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of6:战争即使胜利,也不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2of6:尼禄。描述了权利在失去理智的人手中会变成什么样子。
3of6: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点。罗马的犹太总督贪婪且不作为,犹太人奋起反抗。狂热主义的声音是与罗马抗争到底,为了他们所谓的独立与自由。而另一个选择是,在已知罗马人会善待他们的耶路撒冷圣城,尊重他们的文化与信仰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反抗和双方都不忍心人民牺牲的共识来达成一定程度上的妥协。毕竟反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牺牲而牺牲,战斗到最后一个人。
4of6:迦太基覆灭,人们失去了对它的恐惧,内部矛盾上升,然而更可怕的是,统治阶级失去了对它的恐惧。
提比略·格拉古,为了维护人民权利当选保民官,在处理事务时无视元老院存在。元老院和民众之间微妙的平衡被打破,元老院权利受损,试图用提比略想称王摄取权利来让他失去民众拥护。毕竟在共和国,任何人都不该拥有太多权利,称王是最大的罪过,这是最具毁灭性的攻讦。从此,社会中最大的分裂变成了提比略试图称王还是站在民众一边。只有在现有框架之内行事才能保持平衡,不破不立才是改变之道,不过正不能矫枉。
5of6:康斯坦丁的行军过程经历了一次天降异相(也许是陨石)让他在罗马神之外启用了基督给予的启示作为标志,还经历了一次意外之喜,虽然多半归因于马克森提斯的部署不当。总之他相信了基督教的神会友善照顾他们的事业,从而有了米兰赦令。
“你们的祭典毫无意义,你们的神是死的”
信仰之争可以关乎政治。康斯坦丁和东部很多人民信仰基督教,而利西尼和元老院自然信仰罗马诸神。若康斯坦丁被杀,元老院可与利西尼分江山,若继续,则西部被控制,东部因人民信仰基督而管制受限。
6of6:对于帝国来说,军队就是话语权。无论是正牌皇帝,还是被艾拉里克(Goth部落首领)扶植的傀儡皇帝实际上都没有戏弄艾拉里克的筹码。在一个暴力机器分散的帝国中或许唯一的向心力就是罗马帝国这一称呼本身了。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艾拉里克能够保持初心,只争得自己应有的土地,其实背后是他仍然相信罗马帝国的统治力可以让其偏安一隅,然而实际并非如此,罗马帝国早已自顾不暇。
不愧是英国人拍的历史纪录片,场景虽然寒酸,但人物言语充满力量,激动人心,仿佛在看莎士比亚的戏剧。
美国曾经拍了很多史诗片,埃及艳后、宾虚、斯巴达克斯,但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佳作诞生了。中国精彩的历史素材如此丰富,大导演们却喜欢不三不四的改编戏说,目前还没有一部可以称为史诗的大片诞生。
在这种情况下,这六部罗马史诗纪录片,也可聊堪慰藉了。
罗马帝国皇帝列表 ⒈元首制 ⑴克劳狄王朝:屋大维—……—克劳狄乌斯—尼禄 ⑵四帝之年 ⑶弗拉维王朝:韦帕芗—提图斯—图密善 ⑷安敦尼王朝:(五贤帝)涅尔瓦 图拉真 哈德良 安东尼 奥勒留—康茂德 ……混乱期 ⒉君主制 戴克里先 四帝共治 君士坦丁王朝:君士坦丁the Edict of Milan、背教者尤利安 狄奥多西 AD394基督国教 ⒊东西分治 AD395,狄奥多西驾崩,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狄奥多西长子阿卡迪乌斯(狄奥多西二世)获得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次子霍诺利乌斯获得西罗马帝国,定都米兰。 P1 恺撒 阿莱尼亚战役(罗马打败高卢的决定点) 法卢斯会战(凯撒打败庞培) BC44,03.15恺撒被刺 马略改革后不再区分青壮老年兵 渡过卢比肯河后,拉比努斯投奔共和阵营 老加图《罗马历史源流》(开创用拉丁文写作罗马史的先例); 小加图与恺撒有政治争斗,后自杀,同党马塞卢斯被刺 P2 尼禄 Nero第二任妻子Poppaea 侍卫长Tigellinus 老师塞涅卡 母亲小阿格里皮娜下毒毒死克劳狄乌斯 P3 韦斯帕芗 韦斯帕芗 在尼禄音乐会上打瞌睡被驱逐,在尼禄的“金宫”的原址上建立罗马斗兽场 约瑟夫斯问题 《犹太古史》《犹太战争》 随提图斯参与耶路撒冷围城战 约柜(法柜) p4 提比略•格拉古 出生: 父系家族——格拉古家族 父亲老提比略•格拉古曾任执政官 母系家族——西庇阿家族 母亲科涅莉亚拒绝过埃及国王托勒密六世的求婚 外公大西庇阿,打败汉尼拔赢得第二次布匿战争 姐夫小西庇阿,第三次布匿战争胜利者 p5 君士坦丁 AD305年,戴克里先与马克西米安退位。 