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冬,我找了很久之后才看到的电影。
其实这部电影最大的好处满足人的窥视欲,但对我的激励与影响远小于当年《穿PRADA的女王》。后者的水准在于艺术加工后而成就了其完美,菜鸟真正阅历之后全身而退,选择另样人生;而前者则是带有记录性质的白描,杂志最终的结局是通过多位编辑、摄影总监及主编的努力而成就历史,两者是不可同日而语。尽管都有其现实的警示意义——时尚杂志的神秘感被渐渐打破,但人们往往对完美的结局总是推崇不已,中国人喜欢的“无招胜有招”往往成为最高境界。
作为一个搞杂志做文字工作的人,每天阅读的杂志不在少数,但是真正深得我心的却不多,千篇一律的雷同,翻来覆去的咀嚼,故作姿态的呻吟是国内杂志的通病。尽管看的时候我能说出很多毛病,但真正上阵,每天对到些话题或时尚眼球有时却无从下手——这说明自己还未真正成熟。但在批判权上的重建总是需要其深度与温度,所以我总是虔诚的写下自己的感悟。
看到市场上有时大同小异的杂志我很困惑,不知道什么才是作为读者适合看的杂志,感觉都是翻翻而已。对一个人、一件事很多时候就是大家蜂拥而上,看谁解读的角度更刁、更有料,可是就没想到不知真正的读者爱看吗?比如2010年年初,1月刊的《时尚先生》刚做了谢霆锋,2月份的《GQ》国内版相同的封面也是谢,不同的是谢这次是光头。很多时候,我站在报刊前,不知拿起哪本杂志。一本比一本厚,一本比一本来头大。但我不想被这些牵着鼻子走,尽管其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看过这部电影之后,我再次坚定时尚杂志虽然衣着时尚的光鲜外衣,其实更多的是无奈,身处其间的人也许充满了欢娱,但更多的时候是审美短路,劳累不堪。夹在市场、读者、厂商面前,杂志制造了大量的娱人娱己的东西,也不管这些东西是否真正的起到作用。而为了迎合市场,这个市场不是编者说了算,更不是读者说了算,正如《男人装》瘦马所说“我们与读者是相互温暖”,媒体有时的居高临下更多的是标新立异,被那些无所不在的权贵引领。
《VOGUE》国内版的更多对手是《嘉人》、《世界时装之苑》、《时尚》、《瑞丽》,但我觉得其在国内的优势并没有后几者大,当然读者群体有所侧重。当《明日风尚》呼啸上市的时候,《男人风尚》、《名牌》、《时尚先生》、《智族》正两两捉对厮杀,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愈来愈发激烈。而背后的精彩也许就像这部电影的意义,时尚的外衣下从来都是对人性的关怀与温暖。
2009年对国内时尚界最大的损失莫过于时尚传媒集团总舵手吴泓的去世,是他开创了国内时尚媒体的先河,尽管其在生前创造了庞大的时尚帝国,而国内时尚媒体的垄断正在被渐渐打破,群雄并起的局面已成。这期间,与读者走的越近,放低姿态,越能争得读者的好感,人们不仅希望知道已知的世界,更想明白未来的世界。而解读未来的趋势不是某一人、某一集团指导,而是杂志与读者携手共进。
做一本真正的杂志很难,有时真正的痛苦在于好的创意不能执行,而更大的痛苦莫过于执行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程度。对于那些真正用心做的人,我们读者当然要致敬。
这其中,就包括《VOGUE》。
【在线观看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yNDQ5MzEy.html9月对于一本时尚杂志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正值春夏季与秋冬季时装界换季之交。如何在开季作出一期好内容,全体编辑都会费尽心血,美版VOGUE更是连续几年做出了700多页的厚度的九月刊。
Anna Wintour,49年出生的天蝎座(有趣的是Meryl Streep是49年生的巨蟹),自1988年开始,担任美国的《Vogue》的主编,无可非议的时尚界女王。(国外的时尚杂志主编与国内地位天壤之别,更遑论VOGUE这样堪称“时尚圣经”的顶尖杂志。勿与秋裤芒之流划等号。)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领导力的女人,温柔与强势在她身上完美的融合,《The Devil Wears Prada》要拍成电影时,她就向Meryl Streep委婉地表达过:“咱俩算是结下梁子了。”接着她又警告时尚界的知名人士不要参加这部电影的拍摄工作。可在电影首映式上,当人们以为她会恼羞成怒破口大骂时,她却堂而皇之地穿着一身PRADA飘然而至,接着在编辑部大摆宴席,宣布自己将开始写自传。
