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完整而又流畅的故事,想不到它竟然还是真的。整部影片如同海报一样,色调很玫瑰很美好很浪漫主义,故事本身也很离奇,导致了观众心中虚幻和现实的落差。
如果但从电影本身来看并没有太多出彩的地方,些许幽默,风景也不错,叙述顺滑,演员也挺出色,但同类型的影片很多,属于3星影片之列,但那第四星是给挖掘这个故事的人,给故事中的真实主人公,给那几个人所维护的那个自由世界。
人人都说向往自由,向往乌托邦,可又有几个人忠于它,忠于梦想。罗萨用能力把梦想和真实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当我们说乌托邦的时候多数是因为它不可实现,当我们说共产主义的时候多数已经不是它原先的意义了。当罗萨要在公海建立自由之国的时候,“文明之人”受了威胁,所以不惜摧毁它,所以乌托邦注定是不符合人性,不可能存在之地,玫瑰岛就是个古巴比伦王国,有,也即无。即使我们现在谈论它,也是把它当作一个追求梦想的故事,而梦想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可实现。
电影讲得肤浅,可是故事本身太深刻,也许也只在那样的年代,这样的真实故事才能发生。放现在运一根管子出去都不可能,开个派对都怕被人抓。
今天聊聊意大利电影《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
片名L'incredibile storia dell'isola delle rose / Rose Island (2020),别名玫瑰岛。
本片是由意大利人希德尼·希比利亚(Sydney Sibilia)担任编剧导演,Netflix出品的一部喜剧历史题材电影。
一位理想主义者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在意大利海岸线附近的公海上,建造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岛屿,并宣称这是一个拥有自己公民、护照和语言的主权国家——玫瑰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Rose Island)。
1968年的欧洲正处于各种思潮中,隔壁法国的学生正在示威游行,要推翻建制派统治。
乔治奥·罗萨身在意大利,作为一名动手能力极强的工程师,在意大利社会中备受打击,郁郁不得志。他突发奇想,想在公海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国家,在好友毛里齐奥(Maurizio)的帮助下,这个疯狂的计划得以实施。
他们在距离意大利海岸线不远的公海建造了一个平台,为年轻人建造了一个无拘无束的聚会场所,远离政府的监管。首先来到岛上的是海上漂流的流浪汉、无国籍的酒吧经理、未婚怀孕的少女酒保,随着经营成果凸显,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
玫瑰岛共和国(1968.5-1969.2)
年轻人很认同乔治奥的理念,但意大利政府却并不这么想。
很快玫瑰岛和意大利政府陷入一场争斗。乔治奥找到联合国、欧洲委员会,试图寻求法理上的帮助,而意大利政府直接用军舰说话,用真理抹去了小岛的存在。
意大利政府也取得了建国以来,第一场也是唯一一场战争胜利。
这个人造平台只有400平方米,距离意大利里米尼省海岸不到7英里,该平台下有几根插入海床的26米长钢管支撑。
而当时公海的定义是距离海岸线6海里即算公海,因此这个人造平台不受意大利政府控制。
《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用喜剧的方式介绍了一段有趣的历史,梦想家从这个故事里会感到鼓舞和激励。
别管梦想多么天马行空遥不可及,只要敢于付诸行动,总会有实现的一天。
乔治奥和他的朋友们短暂地建成了一座乌托邦,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发出了自由宣言,从喜剧出发点看这可能是个荒诞行为,但实际上是一种思潮的伟大尝试。人人平等、天下大同,是所有人的梦想,除了统治阶级,所有人都会希望迎来一个平等自由公正的社会。
