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满天的关于《乘风破浪》“模仿”或“致敬”的资讯,我或许都不知道有这部电影。不枉一看,真的不错。亲情、爱情、友情、旧时的香港,种种交织在一起,看后让人心里暖暖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看过的《岁月神偷》,一样的怀旧题材,一样的美好,一样的感人。不是有人说,开始回忆的话,就说明老了。我虽青年,但喜爱这种暖暖的回忆与美好。 借用电影最后几句“每一个人都有后悔的时候,但每一次都希望可以从头来过。其实,不一定要时光倒流。只要能够珍惜现在,十年,或者二十年过后,我们就不会后悔今天没有做的事”~ 突然想去学《Tell Laura I Love Her》~~~ PS:居然被吞了一次…………
置顶:以下内容没有定义一个概念: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的范围和内涵是什么?这个话题太大,不在这里讨论。本文采用香港电影的模糊概念。
我去年看到一个视频,叫《江湖,再见!》,致敬香港电影黄金时代,致敬“曾经”辉煌的香港电影。这个视频的播放量非常高,我相信他一定击中了很多人。
我个人不喜欢这个视频传递的这种伤逝的情调。但是当时我也只是一种感情和情绪上的反应,没有什么可以完整表达的东西。然后今年我重新看了《新难兄难弟》。
虽然很早之前看过不是女人的王晶编剧的《精装难兄难弟》,和我们很熟悉的电视剧版《难兄难弟》,都是对早期粤语片的恶搞或者说致敬,但是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我再看1993年UFO出品的《新难兄难弟》的时候,我有一个感触:
香港不只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江湖”,香港电影也不仅仅是我们怀念的那个“黄金时代”。
上世纪4、50年代,中国的电影中心在上海,主流是国语片。香港是一个小市场,而其中粤语电影的受众主要是香港的市民阶层,和当时的南洋华侨。中上阶层其实连国语片也不怎么看,主要是看西片。在这种情况下,投入少,质量差,收益低,形成了恶性循环,有很多七天拍成的“七日鲜”电影,香港平均每年电影产量达到100多部,尤其是粤剧戏曲电影,非常多。
在这种恶劣的形势下,一些有理想的电影人挺身而出,1952年,吴楚帆、张活游、张瑛、白燕、黄曼梨、紫罗莲、小燕飞、吴回、李晨风等21个人组建了中联电影企业有限公司,这些人主动降酬,把更多的资金放在电影制作上,真真正正地拍出了一些有想法,并且有影响力的香港本地电影。
现在我们回看那个时期的中联的粤语片,可能会觉得不怎么样。我曾经给楚原的几部粤语片打了非常低的评分,觉得三观碎裂,这是什么封建残余。但是后来看了楚原自己的表述,这几部片在当时恰恰是有意识的反封建的作品,是走在时代之前的。我们现在的回看,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一种反向时代局限。
香港导演李志毅,也是UFO的主要成员,评价50年代的香港粤语片说:”五十年代的粤语片在技巧上,与欧美电影始终有距离,题材上则值得欣赏。那些着重伦理、家庭与邻舍关系的影片,好像老套,其实令人觉得很温暖。“这种当时制作的反封建、正能量,教化民众的黑白电影,不止不能和同时期的欧美电影相提并论,甚至也不具备“邵氏综艺体弧形阔银幕”的技术条件,但是时至今日,仍然被香港人回味着。
到了80、90年代,我们所认为的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香港各类型电影百花齐放,佳片频出,新浪潮电影人崭露头角。但是,随着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粗制滥造的问题再次出现,香港电影又到了一个年产百部的浮滥阶段。形容郑裕玲夸张轧戏的“郑九组”,说刘德华被人用*顶着头拍片的故事,都发生在这个年代。
这个时候,1991年,曾志伟、钟珍、陈可辛创立UFO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随后张之亮、李志毅、陈德森、阮世生、黄炳耀、奚仲文、郑丹瑞、陈嘉上、陈庆嘉加入。编导们用上一部片的部分收益投资下一部影片,梁朝伟、梁家辉等演员积极参与,大家踌躇满志充满热情,产制出一批深具时代特征与品牌特质的影片。
