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断续续看完了《风筝》。临最后居然被赚了一把眼泪。 这是一个关于知音的故事。 韩冰和郑耀先的感情,是一杯苦尽甘不来的苦茶,试探、识破、揭穿,一辈子的使命也就到头了,生无可恋,所作所为只是职责惯性使然。 释然,只属于死去的韩冰,却不会归于郑耀先的内心。 他剩下的时光,只能用于自我放逐。 他是风筝,当人性的所有温情都被掏空,维系他的,仍旧只是那根又细又长的线。只是,他被风一点一点撕扯掉的,永远不会有人真正懂得。 她是影子,当阵营的所有势力都被荡尽,守护她的,只有一个身份不明的前战友。不过,她一点一点倾心于他时,连他也没有彻底明白。 在延安时,影子韩冰第一次见到了风筝郑耀先,谁也不知道,对方就是彼此的猎物。 韩冰一边以共军的身份智斗间谍郑耀先,一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当着领导的面,完美地“露出破绽”放跑了郑耀先。 那时候,她发现郑耀先是她最得力的战友,哪怕他看起来阴险恶毒。 而郑耀先,也觉得韩冰就是他最想成为的完美样子,立场坚定足智多谋。 “你在明处,我在暗处。而你,就是我在明处要成为的样子。” 他们就是这样认为的,身为共产党的郑耀先,觉得韩冰在明处,是战场上的共军女英雄;身为国民党的韩冰觉得郑耀先在明处,是山城里的国军王牌。 谁知道,他们都藏身于最黑暗的角落。 “如果有一天我们胜利了,就从黑暗里走出来一起高唱凯歌。” 他们都这样想。 但韩冰多了一份怀疑。他害怕郑耀先不是自己的同志,而是作为风筝存在的敌人。 而郑耀先从未怀疑韩冰就是影子。
在解放后的山城,韩冰彻查以周志乾身份潜藏的郑耀先,就是为了搞清楚他和风筝的关联。没想到宫庶的一记冷枪却让她从此陷入了被组织不断怀疑的死循环,万劫不复,再无机会。 饥饿病痛,濒死之际,却是郑耀先,为了挽救这个革命的悍将,渐渐把自己所有的温情都给了她。 罢了,就这样吧,韩冰想。 所以在彼此身份未识破之前,他们打算携手共度余生。 潜伏的特工,或许不会永远成为死子,但从一开始就是死士。 在这种心态下,时代的风云激荡,于他们二位,都是云淡风轻。 直到真相出现。那种撕裂感,竟然痛彻心扉。 “我真的以为你是我的同志。” 他们都这样想。 高山流水遇知音,可你爱的只是高山,而我,只爱流水。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不是特工的活法。 近朱则赤近墨则黑,这才是。 高呼万岁慷慨激昂,这不是特工的死法。 电光火石果断了结,这才是。 当风筝和影子以真面目平静地交谈,却已明白生离不如死别。 我是风筝,这个世界投不下我的影子。 我是影子,这个世界不会有我的轮廓。
“我成全你。”风筝只能对影子说道。 影子欣然饮下毒酒。 在这个江湖里,风筝的名字叫郑耀先、六哥、金默然、周志乾、赵广平、庞玉山、吴焕。 影子的名字叫韩冰吗?再也没人知道了。
1.28 小笑侠
看了几集觉得这剧不错,是部良心剧。(那些吹毛求疵追求找出一些细节跟逻辑错的误请换台,谢谢)所以没忍住把原著剧本给看完了。不可否认这本书写得并不好,而且借由一个有点轻微痴傻只读了初中的高君宝之口说出了在那个时代少有的真知灼见跟嘲讽那个时代跟如今这个时代的因果关系,请允许我发一段作者借由高君宝之口述说的个人思想。高君宝对在那个时代参加运动的后来被迫下乡的妹妹说:不信我把话放这儿:不管再过多少年,你们只会把责任推给国家,推到发动这场运动的某个人头上,没有人会站出来,向曾经被你们迫害的人,毁掉的文明,公开表示谢罪、忏悔!作为回报,历史也会给你们一个公正的惩罚:你们的子女,将继承你们的无耻,学会掩盖跟推卸责任。他们是一群不能说,也说不得的人,在他们看来:别人都是错的,自己则永远站在正义一方。由此可见,在日后的中国,利益才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除了利益,人与人之间不会再有坦诚相见!这是你们带给中国的灾难,是一场历经几代人,都无法扭转的精神灾难。 个人觉得这番言辞有些过了,影响社会风气的变化的的因素太多了,简单来说有得必有失。