玫瑰岛作为一个微型国家是自由的象征,这里提供餐厅、酒吧和迪厅等功能,在全球思潮雄起和战争肆虐的的背景下,这里俨然成为年轻人的一处避风港和自由快乐源泉。
1968年6月,该平台以世界语名称“ Insulo de la Rozoj ”宣布独立,这进一步激发了意大利政府的愤怒。意大利政府觉得这个人造平台从游客身上赚钱却逃税漏税,同时还对国家安全造成威胁,誓要将其拿下。
如果意大利政府通过联合国、欧洲委员会,用辩论的方式,从法理上证明玫瑰岛不是一个主权国家,那么还算走得正行得端。而且按照判例法国家规定,这样也能堵住漏洞,防止未来效仿者。
而意大利政府采取的措施却是极其下作,除了让人更加讨厌他们外,别无好处。
先是利诱,对着玫瑰岛成员一个个提出利诱条件。
紧接着威逼,对着乔治奥的家人下手。一人做事一人当,小丁做事小叮当。堂堂政府对着别人家人下手那可是太下作了。
最后使出杀手锏不讲武德,直接军舰炮轰。抓走了玫瑰岛成员,炸毁了平台。
我们现在看到的《玫瑰岛的不可思议的历史》已经极尽娱乐化,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充满恶搞的黑色幽默故事,故事充满乐观和理想主义,似乎始作俑者是多么的异想天开。而他们的行为从根本上质疑了当今社会的国家、政府等诸多概念。或许若干年后国家、政府这些概念都不存在时,会有人想起这群先行者。
而娱乐化正是现在统治阶级宣传需要的效果。在思潮运用的年代,各种事情皆有可能,强权一方在无法在法理取得胜利的时候,诉诸暴力手段,这正是民众反感的地方。
梦想家知易行难,
先行者浪漫自由。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这座玫瑰岛也许是一个梦想,每个人或许有过不那么切合实际的梦,要么被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打击,还没有付出行动就放弃了,要么是被赤裸裸的现实所打败,行动之后却付之东流了,但一定有人还在坚持…这座玫瑰岛也可能是一片自由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自己喜欢的,可是绝对的自由是不容许存在的,于是这个纯净的世界被侵犯,被炸毁……希望世界更加温柔,在每个人的玫瑰岛的故事里,想要守护玫瑰岛的人都比想要摧毁它的人多🌹
更神奇的是玫瑰岛的故事是真实故事改编诶
如图,主人公因为前女友的一句话而产生了造一个世界的想法,不得不说主人公真的是有和常人不一样的气质的,我很佩服这种人,能够有许多不被世俗束缚的想法和行动,有一种什么都不顾虑,只为自己活得舒心的潇洒感,我做不到。
这里非常的荒诞和搞笑,要不怎么说是喜剧呢,因为海警只管收发无线电的设备,所以就只问了有没有收音机,而完全不去理会主人公口中的“独立的国家”,感觉海警很可爱哈哈哈
这是我在英国那些事儿看到的文章,也由此激发了我对这部电影的兴趣。它披着喜剧的外衣,却有着悲伤的内里。
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人,能更好了解这段历史。希望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能对这部电影感兴趣。
正如莱蒙托夫的诗歌《帆》
风浪在呼啸 / 桅杆在吟唱 / 它既不寻求幸福 / 也不逃避幸福
脚下是蔚蓝的海洋 / 头顶是金色的阳光 / 但是它渴望狂风暴雨 / 仿佛在那里有一个宁静之邦
---------------------------------------------------
1960年某天,意大利工程师乔治·罗萨(Giorgio Rosa)凝视大海,突然有了个主意:
他要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疯狂的念头,来自罗萨对意大利政府的忍无可忍。
罗萨是一个海洋工程师,专门在大海上进行海事建设。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干得也很不错,取得过多项专利。
但是,在海上搞建筑是个复杂的活,需要获得政府的层层审批。一份份文件堆上来,工期无限拖延,最后罗萨想完成的工作很多都泡汤了。
政府不行怎么办?
