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时候,李少红推出了《橘子红了》的电视剧,用了一批放在任何电影或者电视里面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演员,造就了这部叶锦添设计服饰的江南故事,在电视和书本里高雅地红了一把。
归亚蕾(饰大妈),周迅(饰秀禾),黄磊(饰耀 辉),寇世勋(饰耀华)。这些演员的行头造型都是叶锦添设计的。有了彼年彼地的独特风韵。那时候还是高中,能够涉猎这些东西的途径很少,我们买磁带,买书本。如饥似渴地了解这个故事。没有办法看电视,了解的第一手资料是从书本上来的。记得当时是琼还是自己买了这部小说,记得这本书看了几遍,再看的时候书本中间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缝。而其中的主题曲《橘子红了》是许常德作词,主演黄磊唱的。之所以迷上这样一部电视剧,也许第一是因为黄磊,第二是因为江南,第三才是因为故事情节。 可见当时是将黄磊放在第一位的。也可见年少的时候喜欢的男子,是干净的面容,干净的眼神,有点文学气质的。而与此同时,也买了黄磊《等等等等》的文学音乐大碟。每一首歌曲之前,黄磊有几句简短的,但是打动人心的独白,在深夜用walkman听磁带,除了磁带转动的哗哗声,就是黄磊在不急不缓地叙说一个个动人的简短道理,就好像他在与你面对面地交流,对话。会因此而小小地感动一把。
那时候感动了就是感动了,会持续的坚持地独一地喜欢很久。后来因为年少的青涩,将带子送给了别人,可是当我再去找那个带子的时候,连盗版的都已经卖断货了。成为很久的遗憾。不过这个遗憾在大学的时候,在黄磊的《似水年华》专辑问世的时候,又重新填补了回来。不过,感悟,感情都是不一样了。
最近在家中午吃饭的时候可以看教育频道在播放《橘子红了》的电视剧。其实后来看了几遍这个电视剧,都是大学的时候,姨妈和我一起,她看过一遍又跟着我看一遍。后来想想,似乎是看了两遍,现在再看,应该是第三遍了。但是,还是会沉浸在情节里无法自拔。也因为此,对李少红有了很好的印象,这个其貌不扬的女人,造就了央视很多持久鲜活的电视剧,造就了一个个电视剧历史里无法磨灭的角色。尤其是橘子红了,似乎用一个女人的视觉来导演,增添了更多的感性色彩,符合江南这个小镇的水色,也符合这个故事的主线。有种淡淡的忧伤,又似乎是有股女人的韧劲在里面,就好像秀禾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一样。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江南小镇上,由容家大太太和佃农秀禾为代表的传统女性,以自身的经历反抗封建婚姻制度而演绎的有关觉悟与抗争的故事。
大妈由于不能生育,被年轻的大伯冷落在乡下的桔园。当大妈知道自己的丈夫在城里同一个交际花嫣红打得火热时,大妈决定为自己的命运作点什么。于是,秀禾出现了,这个佃农的女儿由于同大妈的青年时代长得出奇地相像被大妈一眼相中。它决定把秀禾娶进容家 ,如果她还能为容家生个孩子,那么她将大伯永远留在自己身边就再也不是梦想了…… 堂弟耀辉替代大伯充当了婚礼的新郎!然而就在掀开盖头的一刹那,耀辉爱上了秀禾。从此,一切事情都遵循着一条足以令大妈绝望的途径发展着。 每一个人都在痛苦的两难中抉择,秀禾爱大妈,却不愿陷入大妈为自己安排的没有爱情的生活!耀辉爱秀禾,却没有勇气颠覆形同父亲的大哥新获得的爱情,更没有勇气同善解人意的、一直爱着自己的未婚妻娴雅分手!这一系列的人物命运将戏剧推向最终的高潮。 娴雅双目失明;秀禾怀孕了,却不幸流产;而嫣红肚中的“容氏后代”却有着令人心惊的秘密…… 大妈终于觉悟了,她痛下决心帮助秀禾,选择自己追求的幸福,不再为传统礼教做殉道者。 最后的结局就是在善良的人们的帮助下,秀禾再次怀孕,这个孩子最关键的是,他(她)是耀辉的后代,也可以心愿趋势下,闹出这么多的曲折,在秀禾难产的时候,选择了要大人不要孩子,这样的选择,在最后孩子出生哭啼的一刹那,体现了这个江南小镇故事的主体情愫:爱和善良。
