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

HD

主演:王心刚,张瑜,英若诚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知音 剧照 NO.1知音 剧照 NO.2知音 剧照 NO.3知音 剧照 NO.4知音 剧照 NO.5知音 剧照 NO.6知音 剧照 NO.13知音 剧照 NO.14知音 剧照 NO.15知音 剧照 NO.16知音 剧照 NO.17知音 剧照 NO.18知音 剧照 NO.19知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知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辛亥年间,日本逼袁世凯(英若诚 饰)签订卖国“二十一”条,袁世凯不顾国人反对,屈从签约。由此引发全国抗日风潮,袁派兵血腥镇压。云南起义将领蔡锷(王心刚 饰)目睹袁世凯倒行逆施,准备进行讨袁起义。名妓小凤仙(张瑜 饰)倾心蔡锷威名,却始终走不进蔡锷内心。一曲“高山流水”琴曲,终吐自己凄惨身世和除贼心愿,彼此览对方为知音。起义前夕,小凤仙为掩护蔡锷不幸入狱。蔡锷在云南打响讨袁第一枪,各省联袂而起,窃国大盗袁世凯郁病而亡,随着讨袁护国战事结束,劳尽心力的蔡锷也客死异乡。正在抚琴的小凤仙望着突然崩断的琴弦,猛然意识到什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人间情缘大闹广昌隆黑夜艳阳小公女美国杀手找你算账魔影大师尼尼·特豪克芝加哥警署第一季晚安妈咪2022入魔1994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季那夜我们约定了房间2015第十三位使徒第一季继承厄运尤妮的婚途生死列车屋事生非 第一季追寻柯川灿烂阳光喜丧2015龙窟寻宝恐惧X舞台剧第三季地下航线

 长篇影评

 1 ) 从来侠女出风尘

最令我动容的是蔡锷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时候,仿佛在追忆往事,这时画面依旧是在病房,而周围的音乐却是小凤仙唱的那首歌,然后下面的一幕就是小凤仙在船头唱着“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然后一叶小舟在山碧碧,水清清中消失
  在蔡锷听见那句“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是心中的震惊与动容,也是大概是这时候认为她并不是一个寻常的风尘女子,而是他蔡锷心中的侠女。也是在这句歌词中我在儿女情长中感受到了一份豪迈与气度,读到了“一蓑烟雨任平升”的气度。
  在小凤仙与蔡锷要离别时,蔡锷的依依不舍,尤记小凤仙说的那句,你是四万万中国人的,也是我小凤仙的。
离别时身旁的副官与蔡锷说,不知道凤仙姑娘现在怎么样了,蔡锷只是带上了墨镜看向了窗外。我不知在他的眼底是否会也泪水。
  蔡锷与小凤仙的感情娓娓道来,安安静静但却刻骨铭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但小凤仙并没有,也许小凤仙这样的女子有的是一份爱国情怀,一份胸襟与气度。也正是有了这些都东西,小凤仙才是一个侠妓,而非只是一个名妓
  自古佳人多颖悟
 从来侠女出风尘
                            (蔡松坡)

 2 ) 看老电影《知音》兼普及相关历史

《知音》是1981年北影厂摄制的,导演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演员王心刚、张瑜、英若诚、林默予、赵尔康、王培、邵冲飞、张逸生、徐展、傅祖诚、刘衍利、袁玫、杜澎、江庚辰、关长珠、方辉、封顺、周婷、韩焱、郑保民、谭天谦。

本片是一部描写蔡锷与小凤仙历史传奇故事的影片,影片开头也是这么定位的,所以故事背景大都是真实的,比如袁世凯称帝,蔡锷以逛八大胡同与小凤仙交往作掩护,最后逃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气死,蔡锷病故,这都是真实的历史。

但作为传奇,片中也有很多虚构夸张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小凤仙抬得太高,把她描绘成了一个充满正义感,一腔热血,赤诚爱国的进步青年,第一个镜头就是她以男装出现表达她痛恨二十一条的爱国热情,主题歌里还表达她想追随蔡锷上战场杀敌,简直像一代侠女。影片名字叫知音,表明作者是要把她塑造成一代雄杰护国名将蔡锷的红粉知己,两人如高山流水一样的千古知音。既然一切都以此为出发点,小凤仙不拔高也不行,于是就被描绘得像一个女地下党一样了。但小凤仙哪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啊,一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从小颠沛流离,无法糊口,不得不进入妓院以出卖肉体为生,你可以说她生性聪慧,才艺俱佳,你可以说她爱慕蔡锷英雄气概,甘愿以身相许,这都没问题,但要把她拔高到如此高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就过于离谱了。蔡锷死后,小凤仙离开妓院嫁给了一个东北军旅长,抗战胜利后因为这个旅长当过汉奸而被枪毙,她又嫁给了一个工人。由此可见,她要真是爱国者的话怎么会甘愿嫁给一个汉奸呢?

