虽然我很不喜欢中彩票后的反转,宁愿故事就停留在那个温馨的圣诞夜,但马来西亚毕竟不是日本,一个trans一对单亲母子一位失聪青年最终也无法组成一个大马版的小偷家族,或许这才是真实的人生与人性吧。看到他们在街边吃东西的场景,就想起了两年前在吉隆坡过的那个圣诞,也真是恍如隔世啊,陈泽耀也太可爱了吧。
emmm,我觉得导演没把故事讲好。
本以为是边缘人的相互救赎。没成想是善良人被欺被骗的惨淡收场。干嘛对谁掏心掏肺呢?
没有相互救赎,不过是被心怀不轨的人所利用。电影其实有挺多地方没讲清楚的。那个女儿可也是真让人来气啊…
不要用道德标准去衡量底层边缘人物,对于他们来说活着,拼死地活下去已经不容易,更别提去挖掘什么人性光辉。给这部戏结尾打低分的其实还限制在,好人一定要有好报吗?坏人一定会被惩戒吗?未必,现实就是,即使你掏心掏肺,赌上人生,永远有人会把你拽进泥潭。
质感很不错,关注边缘人生,深度也有了,林心如自己制作的剧和电影都很棒啊
比較迷失安狄丶親愛的房客,前者易吞服,也有一種說不出的匠氣,一切都點到為止,不會挖更深更痛的東西(有深度的結局,反而成了最突兀的部分),比較適合中國丶東南亞丶一般電視播放;後者則是臺灣影展丶影業丶影展受眾偏好的。
這個題材新穎罕見,為特殊人群發聲。林心如這几年在台灣做的影視戲劇真的不錯,口音腔調有認真把握,表演也很不錯。有看到李李仁的付出。好電影,值得推薦。
易装的中年变性男子,飘零逃亡的单身按摩女,听障的负债底层年轻人,你以为只要一台修好的洗衣机、一只蓝色手机、一架金鱼水缸,就能包裹住他们仰望家具店五光十色的明媚梦想,却还是输给一张彩票背后人性的私欲深藏。只是差了一口气,没有能成为更好的电影。
1.5/5 - 怎麼可以這麼難看,最後半小時編劇直接下地獄。片名應該是以李李仁為主軸,為何從頭到尾都沒為跨性別平反呢?被污名化及歧視的事實不需要再次被電影妖魔化,謝謝。
没有刻意要消费跨性别性别,更多的是人性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作为一部带有命题性的电影,我觉得拍得相当好看,虽然有些不合理的地方,但瑕不掩瑜
既然要做女人,为何要做爸爸?我理解平等对待跨性别人,但是我不接受变成妈妈的爸爸
不错,值得一看
从制作班底到每个演职人员,都从电影里看到了她们的用心和演技。我们生而为人要学会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这是一部很特殊的电影,为边缘人发声,感谢林心如监制又出手一部好作品,演技有了,深度也有了,是真的值得一看的电影!
故事有老電影的感覺。林心如跟男二給我驚喜比較多欸⋯⋯李李仁,大概就是一個不那麼完美的跨性別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