孩子哇哇坠地不久,秀禾因为出血过多死亡,死亡的瞬间耀辉在平静地和娴雅举行婚礼,颇有点林黛玉仙逝时刻贾宝玉正与薛宝钗举行婚礼一样凄惨。耀辉感受到了命运的来去,脑中有片刻的恍惚,但是仍然回到自己现实的角色,举行自己的婚礼。大妈和老爷此生将倾尽全心来照顾秀禾留下下的孩子,容氏后代。善良的人们在付出了代价之后,得到了新生。
当然,嫣红肚子里的孩子并不是容氏后代,欺骗带了目的性的生命当然会遭到报应。
特意记住了最后的结局,因为每每想起这部电视剧里面美好的江南风景,以及人物之间细腻压抑的情愫,总是在最后的时刻得到一种别样的解脱,焕若新生。 好像在每一次的生活波折之时都可以重温儿时执着喜欢的东西,当为幸福的事情。在家里面对晶莹的饺子和清粥,等待加班的人回家,回味这些曾经执着喜欢的东西,以及自己逝去的一些年华,虽不是那么感性,也未能避免感伤了一回。
许久未曾静下心来看一部绵长的电视剧,就算是其中繁杂的广告,也是不曾换过台。纯粹地因为一个演员,因为一个小镇,因为一个故事,沉淀自己,不让自己浮躁。当是浮华城市之中我独有的幸事。 另附许常德作词的主题曲,也说说此词。其实知道许常德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喜欢许茹芸的歌曲,独特的芸式唱腔,影响了我以及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因此记住了她那些歌曲的歌词,以许常德操刀的为主。 对娱乐的了解不少但是也不深刻,以后很少看娱乐杂志,只是偶尔看看娱乐新闻,对八卦的娱乐了解甚少,也自称是理智的追星族,因为会喜欢一个明星是因为他或者她的歌曲,电影,甚至是一句话等等等等,但是不会因为这个明星而去了解她或者他的吃喝拉撒爱情家庭,觉得很累也没有意思。在没有打动我的作品之后,我也许不再喜欢这个人,但是我也不会因此贬低这个人。
综观我所谓的喜欢的人,如李亚鹏,是由于《将爱情进行到底》,自此以后,便不再喜欢;陈道明,倒是一直喜欢的演员,是由于他独特的演员气质,人老不老无所谓;周杰伦,是由于他那些新奇的有想象力的歌词和唱腔,这几年未曾进行新动作,自然淡去。 如此种种,总是找得到原因的,不是盲目的喜欢或者不喜欢。就像是喜欢的那些生活中的人,男男女女,当然是有各自的原因,但是这些人,能够一直喜欢的,就是持续到今日,风风雨雨打打闹闹,曲曲折折都经历过了的,自此,也是一生的人了。
总是说,我再也不能遇见像你们这样的一群人了。是啊,我再也回不到高中的单纯时光,再也难以得到像大学那样脱胎换骨的成长,再也回不去初入社会的懵懂莽撞,但是我会继续前进,继续成长,而,他们,这群一生一起的人们,总是会微笑地看着我,念及此,是觉得幸福的事情。
因为,人的一生,首先应该有团圆的家人,再就是哭或者笑都可以面对的朋友,再是相濡以沫的爱人,以及自己一手拉扯成人的后代。 此为人生。
与生活有关,与感情有关,有责任宽容理解有关,与血缘以及生命有关。 与荣耀屈辱成功挫败无关,与财富贫穷无关,与欲望利益无关。这是每个人都应该需要的。我都有了,剩下的是,好好地经营,才是我的责任。 院子来了一群雀鸟做客 挂满橘子的树于是活了 刚下山的夕阳把影子拉长了 你走到了门口 手上拎着行李是要走呢 还是作过的梦都不算了 眼睁睁望着你 我却不敢开口 我没勇气要求 这忧啊 这愁啊 这爱啊 这债啊 混在我脑海已瞬间成灾 你是哭呢 笑呢 悲呢 喜呢 你这样掩埋别教我去猜 这盼啊 这等啊 这去啊 这来啊 这欢喜悲哀还不够精采 我是梦呢 醒呢 问呢 闷呢 橘子红了是该摘了 不能不爱了
