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可能没有哪个国家,能像英国人如此擅长拍摄百年前(维多利亚时期)的历史剧,虽然剧情大多围绕贵族阶层的爱情与阴谋,但影片的品质一直保持较高水准,画面往往拍的精美绝伦。这得益于英国对莎士比亚戏剧那绵延不绝的演绎传统,以及英伦电影人的独特文艺视角和品味。他们之所以乐此不疲地对历史片感兴趣,恐怕还是对那个时代的情有独钟,一种美轮美奂的风味。
拍摄过《诺丁山》(1998)的名导罗杰·米歇尔,这次重拍了好莱坞经典《浮生梦》(又译《遗孀美人心》《断肠花》2017)。1952年亨利·柯斯特执导的《断肠花》,理查德·伯顿和奥利维娅·德哈维兰联袂出演了片中的男女主角。重拍一部经典,不光要有勇气,还要有足够的信心,更主要的是要把握其中的度。其中的节奏,如果拿捏的不好,就会一败涂地。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当然,挑选出演主要角色的演员,乃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从这一点上说,新拍的《浮生梦》,的确有其独到之处,应该说两位主要演员的表现,都相当不俗。片中男女主角,分别由山姆·克拉弗林和蕾切尔·薇兹出演。堪味的是,这两位演员正好相差10岁。山姆·克拉弗林之前出演了那部大热的《遇见你之前》(2016),蕾切尔·薇兹则刚从《大洋之间的灯光》(2016)走来,同样也出演了一位遗孀。
切尔·薇兹的亮丽自不必说,她给我最初深刻印记的,便是那部《激情意外》(1998),这位出生于伦敦,融合匈牙利和奥地利血统的女演员,有一种欧洲女人的独特气质。她父亲乃是来自于匈牙利的发明家,母亲是精神分析师,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风味,至少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部气氛神秘莫测的《浮生梦》,由英国当代著名女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1907—1989)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部小说是她继《蝴蝶梦》后又一重要作品,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最好也是最有存在价值的作品之一”,夹杂着宿命论色彩的感伤主义。达夫妮·杜穆里埃也被誉为“打破通俗小说与纯文学界限”的大师级作家。
2
“因为我爱你,我成了一个疯子。”24岁的菲利普·阿什利对表哥安布罗斯的遗孀瑞秋这样说。这与他满25岁生日那晚向瑞秋求婚未果,之后所感叹的“因为我爱你,我成了一个傻子”一脉相承。正常的人被爱情迷醉,理所当然。如果一个人总是冷对爱情,从不投入,那才让人意外。显然,影片并非说沉迷于爱情是一个错误,更非一剂毒药。
这部影片的海报很有寓意,两个瑞秋,出现在菲利普面前,一个前视,一个侧视,都没有直面于他,这是一种深蕴的隐涵。在瑞秋的美貌背后,到底有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最大魅力所在。
剧情之所以急转直下,问题在于很多事搅和了在一起。菲利普是一个孤儿,自小由堂哥安布罗斯呵护下长大。安布罗斯对于他是一个替代父亲的形象。但好景不长,这位堂哥在佛罗伦萨因病去世了。从他生前往来信件的蛛丝马迹来看,似乎他的脑瘤是因为他妻子瑞秋下药所致。也就是说,堂哥被其妻子害死了。这位瑞秋在与堂哥结婚前,还有过一次婚姻,丈夫是因为跟她的情人决斗而死。