君士坦提乌斯一世成为西部、伽列里乌斯成为东部奥古斯都。 恺撒是主要控制非洲和意大利地区的塞维鲁斯和控制色雷斯、埃及和亚洲的代亚。 AD306年,君士坦提乌斯一世去世。 不列颠军团在约克宣布君士坦丁为奥古斯都。 罗马近卫军拥戴马克森提乌斯为奥古斯都。不过马克森提乌斯只接受了恺撒的头衔,而其父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 伽列里乌斯坚持让塞维鲁斯当奥古斯都。 一年斗争后,塞维鲁斯被处死,君士坦丁成为副奥古斯都,马克西米安为奥古斯都。 然而,伽列里乌斯皇帝拒绝承认君士坦丁和马克西米安两人的合法身份。 AD308年,伽列里乌斯任命李锡尼接替塞维鲁斯之位成为奥古斯都。 马克森提乌斯将其父马克西米安赶下台,自称为奥古斯都。 马克西米安逃往高卢,求助于君士坦丁,并将女儿福斯塔许配给他。 后戴克里先进行仲裁调解,在卡南敦达成协议。马克西米安再次退位,住在君士坦丁的宫中。 AD310年, 马克西米安趁君士坦丁外出征服间进行反叛,兵败自杀。 AD312年,君士坦丁通过穆尔维桥之战打败马克森提乌斯。 AD313年,君士坦丁将其姊妹康斯坦提亚嫁给李锡尼,两人结盟并颁布《米兰敕令》(拉克坦提乌斯《基督教手记》)。 同年李锡尼打败代亚,与君士坦丁瓜分了帝国。 AD324年,君士坦丁击溃李锡尼,后者在保住性命的条件下投降。 AD325年,李锡尼因阴谋叛变和私通蛮族的罪名被绞死。同年君士坦丁主持尼西亚会议,通过了以三位一体为信条的《尼西亚信经》。 AD326年,君士坦丁长子克里斯普斯因被指控意图引诱继母福斯塔而遭处死,福斯塔则被扔进浴池活活烫死。 福斯塔三子成为恺撒:君士坦丁二世统治西班牙、高卢和不列颠;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统治亚洲和埃及;君士坦斯一世统治意大利和北非。 AD330年,迁都拜占庭并进行扩建,改名君士坦丁堡。 AD337年,君士坦丁病逝,临终前受洗为基督教徒。 p6 霍诺里乌斯 西哥特人原本生活在黑海附近。 AD375年,匈人(the Huns)和汪达尔人(the vandals)的进攻,使其被迫西迁。 AD376年,西哥特人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境内居住,向罗马帝国要求避难。 AD402年,哥特人入侵米兰,霍诺利乌斯将首都迁到拉文纳。 AD408年,霍诺里乌斯以谋反罪处死了斯提利科,之后哥特人三次包围罗马。 AD410,阿拉里克攻陷罗马,西哥特人在罗马大肆劫掠三天。 之后阿拉里克建立维斯哥特王国,但不久病死。其弟阿道夫(Ataulf)继任,并迎娶加拉·普拉西提阿(Galla Placidia,狄奥多西之女、霍诺里乌斯同父异母妹)为妻。
荡气回肠的纪录片
尼禄太美,他的天真中二与浑然天成的媚态以致让我忘记了他的暴虐
作为纪录片来说缺乏更完整的背景介绍,作为剧情片来说又太草率。有点结合了两者的短处。不要迷信bbc。
10。6集看完,爽
选取的六个剧集历史比较小众,是了解相关历史的唯一影视作品
好看。
印象最深的是尼禄和康斯坦丁两集
(7/10)一些网友推荐我看本片作为罗马史入门,但看后我感觉这片完全不适合入门。整部剧不是讲述罗马的主要历史进程,而是六个人物的故事,而且不是他们的一生,只是某个小片断经历而已,光看这些是极其片面的。另外这片名为纪录片,其实就是较还原史书的电视剧罢,演义味很浓。
不错,很好的历史记录片···
bbcbbcbbcbbc
题目甚大 结果内容悲剧了
英国人拍的罗马正剧
NERO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你
Rome
尼禄那集很精彩
过于粗略...
6部,6个小时坠入历史。第五集《康斯坦丁》,李锡尼为了爱妻放弃江山最后丧命,文艺性牛逼性大大盖过温莎公爵;第六集,继任的哥特王娶了罗马昏君的妹妹,也未尝不是一个爱情童话。
尼禄最出彩,百年之内无人能出其右;凯撒和康斯坦丁略显老态,不过明显康斯坦丁的文戏更胜一筹;安东尼和革拉古选角太失败了,演北美高校性喜剧还算合适;战争场面有点乱,可惜了大投入了,明显导演大场面调度有问题。
非常好
别再说这个是纪录片,而且这个根本对不起这个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