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娱乐价值,但没什么亮点的动画电影。 《诸神之宫殿》讲述了罗马男孩和高卢人团结彼此,阻止了罗马人建城征服计划。 故事的主人公很奇怪。从结构上看,应该是幻想英雄战士的小男孩,但其实故事的主要转折,人物的弧光却更多的在高卢战士身上。表达也因此显得不那么统一。 而且这部电影出现了两处非常不严谨的细节问题。一是故事逻辑上,小男孩一家人被针对,无法入住,完全是强设定。二是小男孩扔进水里的玩偶明明被母亲捡到,影片结尾却一副丢了的样子,实在令人困惑怎么有这样的低级错误。
虽然看过的法国电影不是很多,但是对于法国喜剧还是保有很良好的印象,法国人的在创作一个喜剧故事的时候,往往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基于一些社会现实或者历史事件,进行演绎和改变。其间充满了戏虐和调侃,不同于英国人的黑色幽默和意大利人那种散漫和荒诞,更多的是独属于他们自己的冷幽默。然而这个充满思考的民族总是很自豪的希望在电影中,赋予他们对于现实过程中的种种批判,也包含了种种的热切期待和美好愿望。
本质上讲,作为一个动画电影,他的受众可能是儿童。然而,当你看完这部电影之后,你会发现,这部电影是适合各个年龄段去思考的电影。当然对于儿童来讲,会以二元对立的世界观去观看这部动画,动画的结尾的处理,也是以一个二元化的结尾,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这部电影是成功的。然而对于成年而讲,电影的情节的进展可能才是更加吸引人的地方。
其实,在看完这部动画之后,思维中第一个跳出的思绪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这部动画中,似乎是将百年孤独中现代社会对马孔多小镇的侵蚀的过程,嫁接到了凯撒对高卢村庄的入侵上。当然更明显的是飓风摧毁一切和勇士们催婚诸神宫殿这样一种格式化后重头再来的结尾处理方式。仅针对于这一个方面来讲,这部动画处理的更为幽默精巧,同时任务关系和戏剧冲突也更加丰富。
个人看来,“现代文明”这个词,似乎有些偏颇,更准确的应该称之为“工业文明”。诚然,工业文明拥有更为强大的能量以及对自然的改造能力,然而,什么样的文明是面向未来的,或者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更好的,可能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这部动画便是在借助于电影中的各种角色,调侃或讽刺工业文明向农业文明扩张过程中,种种社会群体的处境以及行为。
首先,作为两大主角群体之一的高卢人的村庄,长时间过着安静平稳的生活,虽然在他们中间也存在贪婪,暴躁等劣习,但总体上讲,是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群体。当凯撒的诸神之宫殿建在他们门口的时候,面对外来文明的入侵,他们暴虐的冲了过去,然而却被宏伟的建筑,精美的柱式以及罗马人精致的生活所吸引,从而不忍摧毁他们。而后,他们在贸易中尝到了甜头;因为即便他们把商品提高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价格,依然比罗马便宜那么一点点。财富的急剧膨胀,刺激了原始陋习的膨胀,于是人们愈发的变得贪婪。而后在凯撒向他们发出邀请的时候,他们欣然住进了诸神宫殿,而后被腐化,变得奢靡,直到他们失去了祭祀,失去了他们的力量源泉——神器药水,从而变得无力抗争。其实,“神奇药水”在这部电影中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代表了农业文明中最本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农业文明的根基。整部动画中的高卢人象征了农业文明中原始纯粹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们,在面对工业文明入侵,他们首先是愤怒。而后,他物质极大丰富的工业文明前变得失落,在逐步融合的过程中,贪婪引导他们逐步拥抱工业文明,然后失去了他们原来的力量和快乐。就想“鹿港小镇”中唱的那样:”人们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但又失去了他们拥有的。“