一心要为堂哥讨回公道的菲利普,当然对瑞秋恨之入骨。在影片半小时后,终于见到了返回庄园的瑞秋,菲利普被她的美貌所震慑,一下就服软了。什么复仇通通忘得一干二净。这时只有爱,痴迷的爱。她说只呆几天,他深情款款,恳请她呆下来。她答应呆一段时间。他不让她去给孩子们教授意大利文,他愿意给她所有的开销。是啊,他本来就是堂哥合法的继承人。
虽然监护人提醒,发现瑞秋把账户的钱转向了国外。这时喝了瑞秋迷魂汤的菲利普根本听不进去,他送她母亲结婚时留下的珍珠项链,然后倾其所有的珍藏珠宝。他爱得如此癫狂,干脆让律师给他起草转移所有财产给瑞秋的法律文件,前提是如果她再婚,便将失去这些财产。
影片在56分钟,那位意大利商人来到,跟瑞秋打得火热。菲利普虽心里不免难过,但还是让监护人在他满25岁生日那天转移给他深爱的瑞秋。在他看来,25岁生日这晚只要向瑞秋求婚,一切即水到渠成,瑞秋就是他的妻子。
这天早上,菲利普还爬窗进入瑞秋房间,二人有了排山倒海的激悦。他爱着瑞秋,瑞秋也爱着他,惺惺相惜,夫复何求。监护人的提醒,包括监护人女儿露易斯的提醒,都无济于事。监护人说你满25岁,我这个监护人也就到头了,以后你只能靠自己了。其实,本分的露易斯爱着他,但他完全不会在意这位含而不露的姑娘。
3
当一切法律手续办理完毕,也就是说瑞秋现在合法的成了这个庄园的唯一主人,正是菲利普庆生宴后,自信满满的他,便端着酒杯向瑞秋求婚,却吃了生硬的闭门羹,斥责他竟然如此无礼,让她在人面前出丑。这一个下马威,让菲利普不认识她了,风云突变,他面前的还是那个对他一往情深的瑞秋吗。她冷冷地说你就是一个小男孩,一个小狗狗,我怎么会跟你在一起呢。
瞬间掉进冰窟窿的菲利普,真的傻了,不知所措,说什么也白搭,就觉得面前给一堵墙生生地挡着。他开始生病了,且病得很重,昏迷了五天才醒过来,睁开眼就看到了他爱的瑞秋。她说你终于醒过来了。他觉得在重蹈堂兄的覆辙。她给他喝凉茶,从书中陆续发现堂兄生前写的信件,都是有关妻子瑞秋为了财产要毒死他的文字。
这时的菲利普才真正警觉起来。他跟踪离开庄园的瑞秋,原来她进城,在秘密地跟那位意大利人见面。难道这些都与那位意大利人相关,犹如一场精心的合谋。但一切可是你菲利普白送她的,怨不得人家啊。
当他们一起喝茶,瑞秋特地端上给菲利普特制的凉茶,他说不如你代我喝了。露易斯一直抿嘴不语,这引来瑞秋的难堪。她笑着说我出去玩一会。她准备骑马而去。他站在窗前喊,你不如去海边崖边看看,那儿很美。
瑞秋人一走,他让露易斯跟他一起找谋害他的证据,翻箱倒柜,就是没找到,反而看到了瑞秋刚来时,有关对菲利普表达爱意的日记。这触动了他,猛醒一般。他赶紧出去,踏马飞奔。
可来晚了,瑞秋已连马一起堕入海边深崖。他之前差点堕入,这次让她去,明显有让她去死的想法。结果,瑞秋真的死了。这是瑞秋自杀,还是不知菲利普的故意指引。按理说,她之前应听说过这海边随时崩塌的悬崖。
4
小说和影片,其实都没有明示瑞秋就是谋害前夫及企图害死菲利普的毒蝎女人。这一片迷蒙的模糊,恰是作品吸引人的所在。我们设想,菲利普病了,是因为他经受不住失恋的打击,或者瑞秋只是觉得他很可爱,但并非她如意的再婚对象。她想要找一个稳重的男人。
但我们从瑞秋得到财产之前对于菲利普的态度,却又感觉她的确爱着他,不但以身相许,且如炽如烈,倍感愉悦。一切都是在菲利普生日那天,瑞秋得到财产后,性情大变。如果她跟他结婚了,她的财产就要跟菲利普共享,除非她死了。
所以,这是菲利普作茧自缚。既然是你甘愿赠予,那就别怪我独享了。也就是说,瑞秋在得到财产之后,只要不答应跟他结婚,她就永远是财产的合法主人,她也就没必要置菲利普于死地。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小说和影片给我们留下了最关键的谜团。
