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聊天,说到喜欢看的电视剧,我说没有,这两年可能看完了两部主旋律剧。她说美剧,我答不感兴趣。一直到自己守着电视机看完了成马直播,才发现今年之所以能一直关注成马长跑实况,主要因为疫情之下非洲运动员缺席,给了中国运动员杨定洪、岑万江、管油胜、杨花、姚苗等占据马拉松长跑第一集团镜头的机会。比起不太熟悉的非洲运动员,本人这样的普通跑友对国内跑步大神还是耳熟能详的。所以,一部剧看过了,其中人物和故事情节能久久牵动着你,《突出重围》正是这样一部好剧。虽然今天才又一次确认,这部剧已经播出22年,而且22年来,此剧导演演员并未爆红。
时代在变,形式在变,技术手段在变,但是人是不变的。老军人方英达戎马一生,知道部队形成战斗力的关键还是在于人,能不能打胜仗也是在于人。并不是让其他剧友说的护犊子,方英达反复举行演习,更大的背景还是体现了当时军队的危机感,军费投入的不足,官兵待遇提升的滞后,造成了客观上我军当时面临的种种困境。留不住人才,部队装备落后,真的爆发战争,将面临巨大的损失,多少血会不明不白的白白流掉。所以1999年一系列事件后,国家对军队的投入加大,军费提升,科技强军,质量建军,这个电视剧对当时的大背景还原还是比较真实的。方英达对老部队有感情,护犊子,其实更大的程度上是本着磨砺部队的角度频频施加影响,期待的是有着光荣历史传统的部队能够从老一辈军人中吸收致胜的法宝,打出精神,打出气质,最后实现部队的自我进化,凤凰涅槃。方英达让人感动,一个老军人对信念的坚定,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练兵强军,老骥伏枥,我在猜想他心中一定在默念,不能对不起他的老领导,部队的历届军事首长和无数牺牲的战友,如果A师就这样淘汰了,如何对得住前辈的鲜血。
本剧当年引起了巨大轰动,因为它敢于直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贝尔格莱德的惊天巨响炸醒了国人之后,人们在群情激愤中也思考了很多。我记得当年我们中学的优秀学生代表发言说要献身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多年之后,我连他的名字都忘了,也不知道这位同学是否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但我记得是在本剧之后,《DA师》等一系列反应科技强军的剧作纷纷上映,国民的对强大军队的迫切与期盼,以及对军事技术落后的焦虑是有目共睹的。
本剧塑造的人物很不错,主角范英明是个受气媳妇,夹在啥都管的婆婆和看他不顺眼的小姑子之间,左右为难,想管管不了,想和光同尘又不甘心。编剧又安排一出范英明老婆闹离婚,与对手眉来眼去的桥段,更是让人觉得这哥们憋屈。
不过范英明有个好婆家,所以他被击倒多次之后,还能一次一次又一次满血复活。不少观众看过原著后,对本剧的不满也在于此。但恰恰是这一丝妥协,才更有味道。
一边是主力,新技术装备先吃先拿,头头却和资本家大吃大喝。一边是二线,全师穷的叮当响,一起种菜攒钱,一点一点搞科技。以至于老A的婆婆说起常少乐,总提一句:这个种菜的!
种菜的,呵呵,你别说,朱海鹏和常少乐还真像孔明遇见玄德,意气相投啊。二人一个坚持科技强军,真抓实干,一个大力支持,敢于替下属背锅。前两次演戏,这对搭档犀利的组合拳,打的老A鼻青脸肿,打的看客心惊肉跳。即使最后一次,在剧中,败了。也无怨无悔,不留遗憾。
朱海鹏:“师长,我知道很冒险,但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常少乐:“海鹏,不说了,我相信你,干吧!”
我对电视剧最不满意的一点就是这个,A师暴露问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获得机会,有各种势力来说情,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就是方英达拉下脸向朱海鹏求情、在大军区司令面前力保A师,护犊子的意味太明显,而C师打赢了两仗却始终摘不掉二线师的帽子,朱海鹏在电视剧里没交代后续(但是失去了女人),在小说里又是调到军区当训练部部长,这一技术职务安排等于是不让朱海鹏在一线带兵,又让他回到了陆军学院教书时的那种状态,明显是明升暗降没有得到重用,可以说C师官兵的努力自始至终就根本没得到老将军们的尊重,人家就是要力保八旗兵而已,八旗兵水平再差也是闪烁着历史光辉的嫡系部队,是“铁帽子王”,你朱海鹏、常少乐再厉害也不过是有些奇技淫巧的小聪明,打赢了不表扬还要吹毛求疵的批评。嘴上撂狠话说裁了这个裁了那个,实际上身体很老实,还是有老部队情结,因为老部队被裁了等于就把他方英达大半辈子的功劳彻底否定,从这一点看他的思想包袱可能比黄兴安重的多,最起码黄兴安后面为了实实在在提升A师可是把曾经看的很重的面子都彻底扔了,而方英达却一直没有放弃给A师找台阶下的努力。其实道理很简单,一线师二线师只是战备意义上的,哪个部队能打、状态好就让谁上,就当是擂台了,能者居之。但是令人费解的是电视剧还是落去了本位主义的泥淖,降低了整个作品的格调!