事事太难那么完美,更何况这么大一个国家,在改革得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出了问题当权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作者并不是一个擅长写谍战剧的高手,主角太过完美无私并不是问题,但谍战的剧情真心还是有不少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很多东西并不是主角光环跟智力碾压自圆其说可以解决的。好在这部剧的重点是在建国后,是运动。这也正是我要满分推荐这部剧的原因,这类题材国产剧太少了,这种剧能播出来无疑就是一种很大的进步!(虽然删改了太多跟地方)例如:国民党特工也能正气凌然的大喊:并不是所有国民党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听了你们的缴枪不杀,就会乖乖投降,他们也忠于自己信仰,有自己的气节,他们还是抗日英雄,虽然一直潜伏在大陆从事特务活动,但不抢夺老百姓一丝一毫,不欺负伤害老百姓,甚至在后来的凭票时代,他们可以吃树皮隐居深山把自己熬成了白毛女。他们被抓了,为了保住兄弟跟自己的气节他们也会引吭高歌大唱皇甫军歌,高呼三民主义万岁!继而慷慨赴死!愿中华大地共和长存,青天白日永照我土。“三民主义”你的命运,为何如此多舛?这是何等慷慨悲歌?理性分析一波国民党难道就没有一些忠于信仰的人吗?只是可能数量太少独木难支罢了。这些种种或许也是此剧被压跟被删的原因之一吧。还有就是文革情节了。俺并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真实的情况到底是不是书中所述还是有些夸大,就不予评论了。知道的只是文革坑了一代人。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假设等一个国家全民平均素质到达了一定程度,那何尝不是给了尔等草民们一个最大的民主?(咱当然也属于尔等)国人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是一方面,另一个关键是你不能光搞运动不搞农业,工业生产,不搞经济。更何况在那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民以食为天啊。可惜并没有什么如果,历史更没有如果。那段历史究竟是怎样的,只能由个人去探索,了解,思考,臆测了。但人总是要活在当下的,但了解历史,以史为镜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很高兴广电总局能让这剧播出来,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这类题材更写实的剧集会被创作出来与播出,删的也会越来越少。关于六哥为了信仰深入敌营,抛妻弃女,大义灭亲,忍辱负重苦苦挨了一辈子,为党奉献了一辈子,孑然一身,党对不起他,但是他绝不能对不起党的,一名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人无私无畏的精神,咱就不多加评论了。借用送审版结局时的一段探讨信仰的文字: 信仰至高无上 到底至高无上到什么程度 到底要高到什么层次 才能够让你有一个决心 能够牺牲到 你最纯朴人性中的那种基本关系 总而言之此剧还是值得推荐的。好久好久没打这么多字了,看了豆瓣几年,终于还是注册了个号。以上纯属个人吐槽,有不同意见的,讨论归讨论,还望注意素质别为了喷而喷以凸显自己的高逼格。
写了两天的长文,本来想在长评和讨论组中分别发的,手机写完之后发现复制时不能粘贴图片,但文章中图片太多又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所以干脆放个链接在这里,大家自己跳转到讨论组看一下吧。
分享:“可能是”最全面的影评,你其实根本没看懂《风筝》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615283397/
