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系列,小学时候朋友家看的,时不时还是翻出来看看,还记得那时候端着零食抱着小狗才敢看,现在看的话其实也不恐怖。剧情简单但有趣,就是讲警察抓犯人遇到鬼,然后俩警察开始和鬼斗的故事,在里面的鬼是中西结合的,有古典的像纸人一样的鬼,也有类似国外吸血鬼的鬼王,两个逗比警察爆笑连连,也有正经恐怖部分,属于搞笑和恐怖结合得恰到好处,真是太爱那时候的港片了,绝对的入股不亏。帅帅的张学友和丧脸许冠英凑成一对搭档,喜感十足,鬼马无厘头的搞笑氛围让人看得毫无压力。就算不戴童年回忆滤镜都是一部不错的恐怖片,强推强推!!!
在鬼片、僵尸片横行的80年代中前期,作为郁郁不得志的新人,刘镇伟和王家卫跟风来了部僵尸片,但拍的是西式的吸血鬼,而非清朝僵尸,差异化下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刘镇伟因鬼片起家,所以后来拍了几部的鬼片。
但总体而言,这个片子徒有吸血鬼的噱头,没有玩到极致,还是有点中式,没有《僵尸》的惊艳。喜剧色彩也很弱。
还没有感情线。
张学友是有喜剧天分的,和许冠英在一起的化学作用还不够。
女主陈家齐在80年代的港产片没有什么存在感,而90年代已经不见她身影,应该是息影嫁人了。对了,80年代貌似对腋毛没那么追求完美,很多女星都留下过“倩影”,包括林青霞,陈家齐在这个片中更是风情尽显。
序幕引出ghost的主题,接下来片头 中元节这个日子用的bgm是十分欢快的摇滚乐。片尾曲也十分欢快
月黑风高的夜晚在警局 气氛塑造得十分恐怖,居然是假扮的ghost。
泥鳅王在猛鬼club打牌,遭遇了鬼遮眼以及群鬼的威胁,发现是个噩梦。
...捉boss鬼的过程 惊险中带着搞笑
·
看见张学友就想到旺角卡门的名场面 和演唱会吸引了逃犯落网...
变了ghost的泥鳅王因阳光而化做了灰,警长说"化成灰都认得他",莫非这个名场面出自于这部电影?
第一次看是我五六岁的时候,用的影碟放映机。
小时候被里面惊悚的画面吓到,有好几个经典的片段至今仍意犹未尽,鬼王在厕所的追击,监狱的纸人女鬼,孟超拿女鬼床上钥匙,两个被咬的交警,被卡在窗户上的孟超等等。
由于小时候深刻的阴影,现在刚听到中元节的片头就莫名感觉毛骨悚然。
小时候太纯洁,完全听不懂对话中的内涵,现在才发现里面的对话竟然这么诙谐有趣。
其实最让我感慨的是鬼王“三宅一生”。小时候不知道这个是什么鬼,只知道是个最厉害的大BOSS。现在知道是抗战时期切腹自尽的日本侵略军。
比起侵略,鬼王“三宅一生”其实更向往和平的生活吧。当化成鬼王的他踩到音乐盒,如此投入地倾听自己国家熟悉的旋律,以至于连女上司的大吼、摔进泥潭的巨大声响都置若罔闻,他闭着眼睛,小小的音乐盒里面饱含着深深的思念和再也无法回去的悲痛。他是鬼,可能无法猜透里面的情感,只觉得好听而已,各中五味陈杂,看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哀。
在这里我反而有些同情鬼王,带着荣誉的侵略、切腹自尽的尊严和客死异乡的结局,哪怕化成了鬼,也依然渴望回到自己的国家吧。可是他回不去了,无论活着的时候还是死了之后。
刘镇伟独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联合王家卫共同编剧,王家卫又做了监制,刘镇伟经常的身兼数职。他那种夸张粗俗、打情骂俏、疯癫放纵、嬉皮自嘲的特点都一一出现在这部《猛鬼差馆》中,这也奠定了他以后风格的基础。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刘镇伟总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带有十足游戏感的模式,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象,以逆向狂放的电影思维和标新立异的类型解读,去丰富他的表达方式,使影片更加凸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香港僵尸片早已有之,之前刘观伟拍摄的一些也取得了轰动效应,而刘镇伟也看好这块宝地,接连拍摄了《猛鬼差馆》、《猛鬼学堂》、《猛鬼大厦》等一系列的鬼片,在颠覆传统的同时不断融入新的流行元素,将港鬼片推向了高峰。他因此也被称为“香港电影最难以捉摸的一把神刀”。
时至今日,一起合作的王家卫早已转型王氏文艺,拍摄出独具风格的文艺作品,并走向了国际,而另一边,刘镇伟在后现代的路上似乎并没有走得太远,“炒冷饭”也未能得到认可,大家记住的还是这些老片···
比起后面的捉鬼,更喜欢前面打麻将的段落··
还是更喜欢《猛鬼大厦》一些···
许冠英、左颂升等演员已经去世,悼念··