哎,那就自己建国吧。
(玫瑰岛共和国)
这不是一个妄想,因为从技术上讲,罗萨确实能做到。
根据法律,如果罗萨在国际海域建国,那么意大利无法对它宣布主权,也完全管不了罗萨的一举一动。
同时,作为海洋工程师,罗萨发明了一个叫“人工岛屿建造系统”的技术,还申请了专利。
根据这个技术,他可以在海面上凭空搭出一块陆地。
(罗萨和友人在玫瑰岛共和国上散步)
下定决心后,罗萨说干就干。
在几年时间里,他找到一处绝佳的海洋区域,距离意大利的里米尼海岸有12公里,在意大利政府的掌控之外。
然后,他把自己从专利和工作中赚到的钱,全部投入“国家建设”中。
“建国”的方法是这样:
罗萨找来4个朋友和一群工人,造了9根空心柱,往柱里放上多根钢筋,插入海床,然后用水泥填充,防止柱子被腐蚀。
接着,他们在柱子上搭了一块400平米的平台,建了两层房屋,还有两条楼梯和定泊点。
这就是国家的领地,一个离海面26米的建筑。
1967,罗萨宣布“玫瑰岛共和国”独立。
这看上去有些可笑,但罗萨是很严肃的。
他担任共和国的总统,而他的三个好友分别是财务部长、内务部长和外交部长。部长们还成立了一个理事会。
玫瑰岛共和国的官方语言是世界语,国旗是三朵玫瑰图,官方货币叫做“Mill”(虽然从来没发行过)。
(玫瑰岛共和国发行的邮票)
因为国家的特殊性,罗萨选择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在这400平米的领土上建了餐馆、夜总会、酒吧、纪念品商店和邮局等设施,满满当当,吸引游客们过来游玩。
很神奇的,游客们真的来了。
那一年,世界正经历着越南战争、民权抗议和布拉格之春,年轻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和不受束缚,很快对玫瑰岛产生兴趣。
游人们一波波前来,总统大人与他们饮酒畅聊,共赏美景,感受乌托邦的美好。
那段时间,从玫瑰岛寄来的信,象征着浪漫。
信封上的玫瑰岛邮票和邮戳,则是乌托邦存在的美好证据。
不过可惜,好景不长。
意大利政府很生气,他们简直气炸了。
在玫瑰岛独立的消息传来后,意大利政客们嚷嚷,这绝对是罗萨想出来的逃税方式。
把旅游地点放在国家领域之外,可以享受着意大利旅游业的红利,同时不交一分税。
这开了一个可怕的先例。
后来,玫瑰岛又卷入阴谋论。
右翼认为,玫瑰岛的存在是为了给苏联核潜艇提供掩护,从而威胁到北约的安全。
左翼则担心,罗萨计划破坏南斯拉夫和巴尔巴尼亚政局的稳定,玫瑰岛是整个阴谋的一环。
多年后,罗萨的儿子洛伦佐·罗萨(Lorenzo Rosa)表示这些说法全是无稽之谈,是政客们想出来破坏玫瑰岛声誉的。罗萨真的只想过上远离政府的生活。
但不管怎样,在当年,意大利政界达成共识:玫瑰岛不能留,必须把它毁了。
1968年6月25日,几十名宪兵和金融警卫队突然登陆玫瑰岛,赶走罗萨等人,接管小岛。
后面几个月,罗萨和朋友们作为“流亡政府”奔走呼号,但没有人听他们的。
到1969年2月11日,4名意大利海兵接受命令,带着3桶炸药,几声巨响中,摧毁了这个罗萨渴望多年的世外桃源。
玫瑰岛共和国就这样被消灭了,罗萨愤怒不已,称之为“意大利唯一赢过的战争”。
在爆炸中,罗萨的狗还被炸死了,更让他感到愤懑和不平。
几天后,一场暴风雨将剩下的断壁残垣彻底抹去,所有建筑都沉入大海,成为一个遥远的传说。
作为回应,罗萨打印了玫瑰岛纪念版邮票,描绘当时爆炸的场面。