片中,蔡锷一直怀疑小凤仙是袁克定派到他身边的眼线,编导为了让蔡锷消除对她的怀疑,让他俩赶紧进入知音关系,就给小凤仙编了个情节,让她告诉蔡锷,她很痛恨袁世凯,因为袁世凯跟她有杀父之仇。他父亲是南京一个小学教师,因为二次革命时给起义民军抄了几份布告就被袁军杀害。其实这都是没影的事,小凤仙父亲是一个满族八旗军官,早在民国前就已经死了,跟袁世凯没一毛钱关系。

现在有很多资料介绍小凤仙晚年还对蔡锷充满怀念之情,却没有蔡锷对小凤仙态度如何的介绍,我觉得这是因为蔡锷对小凤仙只是利用的关系,利用她麻痹袁世凯和那些密探,当然他对小凤仙应该不错,体贴关爱,但也仅此而已,但说两人达到千古知音的程度就纯属扯淡了。小凤仙怀念蔡锷也很正常,像她这种身份卑微的人能跟蔡锷这样的民国功勋级人物有过一段露水姻缘,也算是她一生中最闪光的经历了。民国年间有很多才子佳人题材的戏,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也是其中之一,本片只不过是把这类戏升级为革命加爱情的高级形式而已。

电影当年上映时观众对张瑜的表演评价不高,认为她不像民国时期的妓女,还是像《庐山恋》里的那个摩登女青年。其实张瑜长得显小,演小凤仙从外形看还是可以的。至于不像民国妓女,一则跟她演技不够有关,二则跟时代背景有关,新中国的女孩子,既没有这方面的实际阅历也没有相关的观摩学习,演的不像也很正常,其实她在《庐山恋》里演的海外女青年也不像。

王心刚属于偶像派演员,善于演英雄人物,本片他演的还行,就是年龄大点,当时他都快50岁了,而蔡锷死的时候也只有34岁。还有林默予演的蔡母,也像个李奶奶式的老革命。

蔡锷发动的反袁护国战争有三部分参与,进步党、中华革命党、老同盟会员。蔡锷和他的导师梁启超都是进步党人,进步党的理事长是黎元洪,这个党本来是与袁世凯合作的,因袁世凯要称帝双方才翻脸,反袁护国运动主要是进步党发动的。中华革命党倒是参加了护国运动,但都是中下层党员,高层领导都没有参与。因为孙中山与梁启超早年有很深的恩怨,双方一直都势同水火,所以孙中山手下大将都没参与这场运动。记得有部电影叫《建党伟业》,里面有个情节是刘德华扮演的蔡锷到日本拜访孙中山时,孙中山大言不惭的对宋庆龄说“我的兵来了”,这句话纯属编导瞎扯。作为梁启超高足的蔡锷从来都跟孙中山没有关系,当年他在昆明领导辛亥重九起义时就不是同盟会员,发动护国战争时依然跟中华革命党没有关系,不可能去拜访孙中山。第三部分是老同盟会员,这部分是护国军将领中最多的。二次革命后孙中山成立中华革命党提倡要效忠他个人,导致很多老部下不满意而离他而去,就包括护国军三号人物李烈钧。而护国军总司令唐继尧、蔡锷得意门生六支队长朱德等都属于老同盟会员一类的。本片对这段历史的描写大致还是准确的,只出现了梁启超,还提到过同盟会。倒是《建党伟业》这类三十年后拍的电影反而在肆无忌惮的伪造历史。

片中代表袁世凯经常跟蔡锷交往的是太子袁克定、梁士诒还有江朝宗,这主要是为了抬高蔡锷的身份,表明他在袁世凯心目中很重要。实际上跟蔡锷打交道的主要是筹安会头领杨度,因为杨度是他的湖南同乡兼老朋友。只是因为此时媒体已报道杨度后来加入了共产党,编导为尊者讳,即便杨度是帝制首犯,片中也对他只字未提。

袁克定是个瘸子,影片中没有显示。袁克定解放后经章士钊推荐受聘担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演袁世凯的英若诚是个大文人,书香门第,还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念了错别字,把嫔妃念成bin妃,让我深感意外。