某一天,在张之亮家吃饭的陈可辛第一次看到了电视播放的粤语片《危楼春晓》,发出感叹:“原来当年的粤语片这么好看。”然后,以谢贤和胡枫的名片《难兄难弟》为片名,以《危楼春晓》的故事为框架,以李志毅感怀的父子情为主题,结合当时正流行的《回到未来》的时空交错的元素,UFO制作了《新难兄难弟》,在其中填入了8、90年代香港人成长过程中的集体记忆:紫罗莲、冯宝宝、高鲁泉(老夫子)、张活游、吴楚帆,童星李小龙,这些演员和他们的经典角色,还有“香港地、风云地”的豪富、巨贪、卖国贼(当时还不是),这些对香港社会有重大影响的时代人物,以及当时的香港人最怀念的逝去的香港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因为这一两年开始接触5、60年代粤语老片,这次重看《新难兄难弟》,我开始感受到香港电影的血脉渊源。
香港电影像是一棵树,生根,发芽,成长。
我摘取了中联、UFO两根不是特别大的枝杈,用来说明这棵树的繁茂是各个年代无数台前幕后的电影工作者和热爱电影的观众共同耕耘灌溉的结果。她有根茎叶、有树洞,曾经生过病,有啄木鸟帮她捉虫子,可能还有猫头鹰站在上面。她是生命体,不是一支永远美丽不会凋谢但是没有生气的玻璃罩子里的永生花。
我们很幸运,在我们年少青春的时候,正好是这棵树最茁壮的时候,我们看着她开花,结果。所以,当我们活得足够长,又在眼睁睁地看着他衰落的时候,《江湖,再见!》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但是,这就是一个有机系统的生命曲线。
2021年,院线上映了一部纪录片《龙虎武师》,讲述了香港电影工作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的故事。龙虎武师、动作明星、武术指导、特技演员,随着香港电影的所谓“没落”,这些旧时代的英雄慢慢褪色淡出,留存下来的大部分选择了“北上”。
但是,这部片子的重要推手之一,钱嘉乐,始终坚守在香港,办了培养年轻武行的训练班,意图培养香港动作电影的后备力量。
此外,尔冬升、刘德华、林家栋、古天乐、张家辉等一干香港电影人这几年对香港本地电影的孵化、扶持也是有目共睹的。
2021年香港电影局发展委员:王英伟、张婉婷、陈罗超 、张艾嘉、郭嘉铭 、林家栋、林秉琨、林淑贤 、刘浩良 、刘健乐 、李英洛、邓汉强、黄嗣辉、黄进、黄培达 、黄德慧、黄宏达、严嘉念
这些人的坚守,能否让香港电影再焕生机,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这是我看了一系列的香港电影的挽歌作品之后,相对比较完整的一个观后感。
我觉得,与其伤感落寞地怀念旧日时光,不如尊重历史展望未来。
不要在香港电影还活着的时候,我们这些热爱香港电影的人就开始为他敲响丧钟准备后事~
B站视频:
那个时候梁朝伟还很年轻。 梁家辉的额头也还没有抬头纹。 还是很美好的岁月。 青葱的年华。 如水般的潇洒悠闲。 电影里的是一个很年少英俊的梁朝伟,是最吸引人的。 喜欢他那么多年头。 电影中,他站在舞台上,黑发黑瞳,殷红的唇,对着镜头唱着那首古老甜蜜的Tell Laura I Love Her。唱起情歌风华绝代。 看着他那种心悸的感觉从心脏蔓延到全身。 可惜这个男人结了婚,新娘既不是我,也不是张曼玉。 这也许是所有穿越时空的电影中,最温馨的一个。 没有爱情的纷纷扰扰,没有生死别离,没有业界纠纷。 只不过让一个男人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从而了解了自己的父亲,也了解了亲情的本质。 人有时候之所以被人误解是因为他的多面性,朋友前,妻子前,儿女前,各不相同。
这也是这部影片要阐述和解决的父子冲突。 梁朝伟演艺的儿子和梁家辉演艺的父亲都很传神。 无论是梁朝伟穿越时空之前父子的代沟,或是穿越之后两人宛若难兄难弟的情谊。几次四眼相对,传达的感情,我们都能体会。 当儿子换一个身份了解自己的父亲的时候,一切矛盾冲突都得到纾解。 作为兄弟作为儿子,梁朝伟帮助梁家辉唱出了那首Tell Laura I Love Her,追求到了自己的母亲。听起来有些愚蠢,但也那么美好。 影片的结尾,我的泪水几乎盈眶而出。团圆大结局有的时候也能感人至深。 梁朝伟和梁家辉。 可能世间再无人能与他们比肩了吧。