但意大利政府毫不在乎,他们甚至寄了一封信,要求他支付炸毁玫瑰岛的费用,共1100万拉里(约人民币4.5万元)。
重新回到陆地的罗萨没有办法,只能认栽,在交完钱后的四十年,他也不再谈论玫瑰岛的事,当作心底的一块伤。
到2000年后,关于玫瑰岛的故事已经不再为人知,
没人听说过,曾经有被压榨的中产能以建立国家的方式来抵抗政府。
但在2007年左右,随着越来越多的意大利人热衷于潜水,人们在里米尼附近的海底找到奇怪的遗迹。
破碎的墙壁,断裂的柱子,长水草的砖头,
渐渐的,附近的老人们回忆起来,这片海洋的上方曾经有一个古怪的建筑,里面的人们做着乌托邦的白日梦。
于是,媒体们再次找罗萨采访,奈飞的电影制作团队也找到他,为他拍了一个叫《玫瑰岛》(Rose Land)的电影,最近上线。
采访的时候,老人对电影不感兴趣,但他对当年采用的建造技术兴致盎然。
他认为玫瑰岛这个建筑是他的杰作,原本还计划在上面盖5层楼,成为一个伫立海面的浮宫。
只可惜,这个计划被政府提前破坏了。
虽然没有成功,但新一代意大利年轻人感动于他做过的尝试,那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和对无能制度的抵抗。
“玫瑰岛的本质是一个隐喻,一个通过建筑设计来批判的政治行为。” 意大利的一份杂志写道,“审视亚得里亚海床上的建筑遗迹,就是在重新审视国家控制下的自由意志主义和技术解放。”
“虽然这个400平米的乌托邦最终失败了,但直到最后我们才意识到,海底深处我们真正拥有的是什么:一些看上去笨拙,但至少具体尝试过的新巴比伦的碎砖。”
2017年,罗萨去世了。去世之前,意大利的潜水员们从海底捞上来一块砖头,送还给他。
上面还写着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
必须要记录一下,很神奇的是,我曾经去过
一个海上的“玫瑰岛”,它长这样:
意大利的长这样:
因为它建设于1968年,我不由得怀疑位于马来西亚仙本娜的这个用石油钻井平台改造成的潜水店,灵感来自这部电影里包含的那个真实故事。
2016年四月,我跟随一个朋友组织的潜水旅行团出发前往那个在潜水圈小有名气的钻井平台。从吉隆坡飞仙本娜,住一晚再坐船一个小时的路程。
远远的遥望,我就被它的宏观外形震撼了,跟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孤独的矗立在大海之上,钢铁身躯高出水面很多,与周围蓝天碧海的南洋形成鲜明反差。超出了正常人对潜水度假村的认知。
上去平台是使用一个机械升降机,每天潜水都要用到这个升降机:登船,或者直接从升降机上跳下海,每天都会在升降过程中沾到一点石油。
钻井平台是一个真正的,四面无遮挡,八方来风的存在。风那么大,但它宽阔和平稳到丝毫不会担心被吹走。
房间是用集装箱改造的,每一间开个小窗户,非常狭窄,双人住,连行李箱都放不下。睡觉很容易被憋醒,因为通风不好,经常会有石油的灰烬飘进来。
房间里的水源是过滤海水,电影里那位公关先生刚上岛的时候喝了一口水说:近似淡水。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接触到那种水,而你的生活中仅有这种灰浊色的水,用来洗脸刷牙洗水果洗澡的时候,就知道那种触感—是涩的,不滑的水,刷牙的时候满嘴都淡淡的咸味。因为过滤海水卫生有问题,我们一共四十个人进来住,有一半得了胃肠感冒,上吐下泻还有人发烧。我至今记得去潜水的时候,很想拉肚子,憋得非常尴尬的感受。好在这个钻井平台上有一个医务室,里面有一种当地人的药,吃上就好了。没耽误潜水。