看大家在扒拉扒拉各种bug,各种不妥,我知道大家看的tv版对比原版有很多删减,而这些删减是导演柳云龙亲手删的,至于为什么删减,有各种原因,并不能单纯地用好或坏的眼光来看,这部剧能播出,说明我们国家有着足够的自信,但并不是“绝对自信”,所以…………更何况有很多人看完一集就出来喷喷,然后到了后面发现坑竟然被填了……这样的可怕的打脸事件层出不穷,当然,也不过都是些枝旁节末的小细节,无关生死。而bug当然也有之,但电视剧相比不限字数的小说,所能阐述的本就有限,小说都有那么多bug,电视剧出现一些bug就并不是那么难以原谅了,我想看过足够多电视剧的各位看官应该不会那么执着于这些强迫性选择吧。
所以我就从相对我而言宏观的角度来说一下我的观点:在我看来,其实这部剧就是一部讲述着不同命运的时代人物剧,而不能纯粹地当烧脑、悬疑、打斗的谍战剧来看,更遑论各种讨论颜值讨论演技讨论四五年前的摄影、道具的细节党……为什么说这是一部人物剧呢?暂且不说剧中每个人都演技在线,单说每个角色的历程,大到戴笠毛人凤蒋介石都有或重或轻的直接描写和笔墨,小到解放后的一个厨子,一个最落魄的妓女,他们的人生就好像剖开给你看其中最鲜艳的颜色,重情义而善终的军统兄弟,为报党国潜伏山中血肉丰满的潜伏者,心狠手辣宁杀一千不放一个的特务,为权力迷人眼的我党高官,为信仰献终生的我党志士,小肚鸡肠锱铢必较的新中国看守所夫妻,胸无大志却能看破一切的看守所大厨,身份卑微却有着感人至深的责任感最后遭小女儿背叛的妓女,与主角有杀父之仇却及其善良理智,一番话道出四十年后中国现状的特工之子,还有那小时候多么懂事却因为生活在那个年代,活活变成悲剧的“英雄女儿”,以及平时抱怨,刑场自杀的有血有肉的老陆。总有人说老陆脸谱化,老陆没牺牲前各种说他老是发作小情绪,牺牲后又不满于这个结局,有的人一辈子都不懂人性为何物,总觉得革命者壮怀激烈就是应该的,革命者牺牲就是必然的,看多了却又觉得这未免有些脸谱化,觉得看腻了,嗯,当然,很多抗日神剧都是这样演的。但其实革命者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不一样的情绪,悲喜交加,工作累了也会抱怨,信仰坚定也不妨碍他向组织抱怨诉苦,难道一个人信了党,就要变成一个贴上了党徽的机器人,没有自己的私人感情,完完全全为党为国家服务,不能哭不能笑吗?
这部剧想要说的,是信仰,也是人性,有的人信共,有的人信国,有的人信家,有的人信情,有的人信名誉,有的人信利益。也许有的人会说,你说的那不是欲望吗?信仰的对象,一般不都是政体、宗教之类的吗………只是我觉得拜金主义,势利眼,情种这些词,可能用欲望未免难以概括。
看完你会觉得,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大历史背景之下,每个人的命运都历历在目,那么的印象深刻,而作为剧中的主人公,六哥正是把这一切命运串联起来的人物,韩冰的起起伏伏,六哥的生生死死,宫庶,袁农,马小五,林桃,延娥,高君宝,赵简之,四哥,田湖,周乔等等等等,在那个时代,那个疯狂的时代,都呈现出了自己的人生,那最糟蹋的时刻,还是那最光辉的时刻……
我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而又是一种怎样的动力,能让你背负着那么多的死亡而活着!
他们的经历,在某些无知的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过,一个时代过去了,当时间快将它们掩盖的时候,露出了一点点边角,被人们看到,反而因为它的离奇和特殊,变得难以理解,于是人们开始质疑其真实性,用自己的经验来填补,来自圆其说,甚至是来编造,以便能让这些事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于是那些事情就有了复发的可能性,于是人们就开始不断循环着教训与遗忘……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总会滚到同一个部位,N次!