最后说一下,我之所以喋喋不休的介绍这段历史,是因为这些年经常有文艺误导历史现象的发生。比如有部电影叫《从奴隶到将军》,原型是取材于罗炳辉将军,片中的罗霄是彝族奴隶,于是就有人以为罗炳辉是彝族奴隶出身,其实根本不是。还有一部电影叫《佩剑将军》,片中把蒋介石颁发的中正剑吹得很高,其实到解放战争时期,中正剑因滥发早已如同废铁一样。但这件事影响很大,片中两位将军的原型何基沣张克侠后来就被定义为佩剑将军,连出版他们的书都称其为佩剑将军。这些年还有一部抗日神剧《亮剑》,很多年轻人不怎么读史书,以为那里面描写的就是真实历史,于是就根据亮剑里的故事来解读历史,贻害很大。

还要说一句,我只是从历史角度评价此片,并不否认本片的艺术性,本片拍得很唯美,艺术性很高,

 3 )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知音》讲述的是民国初年时代背景下,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传奇,一款让人深羡不已的英雄美人“知遇”模式。

    虽然已过二十余年,但此情节至今难忘:袁世凯驾崩,小凤仙出牢,被蔡锷母亲接往老家;小凤仙船头抚琴,弦断,知将军不治,哀声念知音。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
    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
    如颂如歌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小凤仙唱到此处,该是何等气越豪迈,也因此获得生死相托的知音。这种意境,竟比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阔大气。

    一位江湖中的风尘女子,因为知音,所以痴情,因为痴情,所以侠义。

    王心刚以49岁扮演34岁的蔡松坡,形神具备,风流倜傥,侠骨柔肠,深入人心。

    《知音》讲述的正是“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事实却又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这段后人演绎的传奇与真实的小凤仙到底有多大关系?

    《民初史略》记载:小凤仙,浙江钱塘人,“流寓袁哑,堕入妓籍,隶属陕西巷云和班,相貌乏过中姿,性惦龃是孤傲,所过人一筹的本领则粗通翰墨,喜缀歌词,又生成一双慧眼,能辨别狎客才华”。民国四年(1915年),小凤仙结识蔡锷,时年17岁。同年11月,袁世凯称帝前夕助蔡锷逃出北京。都中人士赞称她为侠妓。

    蔡锷的出逃有很多版本,但都或多或少地与小凤仙有关系,也说明小凤仙确实对蔡将军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看过小凤仙的照片,非倾国倾城,却少有风尘味,还可以说是端庄、严肃。

    蔡将军曾赠小凤仙两联: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可见,二人确实有情。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我还想问:二人真是知音吗?

    蔡将军是不是始终就有利用小凤仙为预谋已久的出逃“找掩护,遮耳目”的动机呢?

    小凤仙年仅17岁深明大义地协助蔡将军出逃,是否也真正到达了知音的思想境界呢?

    不论是对于小凤仙还是对于相信爱情的人,这种设想都过于残忍了。

    有人提到,1951年初,远嫁东北,年过五十,人老珠黄,生活拮据的“侠妓”小凤仙求见梅兰芳,当她讲到蔡将军到云南后就再没有给她来过信,以及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从女人的角度,我相信这是真的。

    知音难觅,因为知音是要经得起端详的。

 4 ) 桃花颜色亦千秋

某天,有位电视台的朋友说她正在做“民国那些女人”的电视专题,而我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民国女人”不是陆小曼,也不是张爱玲,却是小凤仙。
小凤仙和蔡锷将军的故事,一直为后来者所津津乐道,因为其中蕴含的情和义。

1981年,北京电影制片厂谢铁骊、陈怀皑、巴鸿三人导演了电影《知音》,讲述蔡锷和小凤仙的历史传奇故事,在当时曾引起不少的轰动,由李谷一演唱的主题曲更是风靡一时、传唱不衰,二十多年后的今日再来看这部电影,依旧被影片富含的古典韵味以及浪漫主义情怀所深深打动,古有伯牙子期、今有蔡锷凤仙,一曲高山流水,弹出的又何止是一段人世间最难寻觅的知音佳话。

虽然时有今人提出蔡锷并不是在小凤仙的全力帮助下逃离北京,更有人探讨蔡锷对小凤仙是否逢场作戏。蔡锷能完全脱身也许是得益于很多有利因素,比如包括他老师粱启超的暗中协助,但小凤仙的帮助肯定不可忽略,不然何以当时各类报纸皆称小凤仙为“侠妓”?