这个钻井平台听说是从非常遥远的澳大利亚还是哪里运过来的,每天坐在那个平台中央的大桌子上吃自助餐,四面来风。风非常非常大,这一点电影还原的不好,估计一切都只存在于导演的想象,一切拍摄都是在棚内完成,他应该先去马来西亚采风一下,人们在玫瑰岛上头发还能保持平整不被吹乱,简直不可能!每一天白天风都很大,但也会觉得很清爽。整个人像是被风吹透了,干爽又舒适。到了夜里,有时候风会变小,平台上很安静,月光洒在海面上非常浪漫。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趴在平台的护栏上,就看得到下面有成群的鱼类,每次品种都不一样。
钻井平台上有个传奇潜导,一位当地的大叔,他熟悉这片海域每一个潜点和大型杰克鱼风暴在哪里找,他不需要任何科技设备,靠经验开船到海里,站在船头观察就知道从哪里跳下去可以看到绮丽的景观。他组了一支乐队,白天带客人潜水赚钱,晚上唱歌喝酒,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世外桃源。记得他会用中文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大家很惊讶。离开平台前我想多给他小费,却找不到他人,说是又出海了。
另外一点魔幻的是,这个钻井平台上每天夜里都有人荷枪实弹把守,因为曾经在多年前遭遇海盗抢劫……
仙本娜地区有世界上最著名的峭壁潜水点诗巴丹,四周的海里景色非常宜人,能见度可以达到30-60米,“玻璃水”,峭壁,无数种类的鱼,构成独一无二世间罕见,语言描绘词库告急的美景。
有时候,我们会夜潜,直接从平台下海,围绕那些钢筋柱钻来钻去。看了电影似乎了解到这些柱子是怎么立在海里的(但有点怀疑电影里技术的真实性)。柱子间的水流非常大,新手被吹得漂来漂去,有很多狮子鱼静静停留在柱子间,可能在睡觉,大家都很紧张,因为狮子鱼有毒。
最浪漫的事,是清早5点多天刚亮就出海,附近海域里的隆头鹦哥是在早上排队出巡觅食的,有上百只,我们没睡醒也不洗脸,就背着潜水设备出发上船。这时候天上会出现彩虹,随着日出,大家听着海浪与小船撞击的声音里,感受安静而幸福的气氛,终生难忘。
钻井平台的生活虽然非常艰苦,但是处处都是工业风的画面,每天去放置气瓶的地方都像电影布景,晾晒潜水服的过程因为太过电影感,居然乐此不疲。再加上海里风景极美,致使我一直想再去一次。
5年后突然看到一部电影里出现一个“装置”,外型、气质、精神内核都与那个钻井平台太像了,赶紧分享一下。
爱死这个乌托邦但又真是存在过的故事,私以为这个翻译不是很好,但整体氛围轻松愉快也许是在效仿嬉皮士精神?(我不好说,那么讲回电影本身。 故事讲述了一个意大利男性乔治奥,工程师,带点儿wu政府主义倾向,充满了战后青年们的反叛与迷思属性,这么个人他干了什么事?他有点儿不太贴切的存在主义危机,厌恶世俗的规则和无趣(他的女友也因此跟他分手,女友是个国际法讲师,那么很显然需要遵守,很天然地对立)决定和他的好友,爱打牌下赌注的毛里西奥两个人效仿海上采油平台,建立理想化的乌托邦世界,经过科学论证的一个400平方的海上平台应运而生,他甚至为此申请了一个叫做“人工岛屿建造系统”的技术。 玫瑰岛的旗帜出现在了距离意大利领海五百米外的小平台上,夜晚,平台漂浮在发光的海上好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乔治奥就在暴雨中度过了他的第一夜。 