一千个读者,就会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对于《浮生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推测,这也让这部小说产生了无穷的鉴赏价值,成为一个有味品咂的经典,让后来者继续演绎下去,自会产生无限的幽趣。所谓浮生一梦,白驹过隙,但好梦总是难续。
我们作为观者,也总是会被影片中瑞秋跟菲利普野外散步、谈心甚至二人的激情所吸引。你不能说瑞秋都是装出来的。与其说菲利普被美丽所诱惑,不如说被自己不谙世事的幼稚所迷惑。菲利普所求的,单纯而执着,这与经历雪雨风霜的瑞秋所要的,恰恰形成了尖锐的对立。
她不但要爱情,更要稳定又长久的情感。显然,她对于年轻的菲利普还是心有余悸。影片一开始,当她第一次见到他,便讶异地说,我以为站在我面前的,是第二个安布罗斯,你跟你堂哥长得太像。一语成谶,,只是说这次香消命殒的是瑞秋。原来人的命运一早就注定了。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的宿命吧。
2017、9、18
依旧因为蕾切尔•薇兹看《浮生梦》。当我以为会看到了一个漂亮、能干、心计、自私甚至恶毒的婶婶,以春风化雨之势企图夺走单纯、善良、轻信的中计侄子的财产的时候,我已经不知不觉走偏了。 “一旦你在怀疑的焦虑中消失,他就显现。”当你开始怀疑,你已站在了怀疑这边,无论这怀疑是否最终通向深渊。对于旁观者是如此,对于剧中的角色,同样如此。 不懂爱的人,陶醉在自己爱情的幻觉中,那倾其所有的“付出”已掂量好了索取的代价。爱情最深的误会还不是误以为别人也爱自己,而是误以为自己爱上了别人。其实这爱也只是“情欲”、“占有”、“面子”一类的东西。他爱那“馈赠”的感觉,介入他人生活的控制快感,以及一个成熟美丽的女人对自己臣服的想象。他依赖看似浪漫的表面形式,而对爱里内核的必要条件一无所知。如他自己所说:不爱读书,不爱城市,不爱聪明的谈话。 我想,年轻的男主菲利普一定也不爱思考。他先入为主,听信堂哥(如叔叔般的养父)的一面之辞(信件),觉得是他的遗孀蕾切尔(蕾切尔•薇兹)爱钱、精于算计,为了得到财产害死了养父。在没有见面之前,是一幅见而杀之的情绪。但在他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又立刻被她的魅力深深吸引爱上了她,态度完全转变。轻信而善变。
在没有搞清楚状况的情况下就一头扎进不伦恋里,在还没有取得庄园的完全继承权时就急于表达自己的“爱”,折腾珠宝、房产、遗嘱,无形中让蕾切尔成了众矢之的。而且对遗嘱的条款的自信,足见他的自私自负。既没有保护她,也没有考虑她的感受。(选择、爱和安全感)强行的剃头挑子一头热。 当他发现事情没有按照他预想的结局走,他的“馈赠”没有得到他所想的“回报”再加上一些没头没尾的旧纸片,以及周围人不知动机的只言片语,情绪再次走向极端,憎恨蕾切尔,不经意地给她指了一条可能的死路。 她骑马走后他再次在房间找寻“证据”,却找到了蕾切尔交还珠宝的回执以及财产全归菲利普的遗嘱,还有关于一个和她亲密的意大利同乡是gay的消息。他再次抓狂。误会就是在巧合中成了无法回头的绝响,蕾切尔真的摔下悬崖死了。
影片到这里就接近了尾声,故事线也因为蕾切尔的意外死亡而中断了。她到底有没有对前夫下手过,已经无从考证。这也是悬疑的一种,就是到最后也没有全部真相大白。相对那种剧中伏线反转,剧终大揭密的“结果”悬疑,《浮生梦》有它特有的味道。而且那种对结果的好奇和追寻的欲望,已经被惆怅代替了。 《浮生梦》,无论是积淀的物质、繁华的生命还是奢侈的爱情,都似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那短暂而华美的燃烧,只是匆匆掠过岁月的惊醒。