也许很多人当年在观看《The Devil Wears Prada》时对于时尚圈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向往,但必须说的是在第一次观看时我毫无感觉,因为没有真实感,像一部由品牌和镁光灯堆砌的宣传片,充满了自得其乐和自以为是,米兰达甩在桌上的一件件HERMES,Donna Karan,Bill Blass哦当然还有PRADA显然比剧情更有可看性。但是也应该感谢此片,使时尚女王的名头终于不再局限于金字塔尖,而是传至街头巷尾,从这点看,Anna不应该对《The Devil Wears Prada》刻薄奚落。
梅姨是一个好演员,但她在片中嚣张的姿态和浮夸的作风显然并不符合现实(虽然我真的很爱她在片尾带上墨镜前那个妩媚决绝的眼神),真正为普罗大众拉开时尚帷幕的应该是这部《The September Issue》,在看完这部影片后我重温了《The Devil Wears Prada》,也更加深刻的领会了电影与纪录片的区别。
这部纪录片非但没有令身处时尚核心的VOGUE走下神坛,反而让我更加尊崇时尚工作者的心血,那一本本铜版纸vogue在我眼中不再是大牌广告宣传册、平面媒体,更是一次灵感与唯美的碰撞,一套极端严谨和煞费苦心的工作流程锤炼的结晶
片中有关于Anna的宝贝女儿Bee Shaffer的片段,Anna看向她的眼神就像任何普通的母亲一般,柔软温和,也有淡淡的无奈。这个小姑娘像任何一个出身良好受过高等教育自我意识强盛的青春期女孩子一样,并不向往母亲的工作,并坦言不希望继承Anna的事业。她认为人生中显然还有很多更加充满意义的有趣工作在等待她,这样的想法当然无可厚非,很多人在面对时尚,感慨于它的繁杂奢靡之外都有同样的态度。
可是这个小姑娘恐怕并没有仔细观察过大多数女人面对Dior衣架上的一件衣裳,DG橱窗里一双鞋子望穿秋水,抓心挠肝的神态,多少人辛苦工作足月后直奔专柜选择用一只LV小件犒赏自己,更不用提有多少女人的终极梦想就是一件wera wang婚纱,一挂VanCleef&Arpels,一套valentino晚礼,一只Kelly或是Birkin包?这就是时尚的价值--------时尚的价值在于它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价值。而且是用这样美的方式。
Anna Wintour的强势与地位吸引了很多人,她得体的装扮,自持的态度,严谨的精神都使她无愧于她的职务,但同时这部影片也介绍给我们一位真正的VOGUE舵手------Grace Corddington,她的才华和纯真让人向往,是的,纯真,这个曾经非常迷人的模特,遭遇车祸后成为如今这个既不年轻也不漂亮梳着个性爆炸长发的高大老女人,她的皮肤松弛褶皱,但她的眼神如同清澈的溪流,缓缓引向她挚爱的事业,引发永不枯竭的创意和激情。
每一个喜欢时尚和不喜欢时尚的人都应该看看
这个片子中的两个主角都很出彩。一个是时尚女魔头,安娜;一个是创意总监,Grace。我特别佩服安娜,是一个能在高压下镇定自若的思考问题,排列优先顺序,尊重市场选择的人。Grace关于20年代怀旧风格的题材虽然有趣、优雅、美丽,但是确实不适合在一本引领当前时代潮流的时尚杂志中出现过多。安娜当年声名鹊起的用名人做封面的做法本身就说明这个女人是一个相当有生意头脑的人。片中她那有决断力的声音、马上就听出弦外音的聪慧、温柔的看向自己女儿的眼神、不会大吵大闹但是很坚定的拒绝的神态,都让我由衷的感到佩服。这就是一个真正处在权力顶端的女人,没有作秀、没有隐瞒。
Grace是另一个极端。一个年少时被车祸毁容的模特干起了时尚编辑的工作,有创意,她是无时无刻不在汲取生活中的美,并且诠释得那么到位。当别的人在安娜手下唯唯诺诺的时候,她还会很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也不会过分坚持。我觉得她没有安娜自信,但是她是心灵美的化身。安娜可能当她从权力顶峰下来时很不习惯,而Grace是把生活中的美也融入到工作当中。
这两个女人都很赞!!!!!!