中间海警巡逻误以为采水建筑是广播塔,乔治奥解释之后由此产生了一段好笑的对话。 “你们在海中央采水干嘛?” “因为,为了一个duli的国家。” “一个duli的国家,有没有广播?” ”没有广播,一个没有广播的国家。” “完美,谢谢配合,祝你们今日愉快。” 建设初期风波不断,海上风浪大,又爱下雨。不过好消息是这些困难送来了不少队友,一群wu产者们,独自漂流的电焊工佩特罗,热爱派对的德国逃兵诺伊曼,解放自我的女酒保弗兰卡,美丽的亚得里亚海上百舸争流,千帆过境,意大利人,欧洲人,甚至美国人,慕名来到这个不属于任何国家小岛上开趴,做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当然看起来也没有嬉皮士运动那么裸露,为了不被当作一个愚蠢的娱乐场所。 为了想要说点什么的自由主张,玫瑰岛的第一届内阁在啤酒的碰杯中宣告成立。乔治奥选择了向联合国以及欧洲委员会提交文件,宣告玫瑰岛gonghe国的政治存在,当然,没那么容易。 这下就不得不提及时代背景了,开始掉书袋。 二战以后,意大利在五十到六十年代通过快速的城市化工业化创作意大利奇迹,在资本主义经济磅礴发展的年代很快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好景不长,意大利就好像一个短跑队员去参加长跑比赛,虽然爆发很强但奈何持续不足。六十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就陷入一个较为混沌的状态,这不仅是意大利。工人问题,学生问题,福利问题,整个欧陆都躁动不安,迫切地希望宣泄。 群众的怒火先在法国开始点燃,从一场反越战的讨论被关闭开始,学yun领袖被官方司法审查,学生们开始shiwei,工人开始bagong,军警们开始工作。数百万bagong的工人占领了多个重要的工厂、矿山,致使海陆空交通中断,生产和通讯几乎全部瘫痪。美国人还在越南苦战,东方红星闪闪,第三世界的民族jiefang独立运动此起彼伏,电影人们发起新浪潮运动,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在战后的废墟中早已走向繁荣,摇滚乐,嬉皮士,整个世界随之动荡,意大利难以置身事外。巴黎街道上那些燃烧瓶刚刚熄灭,来自米兰,罗马的人们又将接过了ziyou的意志,学生们举行集会和抗议,要求大学gaige,工人则为了劳动津贴和福利落实走上街头,人们疯狂不安,渴望着改遍,这场运动发生在枯叶落下的秋季,也被称为热秋运动。 乌托邦式的玫瑰岛就在此时诞生并声名远扬,这不是好事,起码对意大利政府来说。乔治奥的奇思妙想让意大利收到了来自联合国秘书长的问询,铁腕的内政部长拍出司法部门的探员前往玫瑰岛一探究竟,两位体面的西装客很快就在岛上神魂颠倒流连忘返,他们的内心被这种野生的自由占有了。 超过三百名意大利人宣布放弃国籍,还有法国人美国人以及没举例的国家都有公民希望来到新生的玫瑰共和国,新的gc主义势力即将出现在距离意大利海域五百米的地方,这无疑会为国内激进左 翼势力活动再倒上一桶汽油,意大利的危机到了。 广播电视公开驳斥,威逼利诱从社会关系入手,玫瑰岛的内阁在金钱和权势之下宣告解散。乔治奥勤勉的工人老父亲被迫退休,五年从不请假,任劳任怨的老实人。当第一次他沐浴朝阳观看早间新闻时,并不幸福。