这两天在看这个电视剧,网上也比较火,但是建议大家去看51集的版本,网上40多集的是阉割版!很多比较真实并且符合现实的剧情都被删减了,比如其中有一个桥段:潜伏在国民党多年的主人公从前有很多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兄弟都成了特务,但是他们并没有祸害过老百姓,政府叫主角去抓他们,这些兄弟不知道主角是gcd,还愿意放过本可以逃命的机会牺牲性命为主角去死,主角在忠于信仰和义于兄弟之间痛苦的挣扎直挫泪点。这部片子并不像很多抗战片里面那样,gcd不怕死!原来共产党里也有贪生怕死的人,gmd里也有很多为了信仰和主义而不恐惧死亡的人,很多这样的桥段在40多集的版本里就被无耻的阉割了!40多集版本豆瓣上评分7点几分,算是高分电视剧了。如果拿51集未删减版去评分我认为能到9分以上。我要说的是世上本无对错,忠于自己的信仰有错吗?你忠于自己的主义是你个人的问题,但是抹黑别人和夸大自己就是无耻和下流的!因为历史已经发生,无法改变!
《风筝》这部国产剧是可以品的。观众万千,解读就有千面,各个角度各种理解,各类人物,各种草蛇灰线以及它们最终的收笔,都可以独立成有意思的话题。但在这部剧中最令我动容的却是那些在恰当的场合,从恰当的人物口中引出的唐诗。它们就像菜肴中加进来的味精,为《风筝》渲染了独特的韵味。这就是所谓画龙点睛式的引用。
如果有什么诗可以表达本剧最暖人催泪的军统兄弟情,那唯有盛唐最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了。
宫庶,孝安,简之等人对六哥的兄弟情就像一碗徐徐入肠的美酒:既温暖人心,又万丈豪情。本剧开头就以旁白的形式告诉观众六哥像演员,总是在危急关头救手下于危难之中,于是便渐渐赢得了众人的威望以及致死的忠诚。
六哥和林桃出逃山城,是全剧的转折点,也是众人命运的转折点。众人深情送别,六哥却临别不见,消失在茫茫山岳间。至此之后,千山万水,不复相见。在剧中通过旁白引用了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净,惟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众人心中对六哥深挚的情义。随后,宫庶又引用杜甫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向简之讲述了天上的参星东起商星西落,此出彼末,永不相见的故事。他们和六哥之间隔着那片难以逾越的天空。那份思念,那份对命运的无奈,那份对六哥的深情都寄语在此诗中。
多年以后,宫庶躲在坟堆里整整七天不吃不喝,只为见到日思夜想的六哥。杜甫的参商诗再次响起在宫庶的口中。此处既是对前面伏笔的一个呼应。那份对六哥的思慕,那种不相见的惆怅滋味融在这两句中,观众是最明白的。但此时六哥的目的只为了诱捕宫庶。这是本剧最惨绝人寰的一幕。兄弟相见,阵营敌对。六哥用来回应宫庶的是杜甫同一诗中的另一个名句"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岁月令人苍老,空间的距离又足以让命运变得不相知。其实这句诗,已经透露了六哥当时的心境,隐含着他不能再与之称兄道弟的立场。可惜的是宫庶当时浸润在与六哥久别重逢的喜悦中,无法猜到内中玄机了。杜甫的这两个精句分拆开来,成为对答的形式,用在这里真正是绝妙的引用。杜甫茫茫二字,渗透了多少人世的无情和命运的无奈。
这种兄弟情谊的表达在宫庶临别香港,与简之孝安灵位告别时亦有两诗入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个王维的精句用在此处并非完全恰当,但暗指了山城四兄弟,今日相聚少了六哥一人。此次再返大陆,就是为接六哥归来,四兄弟团聚。紧接着宫庶面对二位兄弟的灵位又念出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里的茫茫与杜甫的茫茫可谓异曲同工。生死别离的悲伤,情难自制的思念,哪里不能与千年前的大词人苏轼相比。
宫庶,这位六哥第一弟子的人物形象便在多次引用千古名句述说感情的情节中更加丰满起来。他机智背后的儒雅内涵才是这个人物之所以令人沉醉,眼前一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然而这同样也是宫庶唯一的弱点,他的败也败在这份情义上。