看蕾切尔•薇兹的表演,端庄、镇定、婉转、判断、深情、哀伤,情不自禁地裹挟,理智放下的轻轻。一个自我意识强烈、渴望自主安排生活的自由,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女人。她的阴暗面都隐没在历史里,在线索忽明忽暗的猜测里,充满了黑色的欲望、罪恶和魅力。 影片庄园、森林、海滩风景怡人,聚会欢乐热闹,是人间温柔乡的印记。电影整个调子看似平淡,在观影过半的时候,甚至会觉得一丝索然。然而这索然来自于主观的线索判断,等不得反转的好奇心。但当你耐心继续的时候,人性幽微的纤毫逐步展现,角色之间和人物内心矛盾竞相发散,伴随着各种答案的显现或沉没,沉重的叹息是最后硕大的花朵。
之前看过预告片,被BGM(wicked game--Anna/Ursine Vulpine)惊艳到了。今天终于有机会把这个片子看完,前半部分我以为是一个情场老手骗小奶狗感情骗财产的故事,后半部分感觉电影的深度应该远不局限于此。
瑞秋爱没爱过堂哥?我觉得是爱过的,她初次见男主的娇羞和小紧张,因为男主长得
和堂哥很像而慌神,丈夫新死,突然出现一个长得酷似亡夫的人,瑞秋慢慢喜欢上男主应该也是可能发生的吧。至于她到底是不是坏的,有没有下毒,我认为电影处理的很模棱两可,就是为了观众去猜。
在这想说一下我能想起来的几个点:
女主最后对男主说的一句对不起的意味,有可能是因为对你下毒对不起(我不愿意相信这种设定), 另一种就是我要去看风景,你要不要一起,其实就是试探男主对自己还有没有感情,直到最后男主要她去悬崖边,女主就懂了,她之前抱着男主头就说过自己受不了了,男主的话可能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这里其实有第一种可能的一个点我不太确定的:女主给他茶的时候特意说了“双倍”,引导人去怀疑这是最后一击了,这场角逐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了吧,他们这种互相猜忌的日子过的也挺累的吧。。。我知道我要去自杀了,我也知道你怀疑我了,你并不了解我,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自以为对我的是爱,但并不是思虑长远,能和我共度一生的爱。对不起我们这样互相伤害,对不起我们这种关系复杂和财产问题导致的纠葛…
瑞秋的坏名声:不能排除因为她年轻丧夫而又美貌招人嫉妒而诽谤她,但是那几场聚会又能说明她其实很喜欢社交,热爱生活,待人热情,性格开朗。提到亡夫她也很痛苦,所以到底是不是她下毒也不好说,他亡夫的病和男主的病说不定是家族遗传,都会看到幻觉,有暴躁倾向。
男主青梅竹马:影片最后她明明看到男主头疼,却没有表现出关心的神情,猜测她觉得男主不会长寿,财产将来都是她和孩子的了。还有她一直在给男主敲警钟,说小心女主之类的,不排除她从中作梗的嫌疑,疑点最大的就是男主生日那天,她和她父亲对女主到底说了什么,她所转述女主的话的真实性有多少,导致女主态度似有转变。。。但也有可能是她并没有参与,只是顺其自然,这个感觉就看她是不是个狠人了,如果她很爱男主,男主突然被一个原本挺恨的女人俘获了,心里自然不舒服,至于会不会报复,电影也是开放式的。。。
现在再听这个歌,感触更深了,
What a wicked game to play, to make me feel this way.
What a wicked thing to do, to let me dream of you.
What a wicked thing to say, you never felt this way.