秀禾命薄心高。心中的浪漫情怀只能靠她放掉的风筝来寄托。梦想是她仰望天空滴落的眼泪。她屈服过,又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自己悲壮的命运。六尺窄巷里他缓缓走来,那是成真过的梦。容耀辉虽受了新思想熏陶,但依然改变不了怯懦的心与最后的妥协。他雨中的告白的确可以感动观众很多次。可是他配不上秀禾。洁白的婚礼和洁白的葬礼,是对他命运的最大讽刺。
结局令人惋惜,秀禾这个总是为别人着想的女孩子给别人带来幸福,自己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
一、秀禾
秀禾以死为结局是必然的。每个人都想追求自己的爱情,可是一个人活着不是只有爱情,秀禾嫁给老爷,一半是被逼无奈,一半也是她自己应下来的,因为她的良心世界里背负着对大太太的感恩。她可以不爱老爷,她可以在老爷要成全她时向他坦白一切,如果那个时候她为了报答太太忍了下来,那她就不应该后来因为自己的爱情背叛了老爷,背叛了太太。 也许她只是不甘,不甘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不甘自己在这个主张自由恋爱的思潮里只能成为为别人生孩子的工具。而耀辉恰好成了她反抗这种不甘的最佳对象。 秀禾是这部剧里除了大太太之外裹着小脚的女人。其实从这里也暗埋伏笔,可以看出她的一生注定和这小脚一样,为了世俗,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她是第二个大太太,但是她的命运却又比大太太稍微好一些。因为她时刻都清楚自己的想法,不会像大太太那样自我蒙蔽。
二、耀辉
与其说他是一个追求新思想的年轻人,不如说他其实是一个被新思想毒害的旧时代人。 他从小跟着大哥大嫂,说他不沾染半点旧思想、旧习气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从他顺从大嫂的意思娶秀禾进门,从他几次为了照顾大哥的感受而不敢说出自己对秀禾的感情,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来,他的骨子里也有旧思想的束缚。但是在新思想的冲击下,他又想不顾一切地追求自己的爱情,想冲破重重阻碍与秀禾在一起,哪怕她是自己的嫂子,哪怕道义摆在那里,他也要不顾一切地放纵一回。 他的怯懦和违背道德底线的乱伦正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冲撞下产生的。怯懦是因为旧思想在作祟,不惜背叛大哥与秀禾一起放纵是新思想在作祟。因此在两种思想交织、折磨下的耀辉,许多的所作所为并不是很令人喜欢。
三、大太太
如果这部剧要讲述的是旧社会吃人的礼教中女人悲惨的一生,那么大太太理所应当可以是这部剧的女主。她才是那个被旧思想、吃人的礼教束缚了一辈子的女人。 她也有自己的爱情,她的爱情是老爷,她其实也有和秀禾一样想要勇敢追求爱情的心,可是要守好一个妻子的本分的她只能牺牲她的一辈子,守着那坐空荡寂寞的房子,守着那片寂寥的橘园。她用一辈子守护着她的爱情:老爷、老爷的橘园,还有那间空荡诡异的大宅子。因为这些都是她唯一能守住的。 从她的一言一行里都可以看出来,她的一辈子都被一个叫“规矩”的词束缚着:女人必须三从四德,这是规矩;嫁了人就要安分守己,无论他爱不爱你,无论你爱不爱他,这是规矩;女孩子不能读太多书,尤其是那些讲爱情的书,这是规矩;作为一个女人,一定要为丈夫生孩子,否则她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女人,因为这是规矩。就是被这各种各样的规矩束缚着,使得她有一颗现在看来执拗得近乎变态的心理。 可她只不过是一个在旧时代旧思想里成长出来的女人,她有什么错?在她的周围,所有人给她灌输的都是这样的思想。她何尝不想要书里那样的爱情?可是她的一生就像她裹的小脚一样,已经被束缚了,已经畸形了,很难再变回来。因此她把这些执念和不甘强加在了另外一个女人(秀禾)身上,来分解她内心深处的不甘,渴望把她变成另一个自己。
