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又译《誓不低头》。9分。
格拉汉姆·摩尔编剧、导演,马克·里朗斯、佐伊·达奇主演作品。
格拉汉姆·摩尔这哥们儿是个天才的编剧,曾以《模仿游戏》艳惊四座,编而优则导,出手《套装》,果然不同凡响,令人惊叹。
好玩的编剧都喜欢尝试单一空间故事,这类故事也是我的心头爱。从早期的《狙击电话亭》开始,我就开始痴迷。
马克·里朗斯饰演的裁缝雷纳德手艺精湛,以至于他的西装店什么顾客都有,黑组织甚至把他的店当成了信息交易点和避难所。雷纳德还有个女助手梅布尔,年轻貌美,两人默默打理着店里的生意。
直到有一晚黑组织老大的儿子里奇带着他的兄弟弗朗西斯闯进店里,而里奇腹部中了一枪——原因是黑组织可能除了内奸,他们的谈话被录音并送往了警方,而组织通过关系拿到了录音的备份,这个消息又被黑组织的死对头拉芳丹知道了,于是为了这份磁带双方火拼——里奇负伤,弗朗西斯把他安顿在西装店,自己则出去寻找可以播放磁带的设备。
于是雷纳德开始了他不经意间的若有若无的不急不缓的谈话——马克·里朗斯演得像上帝一样随便讲了几句,那么不动声色的,安静的,貌似认真的——每谈一个话题,就会死一两个坏人。
片中的角色未必知道自己怎么死的,但作为观众,必须从头至尾不能错过,耐心听完,不然很容易对死去的角色产生误解——你听我说,我让你死明白!
这是今年的一部新电影。要是定类型的话,算是黑帮片吧。
整部电影的背景是在芝加哥的一间裁缝铺里,时间就是一个晚上。英国的一位老裁缝伯林是这间裁缝铺的老板,手下员工就一个女接待员梅布尔。伯林曾经在伦敦当裁缝,辗转到芝加哥后,老实做自己的生意。顾客中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他都不拒绝。对自己的手艺,他非常在意并且有足够的自信。顾客对他的评价是:“他真心爱自己的事业,这也是他杰出的原因之一。”伯林不仅是个好裁缝,自然也是个江湖老手。在美国这样的犯罪世界中,他的态度是听之任之委曲求全。他说:“有些麻烦在哪里都有,所以我在哪里并不重要。”因而,他的小铺子不仅仅是个裁缝铺,也成了黑社会的联络站,FBI的监听处,黑帮小子躲追杀的安全屋。这种复杂的关系,伯林却处理的轻轻松松游刃有余。终于,他在一场黑帮混战中,用自己的智慧全身而退。
老伯林生长在伦敦,自然天生就有一种绅士风度,打心底里看不起美国人,尤其是那些衣冠楚楚却没有文化满嘴脏话的黑帮混混。在他的眼中“那些人是顾客,但不是绅士”。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和他们打交道。他说:“如果你希望你的顾客都是天使,那你就没有顾客了。”因为生意的需要,他对于所有顾客喜好、性格了然于心。他唯一钟爱的人是梅布尔,把她当做曾经失去的女儿看待,给她许多善良的建议。对那些混混们不时的骚扰,他也只得听之任之默不作声,心里却早有一本账。他和梅布尔出于对黑帮的反感和痛恨,各自都在悄悄的策划着毁灭他们的行动。
其实黑帮们也有自己的难处。黑帮头子博伊尔这样对伯林吐露心迹:“你有你的工具,我有我的。我知道人类对于如何使用自己的工具是可以选择的。可以破坏,也可以建造。你认为我做的是破坏,但我建造了忠诚,我建造了一个队伍一个社区。至于我不得不杀掉的那些人,你剪裁布料做裤子的时候,总得扔掉些废布头,对吧?”他的这番话,是他的心里话,更是在美国社会中的生存法则。伯林和博伊尔有着同样的生存动机,却有不同的选择。伯林“太想当个好人了”,虽然他在不能忍受欺负的时候也能奋起一击,但总的来说,他的选择是逆来顺受,和气生财。博伊尔同样希望有一个免于恐惧的生存环境,然而他的选择是,为了免于恐惧,就要给对手造成更大的恐惧。他们俩人(也包括博伊尔的对手拉芳丹夫人)都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实际上,他们的动机和选择都是被社会环境所左右,不得已而为之。在强大的无所不在的社会环境的制约下,他们都是渺小的人物。他们只是在社会为他们所搭建的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上演着一出出的悲喜剧。伯林缝制出一件件精心的服装,博伊尔则制造了一件件的血案。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马克吐温的话:“我们是应继续给坐在黑暗中的人授予我们的文明,还是该让这些可怜的人休息一下?”和老马一样,我自己在影片中也感觉到一些悲凉。只希望文明的光芒能够早些照进这片黑暗的丛林中。