出差去程上看了前半段,回程看了后半段,然后硬逼着自己看完原著才来写观后感。
在说电影和小说哪个好之前,先说这个故事。其实之所以看了电影会想去看原著是因为,想知道Rachel是不是真的杀了安布鲁斯又企图杀菲利普,Rachel到底是不是个心机婊。达芙妮杜牧里埃写了两个梦,一个是蝴蝶梦,另一个是这个浮生梦,金庸说浮生梦比蝴蝶梦好看,我看完了觉得这个故事已经很一般了,另外一部该是有多烂。刨去哥特风格的故作诡异的修饰,嘿,这不就是个姐弟恋故事嘛!其实小说一开头关于结局已经交代得很清楚了,刑场的那个处死的丈夫只是因为一时的愤怒杀死了妻子,然后他的尸体就一直在刑场那么吊着晃着,像是在后悔在自责,预示着菲利普的结局,也说明其实他错怪了Rachel,Rachel是无辜的;另外通过教父肯达尔先生嘴里面也说明了:有些女人,往往越优秀的女人,明明什么都没有做却会为自己招来灾祸。再次说明Rachel是清白的,也提前预告了Rachel最后的下场。
再来看电影,就先说这个海报吧,给了Rachel镜里镜外两张脸孔不就是故意诱导观众Rachel这个女人有两面性么,而且相比小说内容,那个草药茶在电影里面出现了太多次,其实小说里面菲利普第一次生病并不是在喝了草药茶之后而是由于脑膜炎,电影里面Rachel骑马前的那句I am sorry小说里面也是没有的,这样给她扣屎盆子我觉得非常不公平,因为看完小说我觉得,Rachel没问题啊她就只是一个很有魅力很吸引人的女性啊。这样的女人对于周围一直没有什么异性的安布鲁斯和菲利普来说产生爱情不是很自然的吗?🤷♀️
那么Rachel对菲利普有没有爱呢?我觉得Rachel的感情略复杂,从和安布鲁斯几乎一样的菲利普的脸孔上,Rachel有对安布鲁斯的爱,所以有几次Rachel会亲吻菲利普因为那个场面催化了她怀念安布鲁斯的心情,这也是主要推动她想来庄园看菲利普的原因;也有一小部分对菲利普个人的爱情但更多的是姐姐对弟弟的照顾,包容和宠爱。这些在一个几乎只跟一个异性,也就是很本分的教父女儿露易丝相处过的菲利普来说,是个强有力的巨大吸引力,周围一切的色彩都没有Rachel那么迷人和绚丽,菲利普的感情是非常直接和简单的。越直接的东西往往破坏力就越大,当它得到回应的时候它的回报是巨大的,菲利普给了Rachel一笔可观的生活费,给了他家传的珠宝,甚至是整个庄园,年轻男人的爱情往往是这样火山爆发似的剧烈的爱;相反,当他得不到回应时,是非常自私并且残忍的,菲利普跟踪Rachel的一切,虽然法律条款看似将他的一切赠给了Rachel,但是给了Rachel一个无形的镣铐,不许嫁给别人;最后甚至因为怀疑把她推向死亡的桥梁。这个时候可以回忆一下安布鲁斯的那些信件,一直蓄谋要害死对方的,到底是谁呢。
对于姐弟恋这件事情,我觉得成功的姐弟恋要看男方,需要男方有和他年纪不符的能力和自信,因为你喜欢的这个女人居然能吸引到你也肯定会吸引到你同样年纪,和她同样年纪以及比她年长的异性,那么需要你有足够可以匹配她的能力魅力去维系这段关系以及给彼此安全感,不然就会是无边的猜忌,累心。剧里面就是这样,外面也一样。
其实Rachel那晚的XX从她的角度来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不是爱情的XX,菲利普说想要一样东西,Rachel给的只是个成人礼,因为她给不了别的,作为一个拥有两次婚姻的女人Rachel也不觉得这个是个什么很巨大的付出,况且还可以将怀里的菲利普短暂想象成安布鲁斯;但这个XX对菲利普的意义就完全不同了,发现了么,其实有的时候男人比女人更纠结XX的意义。
作为多次被姐弟恋的体验者来说,小男生甜蜜起来也有可爱之处,但是发起脾气来真的让人很无语,有些小弟弟会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比如你比我大多了,我要喊你阿姨了,我比你年轻,诸如此类以为可以伤害到对方的话语,其实未必会打击到你们面对的成熟女性的心,她们也许会回一句说,对的,所以我一直只是把你当个孩子。
一路荆棘----男权社会下的女人