他告诫放弃的乔治奥要警惕政客们的承诺,看清资本家们伪善的面孔,勇敢地,做他原先那副不够正常的样子,选择说不。 就这样,玫瑰岛的独立运动在一位老工人的鼓励下继续发展,给了欧洲委员会里那些大人物们一些小小的geming震撼。 意大利政府再次被这位先驱者激怒了,铁腕部长决心保卫意大利,这个从战后被他们拯救崛起的共和国容不得被无知的wu政府主义者亵渎。 军舰离开安逸的水城威尼斯,玫瑰岛的第一次独立战争即将爆发,保卫者只有乔治奥和他那位学习国际法的前女友(我忘了她叫啥)就军舰而言,玫瑰岛就像一小块奶酪那么大,它简陋窄小,手无寸铁,如玫瑰花一样脆弱,假如我们的铁甲继续前进…… 正如那些传统的故事一样,内阁成员们都蒙受玫瑰岛的呼唤,利用帆船比赛绕过军舰前来支援,一两艘小船在辽阔的大海上出现,随即百舸争流,就像在朝阳之下冲锋的洛汗骑兵那样,让那艘自以为强大的军舰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 但没有,资产阶级小布尔乔亚天生具有软弱性,开趴喝酒没问题,经不得考验,最后站在岛上的只有六人。还得是既得利益者才愿意保卫自己的权力(笑)玫瑰岛的内阁成员们站成一排,他们从左到右分别是玫瑰共和国的预备第一夫人、国父兼任总统、外交部长、防御部长、财务部长、内政部长,用身躯组成城墙,值得一提的这段情节非常具有女性主义色彩,预备第一夫人和财政部长最为坚定,而男人们颇有疑虑,最为动摇的德意志逃兵差点儿再次脱逃,但也许是曾经那份来自玫瑰岛的第一份护照让他找到了归宿,我们的外交部长也没有逃走,他选择了保卫自己和同志们一手组建的新生国家。 但结局没有什么出乎意料,海军的士兵们登上快艇拖走这群革命者,战舰的大炮将玫瑰岛轰得粉碎,浓烟直冲霄汉。不久之后欧洲委员会通过了对于玫瑰岛独立国家资格的认定,对玫瑰gonghe国的战争成了意大利gonghe国在那个年代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对外侵略。 “重要的是改变世界,或者为此努力过”,鸡汤好喝,令人叹息。
1968年的真事,令人惊讶的是双方都克制 守法和体面。换到现在的我们这边试试?估计还没等政府出手,群众的口水就已经把玫瑰岛淹没了。
这世界 怎么会允许玫瑰岛的存在呢
炸毁玫瑰岛是意大利共和国做出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侵略。
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喜劇,講述了夢想家Giorgio Rosa系國際海域建造屬於自己的島嶼,並宣佈將其作為一個國家,引起了60年代全世界的關注,將一眾義大利政界人士們推向風口浪尖。無他嘅,呢個「玫瑰島」承載著更多嘅系一班理想主義後生仔追求自由精神嘅壯舉,眼見自己一度被體制挫折和壓垮,倒不如建造一個屬於自己嘅地方,並釋放出憤憤不平的一腔怒火。套戲嘅娛樂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兼具,佈景嘅配備也非常講究,還有一堆真實嘅老爺車,睇得出系落重本製作。不過呢單仍真系fun fact,唔系改編成電影,仲唔知道意呆利仲有段咁得意嘅歷史故事。
乔治奥·罗萨(Giorgio Rosa)去世前,潜水员从海底捞上一块玫瑰岛的砖头,送给他,上面刻了一行字:“里米尼的潜水员们很荣幸把梦的碎片还给做梦的人。”——有梦想并为之而努力过,就是无憾的人生啊!