红头发的grace coddington女士年轻那会儿真漂亮,模特比赛青少年组胜出开始为vogue工作,因为一场车祸面貌变化很大,后转为编辑,还是vogue,伦敦,纽约各二十年,来纽约是被calvin klein挖角,后来听说anna获得纽约版主编一职,主动请战,一拍即合。同事们说她是最伟大的时装编辑,她则在拍摄现场说“我是唯一还亲自给模特换装的编辑了。”“我很看重自己的工作成果,否则也不会干这一行了。”在一个工作内容被撤掉后grace略显沮丧。她的同事们和她一样看重自己的工作,t他们共同架起一架严密有活力的纺车,anna是织经纬的人。grace is around 70 and anna is over 60 too.
时装制造者对编辑和蔼可亲,jean paul gaultier也不例外。
音乐也好。
碰巧的是,这两天我先是被Prada的SS11发布会邀请函的事儿折腾的乱七八糟,之后昨天晚上又抱着不可名状的心态重新看了《穿Prada的女魔头》这部脍炙人口的时尚入门篇。而今天看到《九月刊》时,我才感觉到其实这一切仿佛就是一个必经之路,这部纪录片其实才是我的最终目的。
毫无疑问,这部电影不能按照演技和剧情来设定,记载了美国版VOGUE九月刊出刊的一整个月和主编Anna Wintour的故事,通过一个月的跟踪拍摄来表现这位穿着Chanel或者Prada的美国时尚女魔头的故事。
每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不管你是不是媒体,你都会在工作中有一个最好的搭档,无疑Anna Wintour的最好搭档就是Grace Coddington。无论Anna Wintour砍掉了Grace在九月刊中专题多少的大片,但是她们两人的默契永远都是在一种无对白和无交流的状态下逐渐产生和磨合。
相信任何一个报社、杂志社的编辑或记者都有过费心写的专题或稿子被砍掉的惨痛经历,我们都会自命清高的去骂砍掉这篇杰作的人是个ass hole,但是与Anna共事了20年的Grace在九月刊中被砍掉的内容之多是任何一个杂志编辑或记者都无法承受的。或者这么说,如果一个人花重金去拍摄或者去采访的内容被砍掉这么多,那么你的boss会怀疑你是否真的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之后你的日子会很难过,你很有可能会自己辞职或者被fire掉。但是Anna相信Grace是可以在最后一刻创造奇迹的。话说咱们这些做内容的,谁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无数篇稿子被fire掉之后,在截稿的前一天晚上开始熬夜通宵,咖啡、茶、烟、泡面,塞着耳机,穿着睡衣,蓬头垢面,心里骂着boss的赶稿子,但是等出刊之后,看着头天晚上的那篇稿子,心里还在想,我还真牛逼,这篇专题还真不错。当然,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剧中的Grace相比其实差的还很远。毕竟自尊心在那儿摆着呢!
对于我这么一个半路出家,基本没有经过什么科班教育就踏入媒体行业的人来说,《九月刊》向我展示了一个杂志社运营和采编的流程化操作。报纸讲究的是新闻的快速和准确,以及评论的深度和即时性,而杂志则是对于新闻的挖掘以及对读者观念的全新导向。借由明星效应的传导而造成对大众审美的渗透这或许是Anna Wintour在美国版VOGUE做出的最有实际意义的一件事,而她的独特审美以及那种英国人身上特有的清高更让她在处理周围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交网络上被人们誉为女魔头的称号。当然从这部纪录片的自白中,能够看出Anna Wintour在每一期VOGUE出版之前都背负着极大的压力,不但内容要新颖,更要传导出她个人在VOGUE中必须去影响读者和整个品牌的一种气质。
而在线下她也已被人称为时装界的伯乐,在这段纪录片中Thakoon Wang原本是一个在纽约并不被人所熟悉的设计师,在Anna Wintour的提携下先是成为了GAP(这牌子现在是我的最爱之一……)的设计师,之后又被Anna推荐去了Mango(这我真没法爱,女装穿不了),她所扮演的伯乐角色在这个九月刊已经焦头烂额的情况下依然非常漂亮的成就了一个设计师的梦想。
拜《全美超模》(American Next Top Model)所赐,这部纪录片中不少人物我也都已经并不太陌生,看到他们的工作状态,其实真的要比国内的很多所谓圈内人要专业和认真的多,而他们这些善于创新的大师们和Anna一起并没有坐吃山空的去在这一本已成帝国神话的杂志下碌碌无为,他们在美国都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但是他们的工作依然很努力。
无论是Anna还是Grace,或是VOGUE的团队,对他们来说,每一期杂志,都是一次挑战,这就是对媒体人,或者说杂志人最大的挑战。