比乘风破浪故事讲的好,有主题有成长有人情味儿
乘风破浪看了十分钟立刻看出来是抄袭的这部。
韩寒那片还真是跟这部一模一样啊,不过看完觉得两部都不咋地啦,打温情牌为主的。其实香港地产和经济的变迁是何时及如何发生的,这部有说到一点,但是本来是商人及市场运作的恶劣导致平民生活的穷苦,被转接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强行的八字鸡汤上,未免是有些齁人了。。看看明星就好咯
《乘风破浪》跟这比起来显得无病呻吟,最后儿子理解父亲完全说不通,韩寒为何不干脆照搬完整一点。这部情感真挚不能仅仅归功于导演陈可辛,更少不了梁家辉梁朝伟的功劳,梁家辉眼里常含泪光,梁朝伟眼里会发光。
感觉《乘风破浪》就是学这部电影的吧,不过本片无论是导演功力、演员阵容、音乐选择还是对旧时代的还原和对底层小市民的刻画都要胜过韩寒的那部。就算是一个普通人,也可以遵从自己的内心生活,因为成功的标准从来就不止一个。希望终有一日在回顾自己的人生的时候可以说一句:世事变,没有将我掩盖。
春风得意街,港片兴盛时,好一部治愈温情的童话。技法粗中带细,既能挥毫作画,又可泼墨写诗,用典处点睛,妥帖极了。两梁聚首,自是不分伯仲。如果有机会,请在月亮和木星接吻那天,送我们回去,亲眼看看那个发光的时代。
本来想给四星,但是一想到乘风破浪和这个梗一样,还有一群人跪舔乘风破浪,我就多给一星吧!!
正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韩寒没必要在片尾quote 终结者回到未来 时光倒流七十年 直接说翻拍这个就行了
和《乘风破浪》比当然不晓得在那种敦厚的世俗情结和小市民的生活琐碎上好了多少,很娱乐,甚至有点旧日情怀,只是,要看以什么视角。如果现在从女性角色的视角来看这样一部歌颂父子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所谓的男性仗义的电影,那么问题很大的。女性完全是被忽视,客体化的,没有人看得到她,不论是罗娜或者阿莲,她们都只是点缀男性浪漫情怀的一个道具。
在中秋之夜看到如此充满浓浓怀旧人情味儿的好片感觉很温暖——除了春风街上街坊邻居们的人情世故和六十年代的上层底层社会风貌。你还可以看到扎塑胶花养家的李嘉诚、不满雷洛探长的李柱铭和小司徒华、以及种种新型经济形式的崛起。基本算是《回到未来》加《大鱼》加很多老粤语长片桥段的喜剧改编版。
电视里放了多少遍我就看了多少遍,这是我看过的最早的穿越剧之一,也是最好看的一部。那时候梁朝伟和刘嘉玲让我感觉更舒服,梁家辉影帝自然不必说~脑中永远忘不了那首:tell lora I love her tell lora I need her.那个时代的简单幸福真是好,以及终于见到了屈臣氏太平绅士==
影概课。年轻的梁朝伟,梁家辉,刘嘉玲……真是嫩的出水~
韩粉要点脸吧真是,还跑到这来打低分
竟然回去告诉嘉诚哥叫他搞房产,编剧真TM富有先见之明啊。
看在演员的分上确实给不出低分,但故事本身真的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了:儿子穿越一趟就能理解父亲,因为他已经可以组建自己的家庭;然而要跟凤凰男过一辈子、背着街坊邻居的包袱走一辈子、被厕纸砸在身上叫肥婆叫一辈子的是那位女性/妻子/母亲啊。父亲的哪一条义气,不是建立在母亲的牺牲上?
不精细,恶搞多,格局小,但有粤语老片遗风,家庭关系处理得当。其实和《夏洛特烦恼》是一路,但胜在价值观取向。
比《乘风破浪》好了不止一个时代。
其实演得还是有点浮夸的,maa喜剧嘛夸张一点是应该的。雷洛啊李嘉诚什么的梗还蛮好笑的。我以为是袁咏仪跟着梁朝伟穿越回来了,没想到是梁家辉穿越回来了。btw伟仔的大眼睛真是眼睛里有星光啊,被迷死了。刘嘉玲和靓靓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穿越见证老爸老妈罗曼史。它致敬《回到未来》和《生活多美好》,《乘风破浪》致(chao)敬(xi)它?李嘉诚直接改成马化腾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