有人说这部电影有悬疑的成分,我从头看到尾却丝毫没有发现。电影以及其舒缓方式描述了在英伦半岛上,一个极度男权社会的背景下一个男人的心理变化,表达了要求自由、解放、独立、完整女性们的、发自内心的呐喊。我想这位女作家一定是位女权主义者,她用此形式诅咒那个(或是这个)时代对于女性的不公正,也可能想借此来唤醒那个时代的女性去摆脱男人的控制,活出自已的尊严、活出自已的独立人格,让人反思意义深刻,小说写得好,电影拍得也很到位,是部不错的作品。
1 〃男人们的'梦〃:男主和他的表哥以及被绞死的汤姆是同一个人,代表着男权主义者。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的 时候,初始可能是让他做什么都可以,甘愿赴汤蹈火,可以不惜用生命去换美人心,可以倾尽所有哪怕只搏得美人一笑,朝思暮想、辗转反侧丶上树爬墙,可一旦得到,剧情便马上反转,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牢牢的把女人控制在自已的手里,他们的梦想不只是占有好还要控制好。控制不了便是梦想的破灭,便认为对方不安分丶是祸根便头痛不已,他们根本不去想对方(她们)是有血有肉、有独立的自由意志丶有自已追求丶有自己的生话习惯的'人',他们心里想简单把她们当作自已的附属品丶甚至是物品,可她们有思想丶有灵性!一旦冒犯了他或是让他觉得难以控制,象猜疑丶防范丶烦恼丶厌弃甚至是仇恨便接踵而至,俗话叫魔从心生,这时他们善于用最恶毒的方式去臆度她们并且愈演愈烈毁人害已,就似脑中的恶瘤压迫着自已又外泄投射到别人以至于家庭危机四伏丶矛盾重重丶销烟难散丶战火不断,且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儿子有家庭遗传性(这便是家风),还好时代在进步女人地位在提高,我要奉劝那些刚刚步入婚姻的少男少女们:尊重对方的感受比给他(她)什么都重要,爱要给对方空间要让对方精神释放心灵舒展,不要总想牢牢的攥在手心,那会让对方沉重丶憋闷丶步履唯艰丶跌跌撞撞丶一路蹒跚,会让对方窒息,会让生活变得索然无味丶度日如年。不要总是宣示自已的强势不可捍动,那就象在悬崖边上高喊'我很安全',爱是包容丶爱是忍让丶爱是软弱丶爱是委屈求全。
2 女人的梦:女主是个独立性很强丶非常理性丶倔强顽强丶富有涵养丶开朗奔放的女性,是现代社会理想的女性形象。是信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的女性,是极度自我`极度理智丶极度博爱丶极度理想化的女性,是对生活充满情趣充满幻想爱做梦的女性。可现实的冷酷让她的梦不断破灭,她象<红楼>中的妙玉,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是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希望被爱而得不到爱,想去爱又得不到理解,最终死于自已为自已编织的梦中。
是一部标准的悬疑片。直到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还在悬着疑着。
一个关于英国贵族的故事,菲利普从小在表哥家长大,表哥在意大利结识了一个寡妇并结了婚。没多久就蹊跷的病死了。表嫂来到了庄园,菲利普因表嫂的美丽,由怀疑到爱慕。在继承了表哥的遗产之后,将自己的全部财产给了表嫂。之后就是各种诡异的举动使得菲利普精神紧张疲惫不堪,最终也没有搞清楚到底这个表嫂是对自己有了爱情还是图谋财产。
贵族社会中,一群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平时就是争权夺利,需要更刺激一些的,就是谋财害命。这些构成了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比如《乱世佳人》,比如《唐顿庄园》,比如《公爵夫人》,概莫能外。最终都是钱闹的。这些年,这种拜金主义如同流行病传染到了整个社会。看电视上那些调解法庭之类的栏目中,都是这些破事儿。为了钱,六亲不认夫妻反目,父母子女闹上公堂。
影片中我们看到,财产的转移通常都是在合法的途径下发生的。法律维持了基本的公正。同时,这种合法的掠夺,也是产生无数悬疑的基础。在影片所反映的英国贵族社会中,人们至少还戴着温情脉脉的面纱。表嫂图谋菲利普的财产,是以出卖情感为手段的。所谓表嫂的毒茶、菲利普巧妙的谋杀,各色人等表情的诡异,也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