四、老爷
老爷的性格,也是整部剧的悲剧之一。如果说这部剧里的老爷是一个丑陋、卑鄙、好色、一无是处,只有钱的又老又丑的老男人。那么秀禾的一生才是真正的悲剧。而这部剧里的老爷其实有很多优点,最重要的是她对秀禾很好,而且在起初秀禾刚嫁给他时,并没有强迫秀和。而正因为这样,后来秀和和耀辉的背叛,才使他成为了这部剧里又一个悲剧人物。 二太太的背叛让他怒,是因为二太太冲破了他的底线,践踏了他作为一个爱面子的男人的尊严,而并非是爱。但是秀禾的背叛却令他真正的伤心,因为她对秀禾有爱。 其实老爷一直都很明白,只有大太太对他最真心。这一点从遗嘱可以看得很明显。老爷一直想要个自己的儿子,这是整部剧一个很核心的导火索,从一开始就看得出,但是遗嘱里,首先提到的是大太太,即使这么多年来她没有生过一儿半女,但是老爷仍然把橘园和祖宅分给了她,这是这么多年来的歉疚和感激。而二太太,如果她生了孩子就给,如果没有生则什么也不给;还有秀禾,如果能够生下她的孩子他就给,否则也同样不给;而耀辉,继承遗产的前提是必须和娴雅结婚,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老爷即使很爱秀禾、耀辉,但是对于他们对自己的背叛也是有芥蒂的。毕竟没有一个男人可以忍受自己心爱的女人在做自己的妻子时与别人背叛了自己,何况那个“别人”还是他像儿子一样疼爱的弟弟。并且老爷是一个极爱面子,又活在新旧思想之中的男人。
五、宛晴
宛晴,是整部剧中故事情节的推动,也是人物内心的独白,又或者说他是秀禾和耀辉这段悲剧爱情的解释者和推动者。 她是一个大肆宣言新思想的人,但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明白到底什么是新思想。我并非出生在那个时代,但是我相信那个时代宣言的新思想不是只有爱情,还有更多其他的东西。而宛晴的新思想里只能看到爱情,这大概来源于她的那些小说,又或者是导演只为了突出爱情而有了这样一个人设。 因为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矛盾。 她爱大妈,她不希望任何人伤害那个如亲生母亲一般的大妈,但是当秀禾因为自己的爱情背叛了大妈的初心时,她选择帮助秀禾追寻自己的爱情,那个时候的她完全忘记了大妈的感受。 她爱大伯,但是因为大伯对大妈常年的冷淡和无视,她又恨极了他。 她没有好脾气,也没随机应变的灵气,就在旁边干涉着别人的爱情。
六、娴雅
娴雅,是这部剧里最理智的人。她有新思想,但是她也不完全无头脑的与旧思想反抗。 在爱情和理智面前,她选择了后者,她才是那个真正理解新思想的人。所以在耀辉不敢确定自己是不是喜欢秀和时,她选择了离开,离开这段错综复杂,说不清的感情。相比耀辉的剪不断理还乱,我更欣赏娴雅的理性洒脱。她肯定自己爱耀辉,她也明白耀辉爱着秀禾,她渴望得到耀辉全心全意的爱,所以她选择离开,留给耀辉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她和秀和的感情。
而她的离开,也恰巧是整个悲剧的触发点,看似这场悲剧和娴雅没多大关系,但其实如果娴雅还在,耀辉和秀禾就不会有机会背叛老爷。所以娴雅的离开,一定程度上给耀辉和秀禾的这段爱情制造了机会。
七、二太太
