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9日写
最深入我心的是饰演乡下母亲的老太太乌吉穆,自然纯朴,不是演戏,却胜过所有演技,带我们感受母爱的温度,不是剧中特定的母亲,而是所有母亲都会给儿女的那份爱。亲爱,和爱情无关,最后发现也不是亲情,是一份亲·爱。
没有大明星,也就是余男、于谦,没有故意刻画的背景,也就是和一个“母亲”之间的故事,小阵容、小宣传、小成本,它几乎没有被人知道,你更不可能在地铁里看到它的广告牌,它没有像《小时代》、《富春山居图》、《不二神探》那般成为“红人”,但它拿到了第八届大阪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这就够了。
从《杀生》开始有点关注余男的存在,她的美和舒淇一样,不经意间才能发现,很特别的一种存在感。她其实已经超越了所谓的一线演员,她们的存在是不可代替的,但一个范冰冰、杨幂、Angelababy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个,只是名字不同罢了。
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亲情,你会让另一个人来代替吗?其实并不是代替那个人,而是填补那份情。人的情总是因为无处释放,所以引来无限忧伤。
令人意外的是片子居然很不错,因为仅凭名字就可以把这种影片划为毫无看点一类的。但是如果它票房很惨淡我肯定不会意外。看看档期选择,《钢铁侠》和《致青春》势头正猛,后有阿汤哥带着《遗落战境》围追堵截,加上老派头的《星际迷航》和强势归来的《姜戈》,这部小成本国产文艺片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希望突围的。再看排片,今天是上映首日,去的那家影院一共只给排了四场,全部错开了黄金档。再加一点个人感受,进去小放映厅只有连我一起5个人,以至于我可以把脚翘在其他座位上躺着看都没有人管,看完以后前面一个女的还在给旁边两个人讲剧情是怎么回事……然后你就可以彻底对它的票房不抱任何希望了。但是这些都不能阻碍我认为它是一部好电影。
整个影片一条主线和一条辅线,两者穿插进行,辅线完全是靠旁白完成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话,美智子随着参军的父亲从日本让你来到哈尔滨,父亲在战争中失去了消息,美智子踏上逃回日本的旅程。在途中见到了雪妮,并从无力抚养她的生母那里收养了她。两个人一起生活在哈尔滨,受尽了周围人的白眼和冷遇。美智子在死前托人找到了雪妮的生母并将她带回了他们在上海的家,雪妮在于这个是自己亲人的陌生人相处中逐渐接受了她。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两个人分别通过不同的渠道知道了两人并无血缘关系,假生母执意回到老家。其实故事还有很简单,对于前排那几个片尾还在表示看不懂的观众,我只能说你们不适合文艺片,《钢铁侠》的稀里哗啦砰砰bang比较适合你们!
个人很喜欢旁白的叙述方式,不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而且是主线的极好补充。朗诵者声音平静舒缓,很多人受不了这种基调觉得太过于矫情,我却认为很符合那位历经沧桑最后归于平静的老妇人的语调。整个影片的音响效果做到很好,两端大的钢琴伴奏,声音都较之其他部分有提高,全程下来一气呵成行云流水,配合演员的内心戏,渲染的非常到位。另外就是有每次回忆过去时候的尖锐声响配上快速剪接和喧闹场面的无声处理,都不是什么很新的技巧,但基本上用的也都恰到好处。
有一个小细节印象很深,就是王玉芬那个关于大黄狗与小狼崽的故事。整个故事情节是分两次讲完的,每次都是辅以手影表演。第一次故事的开始是老人为了哄被雷惊倒了的孩子,后一次是在孩子同学的生日会上表演。第一次出现这个桥段的时候完全没有概念,第二次出现故事完整以后觉得是一个点题而已。直到第三次,雪妮坐在从哈尔滨回上海的车上发现窗外一只大黄狗带着小狼游荡的时候,这个细节再一次出现,就必须要赞叹一下导演的构思了。导演的整个作品实际上就是在问一个问题:爱到底和血缘有没有关系?女主人公为了这个问题也一直在挣扎,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当狗和狼这个的内容反映的就是导演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没有。女主也正是看到狼和狗之后想起了美智子第一次帮助她的往事,并将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错认的生母重新接回了上海。这个小故事在两条线之外进行了一个隐喻串联,做的还是非常漂亮的。
最后来矫情一下主题。片子的名字叫《亲.爱》英文翻译是Beloved,这个翻译只表明了片名的一个意思,要注意到片名中有一个间隔符。何为亲?何为爱?两者有什么联系?这才是影片真正要探讨的问题。两个故事,三个城市,四个家庭,围绕女主陆雪妮展开的故事人物基本上都与之没有血缘关系,但并不妨碍他们相亲相爱。当然影片难得可贵的就是将这种挣扎很细致的表达了出来。雪妮因为早年的经历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并不是狭隘的,她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出现在自己身边的陌生人是自己的亲人这个突然的事实,为之辞去了对她极为重要的工作。而当他们相处熟悉之后,她甚至一度想将这个完完全全的陌生人留在身边,这点从她收起那张体检单的小动作就可以看出。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之间只有一种关系——社会关系。亲戚关系,恋人关系都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所以在本质上他们是安全一致的没有任何区别。这些关系都需要用心用时间去维系和增进,没有什么其他的要素能代替。所以我很不理解一些北方人的豪爽,半辈子没打过交道的亲戚,即便是很近的亲戚,我知道你是谁啊,我就跟你血浓于水了?从来不认识的老乡,我认识你吗,就因为是一个地方就泪汪汪了?亲戚关系或是什么其他的关系,顶多是给我们的交往提供了一个入口,让大家在交流的时候有更多的话题,但这决不是什么无条件付出甚至登堂入室的理由。
生命那么短,赶快珍惜身边熟知的人,携手共度人生。很多东西想想其实没那么重要,不是吗?