这个故事最牛逼的地方在于:这竟然是真实事件改编。
我的妈,原来别人是这么活的!结尾好热血啊。。。“这不重要”“好吧”太意大利了笑死
我觉得这种电影拍出来就是为了让人产生一种念想,或者说是一种幻觉,当你在感叹“卧槽,这世界还能这样“的时候,会隐隐听到一种声音在虚空里回应说“是的,只要你想就成”。极致的理想会坍塌,玫瑰岛最终也被摧毁,但这种隐隐约约,模模糊糊的念想会长存。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余韵,也是所谓的电影的意义吧。
好神奇,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然这几个年轻人组织协调能力很差,但勇气可嘉,意大利的Rimini差点儿诞生了第二个梵蒂冈,不过建立一个国家哪有那么容易,公海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这不就是没有长大的男孩子玩过家家的游戏,非常Utopia。结合六七十年代世界各种动荡和思潮,这个昙花一现的微型国家与当时西方世界形成了微妙的暗合。
一部充满绝对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自由主义的片子!玫瑰岛的存在挑战了“国家”“主权”的定义,意大利也在历史上唯一一次用军舰进行了侵略性攻击,就是炸毁这座欧盟承认为独立国家的400平米,距离公海6海里的平台,而联合国也从此将海岸领域推进12海里。就一群理想主义者建立一个绝对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庇护所,碍着谁了?挑战了谁的权威?逃离的谁的监督?违反了谁的法律?这部电影带给人们有关于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应当概念的思考,没有什么东西存在时理所应当,玫瑰岛曾经的存在就是自由的象征,就算被权力炸毁,它已经存在历史和每个相信自由的人的血液里。
价值观不太合拍,但电影太轻松讨喜了。这是自由派的一场行为艺术与自嗨游戏,在小岛一隅逃避人生,平衡够了,还是要回到现实接受医疗、教育、安全保障的束缚,相当于城里人每周做一次保健。即使不是船坚炮利的结局,开辟完前线也必然要纠缠细节,同样会因为缺乏治理经验或秩序规则而轰然倒塌。巴特,还有什么能比意志坚定、执行超强且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工科直男更有魅力呢?这个攻城狮以一己之力碾压了大多数社会学专家,你刺激文科生,他大概率会开个公众号、出本书跟你干仗,但你刺激工科生,他就可能给你建造一个国家(还能省不少钱),这份浪漫就得打五星。
以新闻的体量来看挺有趣的,作为电影就不太行。
片尾的真实历史资料照片和视频还是让人觉得挺震撼的,电影蛮好看的,启智。
对自由的描写实在太过肤浅,建个岛就是开个party?打个牌?在岛被摧毁的时候,申请公民的人去哪里了?来过岛的去哪里了?
就算全程一直想到各種氣候、政治經濟的實際問題並被無情驗證,但真實世界發生過這樣的事情本身不就浪漫無比值得回味嗎?自由是什麼?建造玫瑰島的過程即是一種自由。想起海上鋼琴師,在他的世界那艘船就是他的自由所以無法離開。玫瑰島不是海上鋼琴師那樣的故事。殘酷現實中無論民主獨裁或烏托邦 自由都只是一時的和相對的 玫瑰島給了我們自由在世界的驚鴻一瞥。
題材那麼有趣,但拍起來感覺有點無聊。一個出動軍艦跑到公海拆違建的故事
这个题材是绝好的,可惜改编得太不节制,最后全成了套路,失去了绝大部分的可信度。其实就应该照实拍,去讲述在那个属于年轻人的60年代里,一个中年人追逐自由并以失败收场的故事。说到底,理想主义和套路是最不兼容的了。因为理想主义的本质是真诚,而套路则相反。
8.1海上的乌托邦他们像细菌一般,让自由蔓延。《波西米亚狂想曲》都上映了,这部也可以努力看看是不?
挺好笑的,这种性质的问题这个结局算是很好了,换了别的地方早消失了……
1968年西方国家的先锋传奇,竟然还有这一出盛开在海上的大浪漫实验。绝对的无拘无束总是当事人的心头肉,以及局外人的眼中钉,冲突之下的毁灭,把逍遥恒久定性为逆反,这才是可一不可再所遗留下的悲叹。虽说透过费里尼电影,见识过彼时意大利影院的极度不文明,不过看到新片再次还原,还是觉得想打男主。Wlaschiha还是很耐看。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