韩冰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被押赴刑场枪决。她临刑前怀念已经先她故去的战友故人,吟诵崔颢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黄鹤楼》是一首咏史诗。其历史感幽远空灵。千年繁华终敌不过万古苍凉。观众到了后来才知道,隐藏在共产党中间的真正的间谍--影子,就是韩冰。此处她所谓昔人可能指戴笠手下73名军统特务,以及江万朝等掩护她的两位影子的影子。但也有可能是在表达国民党退守台湾,留下无限江山的空落感。所谓"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对未尽的事业的无限感怀。毛主席去世那年,韩冰混在众人的眼泪中大哭一场,只为惦念一年前去世的蒋公。她对三民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和对民国时代的怀念都化在这首《黄鹤楼》的诗篇中。她的心境大概更多像明亡清亡以后的前朝故人。
高君宝出逃台湾,面对祖国大好河山喊出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特务出身的高君宝和特务出身的周乔同样由秋荷养育成人。但两个人随着时代的洪流走向了历史的对照面。周乔随波逐流,融入到激进的红卫兵的队伍,为革命顾大家舍小家。她和她万般痛恨的父亲看似抉择不同,却殊途同归,不知不觉得都走上了为信仰不惜牺牲人性的道路。在那个疯狂的时代,周遭的众人反而反衬了高君宝作为一个特务的理性和人性。他对养育他的秋荷妈妈的深情是人性中最闪光的部分。它当特务的理由最简单,因为"我爸就是干这个的"。在那个时代,特务的儿子就只能当特务,不当特务也同样会被打成特务,央央大国竟容不下他的出身。他的出逃,他阵营的选择有基于自身命运的无奈抉择。但更多的恐怕是对周遭革命环境的反抗。秋荷因病去世后,他在大陆他再无一人可牵挂。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尚且有吐露真情的友人,可是高君宝却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珍惜的人了。他只不过是在和这片河山自言自语。因为没有人期待他的归来,也没有人能再共剪西窗烛了。
《风筝》里对唐诗的引用不只以上几处(特别是原版)。那些脍炙人口的唐诗,与剧情,人物形象的精彩融合,是本剧抹不去的底蕴,也是值得细细品味的。
短短一集,共党 军统 中统 陈真儿多条线索同时进行。每个人物看上去都不像表面那样简单,每个人都有秘密,每段对话都有目的,每个人都在互相提防。柳云龙,暗算以后多年未见,还是一样的味道。
最后一集的最后几分钟,从郑耀先问硬座车票能不能给报销,老首长说你现在是国家的人了算公差。。感觉他等这句话等了一辈子。。为国家献出了一切,国家却还没有一天对他好过。。还心疼简之、孝安、宫庶、延娥、傻儿、韩冰。。他们同样是为自己的信仰付出一切,剧里没有非此即彼的批判非常可贵
这剧能拍出来就不错了,这题材能播就烧香了。五年前拍成这样吊打一切好吗
剧终国歌响起配几张黑白照,是1950年后于台湾纷纷落马的我党地下党们,遭枪决赴刑场的朱湛之(女)吴曦等等。在那一年,一次就遭清剿400多位我党地下党,党组织也在那年完全瓦解。剧与剧外,一将成名万骨枯的尾音,为此片话内话外音加一星
看的是51集版本。卧底这种事就不是人能干的,称兄道弟的是敌人,交了心就难办了!暴露了会被敌人杀死,没暴露还可能被自己人误杀!郑耀先这后半辈子几乎都是在监狱中度过,一直以一个反革命的身份活着,到死才有了自由身,太惨了!还有一个白眼狼女儿!宫庶、宋孝安、赵简之、徐百川都是郑耀先的好兄弟,可惜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只有徐百川的结局算是好的。袁农这个角色真是坏的很!一直要杀死郑耀先,即使他猜到郑耀先可能是风筝,说好听的是为死去的同志报仇,其实他只是为自己的未婚妻曾墨怡报仇而已,妥妥的公报私仇!之后不信郑耀先送来的情报,以至于害死身边的同志,他就应该死在渣滓洞!后来又害韩冰和郑耀先成了反革命右派!又第一时间与韩冰离婚,因为怕韩冰影响他的政治前途!不明白这种人是怎么混进共产党的队伍里来的?简直就是个脑残!