以凯撒为代表的罗马文明,组成更加复杂,但是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凯撒和他的鹰犬。资本是贪婪的,是追逐利益的,但是资本是没有思想的,那些贪婪,其实是驱使资本的人。在获得广阔疆域之后,凯撒将自己的魔爪伸向了高卢人的村庄,在久攻不下之后,凯撒想到用文明的方式,去同化那些高卢野蛮人,通过建立城市,展示辉煌的帝国成就、所谓文明的生活方式去逐步腐化高卢人的意志,让他们住进了诸神之殿,最终消磨他们的意志,剥夺他们的力量,最终摧毁他们的村庄。暗指在野蛮征服之后,工业社会以更加隐秘的方式,逐步瓦解农业文明世界,从而同化他们的民众,最终摧毁他们的一切。整部动画中,还有其他阶层存在。终于翻身获得自由,但是被议员的巧舌如簧再次出卖自由的奴隶,暗指终于获得独立,但是经济上从未独立的殖民的人民;为了伟大理想,一心要为凯撒建立雄伟宫殿的建筑师,暗指在工业文明中,追逐理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浮夸的追梦者;被夸大的商业宣传手段所蒙骗,来到诸神之殿,并最终背叛罗马的市民一家,暗指工业文明中的失落者,最终倒向原始乌托邦生活的市民阶层;以及动画中有一群很特殊的群体——罗马军团,可能在其他国家不存在这种现象,但是应该暗指法国外籍军团,虽然他们表面上作战勇猛,战斗力强悍,但是在没有给他们物质保证的时候,他们一步也不会向前。纵观整部动画,作者或者导演表现出了浓浓的对农业文明的喜爱,因为在罗马阵营中,除了罗马阵营的背叛者——市民一家,其他的一概被摧毁,高卢人将贪婪的罗马人驱赶出了他们的森林。
回到之前的观点,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导演点到为止,没有深究,用二元的方式作为结尾。适时的以高卢人重获神奇药水,赶走罗马人作为结尾,并且,高卢人的神奇种子顶翻了凯撒,让整部电影成为一部成功的亲子电影。
这是一个讲述高卢原住民村庄与罗马城市化征服进行抗争的喜剧动画电影。为了征服并改造高卢,罗马大帝通过在村庄修建罗马式建筑挤压高卢人的生存空间,并且通过贸易等手段使土地殖民化,利用城市居民移民内化原住民,并逐步吞并原始居民村庄,为故事线索。
原始居民有最重要的祭司、小精灵般的谋士、力士,和村长等人。祭司炼制神奇药水,谋士分辨事件情形,力士是一个从小就掉进了魔法药水中而天赋异禀的壮士。罗马居民中,有幸运入选首先去移民的二等家庭。继之而来的,是罗马居民生活方式、商品价格的自发性的潜移默化。
原住民开始有一种“自我”("民族")身份特征的削弱,原始村庄开始萧索衰朽,而罗马大帝又迫切地试图在短时间内进行完全征服。当村庄的原始性、本真性逐渐被磨灭时,罗马率领士兵预备毁灭村庄原址,最重要的原始居民沦为城市化的阶下囚,于是战争爆发了。当人开始彻底缺乏根性的羁绊时,就会产生内部的反作用力。
影片通过个体角度讲述一个大背景的故事,上述背景是容易从故事中察看出来的,但我们一般不这么看,影片处理得特别轻松、有趣、积极,没讲什么严肃的事。比如,原住民反抗伐树时,用了具有快速繁殖效力的 松果 种 橡树,结果罗马 奴隶 搬回去一大堆木材。为了不把战斗的界限拓展至罗马居民,各方采取了贸易、住房、生活条件等差异化的居民选择;奴隶又立马转换身份成了城市化的工人;而为了办个城市化的住房证,小阿斯特里克斯一家不得不三番五次辗转。新村落里没有监狱,抓人用了一个大笼子。罗马人建了两幢 洞窟式 的居民住房,又开始要建斗兽场,以人娱人……矛盾激化,斗争就在这时候爆发。
片头的音乐和卡牌很有节奏感,角色处理得很鲜活,原始居民的谋士戴着云翼的精灵帽,力士像印第安人一样续着俩辫子,光膀子壮士;祭司也是印第安人的头饰发式,外加了一身白衣精灵的模样。原始居民会生产,橡树果子可能带有明显的象征性。而马赛克、冰裂纹的墙画是另一特征,由那个罗马居民镶嵌画工匠发现御用建筑工程师的工程漏洞。冰裂纹开始解体,通过一种不太显眼的方式,由不同领域的接触展开……
一开始很新鲜,现实很复杂,概述很轻松。一般产业化、现代化模式都意味着积蓄能量,而空间扩张意味着疏散与转移——能量或能量损耗。
继好莱坞与日本以后,法国动画电影异军突起,不断推陈出新的动画作品不但在内容上更有内涵,在画面画质上更是接近了好莱坞动画的品质,加上法国独有的浪漫与幽默,造就了独具一格的法国动画作品,点击http://www.weallmc.com/oumei/576.html,解读法国动画电影《阿斯特里克斯历险记》的幽默与内涵
「Vous ne passerez pas!」 hahaha...
还挺可爱的
可爱,童话天真一点没有什么不好> <
呵呵呵好可爱啊。无论如何还是觉得罗马人最萌
那个名叫“英吉利努斯”的建筑师影射太明显了吧。
3D高卢英雄,有些场面还行......喝了药水就不是开挂这么简单了
电影梗很有意思,狮子王指环王
D / 一部古代背景的动画片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插当代社会明喻但又不让人觉得厌烦也挺不容易的。只是结局的处理未免还是有点手撕(罗马)鬼子了,于是还是很难评估当下的民族主义在这种殖民批判中的位置何在。
法国版徒手撕鬼子
其实我一直搞不懂那个大胖子为什么要裸上半身,不冷吗?
3.0
@ ugc ciné cité bercy
还是希望看人演的啊~Astérix太萌了~
各种讽刺和幽默段子都棒极了,奴隶的段子是大亮点
所有统治的实现都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所有反抗的胜利都是因为人性的光辉。
能战胜殖民主义的只有民族主义和魔法吗?ps 这个官僚和奴隶好真实
法版拆迁记,意外的会影射到天朝。
轻松幽默的喜剧,夸张而富有想象力。貌似触及到了公民权、文化本真性、景观社会、帝国与草根博弈等一系列现代议题,却把政治正确性把握得很好,无论统治者、奴隶、游客还是本地人,没有一个刻板的人物,不容易。
打鸡血的高卢人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