影片中对老裁缝伯林的刻画非常细致入微。他多数时间都是在沉默中,至多用寥寥数语来敷衍对方。而实际上,他一直在掌控着事件的发展。比如,在里奇和佛朗西斯的对峙中,里奇枪指对方。而伯林只是在一旁轻轻挪动了脚步,造成里奇分神,使佛朗西斯趁机拔枪。再就是当佛朗西斯冲出来,欲对拉芳丹夫人开枪,此时拉芳丹夫人的两个保镖也准备对佛朗西斯开枪,双方互相凝视,谁也不敢首先开枪。这时伯林在一旁轻轻的说了一句:“您不用担心佛朗西斯,我已经把他枪里的子弹卸掉了。”其实在镜头中我们看到他的枪里还有两发子弹,可是这句话却让佛朗西斯产生了疑惑,两个保镖立马开枪。伯林这些貌似不经意的举动,可以看出他的老谋深算,使得局面完全按照他的意愿去发展了。
编导在裁缝铺这个逼仄的场景中,很善于营造气氛。在屋内,老裁缝在默默的缝制衣服,里奇和佛朗西斯拿到录音带时,知道它的重要,面色很紧张,却故作镇静,向门外走去。梅布尔临走时,回头,欲言又止,出门。这时,伯林停下来,望着远去的背影,目光开始警觉起来。这一连串的镜头转换,观众们明显的感觉到,有事要发生了。
影片不同于老一套的黑帮片,没有汽车的追逐和冲撞,没有街头枪声一片的血腥暴力,只是将情节浓缩到小小的裁缝铺和十二月的一个夜晚中,却一直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样,也没有表现出伯林一往无前刀枪不入的英雄形象,而是突出了“真正的完美是不可能实现的”,让他挨了一枪,也因此让伯林撸起袖子,展示出他两臂的纹身,一剪刀下去,重现他往日的残忍与辉煌。这是影片的独到之处,也体现了编导的良苦用心。
影片中拉芳丹夫人的形象很令人意外。本来黑帮中女人做老大的事就很少见,加上她打扮入时,极端的黑,黑的皮肤,黑的眼睛,绝对想不到黑珍珠,只能想到黑毒蛇。 一套耀眼的金色项链挂在黑黢黢的脖子上,面对枪口仍然是那么沉着冷静。令人印象深刻。
本人评分:7.0。
电影开头是打开店门,结尾关上店门,让你相信这场局从始至终都发生在这家裁缝店。
不管是演员精彩的演绎还是道具的用心,场景的设置,电影用各种细节丰满了这个故事。
有个评论说得好,虽然有这样那样的bug经不起细想,但是这一个多小时一点也不无聊,是一场值得沉入电影的体验。
就是两个地方是最出戏的。
一个是博伊尔老大非要听完老裁缝的故事
一个是弗朗西斯身中三四枪还能站起来…然后一定要听老头说这么一段“遗言”。
其他我个人倒是没有特别的吐槽点。
再就是老裁缝的演员不是演过挺多电影的嘛,但是在这里没有特别让我感觉到很出戏。
还有上次贝尔演传奇车手,给福特跑勒芒拉力赛那部电影也是,贝尔一点也不出戏。
就让我感叹,人家演员是真专业…或者说是整个电影工业太专业了。
即使演员身上的标签因为一部电影或者角色深入人心,但还是有部分能做到演什么像什么,真的厉害。
这部电影你看到最后,你根本想不到一切阻止犯罪的是那个老头,而且我觉得他真的是特别的厉害,他真的是通过他这个人格,你根本了解不到他是那种人,可以说他真的是间谍中的间谍,普通人你根本难以想象,最后你怎么死都不知道,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这类题材电影绝对有机会冲击一下奥斯卡,因为我觉得男主真的是很厉害。
小成本黑帮电影,场景基本就是在裁缝店里。这种在一个狭窄空间中,靠人物和剧情推动的电影,真的很考演员的功力和剧本本身的素质。演员这个环节,表演基本都到位了。但也仅限于到位,马克里朗斯的表演,只能说中规中矩,当然这个和角色的人设很有关系,表演不需要太多的层次,只要演出沉稳气质即可,其他的角色,中规中矩吧,不出彩,但也没问题。
有问题的是剧本!不剧透了,但真的剧本需要好好打磨才行,一众黑帮角色的智商属于反复上下线,智商高低服务于剧情的展开,个人觉得在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漏洞,具体的就不剧透了。
也就是剧荒时看看吧
循序渐进的叙事节奏,一个面善、专注、明哲保身的老裁缝,哦不,是剪裁大师。本性难移的故事。
单一场景的悬疑故事,剧作上通常很难做到完全自恰的,必须要依靠巧合来推动叙事。剩下的就要看演员气场和魅力能不能给电影争取到足够的「电冰箱问题」了。(电冰箱问题就是观众在观影时并不会意识到故事逻辑有问题,等回家拉开电冰箱找饮料时,才会忽然意识到,这个故事有问题啊……)
7.5,裁缝版一桃杀三士。
朋友们,这个太好看了!哈哈哈哈哈是我喜欢的类型!紧凑、吸引人、还带着黑色幽默,演员演技都很在线,台词、剧本一切都很好,重点是,106分钟!这在现在动辄两个半小时的坏风气里多讲究啊!好看!推荐!