PS:看到有吐槽说导演眼中的文艺片就是虚化背景,摇晃镜头,缓慢的旁边,矫揉造作。而我却自得其乐,我果然是中文艺的毒太深了!
又是一部关于战争遗孤的片子,前面那个《又见奈良》刚好了解过了。
这又是一部按照导演风格来的一部片子。虽然我看过导演其他的片子,但是能感觉到。
片子节奏非常慢,我真的看不下去。
由于是余男在,我快进、快进、快进的看,然后。
终于看完了。
片子老是有一种莫名的感伤:
血缘不代表爱,我的女儿,我们没有血缘,但我却如此爱你。………………
煽情点全在那个日本母亲旁白上。
——————————
最有意思的还是那个旁白
那个过世的日本妈妈,轻轻慢慢的把往事一点点倒出来。通过女主的回忆展现。就是觉着这种情感结合的很好。
别的真没啥看点了。
简直是余男的独角戏 女性导演的手法很细腻,适合静下心来慢慢看,看文艺片女王的走心戏,挺心灵鸡汤的。
這麼多年過去了 因為悅然 隻要余男的電影 我都會去看。有時候覺得 其實這跟偷窺差不多吧。看著看著就讓很想再去讀一遍「誓鳥」。我記得有一次夢見悅然出了趟遠門囬來 她問我在幹甚麼。我說 在讀伱寫的書啊。她笑著抱抱我說 我不是在伱身邊了嗎? 我幾乎要哭出來了。那個擁抱那麽暖 簡直像是眞的一樣。
导演和演员都能静下心来,所以可以沉淀出这样的好作品。一个新导演可以把一个故事讲清楚,不做作,不刻意,不故弄玄虚,从基本开始,很好。虽说大荧幕里经常看到余男没有表情的脸,但是表演却是没话说,一如既往地不跟风,不主流,不大众,还可以接一些这样小制作的电影,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基本的人的操
爱到底和血缘有没有关系?
这是我来北京看到的最棒的一部电影,但它注定是一个票房悲剧。那又能怎么样呢?怀才不遇?太常见,认了吧
终于有空把余男的戏和中国合伙人看了。一边是家庭,一边是热血,不知道是我的心境影响了我怎么看待电影,还是电影让我看清楚自己的心境。
余男的长相太挑战我的审美了。真是丑的。。。。。。。。。。。。。。让人看不下去了。。。。。。
亲爱的永远亲爱
这是一部文艺片,而看完电影后就知道,导演眼中的文艺片,就是空镜头,大特写,摇晃的画面,闪回的嘈杂,压抑,晕眩,冗长,太过做作了。余男依旧是那个余男,没太多表情,时不时眼角滑下一行眼泪,有深度,却抵不过松散的长度。老太太和小男孩都很抢戏,即便如此,看看桃姐,会知道之间的差距。
哭了4次
非典型亲情片儿。。。
956 我们是人 是有感情的 感情到了 自然就相亲相爱
这片子很干净,几乎完全没有多余的镜头。每一个铺垫都是为了突出主题。实在是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不啰嗦”的片子了。
情感戏相比较同时期的《致青春》一点不逊色,但是是另一种的情感。正像片名《亲·爱》一样表达的正是现代人普遍缺伐的亲情之爱,片名中间的那一点不能省略。虽然现代社会压力越来越大,但也不能因此省略了对亲人的感情。不管是不是因为血缘将亲情联系在一起。
名不见经传导演的第一步作品,出人意料还不错,煽情也比较克制。如能去掉那些文艺范镜头再朴实些就更好了。
大学生电影节上看到的我。很文艺,很感动。
余男是一个朴实的演员。故事很好,但是手法有些拖沓。
慢节奏,非烂片
文艺片,国产的
虽然稍有瑕疵,但仍然是一部能把故事讲清楚的好电影。可在前有《钢铁侠》,后有《致青春》的档期里,这部电影票房只有几百万我一点也不意外。或者说,中国现在这个畸形的电影市场上,这种片子是永远不可能进入亿元俱乐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