http://tiffanyxia.blogbus.com/logs/106350706.html简单来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主演”是穿prada的女魔头,vogue美国版主编Anna Wintour。“配角”则是围绕在她身边的各色人儿。主要“情节”是2007年vogue 9月特刊出版的全过程。
这部电影显然拍摄于2007年,跟踪拍摄的时间听说长达2年,我估计是把制作的时间也包括进去了吧。不过9月特刊制作时间长达半年,所以这半年的跟踪拍摄应该是实打实的。
拍摄了如此大量的素材,对导演来说剪接和取舍应该是最困难的事情了吧。特别是anna主编的工作范围实在幅员太过辽阔。穿prada的恶魔让我认识了这位站在时尚圈权力榜顶端的女人,书和电影都看过,可能因为书的作者只是一个小助理,而主编大人站的位置太高,从小助理的的低端视线看起来,就只剩女魔头的各种不可思议的颐指气使、霸道凶狠,女魔头平时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地位,从小说里是看不出来的,电影可能还靠谱一点。而纪录片,视线肯定会稍微平等一点,只是作为观众,通过时尚盲的导演,究竟能窥探到多少女魔头的秘密呢。
首先,女魔头的生活就是一个“忙”字,仿佛时尚圈的一切都和她有关。在一场看似很梦幻的brunch会议中,高级商场的boss甚至因为品牌供货速度慢请求她去沟通,anna开玩笑般的说“我去租几辆卡车”,作为一个外行人,不知道这只是一个玩笑,还是当真作为一个“工作内容”。不停的看秀、party……当然是她的工作。不停的造访各个设计师,像老师检查作业一样的检视他们的作品。大牌如Jean paul gaultier和她说起话来也是挡不住的谄媚表情,仿佛伺候着老佛爷。anna只是带着难以捉摸的表情和淡定的声音,对那些美轮美奂的作品很少做明确的评价,气氛是祥和的,设计师们的紧张却弥漫在空气里。和这些比起来,杂志的工作似乎只占她总工作量的很小一部分,开会,这是当然的。和下属们说话也不像小说里描写得那么高高在上,基本还是很优雅的。作为一个boss,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决策,而她的做法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的优点就是果断”,面对一大堆选题、大片,不加任何犹豫的就选出她想要的,其他的,不管多美一律舍弃。
说到杂志,不得不提本纪录片另外一个“主角”,grace coddington,vogue的创意总监。一个有着乱发和满脸皱纹的一直在堆满衣服的走廊晃荡的老太太。她曾经是模特,美得出神入化,后来不幸遭遇车祸,容貌被毁,虽然经历多次整容,但是如我们所见,整容救不了她的脸。后来就进入vogue,从最底层的编辑做起,一点点爬到了现在的位置。从很多画面可以看出anna看秀她都是坐在旁边的,所以可以说anna有多忙,她就有多忙,但是导演似乎刻意淡化了她的其他方面的工作,把她在vogue内艰辛劳作的画面全部剪接到了一起。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她不停的挑选衣服,给anna过目,被否定,再选、再被否定;好不容易确定下来的衣服,花大力气在豪华的场景内拍摄成无与伦比的美丽的大片,给anna过目,被删除大部分,再重新拍摄,再被删,来来回回数次,到离截稿还有两天的时间时,一个选题被全部推倒重拍,最后的拍摄甚至动用了这部纪录片的摄影师,好在圆满完成了任务。grace用我们的话来说,完全不是个M,会和anna闹脾气,会违抗anna的指令,自己最满意的照片落选会很伤心失落,一个人闷头在办公室里吃只有蔬菜的午餐。但是最终杂志定稿出来之后,她看着依然是大部分选用了自己拍的照片组成的杂志还是忍不住嘴角上扬“这期又是我的专刊了”。据说杂志的工作就是这样,在一次一次的被否定之后,才能激发最后的潜力。艺术家们都是疯子。我没做过杂志编辑,平时倒也会拍点照片,虽说grace拥有的肯定是最好的拍摄团队,但是要在短短两天内,协调好摄影师、模特、服装、拍摄地点,并拍出如此高质量的照片,这到底是怎样的高效率、要有多高的工作热情啊。忍不住就会很向往。
作为纪录片,导演可以大肆得让各个大牌打酱油,光我认得出的就有sienna miller、karl largfild、vera wang…… 叫不出名字但是脸认识的超模们就更多了。时尚真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到底什么衣服好看,什么衣服不好看,这都是主观的东西,只是vogue有这种力量让大众的“主观”跟着他们的“主观”走。anna自己的女儿不想做时尚有关的工作,认为时尚圈很奇怪。anna的兄弟姐妹们都觉得她的工作只是一种让人消遣的东西,但是谁不想生活在这样光鲜的环境中呢。million girls will kill for that job,穿prada的恶魔中的女主角得到这份工作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对她这么说,看看anna 和grace,一个60,一个70,在欧美也应该是退居二线的年纪却依然在这一行风风火火的风光着,谁又能说这个行业没有魔力呢。
