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为了音乐而生的干净纯粹的一个人,纯净的如同孩童,他的一生都在这艘船上,都在这架钢琴上,他离不开。他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朋友,原谅我,我不下船了。”
我看见,他第一次遇见钢琴的时候。他穿过禁止通行往高级区的门,随心而动拨弄着钢琴发出优美的旋律,然后帅气地抛出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 ”后来,他就和那架钢琴融为一体了。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1900始终没有离开过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乐一样,有始有终。1900最终随着船的炸毁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没下船。可能放在我们身上,有些人会认为自己被囚禁了大半生的孤独日子终将逝去,有些人会认为到陆上我会过得更好,有些人会认为我要去找那个女孩。可能这就是我们和他之间的区别,一个是纯粹的钢琴天才,我们是碌碌生活的平凡人。他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坚守,在面对外面风华无限的花花世界,他坚守住自己最为看重的东西,执着着做着一个本真的自己。
1900 一个生而不平凡的人,他注定也会拥有与我们平凡人相违的结束。
1900一个数字,一个年份,也是一个或许莫须有的人的名字。1900这个人真的存在吗?那个一生都在船上,从来没有触碰到过陆地的天才钢琴师。 我在想,如果我是1900,我会不会下船,会不会去找那个一见钟情的姑娘。说真的,我并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难以下决定的事情,如果真的在想了很多很多的未来以后。 如果下了船,未来是否真会像他们描述的那样美好?名扬天下,然后呢?定期的在某些满是观众的剧场表演?每隔一阵子的灌制一张录音盘?然后呢?买一座房子,生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然后呢?找到那个自己爱上的姑娘,结婚,生个孩子?然后呢?慢慢的老去吗?如果那样,自己真的会开心吗? 或者,下了船,会是更可怕的事情。名噪一时只是短暂的,音乐只是陆地上的人们生活的很小的一部分,有太多的东西可以供他们去消遣。那么,到了陆地上的我又算是什么?一个钢琴家?谁知道那陆地上有多少个钢琴家,又会有多少个其它这样那样的家。 而船上不一样。我出生在这里,熟悉这船,每个角落,每个起伏和动荡的节奏,都是我所熟悉的。还有那个大厅,那架钢琴,它们是我所能够主宰的,我在那里,我就是它的灵魂。在船上,观众是过客,我是这里的主人,他们一批一批的来了又走,而我总是在这里,而且已经熟悉了这里的一切,所有的习惯都依赖于这船。 下了船,会怎样?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梦,是一个别人吹起却总觉得要破灭的泡沫。而留下来,我知道将会有什么,那些都是我所熟悉的,那个住的小船舱,那个吃饭的餐厅,那个欢乐的大厅,还有那架钢琴,那钢琴上的88个按键,我都无比的熟悉。留下来挺好的,为何要下船呢? 如果那船永远不会沉,我想,如果我是1900,我也是不会选择下船的。至于那个姑娘,为何非得下船才行呢,如果真的属于我,为何不能一起在这船上,如果不属于我,那么,我何不留在这船上等待,属于我的那个她。
尤记得男主在船舱里弹琴,望着甲板上的姑娘,画面、音乐、意境如梦如幻,还有斗琴那一段。但是明明进一步就可以海阔天空,非要退一步万劫不复,孤独着自闭着,害怕离开旧时的生活,无论如何不支持这样的选择。
男主弹钢琴技术和配乐简直可以称得上完美,对于我这种手控来说,福利啊!原来真的有人会一直坚持自己的意志,佩服,再说一遍,里面的配乐真的太美了
每天睁眼,去面对这个世界都需要勇气。
键盘有始有终,你确切知道 88 个键就在那儿,错不了。它并不是无限的,而你,才是无限的。你能在键盘上表现的音乐是无限的,我喜欢这样,我能轻松应对,而你现在让我走过跳板,走到城市里,等着我的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键盘,我又怎能在这样的键盘上弹奏呢?那是上帝的键盘啊!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他的懦弱,懦弱得真实。
很多年前看的时候怎么都不懂1900为什么不下船,今天下午重新再看了一遍,居然特别感同身受。其实,我也从来没有下过船。
1998年有两部关于大船的片子,一部以全球票房大热胜出,一部以文艺情怀成为经典,我喜欢后者。
最喜欢的电影,喜欢,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他不能离开的不是那艘船,而是那片养育他的精神家园
我想有些东西只是能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当环境变了,其他的一切都会变。
我就爱他说,fuck the regulations!!
如果我把吉他练熟了,就可以不用买打火机啦
托纳多雷拍了那么多电影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一部电影: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回忆永存,往昔不再。是一段传奇,但也只是一段从未踏上真正土地的传奇,显得没有根基;镜头运动棒得就像手指抚过琴键流淌出的美妙音乐,不过这片子的成功大半还得记到莫里康尼账上。
#重看# 4.5;依旧被无敌配乐和质感光晕煽得泪意充盈,tornatore的煽情功力和过于冗余的抒怀一样著名。完全以浪漫写意的方式讲述这块流动空间自20世纪初到二战后的神奇经历,1900是这个“倒霉世纪”的开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一战到二战之间短暂的黄金时间——衣香鬓影的派对狂欢,大爵士乐队呈现的荣光盛世,与Max结尾目睹的昔日锦簇成废墟(“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取回小号消匿在昏黄纽约街道的身影成对比;Max作为见证者和叙述者,旁观角度+多年后闪回的“隔空”转述再添传奇色彩。不愿踏足陆地不仅因为边际无尽,更在于1900正是good old days告罄的标识,锈斑大船和“不存在的人”消失于大海,旧时代结束,第一个喊出“America!”之人的新时代马上来临了。斗琴段落视听精彩,人戏合一。
给大众看的艺术家电影,很多煽情与细述很不必要,但是很多人喜欢
在船上出生,在船上死亡,他是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人。第一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财富和名气。第二次放弃下船,他放弃了生命。人们把音乐当成一种比赛,他不在意虚名和输赢。人们想利用他的才华致富,他不愿意让他的音乐离开他。人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问“为什么”,他想活得简单点。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人可以下船,但是不能离开大海。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海,而他的大海是音乐,是钢琴,是那个女孩。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艘船 一个近乎偏执的小归宿 只是因为它让我们感到实实在在的安全 不致无枝可依。
又是一定该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坚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这样消逝.只留下一点声音的碎片,1900,也许我们都一样害怕脚踏实地的生活,害怕乌烟瘴气的世界.
对于一个父母不详的孤儿来说,汪洋大海之中只有那艘船是他唯一的依靠,这艘大船已经不仅仅是他能证明自己价值的舞台,更是他的整个世界。离开了大海和大船,他的整个世界便立即崩塌,这便是他完全走不出那艘大船的原因。
当一个人习惯了孤独,那么让他融入人群等于杀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