从影片《赌圣》中,我们第一次看到了周星驰和他的无厘头喜剧风格,从《大话西游》中我们第一次知道了周星驰的背后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喜剧导演,他就是刘振伟。这位曾经拍了很多经典鬼片却没有成名的导演,却在喜剧电影的圈子里闯出了一片另类的天地。《大话西游》、《回魂夜》、《功夫》,他与周星驰完美的组合搭档,把无厘头这种夸张怪异、令人啼笑皆非的喜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后来人很难再超越。可以说,刘振伟是当之无愧的香港无厘头喜剧电影的奠基人和重要掌舵人之一。
其实不仅仅是刘振伟的喜剧电影有着这种无厘头风格,从他的处女作《猛鬼差馆》开始,他那种夸张粗俗、打情骂俏、疯癫放纵、嬉皮自嘲的特点,便一一出现在其中了。比如,影片中金麦基和孟超之间共有的好色、胆小性格以及爱出卖人的缺点,就为他们两个人的夸张粗俗、打情骂俏制造了很多的机会。楼梯上验证同事怎么穿衣,当着顶头女上司的面唱“玫瑰”情歌,都是刘镇伟喜剧风格渐趋成型的一种体现。但这些只是从人物性格上面对传统的一种颠覆。他还极尽疯狂夸张之能事,吸取卡通漫画的特点,提炼其他类型电影中的胡闹搞笑的精华,对传统电影中经典桥段进行大幅度地改写或完全颠覆,对正统类型人物进行逆向式喜剧性塑造,并进行现代时装性的另类包装,是刘镇伟电影中的另一种特色。比如,拿当时非常受欢迎的刘观伟导演的古装僵尸片开刀,进行时装化的包装。将僵尸身上穿得清朝服装,一蹦一跳的走路方式,统统去掉,转而换成欧美那种身穿红色斗篷,有着一对大獠牙的吸血僵尸。同时又对警察类型片大幅度颠覆,将传统观念中威严肃静的警察局,包裹成二战时期的日军俱乐部,在喜剧鬼片的模式中,讲述一个切腹自杀的日军变成僵尸在鬼节大闹警察局的故事。在情节编排上更是疯狂诡异,泥鳅王被女鬼引入鬼蜮跟三个厉鬼打生死麻将,自作聪明的孟超在病房和女僵尸展开争夺钥匙的行动等等,都是在之前的同类电影中所没有见过的。不仅如此,刘振伟还喜欢在细节上增添很多的笑料。比如,女上司被困树林,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将绣有玫瑰花的内裤戴在头上,以及孟超抓鸡遇僵尸等情节,都在细处展现出十足的游戏感。
在整个的创作过程中, 刘镇伟总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带有十足游戏感的模式,天马行空的创意想象,以逆向狂放的电影思维和标新立异的类型解读,去丰富他的表达方式,使影片更加凸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综观刘振伟的电影,无论是他的鬼片、赌片还是警匪片,都展现出了他搞笑胡闹共冶一炉,标新立异的风格特色。也正因如此,其影片的票房每每都能够超过千万。香港影评界因此喜欢将他归于另类导演的行列,形容他是“香港电影最难以捉摸的一把神经刀”。但不管如何评价,刘振伟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确实成就了他辉煌的电影生涯。
香港包装日本出产的德古拉...
那时候的香港鬼片啊,大爱,还有王家卫编剧。。。
启蒙鬼片2
为什么关二爷总是敌不过鬼呢?香港警察以后别拜关二爷了,还是拜茅山道吧。
中间牛棚学鬼一段跟僵尸肖恩那段倒是好像啊,搞笑十足,不过后面在女警家忽而白天忽而夜晚的,这也太对付了
家卫哥出场惊艳到!
许冠英才是表情帝~
刘镇伟 王墨镜的处女作呀
oh,jacky..................jason
三分钟日蚀有想象力,但起消太过仓促。钟发之死带几分悲壮,但与故事搞笑风格不搭。刘镇伟的小毛病是闹剧撒开了花就收不住。相较于久看生疲的吸血厉鬼青面獠牙,本片最惊人一幕却是发生在鬼酒吧,那柜台侍者无需外挂库布里克凝视就超像闪灵里的同行……
2008-5-25 22:02:39 8/6.6(51) 初露锋芒,不同凡响
内裤那段!!!
有些许亮点,但故事太碎不连贯,笑点也不太够,而且两人处处基情,性感女上司反倒处处受冷落被捉弄
搞笑多过恐怖 喜欢这种调调。
许冠英好搞笑!!!
为了小时候1块钱进录像厅看的影片打五分
主要恶搞了波兰斯基的《天师捉妖》。导演刘镇伟,执行制片王家卫,编剧王家卫刘镇伟,摄影敖志军。何须看别人《僵尸肖恩》,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有《猛鬼差官》
★★★☆ 录像厅年代,太逗了
好几个桥段真的有蛮吓人
八十年代一度盛行喜剧与恐怖结合的影片,在林正英的《僵尸先生》后更是再次掀起僵尸热潮。本片有墨镜王参与编剧,虽然墨镜王早期也写过不少商业剧本,但《旺角卡门》后这种行为就已绝迹,所以我猜他编的并不多,更多应该还是刘镇伟的主意。而本作发挥还是比较平庸,各种乱打乱闹也很无聊,歌神倒是很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