Grace Coddington its nice to know that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people in the fashion industry is actually a mad red-headed, softly-spoken, only-wears-black old dreamer. 三星是给grace的。anna只是一个空洞缺少灵魂为工作而工作且臭脾气的时尚圈怪人
原来Grace是Mr.Chow的首任老板娘!怪不得这个姓这么耳熟。
其實我看完了覺得Anna Wintour是一個很孤獨的人。她的女兒覺得時尚界滿是怪人,所以寧可去讀法學院。她的兄弟姐妹覺得她的工作很amusing。她在說到這些事的時候,表情很無奈,也很心痛。
Grace坐在车里望着窗外说:always keep your eyes open cuz you will miss sth inspire you.她提议被安娜否决后说,也许我跟不上时代了,但她看外面事物的表情让我觉得,她对美的热爱超越了一切。Grace已经70多岁了。
做过媒体的人看起来百感交集,看到意大利摄影师进来的时候,安娜整张脸都是黑的,乐死我了,就像发生在隔壁办公室一样。别嫌安娜装b,虽然我最喜欢也是GRACE,但是这满楼的妖孽,只有安娜这样的才震得住。GRACE太温和了,更适合搞创意。
魔头真相。每个行业都有ANNA WINTER。但其实里面很耐玩味的是她的同事GRACE。
just admire her!
我会忍不住代入Devil wears Prada,而且许多人谈起Anna稍欠客观,但展现这种主观或许就是纪录的客观视角。中意Grace和Anna之间的较量与合作,比别的什么都真实。噢,还有Anna那个读法律的女儿~为什么Anna与其兄妹无法互相理解呢?兼容并包不就是世界的真相吗?
令人意犹未尽的纪录片,比the Devil wears Prada更现实也更振奋。不要说把编月刊当主题大惊小怪,重点是这样的题材也能拍的很精彩。另,Grace Coodington和Bee Shaffer是两大收获。
Grace不是应该因为这个片子红起来了?她在罗马眺望开阔的绿色花园的场景,我当时就觉得这女人太美太浪漫了。
戴上墨镜就是闪光灯下的神 摘了墨镜就是为了事业忙死忙活的孙子
“我不喜欢时尚圈,因为里面有很多怪人” --------安娜她女儿 囧
1\你的优点是什么?果断;what's u strength? decisiveness;2辛勤、努力、有的时候还需要注入一些情感的涌动在其中的阵痛3\站在某个领域最顶端并能很好的运筹帷幄,即使身处在一种被高度关注的环境之下,却仍然可以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能,顺便再推动发展
为什么ANNA自己穿的并不是那么有型……
★★★安娜温图尔,一个好编辑!
"priestess? Nah, Pope!"---"amused" //Grace Coddington于2016年1月20日辞去美国版Vogue创意总监职位;4月,以“创意合作伙伴”身份进入Tiffany & Co.,和Comme des garcon合作香水“Grace by Grace Coddington”(主调玫瑰香)。和爱人Didier Malige一起为猫出了一本《The Catwalk Cats》。*1969年,她曾与京剧大师周信芳之子周英华结婚——有着“华裔食神”之称的周英华在伦敦创办Mr.Chow餐厅,G是他的第一任妻子。is it me or she does look like her majesty the first? #another charming red
marvelous. 一本840页的杂志,一组$50,000的shoot说砍就砍的魄力,那个沉默而有着巨大压力的繁华世界,值得一提的是Anna Wintour的书桌与the devil wears prada里面一模一样。
看这个片子最大的感受:时尚,是美的创造,美的大量生产,同时也是对美的无情浪费。创意总监Grace Coddington才是真正有灵魂、有才华、真正懂得“时尚是一种生活态度”、真正具有“时尚精神”的,有丰富维度的人。而安娜.温图尔,只让人看到那副装逼墨镜之下的“空虚”及“单薄”。
the point is they made this a fil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