那天在一个电视剧里看到朱海鹏了,不对,应该是看到郑晓宁老师饰演的新角色——抗战电视剧里被日本军官胁迫开业不成而被立即枪杀的某德高望重的老商会会长。这个剧中郑晓宁老师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些许白发还是一如既往的儒雅绅士。
《突出重围》的众多军人群像里,除了范英明,第二令人难忘的就是潇洒倜傥的朱海鹏。范英明和朱海鹏作为双子星,曾经是追求方怡的情场对手,一场演习又让他们作为演习红蓝双方司令员重新开始对抗。军事学院多年壮志难申的教研室主任终于有机会把沙盘推演变为实战演练,终于可以把潜心追踪研究多年的信息化高科技作战方案化为现实和胜绩,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朱海鹏熠熠生辉。
朱海鹏的潇洒倜傥首先来自于他本人的样貌,小说里借方怡的嘴描述他常年皮鞋锃亮、裤缝笔直,站在军营里众多帅哥中非常出挑,一点也看不出来出身农村。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淡定从容的心态,在“通往元帅之路”上和范英明一起追求司令员三小姐方怡的情场路上失意后,他分析形势,没有瞻前顾后很快和老家温柔贤惠医院护士成婚,没有能通过婚姻改变家庭背景,但是家庭后方得到支撑稳固。这样淡定从容的心态还支持和范英明同样自视才高能力强的他,不屑于营营苟且经营人际关系,干脆利落退出A师选择到军事学院做他更喜欢的战略战术研究。朱海鹏的潇洒倜傥还来自于他对同样有热血报国之志的军人的惺惺相惜。虽然虽然自诩才高八斗,偏安于军事学院,在关注研究国际高科技战争的同时,朱海鹏也关注着在基层部队和年青军官的各种动态,对和他有过研究争论的唐龙甚为欣赏;更由于他脱离作战部队,相对身处“通往元帅之路”外,对昔日老对手老同事的情况看得更清楚,也很关心,特别是对范英明失势失意有同情有鼓励,还不忘放下狠话激将,除范英明之外A师没有人能和他过招。
演习一战和二战的速胜大胜让蓝军司令熠熠生辉,以潇洒倜傥的姿态重现于世,让集团军和军区高层对朱海鹏刮目相看。朱海鹏这个潇洒倜傥的亮相是如何做到的呢?首先是得天时,国门打开十数年,改革开放浪潮之下,对国外常规局部战争研究,战争的新格局让科技强军的改革迅速展开。在这样形势之下,朱海鹏长期深耕的外军战略研究早已引起军区领导以及军区作训部门的极大关注。演习之前方英达副司令员要求朱海鹏任演习观察员就体现了重视。一战中蓝军破常规,忽略演习导演部安排一举拿下红军,反而让方英达副司令员认识到演习中以红军为代表的常规部队反应迟钝和作战意识思想的落后,同时也让他欣慰的是作战部队中有以C师长常少乐为代表的军人已经敢为人先,积极投身于科技强军改革之中,并已获得初步成功。其次是有人和,和范英明所在的人际关系复杂的A师相比,C师长常少乐和朱海鹏的关系堪比过了关的勾践和范蠡,朱司令只管打仗,常师长负责C师在蓝军全方位支持。常师长深信只有依靠科技强军使用信息化武器独辟蹊径,才能使C师战斗力达到或超过A师的水平,才能使C师这些年靠养猪种菜装备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演习,实现战斗力倍增价值,要实现C师的崛起,朱海鹏就是他要依靠的范蠡。另一个红颜知己江月蓉亲身加入信息化装备调试,随时监控红蓝双方战场情况,让朱海鹏更是有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的雄姿英发。
很欣赏电视剧对小说演习三战的修改,让朱海鹏的信息系统在遭遇病毒之后启动了备用系统——玉龙山观测站。
郑晓宁老师对朱海鹏的演绎很贴切,在演习中表现出来指挥若定的潇洒;演习两次胜利后面对首长和战败同事的倜傥;追求江月蓉的柔情……很可惜没能获奖,是不是因为人设太过完美呢?
从这部开始欣赏王志飞
红军和蓝军的故事
“常胜陆军第A师首败于此”
喜欢杜雨露老爷爷。
就是这部剧让我当年想考军校!
跟老妈一起看的
我比较喜欢A师的头儿,忍辱负重突出重围,不太喜欢蓝军那边的叫朱海鹏的。但我在上高一前得那个暑假梦见朱海鹏了,他是我高中班主任,十分活泼开明,梦里还有一滩雨后的积水。王志飞演唐龙,也是新派军人吧,那会儿还挺喜欢他的,虽然脸长得歪歪的。可比《大秦帝国》有精气神多了!
重温经典竟然发现当年的主旋律军旅剧第一集竟然都指出了当年军队演习潜规则,裙带关系和种种陋习弊病--牛逼的年代牛逼的尺度再难见到了
当年的神作啊。记得有个场景是蓝方在演戏开始后派了个小分队直接把红方的司令部占领了。红方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这个犯规了,要和上级领导投诉...其实现实中很多体制内的单位都发生过这样可笑的事情。
蛮好看的yy
现在还不明白为啥演习那么多次
额……敢不敢真打
改开后宏观角度高层视角的军旅剧第二(第一是和平年代),感情戏相对烂了些也俗了些(后来ms开了国产军旅剧三角恋之先河。。。),而且比起小说改编较大,但方总和江工俩御姐一个热辣强势一个温润坚韧,还是很流了些口水的~
2000年
划时代的展示了很多军队的现代化装备,不过跟原著小说相比,还是河蟹了许多。
这应该是部很有勇气的电视剧了,敢于披露解放军的各种弊端,但结局还是有点点不满意
我倒要看看,到底是他范英明英明,还是我简凡超凡!!!!!
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 这里面好多动态的坦克和直升机啊
王志文。。。
A师师长范英明,这个名字我依然记得。部队题材的作品里,这一部印象最为深刻,红蓝双方的外斗,红方的内斗,一里一外,演出的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