在黑帮、年代罪案与屋内悬念等选材都已经高度饱和的今天,依然能靠着出色的气质营造和过人的表演谱出新佳章;比想象中(误以为《王牌特工》山寨篇或去年不成功的《切勿擅动》的延续)出彩很多,票房遇冷实在可惜。摆脱了对华而不实的打斗和“大场面”的依赖,抑或强行给人物着上光环、上刀山下火海的嘈杂跳跃,用铺设谜团、诡计与各种反转流动的空间来仔细栽培它的表达与实现;很像是偶尔逛到一家古着店,淘到好物的过程。跟随着故事下去,那般惊喜就不言自喻。
非常精致的一部室内电影,从头到尾都发生在一个布景里,很有舞台剧的感觉。悬念和twist开始很精彩,从中后期女主加入故事性就开始变弱甚至越来越强行了。老裁缝一胳膊十二生肖的reveal简直毫无意义。虽有些虎头蛇尾,但我觉得总体呈现的还是不错的,也很好地控制了时长。
反转片!好看!智商全部在线!整个片都发生在裁缝店里,很有话剧感。照常剧透:裁缝老头是幕后黑手,他的妻女全都被黑势力干掉了,所以他设计了这个裁缝店的内奸局,让芝加哥的黑势力黑吃黑相互干掉了。
Mark Rylance是神!娱乐性超强的瓶中形式商业片,几个演员一间店铺一夜之间讲一个纯靠反转推进,虽然套路却十足精彩的故事,既是回归旧制的侦探小说,也是绅士文化的再度发掘。与Kingsman同出奇观化英国传统的创作路线,选取小格局空间戏的手法高明很多。战后芝加哥黑帮不同种族势力暗流涌动的火药味在裁缝不疾不徐的手艺指南中卸去视觉刺激的血腥辛辣,只剩单纯表演调动一根话剧舞台穿引藏闪的缝线给诡计拆线,翻手衲入新的谜团。这部电影就像古董柜上精巧的水晶球,是无论评分多少都会喜欢的类型,不追求深刻亦无宏大野心,只是用心支配优秀演员完成了一次漂亮剪裁和收尾,正如Mr. Burling所说,我是手艺人不是艺术家。全部惊喜都要归功于久违的恰到好处。尽管它不是Rylance的魅影缝匠,幻想素材已经足够燃烧。
一双空手套白狼,两盒磁带杀三士
预料到了twist却没有想到这么精致精彩! 今年院线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了!尤其是没有拖到两个小时+,全部在小裁缝店完成,老电影感十足。天啊快去看!
也有不太严谨的地方,但现在还愿意尝试这种风格,还能完成得这么好的片子,必须五星致敬。同类可看《夺魂索》《足迹》《死亡计中计》《暂无出口》《在糟糕的日子里》
能感受到罗曼·波兰斯基的《杀戮》那种快感,略遗憾:结局有点牵强,正常逻辑下不大可能出现那种情况。还有,直译叫《套装》就很好。 什么“誓不低头”,莫名其妙的很。以及,类型应该增加一项:悬疑
很久没看到这么老派的话剧电影了,连看了两遍。角色一个接一个来到舞台,登场再退场,在平静的对话中均匀摇摆、字字珠玑,抛出越来越多的新信息,最终达到高潮。剧情虽无深度,却足以牵动心弦。就像搓麻,摸出一张牌,就会改变牌面,诱牌做得好,又能引发整桌牌的局面。但可能编剧写得太顺太密,又总觉得差一口气。不过马克·里朗斯真是三招见输赢的高手,看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我能把正的忽悠斜了,能把蔫的忽悠谑了,能把尖人忽悠嗫了,能把俩帮派过的挺好,我给他忽悠灭团了。
估计国内会很快翻拍……
虽然不足两小时,但前面依然是略拖拉。“拿走了子弹”那句台词真是妙啊,甚至算是本片真正出人意料的设计。75
干裁缝的这几个电影就没有弱的。
看着眼熟,应该是头号玩家里那个游戏公司创始人,男主角演技太强了,演技感觉像天神下凡,这他妈是掌控。和沉默的羔羊里安东尼霍普金斯一个级别的。想要补看他的作品了
真的西装暴徒,杀人只用嘴炮儿
到底姜还是老的辣,男主成功诠释了什么叫“降维打击”👊✂️ 表面低调沉稳可人家实际上是“左青龙右白虎”。忍不住又要引用银河映像《暗花》的台词:“用得着怕什么洪先生呢?一个几十年没回过澳门的老家伙,能狠到哪里去。他要是真这么厉害,我都想见见他......" 最后几分钟匕首🗡️和剪刀✂️的对峙戏男主的一番话,和柯南伯格《暴力史》维果莫腾森的遭遇不是一毛一样嘛......敢阻碍杀手从良那就只能以暴制暴一招致命。
太像舞台剧了。所谓多处反转也不甚惊喜,稍有强行反转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