尽管影片从头到尾只是怀疑。反而说明了此类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也就显得更接地气。大家表面上道貌岸然,心里都像白眼狼,时刻都在琢磨着属于自己或者是不属于自己的钱。金钱就是挡不住的诱惑,人们在金钱面前,很少能把持住自己的。所以影片的编导在说:“爱钱是可以的,但是不要违法,至少表面上不要违法。”编导还告诉我们:“在金钱面前,没有情感,没有真诚,没有良知。”如果表嫂真的觊觎菲利普的财产,那就说明菲利普的怀疑是对的,如果是相反,表嫂就是一个纯洁无暇感情至上的弱女子,那么,由于环境就是如此恶劣,菲利普的怀疑也是无可指摘的了。
如果有一天,那道软弱无力的道德堤坝一旦被冲毁,咱们这个社会就十分危险了。在此我无意去指责社会,也无意去哀叹世风日下,而是希望大家去思考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自己应该如何面对?影片中,菲利普是那么有钱,却整天生活在怀疑和恐惧之中,他幸福吗?快乐吗?显然不是。金钱能够带来方便,却永远带不来快乐。也许现在的拜金主义是通向理想彼岸的必然要走的坎坷之路?还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出了问题?不得而知。
独善其身不容易,那也要去做。我本人更尊敬的不是那些土豪大款,而是那位几十年抚养弃儿的拾荒老人。
影片的拍摄很有特色。英伦三岛拍的是那么美丽,柔和的光线,蓝色的海滩,峻峭的山岭,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寂静的山林,令人神往。
拍人物时,焦点的使用也很有意思,经常是很随意的对焦,在一个镜头里,一会对在这个人物身上,一会又转移到另外的人物身上了。甚至这个人物正在说话,焦点已经逐渐虚化了。
饰演表嫂的是蕾切尔·薇姿。前些天看过的《否认》就是她的女主角。演过不少正面和反面的人物,也许正因为如此,她来演这个角色,才让观众更加搞不清楚到底是纯洁成熟的女子,还是心狠手辣的恶妇。她在片中的表演很好,人物演绎的恰到好处,眼神一忽儿是坚定的,一忽儿又是迷离的。结结实实的把观众往沟里带。
和“蝴蝶梦”是同一个作者,看过“蝴蝶梦”后这个“浮生梦”就味同鸡肋了。恶趣味的我其实只想看看薇兹阿姨和Sam Claflin是怎么姨侄恋的,结果男主人设太不讨喜了(要么智商下线,要么情商下线...)
居然是與蝴蝶夢同一個作者,這女人到底是不是蛇蝎毒婦到最後也沒說,還以為是個蠢漢自己作死的故事呢。
用纯男人的视角讲述一个女人的故事。电影的惊悚悬疑和女主角的阴谋诡计其实都来自于我们都是从一个男性的角度在看这个女性角色。即使里面的女配角,也是这个男权视角的一部分。看这个片子也是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直男癌的害病程度有多高,哈哈。
和原著相比,删去了男主童年被哥哥带去看绞刑,结尾男主没有和路易斯结婚生子,而那个律师也不是同性恋。青年男主对爱的激情和受害妄想症一目了然,但瑞秋即使在书中也还是个谜,前撩后拒,意在谋财但未必害命,这样的女人确实会让痴情的男人发狂。
总是很喜欢Roger Michell的作品--这部也算。没有看过原著没法比较,但电影还是保持了主题---轰轰烈烈的爱恋、关于是否爱过的猜疑以及男女主人公在保守环境下一直质问自己和别人的“my own”。悬疑的部分不是特别重,另外不敢相信Claflin和Weisz竟然有17岁的年龄差~
天吖怎么能把一个原本精彩悬疑、余韵悠长的故事讲得这么稀烂。从一个开放式结局,有人看到的是女人的玲珑手段和蛇蝎心肠,有人看到的是男人在情爱中的冲动自私。比起女主,男主的身材和发际线的陨落程度才更像坠涯,《遇见你之前》里Sam Claflin 那曾经逆天的颜值啊~~
男主长得这么帅,可惜是个傻子。哎,要不是有Sam Claflin的颜值和风景如画的英国乡间,我早就关掉一百遍了。Sam终于演了一个没有领便当的角色,甚感欣慰!