不懂为啥这种片子要一上来就拍得那么恶心。。。就只有这一种表现手法么。。。什么变态心理...后来看了几集,觉得怪不得大家说他自恋。觉得这剧简直自恋到不能忍。结果现在看英雄末路,多少智慧只能用来对付居委会街道大妈。。。就突然觉得前几集的意气风发是夺么的可贵可怀念。。。现在已然黑转粉!
万万没想到我居然会痴迷于革命片无法自拔...最后一集哭成狗。立场不同的悲剧,历史政治斗争的悲剧,他都挺过来了。虽然我已经无法理解这是怎样一种信仰,但是却被他感动。最难过的不是林桃自杀,他无法恢复身份,也不是他捉拿宫庶,韩冰自杀,却是他女儿冷漠离去的背影。我还是最喜欢他军统6哥的样子。
罗海琼的声音本来就难听,可以练练说话方式吗??难受😣 其他都很好,难得这能看的国产剧啊。
刷到第七集,柳云龙擅长的谍战题材,可惜剧情推进并无悬疑,不过郑耀先这个孤胆英雄的人设倒是有些魅力,然而罗海琼的台词功力实在是不敢恭维。——送审版刷到建国后,奔来加分,拽不住的亲情,撇不开的兄弟情,把复杂的人性诠释得很好,这片子能过审顺利播出,已属难得。
罗海琼这机器人一般念台词的演绎真是看的太让人难受了,别的演员还是挺不错的
我看的是51集的未删减版。总的说来,后面比前面要更精彩,当然,后面并不怎么有谍战色彩。从一开始迫切想知道“影子”是谁,到后来我已经不再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命运被它冲击得支离破碎,不管你是谁。但是,至今也不敢直面过去的社会,它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呢?
一天看了一半,我的天,感觉超越潜伏了,真的好赞,我实在忍不住,跳着看了最后一集,看到他自己坐硬卧来到北京,看到他睡在车里看升国旗,莫名的哭了,我也是党员,自认没有他对自己信仰的坚定。我们如今的开明盛世就是因为这一个个革命英雄的血和泪换来的,中国加油。
今天看到孝安死的那一集哭到泪崩了!一直在念叨“孝安别回头!孝安快走啊!”这剧拍的太虐心了……前有简之后有宫庶,还有一开始就没了的陆大夫。个个戳我心窝。
这部剧一开始就把让郑耀先面临难题摆了出来,郑耀先是一个内心戏很多的人物角色,柳云龙通过人物细节将人物性格演了出来,看这种实力派的就是舒服。
“我忍了十年,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还要忍几个十年。我这一辈子,还能活几个十年啊?我什么时候能活得像个人?”风筝和上线碰头,一句话道出那个年代无数情报人员的心酸。
求求柳云龙换个剪辑和摄影吧
我党特工该不会是傻子吧?名单到手,情报传出去,再把名单送回国民党就完了呗,女共党已经完成任务,直接供出来名单藏匿地点就完了呗。看到25集,发现这剧真是给我党黑出翔,怪不得禁那么久。看到35集,感觉越往后越好。改五星。跟你们说实话,40集以后才是最精彩的地方。各种好看。
“郑耀先一生中感受到的真情,大多数都是从他的敌人那里得到的”
乞今为止最有高度的谍战剧——站在历史与人性的高度,真正刻画出人区别于动物的一面,从数个侧面展现人作为个体溶于一段历史的真实状态。暗算、潜伏、伪装者和它比起来都差了一个档次,真实的特工侦察员不是神秘+酷帅+大义凛然,而是“完成任务”。即使不得已进行过修改,也不会破坏这种高度与精细。
罗海琼的演技能不能再尴尬一点