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言语放肆直率,然而虽然主观这次发言也一定程度努力谨慎。念文学的非历史专业。 1关于历史:素来喜欢看野史,bbc纪录片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如果换位思考,作为文学追求者不曾看过火爆的百家讲坛诗词讲座,因为了解诗词有更准确,更高雅的途径。于是我揣测这样的官方电视形式的种种局限。譬如史学的不严谨,为了趣味性过分牺牲灵魂和精神,包括为一时政治牺牲也是有可能的。 我也不由得思考,为何史家里史记是绝唱。除了它忠诚的准确性,一定还有他的精神吧,甚至这份卓绝的精神附加了矛盾又浪漫的想象力(譬如据说司马迁修改项羽的结局使之自杀)
2战争的方式,以及战争下的女人: 六集里战争无数。也可见这些战争多是用残忍成就的恐慌,是为胜利者的威严。背叛酿造的阴谋,是为战胜者多数时候的智慧。 战争与和平,战争是过时的。繁殖也是。我不由得思索男权社会最内部的腐朽和摇摇欲坠。
听那些入城时女人的嚎哭,第六集时哥特人入侵罗马城时,有个评论说到,好似看到了金军侵宋时的耻辱。但屠城的金军比哥特人更野蛮。如果我没记错,宋代历史里有这样的屈辱过往:蛮族入侵后,逼宋朝皇帝皇后等宫廷男女裸着上身排着队,都照做后,皇帝苟活,皇后认为没尊严自杀了。
非战争主导者的女人往往是战争里最凄惨的牺牲品,没什么比沦为性奴更恐怖的事了。莫说是古代,现在对待沦为囚徒革命女志士非常令人发指。张志新的事迹让我见识到了晦暗之至,然而谁能说这样的女士在哪个国家的斗争里战争里没有呢?中国小说里的最高成就《红楼梦》《金锁记》描述的女性够悲惨,却还不是女人极限状态下的真实黑暗。
或是怯懦,我曾思索如果现代社会多数提倡提倡奔跑的吃苦,盲目的挨打来追求事业(或仅仅是金钱事业),那么我们实在是野蛮而悲哀。但这一思索,或许也合了时病。无论如何,父系社会的我们在短短万年内千年内,残忍欺骗酿造的诡计完整的超越了爱的智慧。如果近代有什么稍好的,那就是曾经诡计藏在伪善下,如今的尔虞我诈愈来愈搬到光明面。
3神殿:第三集看到神殿被烧毁的时候,着实心碎。如果是我最心爱的建筑,曾是国立图书馆的南京图书馆被烧毁了,我大概会在家哭好几天吧。
bbcbbcbbcbbc
选取的六个剧集历史比较小众,是了解相关历史的唯一影视作品
(7/10)一些网友推荐我看本片作为罗马史入门,但看后我感觉这片完全不适合入门。整部剧不是讲述罗马的主要历史进程,而是六个人物的故事,而且不是他们的一生,只是某个小片断经历而已,光看这些是极其片面的。另外这片名为纪录片,其实就是较还原史书的电视剧罢,演义味很浓。
NERO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个你
英国人拍的罗马正剧
6部,6个小时坠入历史。第五集《康斯坦丁》,李锡尼为了爱妻放弃江山最后丧命,文艺性牛逼性大大盖过温莎公爵;第六集,继任的哥特王娶了罗马昏君的妹妹,也未尝不是一个爱情童话。
作为纪录片来说缺乏更完整的背景介绍,作为剧情片来说又太草率。有点结合了两者的短处。不要迷信bbc。
印象最深的是尼禄和康斯坦丁两集
题目甚大 结果内容悲剧了
不错,很好的历史记录片···
尼禄最出彩,百年之内无人能出其右;凯撒和康斯坦丁略显老态,不过明显康斯坦丁的文戏更胜一筹;安东尼和革拉古选角太失败了,演北美高校性喜剧还算合适;战争场面有点乱,可惜了大投入了,明显导演大场面调度有问题。
尼禄那集很精彩
非常好
Rome
过于粗略...
别再说这个是纪录片,而且这个根本对不起这个分数
10。6集看完,爽
尼禄太美,他的天真中二与浑然天成的媚态以致让我忘记了他的暴虐
荡气回肠的纪录片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