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日本,遗体运回国内后,便归葬于长沙岳麓山,成“国葬第一人”。自从来长沙求学工作后,爬岳麓山也不下数十回了,每次爬山,总会到蔡公墓前默默地站一会,内心深处却愤慨将才早逝、天意不公。

近日读《蔡松坡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书后附有1916年11月30日《长沙日报》一则题为《警署传询小凤仙》的短新闻,大意说蔡锷病逝后,各报纸盛传小凤仙欲自杀徇情,于是警察为此传询小凤仙,凤仙回答: “儿与蔡先生感情殊笃,比闻其死,不胜悲痛”,警官说生命至重,不可轻生。她的回答是:“个人之事,可不必管。”由此可见小凤仙对蔡锷情之重义之深。

蔡锷追悼会在北京举行时,举国哀悼,小凤仙更是痛不欲生,她写了两幅挽联。
其一:不料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其二: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年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一代共和缔造者,能遇见小凤仙这样的奇女子,幸哉!

 5 ) 家国

哎呀,太阳怎么是黑的?
国土沦丧,日月无光啊。
四万万同胞的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谢谢女士,将来我只用热血作画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也会为共和死,不死的,是共和。

这个电影还是蛮不错的,虽然现在总是在嘲讽好些东西,都是在解构,看这个电影还是有那个时代的神圣感的。

【三点认知】
1.蔡锷和小凤仙的爱情,真美,这种知音是雄浑的,建立在家国的命运之上的。
2.了解了当时的一些历史:
a.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梁启超反对帝制,写了《已在所谓国体问题者》
c.护国战争,南方唐纪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
3.女子,也有许多英雄。小风仙、柳如是

 6 ) 那个时代难得的好电影

非常细腻。大家注意电影音乐的切入,说明导演很有艺术感觉。有一个情节,最后蔡锷在日本的医院里,护士照顾病床的他,护士离开后,蔡锷一个人孤零零的躺着,没有将军的英武威风,显得非常衰弱。这个时候,切入了主题曲,大家要特别注意开始的音乐效果,那声音似乎是从天外传来,似乎隔着时空,有种特凄凉的感觉,如果你是主人公蔡锷,也许你正想起戎马生涯,也许正想起红粉知音,然而,一切都行将结束。然后下一个镜头是前往蔡锷湖南老家途中的小凤仙在船上弹琴歌曲。此时音乐效果就是“实”的效果。这两个镜头有什么联系吗?是的,有。你可以感觉出来,是凤仙的歌声穿越了山水,来到了病床上蔡锷耳中,可惜一切都不能再继续了。那种无处话凄凉的感觉特别浓。
后来蔡锷病逝,人们用白床单缓缓盖住蔡锷的脸,当年英俊的青年将军,如今已经永远走了。此时的歌曲恰恰是这样的歌词“一声声,如泣如诉。。。”可是音乐并不撕心裂肺,却仿佛谁站在青山外,只是忧伤叙述。这样,这个电影故事就更有冲击力。
    往前叙述一下,蔡锷逃出虎口,在火车上,副官问他,如今凤仙姑娘怎样了。。。蔡锷无言地戴上墨镜只看火车外不停退后的风景,然后下一个镜头接的小凤仙在监狱中。大家注意下,并没有马上接上凤仙在牢房中独坐的镜头,而是从另外的牢房拍起,一个个牢房往下,好几个过后才是凤仙的那个牢房。在镜头越过一个个牢房时,监狱的铁栏杆一个个退后如同火车奔驰,看上去和火车外风景退后是完全一样的感觉。这个镜头处理真是好啊。什么都没说,但是那种隔山隔水但是两人连心,然而作为将军却无力就出心爱的姑娘,所以锥心泣血的悲伤都表现出来了。
    另外导演非常非常会选角。选择王心刚先生来演蔡锷,虽然年纪有点过口了(当年蔡锷去世也不过34岁,王心刚先生在演的时候大约49),但是作为戏剧里的将军,选择一个四十几岁的人演,似乎更有气氛。(我仔细想了想,当年的演员中,还真没有谁更符合这个角色的气质的)而且,王先生在中年后,比他年轻时(30岁上下)的银幕形象更多的是文儒之气,不像年轻英俊时多的是军人气质(没办法,特定年代嘛)。这样的气质加上将军的身份,恰好有种张力,给蔡锷这个角色平添了难以说出的魅力。张瑜那年大约24岁,眼神中有种纯净的味道。作为“名妓”是否符合我不知道,但作为戏剧中的艺术形象,“单纯”似乎更符合剧本的原意。(大家可以揣摩下小凤仙的台词,基本可以看出来编剧本来就是要打造一个纯净且热血的小凤仙形象的)。如果仅仅顾及小凤仙的“妓”的身份选角,可能效果反而不好。
我说导演会选角,就是在选的这两个人,都有种从和外在身份不相称的气质,但是这个气质真是有着很出色的表现力啊!
  至于应若诚先生,呵呵,当时一时还真没认出来。反正下载的片子也模糊,不过演的袁世凯还是很有点军阀气质的。哈哈。
   我一直在想,谢天谢地到81年的时候中国电影界已经可以在电影中淡化一点宣传性质了,不必片片都极左了。还好还赶得上王心刚先生49岁,若晚上20年,岂不遗憾?不过要是早十年,39岁出演,该是什么样啊?可惜历史没有假设。