以美丽优雅的外表作引诱,以温柔和善解人意的性情诱人越陷越深,攻心,得到青涩儿郎的爱,从开始到结尾,即使是被戳穿后,依然表现得得体而温柔——段位太高了,这样美丽的小姐,如果她假装真情一哭,谁也很难硬下心肠吧,就如Philip一般,扑在她的怀里哭泣。贞洁和名誉对他来说不算什么,攻心诱惑,钱财才是她的目的,一条吐信子的蛇,亏得男主运气好,如果Rachel没死,那才是他的噩梦——身体被毒药毁了,初恋也被骗了 心也被伤透了,而且傍身的钱还没了。被玩弄真心的孩子啊,真是没有长大。
一旦出现珍珠项链作为关键道具,则多半是要断的。
我真没看出来俩人有什么年龄差距……
不用看明白的电影,R姐打野泡不忘用纸擦一下,服
乍一看情节是一个每一步都要问男主一句“你是不是傻”的节奏,但其实是非常有力的关于female sexuality的电影啊,表演和桥段的安排都非常nuanced非常powerful。mystery in the ambiguity
结局太悲伤了,而且让这个真相扑朔迷离。可是当接近尾声时,瑞秋悲痛地说,难道我不能拥有自己的生活吗?时,或许那是她真正的心结。堂哥从未近女色,所以当他迷恋上瑞秋时,可想而知他的占有欲,或许就是这点毁掉了他们的关系。而菲利普的爱让她想起了他,这让瑞秋很恐惧,她不想再陷进去这个怪圈。瑞秋的确需要这笔钱,因为她想去国外教书,也许这是她的梦,作为独立女性的一个梦。
Literally难看到眼瞎 难看到想打Sam男神情节莫名 配乐莫名 结局莫名 a story about Italian witch and her tea 但这是最后一次在英国看电影啦 喜欢陪我看电影的人🖖🏻
这个情节差不多四次反转,最后也让人猜不透真相究竟是什么。我觉得这大约就是人对于外来者/异乡人的一种恐惧心。不由得反复猜疑她。服装,道具,选景都好的没话说。适合在电影院里观赏。
男神太帅,每一帧都美如画。估计是没读过原著的缘故看得有些懵...为男神和杜穆里埃多加一星
I expect more. 照理说这故事有很大潜能,这cast也是,但是结果很平平。Driver是Rachel无疑,虽然应该是男主视角的电影。Philip这个人物,从开头就展现出puppy定位了,被所有人带着走,他的godfather也不单纯。我真的特别讨厌那个故作悬疑的主题配乐。
两位气质绝佳的主演在19世纪的欧陆风情下,娓娓述说着这个暗黑、多疑又充满爱与悔的寡妇密谈。Rachel Weisz实在太适合这个角色,她独有的贵气和淡雅,搭配角色的神秘莫测和歇斯底里,给整部电影赐予了无限生命力和说服力。
片子大概的要点我catch到了,那就是:无脑富二代也就骗骗无知的小女生们还行,遇到御姐+心机婊绝对是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片中的蛇蝎心肠之人到底是瑞秋还是律师父女最后已经成为不解的谜团。但是,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凯子们都是心甘情愿被钓的,纯情是富二代们最不应该拥有的特质!
风景都还拍的挺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