其实她爱的人或许一直都是老爷。但是她也不仅仅只想爱老爷,她也爱钱。 剧中一开始就介绍了她的身份是交际花。那她是见过世面的,见过很多纸醉金迷的生活,她也清楚,在那个年代里像她那样的女人是很难得到真正的爱情的(也许那个年代里许多女人都是这样) ,所以她也把眼光放在了金钱和物质上。 她太渴望拥有老爷的爱了,所以一开始她一直在为自己不能给老爷养育孩子而自责,她想讨好老爷,想要留住老爷,所以她想要孩子;在听说老爷在乡下取了三太太,并且很宠爱她之后,她又气又怒,也开始感到焦虑了。而为了留住老爷,她也和大太太一样,想从秀禾那里入手,留住秀禾从而留住老爷,因此她到乡下去接秀禾。但她没想到的是恰恰因为秀禾的到来,让她与老爷最后仅存的感情慢慢地支离破碎。 而那个与她有牵扯的吴大伟,只是在她被自己心爱的男人抛弃时给予她温暖和慰藉的男人。她从吴大伟那里得到了老爷没有给过她的爱情。 一个女人在心灰意冷的时候是最容易被突如其来的爱情和温暖吞噬的,吴大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步一步占据了她的心,也是这个时候开始,二太太知道,她从老爷那里已经不可能得到爱情了,所以她开始把希望转向金钱,开始报复那个她曾经爱的男人。 在听到遗嘱的时候,她嘴角的笑足以说明这一点。不得不说,这部剧的演员演技挺好的,一个神情就能表达人物的心理。这和她学着谈生意时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她学着谈生意是为了挽回老爷,让老爷觉得她有价值,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爱老爷,而后来就只是为了金钱了。
(刚看完《橘子红了》那会儿,心潮澎湃写下了这些,还有一部分没写完被搁置了,本来打算不发出来,今天偶然间看到这些字觉得挺不容易的,第一次写这么多字的剧评,于是下定决心发了。
ps:以上分析纯属个人观点。)
2019年5月2日
旧社区的文艺剧,又美又沉重。
小时候看的,整个氛围不错,李少红的代表作,很好看印象最深是新娘如洞房,那个时候的周迅,很稚嫩,和演他丈夫的形成强烈对比,为什么要和这么老的男人入洞房
娶了三位太太,和他都不能生育。对男权的最大讽刺!
记住了周迅、记住了那色彩、那光影、那么美的人和衣。
绝对是一部良心品质古装剧。年轻时的黄磊真是将文艺男演绎的出神入化,周公子那个楚楚动人,娇小玲珑的样子呀,真叫人爱到了骨子里。老爷和大太太真是最好的绿叶,演技扛扛的。哭戏呀,哭戏,当时看得我也哭得是肝肠寸断的!必须力挺的一部作品。
小时候以为是鬼片,没敢看。
剧的台词,布景,服装,道具都很讲究,周公子气质多变,喜欢。
这一时期李少红的诡秘清幽、如梦似幻的鬼魅气质已比《大明宫词》过甚,但尚未及之后《新红楼梦》走火入魔。周迅、蔡琴演唱大陆、台湾两版本主题曲也似是拨正。
我就觉得特别诡异
都是实力派演员,那时周迅还不是周公子,但是演技却很好!少女的羞涩诠释的很好!黄磊也是!归亚蕾就更不用说了!以前的电视剧看着真的很过瘾啊!!!
真的是很美很美的一部剧,故事很惨烈,演员很美,画面很美。
黄磊后来说最后一场戏周迅怀着他的孩子,还没开拍两人就坐在那里流泪了,拍完心脏很难受去棚外抽烟,周迅也出来抽烟,黄磊看着她,觉得把这辈子都过完了。
当时的小少女我在床上为结局哭得要昏死过去。
讯哥,真的是演技太棒了!这部剧是我看的第一部偶像剧吧!😂时光不饶人啊
剧情并没有那么吸引我,但是就喜欢那种暗暗的画面和阴暗的调调
不管怎样,归亚蕾的的确确是演技派的老佛爷了。
这部剧应该是偏文艺点的吧,但是看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压抑,有些诡异,不像一般的文艺片比较唯美,即使悲伤但心怀美好幻想,总之有点承受不来
电视剧也可以如此文艺,还喜欢《大明宫词》,还有周迅~
好经典的一部戏。周迅演技真给力。
剛上初中的時候吧,真是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