 短评

歌美人靓

5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英雄情怀,儿女情长

6分钟前
  • 满川风雨
  • 推荐

老片子,看了有必要补习一下当时的相关历史知识。片子当时的摄影水平不错,知音情感戏分总觉得不足,倒是配乐为此渲染了境界。古琴啊古琴,令人醉。呃,小凤仙给我感觉有时很美,有时又很一般,纠结。感觉王心刚也适合演周总

11分钟前
  • 许多多
  • 还行

2.5 个人觉得中国电影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依然被囚禁于戏曲的牢笼中,大概是第五代出来后才渐渐摆脱出来

14分钟前
  • LOOK
  • 较差

从历史传奇的儒帅侠女角度,本片完成度颇高,王心刚张瑜的颜值气质演技外加李谷一的同名金曲,都是一时之选。可从历史传奇的智斗悬念角度,小凤仙这条核心线索其实并没交代清楚:她自己事先是否被袁克定明确指派暗中监视蔡锷,还是纯被利用毫不知情?此事如不能明晰,观众对于俩人很多后续互动的情绪细腻变化都处在模糊混沌无法融入的尬尴之中,比如俩人“肝胆相照铭心刻骨”剧情高潮时刻,那到底意味着小凤仙终于毅然决然叛变袁营,还是蔡锷直到此刻方知她根本不是卧底?这显然就不如:蔡母以门风家规大闹宫堂的脱困巧思,以及一面听戏蒋干盗书一面蔡府被抄搜出文包的古今互文——也对应了江朝宗说蔡锷是“头上长着反骨,肚里揣着三国”。……三星半

15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载知音最难觅

17分钟前
  • fiorile鱼
  • 推荐

童年,郑州,影院?

19分钟前
  • 鸟甲
  • 还行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做长风绕战旗”——怎奈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22分钟前
  • 随风的方向
  • 力荐

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27分钟前
  • 林三郎
  • 推荐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28分钟前
  • 斑斑点点
  • 推荐

谢铁骊掌舵,陈怀皑辅佐。二人深谙中国古典文化,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细节塑造,都显现出细腻、幽远的民国意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借风云人物的感情线重塑历史变幻,这种对电影与历史的双重探索值得肯定。王心刚演艺生涯后期的代表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增添了几分文气,想不出同时期谁比他更合适。

32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這才是中國的電影。

35分钟前
  • 长期潜伏中
  • 力荐

误打误撞,竟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36分钟前
  • 茉琉
  • 推荐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师长死了,她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一座平房里。邻居叫她“陈娘”。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给人当保姆。文革时她年过70,丈夫已死,孤苦伶仃。1976年,76岁之龄病故。

37分钟前
  • 大米饭
  • 还行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41分钟前
  • 香水瓶
  • 推荐

这样含蓄的爱情故事,比现在那种自由奔放的好多了

46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力荐

张瑜的小凤仙比杨颖的靠谱多了,王心刚、英若诚演得也颇有民国范。在81拍一个民国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当年来说,应该算是突破,但人物还是有点脸谱化,叙事也比较老套,今天看来显得过时了。

48分钟前
  • Clyde
  • 还行

小时候不懂政治,所以看来没意思

49分钟前
  • 笨锅
  • 推荐

因为古琴而看,结果热泪盈眶了。知音之恋,最是刻骨铭心。

51分钟前
  • 无尽夏
  • 力荐

高山会流水、古琴会知音,弦断人未老

5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